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精品文档10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1815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精品文档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精品文档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精品文档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精品文档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精品文档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精品文档10页.docx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精品文档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精品文档10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精品文档10页.docx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精品文档10页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安徽理工大学)----yxtyy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第一章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

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第二章

1、活断层的定义一般是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后者也称为潜在活断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

(1)在3.5万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

(2)与其他活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3)沿该断裂发生过蠕动或微震活动

2、活断层的特征及分类

(1)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的产物;

(2)活断层具有继承性和反复性;

(3)活断层按活动方式可以分为地震断层(粘滑型活断层)和蠕变断层(蠕滑型活断层)

3、活断层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1)地质方面:

①最新沉积物的错断②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散③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

(2)地貌方面:

①断崖:

活断层两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②水系:

对于走滑型断层:

(1)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

(2)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③山脊、山谷、阶地和洪积扇错开:

走滑型活断层④近期断块的差异升降运动,可使同一级夷平面分离解体,高程相差较大⑤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

(3)水文地质方面①活动断裂带导水性和透水性较强②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植被发育

(4)历史资料方面①古建筑的错断、地面变形②考古③地震记载

(5)地形变监测资料:

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和三角测量在可能活动断层两侧进行地形变测量,可以有效地获得断层活动性的有关证据

4、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有哪些?

1、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

2、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

3、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

4、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适当的抗震结构和建筑型式

一、活断层的类型

(1)正断型活断层:

差异升降活动为它的断陷盆地边缘。

下降盘分支断层多见,形成地堑式的正断层组合。

(2)逆断型活断层:

多分布于板块碰撞挤压带。

上盘变形带大,出现多分支断层。

(3)走滑型活断层:

常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地块之间的接触部位,水平错动量大,断层带宽度不大,很少分支断裂。

一、活断层的调查研究方法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

现有资料查阅;航卫片解读;区域地质调查;现场勘探;年龄测量;监测等

第三章

1、简述地震震级及烈度的概念及差异。

震级:

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烈度:

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

在工程应用中常有地震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设计烈度)之分。

地震基本烈度:

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

设防烈度(设计烈度):

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

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经济性等的需要,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2、简述地震发生的条件

(1)介质条件:

多发生在坚硬岩石中

(2)结构条件:

多产生在活断层的一些特定部位:

端点、拐点、交汇点等。

(3)构造应力条件:

多发生在现代构造运动强烈的部位,应力集中

(4)强震活动受活动构造的控制

(5).绝大多数强震发生在一些稳定断块边缘的深大断裂带上,而稳定断块内部很少或基本没有强震分布。

(6.)裂谷型的断陷盆地尤其是晚第三纪、第四纪新生代盆地常发生强震。

 3、地震效应类型:

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由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

地震效应可以分为振动破坏效应(引起建筑物破坏)、地面破坏效应(地面破裂及地基液化、沉陷等)和斜坡破坏效应(滑坡)

4、简述静力分析法的原理:

假设:

1)建筑物是刚体,即建筑物的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质点),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2)建筑物受力振动加速度和地面加速度是相同的

3)将地震力视为由地面振动a0max引起建筑物的惯性力,即地震力就是建筑自身的惯性力,固定不变。

建筑物受到的地震力P为:

5、简述动力分析法的原理认为建筑为一个质点M,为一个弹性系数为K的弹性体,由自振周期T和阻尼决定,要考查在受到不同时刻的地震加速度a0后,建筑所表现的加速度a的大小。

原理:

由质点受振动后的性能可建立微分方程,该方程中包括了质点a及地面a0,解方程时,按简化的办法输入一次地震的不同时刻的a0,得到一系列amax值,得到一个特定T、阻尼下反应谱曲线。

6、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

7、简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1)岩土类型及性质:

①软土>硬土,土体>基岩②松散沉积物厚度越大,震害越大③土层结构对震害的影响④软弱土层埋藏愈浅、厚度愈大,震害愈大。

(2)地质构造:

离发震断裂越近,震害越大,上盘尤重于下盘。

(3)地形地貌:

突出、孤立地形震害较低洼、沟谷平坦地区震害大

(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

8、简述地震区抗震设计原则、措施

(1)场地选择原则1)避开活断层2)尽可能避开具有强烈振动效应和地面效应的地段3)避开不稳定斜坡地段4)尽可能避开孤立地区、地下水埋深浅的地区5)、岩溶地区地下水深处有大溶洞,应避开

