ISO14000标准知识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718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31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14000标准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ISO14000标准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ISO14000标准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ISO14000标准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ISO14000标准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SO14000标准知识培训教材.docx

《ISO14000标准知识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14000标准知识培训教材.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SO14000标准知识培训教材.docx

ISO14000标准知识培训教材

质量与认证培训之四

ISO14000标准知识培训教材

编写:

赵平

四川XXXXXXX有限公司

二○○三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ISO组织机构3

一、ISO是什么?

3

二、ISO/TC207是个什么组织?

3

第二章困扰人类的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3

一、全球性的气候变暖3

二、臭氧层的耗竭与破坏3

三、生物多样性锐减4

四、土壤荒漠化正在加速4

五、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4

六、海洋生态危机4

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5

八、酸雨污染5

第三章ISO14000系列标准简介5

第一节ISO14000标准的产生与运用5

一、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及基础5

二、我国实施ISO14000的情况6

第二节ISO14000系列标准简介6

一、ISO14000系列标准6

二、ISO14000系列标准分类:

6

三、到目前为止,ISO已公布了14000系列标准的六个标准8

四、ISO14000系列标准与ISO9000系列标准的异同8

第三节基本概念9

一、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的关系9

二、ISO14001术语关系图9

三、几个常用术语10

第四节ISO14000的性质、目的和特点10

一、ISO14000系列标准的性质10

二、ISO14000系列标准的目的11

三、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11

第五节ISO14000标准实施的效果12

第六节ISO14000管理模式的基础12

第四章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的意义12

一、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12

二、有助于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预防13

三、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13

四、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事故风险13

五、保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环境刑事责任13

六、满足顾客要来,提高市场份额13

七、取得绿色通行证,走向国际贸易市场13

第五章EMS标准—要求14

第一节EMS标准的主要内容14

第二节EMS标准的要求与理解要点15

4.1总要求15

4.2环境方针15

4.3规划(策划)16

4.4实施和运行19

4.4.1组织结构和职责19

4.4.2培训、意识与能力20

4.4.3信息交流21

4.4.4EMS文件21

4.4.5文件控制(同QMS)22

4.4.6运行控制22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22

4.5检查和纠正措施23

4.5.3记录24

4.5.4EMS审核24

4.6管理评审25

第三节ISO14001要素矩阵表26

第四节EMS的运行模式26

第六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28

第一节法律法规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的作用28

一、法律法规在体系建立和实施中的具体作用29

二、建立合适的程序和途径,获取和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30

三、搞好法律法规的传达和学习,保证法律法规作用的实现30

第二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简介31

第三节环境管理制度32

第四节环境标准简介32

第七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33

第八章ISO14000咨询、认证流程及内容35

第一节ISO14000咨询流程及内容35

一、准备阶段36

二、初始环境评审阶段36

三、体系策划阶段36

四、体系文件编写36

五、体系运行36

六、体系评审与改进36

第二节ISO14001认证流程及内容37

一、查询和联络37

二、申请37

三、安排审核组长37

四、文件审核37

五、第一阶段审核37

六、第二阶段审核37

七、审核报告37

八、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37

九、认证评定和证书颁发37

十、认证公告37

十一、监督审核37

十二、持续改进37

第九章初始环境评审38

一、概述38

二、初始环境评审的目的39

三、初始环境评审内容39

四、初始环境评审步骤39

五、初始环境评审结果39

六、初始环境评审与我国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联系和区别39

第十章环境审核常见缺陷40

第一章ISO组织机构

一、ISO是什么?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名称的英文缩写。

国际标准化组织1947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负责制定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国际标准,以推进国际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多国联合组成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机构,已经制定了一万多个国际标准。

ISO9000是它制定的第一个管理标准,获得巨大成功,所以1993年6月又成立TC207(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环境管理方面的标准。

第三个管理标准ISO18000安全与卫生管理标准已经转给国际劳工组织ILO了,ISO不再研究它(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已经于2001年底发布,2002年1月日实施,它覆盖了OHSAS18001:

1999D全部要求)。

ISO制定的标准推荐给世界各国采用,而非强制性标准。

但是由于ISO颁布的标准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通用性,对世界标准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ISO标准。

二、ISO/TC207是个什么组织?

ISO/TC207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3年6月成立的一个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即ISO14000系列标准,其编号为TC207,即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它包括6个分技术委员会(SC)和一个特别工作组(WG1):

●SC1环境管理系统标准英国为分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国。

●SC2环境审核荷兰为分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国。

●SC3环境标志澳大利亚为分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国。

●SC4环境行为评价美国为分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国。

●SC5生命周期评估法国为分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国。

●SC6术语和定义挪威为分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国。

●WG1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德国为特别工作组所在国。

●WG2可持续的森林。

ISO/TC207的宗旨:

①制定一套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

②规范组织的环境表现;

③促进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

④促进减少世界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

ISO/TC207的成立一方面表现了世界性关注环境保护的倾向,另一方面也预示着环境管理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第二章困扰人类的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一、全球性的气候变暖

一些科学观测表明,大气中各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都在增加。

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消耗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的不断增长和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长,从测量结果来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部分约等于人为排放量的一半。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厘米。

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展中国家抗灾能力弱,受害最为严重,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于难。

1995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1993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

二、臭氧层的耗竭与破坏

大气中臭氧含量仅一亿分之一,但在离地面20~30公里的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其中臭氧的含量占这一高度空气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臭氧层的臭氧含量虽然极其微少,却具有非常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吸收太阳光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UV-B)。

由于臭氧层有效的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才使得人类和地球上各种生命能存在、繁衍和发展。

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

这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

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臭氧层破坏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如果平流层的臭氧总量减少1%,预计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将增加2%。

有害紫外线的增加,会产生以下一些危害:

●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破坏生态系统,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使农作物减产。

●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带来光化学大气污染。

三、生物多样性锐减

据专家们估计,从恐龙灭绝以来,当前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或许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1000倍。

在1600~1950年期间,已知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增加4倍。

自1600年以来,大约有113种鸟类和83种哺乳动物已经消失。

在1850~1950期间,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平均每年一种。

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结论是: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协。

国际上其他一些研究也表明,如果目前的灭绝趋势继续下去,在下一个25年,地球上每10年大约有5%~10%的物种要消失。

当前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大面积森林受到采伐、火烧和农垦,草地遭受过度放牧和垦植,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影响。

●对生物物种的过度捕猎和采集等活动,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破坏了大量天然植被,并造成大面积污染。

●无控制的旅游,使一些尚未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土壤、水和空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对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影响。

尤其严重的是,各种破坏和干扰会累加起来,对生物物种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四、土壤荒漠化正在加速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三次系统地评估了全球荒漠化的状况。

从1991年底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准备报告的评估结果来看,全球荒漠化面积已从1984年的34.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的35.92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估计,在全球35亿公顷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土地中,水浇地有2700万公顷,旱地有1.73亿公顷,牧场有30.71亿公顷。

从荒漠化的扩展速度来看,全球每年约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

五、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

水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物质之一,总体积为14.1亿立方公里。

这些水如果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地球水深将近3000米,其中只有1%是淡水。

淡水的87%又被封冻在两极及高山的冰层和冰川中,难以利用。

便于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21000平方公里左右。

这些资源的时空上分布均匀,加上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使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枯竭危机。

水污染有三个主要来源:

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含农业污染物的地面径流。

另外,固体废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