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有关人的四字格成语上下义词选用的多维分析.docx
《汉语有关人的四字格成语上下义词选用的多维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有关人的四字格成语上下义词选用的多维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有关人的四字格成语上下义词选用的多维分析
汉语有关“人”的四字格成语上下义词选用的多维分析
摘要:
结构语义学中的上下义关系指的是词义的一种蕴涵关系汉语的四字格成语涉及到上义词与下义词的互相替代现象。
替代关系是一种纵聚合关系而词语的习惯性共现是一种横组合关系两者对词语意义的确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成语结构和韵律的限制成语中的字有时不得不特意选用上义词本文通过对与“人”有关的汉语成语的分析指出对“人”上义词的选用是一种常态同时也存在对“人”下义词的选用如“夫”。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对此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关键词:
上下义关系横组合关系纵聚合关系汉语成语基本层次范畴
一、上下义关系与有关“人”的四字格成语
结构语义学(StructuralSemantics)认为:
某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含蓄”的语义关系。
上下义关系(Hyponymy)是这种“含蓄”的语义关系的表现之一。
在语言中有些词表示“属”概念(Genus);有些词表示“种”概念(Species)如appleorangericemeat等。
“属”概念包含“种”概念这种包含关系在语义学中就成为“上下义关系”表示“属”概念的词是上义词(Super-ordinateTerm)表示“种”概念的词是下义词(Hyponym)。
上义词所表示的概念与其所有的下义词又构成一个语义场(SemanticField)。
上下义关系是人类语言词汇的重要构成原则之一。
上义词的词义抽象语义限制少且能包含许多与它具有相同语义成分的词汇往往又被称为“泛指词”。
下义词词义具体语义限制多具有特殊的区别性成分一般也被称作“特指词”。
在这种语义层次结构中一方面居于上层的词汇特指性较小泛指性较大;居于下层的词汇的特指性则相对较大泛指性较小。
另一方面同一词项可出现在不同的层次上既能做特指词又能做泛指词。
如根据商务印书馆1998年修订版的《新华字典》关于“人”字的第一释义:
能够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人是由古类人猿进化而成。
与除人以外的一般兽类相对如下图所示:
在此“人”作为特指词与兽构成哺乳动物的同下义词。
但同时又可以作泛指词即为男人和女人的统称。
也可进一步分为男孩、女孩。
按照语义学成分分析的方法我们可根据其组成的不同语义特征把人的下义词分别分析为:
男人:
人成年男性;女人:
人成年女性;
男孩:
人年轻男性;女孩:
人年轻女性;
在汉语有关“人”的四字格成语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用一般意义的即泛指的“人”的例子。
本文对黎弋2000年版本的《简明成语词典》有关以“人”字开头的四字格成语进行穷尽性分析。
该词典中“人”用来表示泛指的成语包括:
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之常情人手一册人定胜天人非木石人心向背人间何世人烟稠密人急智生人穷智短人欲横流人生鼎沸人尽其才。
这也是“人”字的非标记用法。
二、横组合、纵聚合关系与四字格成语的上义词替代下义词
结构主义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认为:
语言是一个由语言成分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所组成的结构体系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对确定词语意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词语的意义就是在这种纵横交错的关系网中得以确定的。
莱昂斯在其语义学中也曾指出语义是一组关系的集合存在于语言系统内部。
一种语言中每一个词都有其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这些关系限制它的意义和用法。
横组合关系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横”关系。
实际上词的横组合关系就是词的习惯性共现。
如汉语有关“人”的四字格成语:
人才济济人才辈出;才子佳人绝代佳人绝世佳人秋水伊人和兼葭伊人。
前一组词由于“人”和“才”组合的出现限定了此处意味有才能的人很多以及德才兼备的或有某种特长的人成批连续出现而非别的一般的人或庸人。
后一组词语由于“佳”“伊”与人组合的出现从而决定了这里的人是美貌的女子和意中人而非其它的男人或令人憎恨的人。
由此可见词语的横组合关系对词语意义的确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时由于音韵或结构的限制使得横组合关系对词语意义确定的贡献大大降低。