(2)抗震措施(持力层和基础方案的选择)1)基础砌置在坚硬土层上2)砌置深度应大一些,以防发震时倾斜3)不宜使建筑物跨越性质不明的土层上4)建筑物结构设计要加强整体强度,提高抗震性能5).同一建筑物不要并用多种不同形式的基础。

第四章

1、砂土液化的定义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或振动液化

2、简述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

1)土的类型及性质①粒度:

粉、细砂土最易液化。

②密实度:

松砂极易液化,密砂不易液化。

3成因及年代:

多为冲积成因的粉细砂土,如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沉积年代较新:

结构松散、含水量丰富、地下水位浅

2)饱和砂土的埋藏分布条件①砂层上覆非液化土层愈厚,液化可能性愈小。

②地下水位埋深愈大,愈不易液化。

③砂层越厚越易液化  

3)地震活动的强度及历时:

地震愈强,历时愈长,则愈引起砂土液化,而且波及范围愈广。

3、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

根据地质条件,可初步判定该区土层是否存在液化的可能。

若有可能,需进一步的工作,作出准确判别。

(1)初步判别:

饱和砂土或粉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判为不液化土或不考虑液化作用。

①Q3及Q3以前的土

②粉土的粘粒含量不小于表列数据粉土的粘粒含量℅

③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埋深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7度8度9度

du>do+db-2101316

dw>do+db-3

du+dw>1.5do+2db-4.5

(2)进一步判别方法有:

①现场实验1)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地面以下15m以内的液化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判据:

Ncr

液化程度等级:

液化指数II<5轻微,无灾害;I=5-15中等,不均匀沉陷,冒砂;

I>15严重,建筑倾倒,地面变形

②剪应力对比法:

地震剪切波在砂层中产生剪应力,当其超过土层液化所需的剪应力时,即产生液化。

根据地震剪切波及室内、现场实验测得的土体液化时的剪应力大小,对比判断。

4、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1)慎重选择场地

(2)选择基础类型

(3)地基处理:

①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限②处理后的土层标贯击数实测值应大于临界值

5、砂土液化机理

第五章

1、风化:

岩石在各种风化营力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

2、风化壳:

遭受风化的岩石圈表层。

3、岩石风化的类型。

按照风化营力及其引起的岩石变异的方式不同,风化作用一般分为:

①物理风化:

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盐类结晶、植物根劈等力的作用下,引起岩石的机械破碎,而不伴随有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明显变化的现象。

主要发生在干旱寒冷的地区,风化深度相对较小。

10m

②化学风化:

岩石在水、氧及有机体等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引起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变化。

多发生于温暖潮湿的地方,风化深度可达百米以上。

主要化学风化作用:

氧化、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硫酸化等作用。

③生物风化:

既有物理风化特点,又具有化学风化特征。

生物新陈代谢产生有机质或机械破坏,如释放大量有机酸及CO2,加强水溶液溶解能力。

3、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1)气候因素①温度:

温差大、冷热变化频率快,有利于物理风化;温度高:

有利于化学风化②降雨(湿度)降雨量大:

有利于化学及生物风化

(2)岩性因素

①矿物成分:

抗风化能力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最稳定的造岩矿物:

石英

岩浆岩:

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变质岩:

浅变质岩>中等变质岩>深变质岩

沉积岩:

抗风化能力大于岩浆岩、变质岩。

化学风化较弱。

沉积岩是由前一旋迴的风化矿物组成,遭受二次风化后仍产生水化、水解、淋滤作用。

风化厚度不大,

②化学成分

活动性强的元素:

K、Na等,随水流失。

活动性弱的元素:

Fe、Al、Si等,残留在原地。

含活动元素多者易于风化。

同一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不同,岩石的抗风化能力也不同

③结构特点:

单一矿物组成的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

单矿岩>复矿岩

矿物成分相同:

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单粒结构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细粒>粗粒

Si质胶结>Ca质胶结>泥质胶结

(3)地质构造地质结构面:

断层、层面、节理、沉积间断面、侵入岩与围岩接触面等;断层带(裂隙密集带):

囊状风化;层理面:

差异风化—崩塌等;节理、裂缝面:

球形风化

(4)、地形:

地形不同影响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光照、温差条件,沟谷侧向入侵作用,残积物滞留条件。

①高度:

海拔高地区:

以物理风化为主;海拔低地区:

化学风化速度较快②坡度:

陡坡地段:

风化速度较大,风化壳较薄;缓坡地段:

风化速度较慢,风化壳较厚

(5)其它因素:

①地壳运动:

强烈上升期:

风化速度快,风化壳厚度不大。

稳定期:

风化彻底,风化壳厚度大②人类活动:

人工开挖基坑、边坡、隧洞、砍伐森林等

4、岩石风化的分带标志。

(1)颜色:

风化岩石在外观上表现出颜色的差异

(2)破碎程度:

风化程度越深,原岩破碎程度愈大。

从深部完整新鲜岩石至地表:

岩块→块石→碎石→砂粒→粉粘粒。

总体上:

上部以粉粘粒为主,夹砂粒、碎石;下部以块石、碎石为主,裂缝中夹粉粘粒、砂粒   

(3)矿物成分变化:

不同风化带,矿物组合特点不同:

剧风化带:

除石英外,大部分矿物已经变异,形成稳定的矿物,如粘土矿物;弱、微风化带:

矿物变异主要发生在块石裂缝周围,形成薄膜

(4)水理性质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

由上至下:

孔隙性、压缩性由大变小;吸水性由强→弱;波速由小→大;强度由低→高

5、岩石风化的防护措施

(1)风化厚度较小,施工条件简单时,全部挖除。

(2)风化厚度较大,数十米以上时,处理措施视具体条件而定。

一般工业民用建筑物,可选择足够强度的风化层作地基,设置合理的基础埋置深度;重大工程,需挖除对工程构成危险的风化岩石。

对于囊状或夹层风化带,可采用局部挖除或铺盖跨越。

预防手段:

表面铺盖(粘土、水泥、沥青材料)、化学材料充填(在岩石裂隙中充填化学材料,形成保护膜)、植被

第六章

渗透:

在岩土体空隙中运动的地下水。

渗透力:

地下水在渗流过程中对岩土体作用的力,称渗透力或动水压力

渗透变形:

岩土体在地下水渗透力(动水压力)的作用下,部分颗粒或整体发生移动,引起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的作用和现象。

或渗透破坏

临界水力梯度:

在渗流作用下,土粒开始发生移动时的水力坡度

1、渗透变形的类型管涌:

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独立移动的现象,又称潜蚀。

据渗透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关系:

垂直管涌、水平管涌按渗流方向与土层接触面的关系:

垂直接触管涌、平行接触管涌②流土:

在渗透作用下,一定体积的土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常发生于均质砂土层和亚砂土层中③接触冲刷渗流沿着渗透系数相差悬殊的两种土层接触面带走细颗粒的现象。

主要发生在漂石或卵石等巨粒土与砂类土和粉土接触处。

④接触流失渗流垂直渗透系数相差悬殊的两种土层接触面运动时,将细粒土层的颗粒带到粗粒层中的现象。

2、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

必要条件:

(1)存在可能被渗流带走的松软土石;

(2)具备强烈的水动力条件;(3)存在渗流出逸的临空条件

充分条件

(1)渗流的动水压力及临界水力梯度

当dp=dQ时,单元体处于悬浮状态,发生流土。

此时渗流的水力梯度为临界水力梯度Icr。

土粒越密实,n越小,Icr越大,土体越不容易发生渗透变形。

(2)土体结构特征决定了土体的抗渗强度①粗细颗粒直径比例:

土体的排列方式决定着D/d0的值:

当排列疏松时,D/d0减小,D/d减小,渗透变形广泛。

当排列密实时,D/d0增大,D/d增大,渗透变形不广泛。

②细颗粒的含量:

细颗粒成分中粘粒含量增加,可增大土的凝聚力,土的抗渗强度增加,不易发生渗透变形。

③土的级配特征:

Cu<10流土;Cu>20管涌;Cu=10-20流土或管涌

(3)宏观地质因素①地层组合关系:

单一型:

多位于河流的上游,一般为砂卵(砾)石层,一般发生管涌,随着细粒成分的增多,可能流土。

双层型:

主要考虑表层粘性土的性质、厚度、完整程度。

多层型:

除考虑表层粘性土层外,还考虑砂层透镜体或粘性土层透镜体或相变等造成水力梯度的突变等原因。

(4)地形地貌条件:

沟谷切割等改变了渗流的补给、渗流的长度、出口条件等。

(5)工程因素:

施工等破坏了表层具有防渗作用的弱透水层。

3、简述渗透变形的预测步骤

(1)根据土体类型和性质,判定是否容易发生渗透变形及变形的类型

(2)确定土体中各点的实际水力梯度,尤其是最大水力梯度(3确定相对于该土体的临界水力梯度和允许水力梯度(4)判定渗透变形的可能性及其范围

4、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

(1)垂直截渗:

防渗帷幕、截水槽、混凝土防渗墙

(2)铺盖(3)人工降低地下水位(4)反滤盖重(5)物理、化学方法改造、冻结、电动硅化、灌浆(化学浆液

第七章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

1、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

(1).沿海地区沉降使地面低于海面,受海水侵袭,海水倒灌;

(2)一些港口城市,由于码头、堤岸的沉降而丧失或降低了港湾设施的能力;(3)桥墩下沉,桥梁净空减小,影响水上交通;(4)在一些地面沉降强烈的地区,伴随地面垂直沉陷而发生的较大水平位移,往往会对许多地面和地下构筑物造成巨大危害;(5)在地面沉降区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现象,如深井管上升、井台破坏,桥墩的不均匀下沉等,这些现象虽然不致于造成大的危害,但也会给市政建设的各方面带来一定影响;

(6)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

2、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1承压水位降低所引起的应力转变及土层的压密

土中由复盖层荷载引起的总应力是由孔隙中的水和土颗粒骨架共同承担的。

抽水过程中土层内的总应力不变,那么孔隙水压力的减小必然导致土中有效应力的等量增大,结果就会引起土层成比例的固结。

2.土层的性质及其变化与地面沉降的关系

(1).土层的固结状态与地面沉降的关系

(2).砂层与粘土层的压密在地面沉降中的相对重要性,在较低的有效应力增长条件下,粘土层的压密在地面沉降中起主要作用,而在水位回升过程中,砂层的膨胀回弹则有决定意义

4、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

1、自然动力地质因素1)地球内营力作用:

地壳下降运动、地震、火山运动、基底构造

(2)地球外营力作用:

溶解、氧化、冻融与蒸发

2、人类活动因素

(1)持续性超量抽取地下水

(2)开采石油(3)开采水溶性气体

5、地面沉降的预测与防治

地面沉降的预测:

(1)预测所需要的资料:

区域新构造运动;场地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第四纪沉积物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地下水:

埋深、承压性、水力联系、补径排、采灌量、水位、地面沉降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等。

(2)预测性图件:

基础地质图件、土层厚度图、地下水位图、沉降预测图。

(3)预测性曲线

(4)预测方法:

常规方法:

分层总和法、数理统计法、影响函数法、灰色理论:

准三维计算法:

只考虑平面渗流;、基于真三维水流模型的计算法:

三维渗流一维固结;、三维完全耦合模型:

三维渗流三维固结.

地面沉降的防治

(1)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进行合理开采

(2)在沿海低平原地带修筑堤坝

(3)改造低洼地形

(4)改建城市给、排水系统和输油、气管线

(5)修改城市建设规划

第八章岩溶

岩溶:

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的改造和破坏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貌及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国际上通称喀斯特(karst)

岩溶作用:

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混合溶蚀效应:

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1、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

2、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一、碳酸盐岩岩性的影响:

1、碳酸盐岩化学成分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①方解石含量越高CaO/MgO比值越大,岩溶发育越越强;反之白云石含量越多,岩溶发育越弱②酸不溶物含量越高,石的溶蚀强度和溶蚀速度越小;③含有石膏、黄铁矿等的碳酸盐岩,KV增大,对岩溶发育有利。

④含有机质、沥青等杂质的碳酸盐岩,KV降低,对岩溶发育不利

2.岩石结构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矿物结晶越小,KV越大。

一般而言,泥晶>粒屑>亮晶。

二、气候的影响1.降水的影响:

(1)水直接参与岩溶作用,充足的降水是保证岩溶作用强烈进行的必要条件

(2)水是溶蚀作用的介质和载体,充足的降水保证了水体的良好的循环交替条件,促进岩溶作用的强烈进行。

2.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

三、地形地貌的影响

(1)地形平缓地貌较之地形较陡地貌,地表径流缓慢,入渗量较大,有利于岩溶发育。

(2)不同地貌条件,因其垂直入渗带埋深和水平径流程度的不同,垂直岩溶形态及水平岩溶形态存在明显差别。

(3)地形高差大,影响地下水补、排条件,影响岩溶发育的深度。

四、地质构造的影响1.断裂的影响:

各种破裂面相互交织,使地下水混合溶蚀效应明显,促进岩溶发育。

2.褶皱的影响:

褶皱的形态、性质、尺寸和方向控制了可溶岩的空间分布从而控制了岩溶发育的特征。

3.岩层组合特征的影响1)厚而纯的碳酸盐岩:

最有利于岩溶发育

(2)碳酸盐岩夹非可溶性岩层:

岩溶发育没有

(1)充分(3)非可溶性岩层与碳酸盐岩互层:

在同一时期,岩溶呈多层发育(4)非可溶性岩层夹碳酸盐岩:

岩溶发育极弱

五、新构造运动的影响1、地壳较快上升期:

以垂直形态的岩溶为主。

2、地壳相对平稳期:

侵蚀基准面和地下水面相对稳定,溶蚀作用充分进行3、地壳下降期:

常形成覆盖型岩溶,地下水循环条件变差,岩溶作用受到抑制或停止。

3、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具有可溶性岩石、具有溶蚀能力的水、具有良好的水循环交替条件

4、水库渗漏问题;

一、渗漏的形式:

1.按渗漏通道分类:

裂隙分散渗漏、管道集中渗漏2.按库水漏失的特点分类:

暂时性渗漏、永久性渗漏

二、岩溶渗漏条件分析:

1.查明岩溶发育、分布规律2.分析地质条件

(1)岩层组合:

当夹有非可溶岩地层时,可借助该层防止渗透

(2)地质构造:

①褶皱a.纵谷:

与河流所处褶皱的部位有关b.横谷:

修水库不利,但充分利用隔水层,可能防止坝区渗漏。

c.斜交谷:

具体分析②断层:

既可有利于渗漏,又可不利于渗漏③岩体侵入:

相对隔水层的分布位置

3.查明河谷区水文地质条件:

可将河谷分为补给型、排泄型、悬托型三种类型。

三、岩溶区选择水库坝址时注意的问题

(1)在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选择良好的库坝位置

2)中小型水库的投资及防渗处理技术有限,应避免在悬托型及排泄型河谷上筑坝建库

(3)碳酸盐岩中所夹的相对隔水层

(4)河谷两岸有溶洞泉、暗河出口时,首先应查明泉域及暗河水系的分布特点,尤应注意两岸顺河方向岩溶发育情况及其与溶洞泉或暗河的联系

(5)利用岩溶发育规律,来选择库坝位址及控制工程规模

四、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

1、灌浆:

通过钻孔向岩体灌注水泥、沥青、粘土等浆液,充填裂隙、洞穴,降低岩体的透水性,形成防渗墙,达到防渗目的。

2、铺盖:

在地表水(如库水)入渗地层(如坝上游)铺设一定厚度的粘土等隔水层,阻止水体向地下入渗。

3、堵洞:

用块石、混凝土等材料对规模较大的渗漏通道进行填塞封堵,截断水流。

4、截渗:

是指在地下岩溶管道集中渗漏处,用混凝土或浆砌块石等筑成截水墙。

多用于截断水平集中渗漏通道。

5、疏导:

采取疏导措施。

——围、引、排。

6、喷:

用喷涂水泥砂浆的办法将水库边分散渗漏的溶蚀裂隙予以堵塞。

5、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

三、塌陷地基稳定性评价1、在地基受压层范围内,当下部基岩面起伏较大,而上部又有一定厚度软土层时,应考虑地基的不均匀沉陷问题2、基础砌置于基岩上,且附近存在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