此时就涉及到纵聚合的问题。
结构语言学的纵聚合关系指的是可以在一个结构中占据某个相同位置的形式之间的垂直关系。
实际上纵聚合关系是一种选择关系。
在一定的语境中处于纵聚合关系中的一组语言成分可以相互替代。
然而当我们用一个词项替代另一个词项时虽然不一定会改变所要表达的意思但却会改变话语的结构或韵律。
汉语的四字格成语中对处于纵聚合关系的一组词语的选择正是基于这一点而做出的如“人中龙虎”这个词语其实要表达的是男人中的佼佼者(这一点由横组合关系词龙虎的出现来说明)由于四字格韵律的需要才在“人”和“男人”这两个处于聚合关系的词语中选择了前者。
正如上文所说纵聚合关系是一种选择关系而选择需要一定的标准在对汉语有关“人”的四字格成语的分析后发现汉语主要是通过选择处于上义词的“人”替代其他处于下义词的“特指的人”来实现韵律和结构的需要的。
前文提到“人”的下义词可以细分为男人和女人男孩和女孩。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上、下义替代关系我们有必要引入另外一个概念——临时下属类别。
马清华在谈到下义词时“通过言语手段添加修饰或限定成分把词汇扩展成临时下属类别。
”如“人”有“男人”和“女人”等固有下义词而“别人”和“意中人”等则是“人”的临时下属类别。
下面将按照与“人”的下义词“男人”和“女人”的原形范畴的远近程度把汉语有关“人”的四字格成语的上、下义替代关系进行分析:
人约黄昏:
相爱的男女
人中龙虎人中之龙:
男人
人老珠黄:
女人
才子佳人绝代佳人绝色佳人绝世佳人:
美貌女子
后继有人:
孩子
人心叵测不可告人才气过人察己知人:
别人
人面桃花秋水伊人蒹葭伊人:
意中人
人去楼空人亡物在人亡屋在:
友人
先发制人先声夺人:
敌人敌手
人亡政息孤家寡人:
当政者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贤人
人言可畏:
旁人(复数的人)
人心不古:
现代人
人琴惧亡:
懂音乐的人
悲天悯人:
困苦的人
人命危浅:
病重之人
人困马乏:
骑马的人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商人(前一人指卖家后一人指买家)
人非尧舜:
一般人
三、四字格成语下义词替代上义词及认知分析
从上文对有关“人”字的汉语成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作为上义词出现的“人”可以替代包括男人、女人以及临时下属类别的所有下义词但用下义词替代上义词的情况很少可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用“人”的临时下属类别替代上义词“人”在四字格成语中由于其结构的高度浓缩性几乎变得不可能因为“人”在成语中往往省去修饰成分而添加语言修饰成分正是临时下属类别的形成机制这两者互相矛盾。
“绝代佳人”中的佳人虽可算作“人”的临时下属类别但此处替代的只是同为下义词的“美貌女性”而非上义词“人”。
第二用“人”的下义词“女人”来替代上义词“人”在汉语四字格成语中也比较罕见究其原因也主要与成语的结构限制有关。
第三用“人”的下义词“男人”来替代上义词“人”的情况稍有例外。
商务印书馆1998年修订版的《新华字典》中“夫”的释义:
旧时成年男子的统称。
因此可以把“夫”理解为“人”的下义词于是用“夫”代替上义词“人”的成语主要有:
一夫之用一夫之勇三夫之对三夫之言十夫楺椎
千夫所指百夫决拾谋夫孔多逐臭之夫呆童钝夫
贪夫徇利贪夫徇财心雄万夫夫子自道凡夫肉眼
贩夫走卒匹夫无罪匹夫有责匹夫之勇贩夫皂隶
凡夫俗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万夫不当一人善射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上图包括由“人”构成的语义三个层级中可以看出作为中间层次的“人”可以灵活替代下义词“男人”和
“女人”以及临时下属类别的“友人”“贤人”“懂音乐的人”等等。
而下义词除特例“夫”之外用来替代上义词“人”的例子却非常罕见。
这类替代发生在“同种”而“不同类”之间。
“人”虽属“哺乳动物”范畴但由于人与其它哺乳动物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性特征使得这种以“人”替代“动物”的例子非常罕见。
我们通常用修饰人的形容词来修饰动物则是这种用“人”替代“动物”的特例。
如:
我们可以说“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胆大心细的老虎崽”“以及忠实的老黄狗”等等。
另外一类貌似用“动物”替代“人”的成语如狐假虎威、龙腾虎跃、胆小如鼠等事实上是用同下义词之间的“比喻”而非替代。
认知语言学认为:
“范畴化最终导致了等级结构的产生从最具体的范畴到最特例的范畴形成了一个类似金字塔的结构。
”认知人类学家Berlial.(1974)通过对民俗分类法的研究进一步指出不同层次的范畴享有不同的认知重要性最重要的一个范畴层次是处于中间位置的所谓基本层次(BasicLevel)。
处在这个层次的范畴相对较高层次和较低层次的范畴更易被人感知、认识、命名、习得和记忆。
刘英凯教授曾指出:
“从语言习得的个体发生(Ontogeny)角度看基本层次词是儿童最早习得的分类单位。
母亲教刚学话的幼儿时肯定先教‘猫’‘狗’而不会教他们猫狗的上义词:
‘这是动物’;也不会教其下义词:
‘这是波斯猫这是蝴蝶犬’。
”这些理论就为有关“人”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用基本层次范畴的“人”替代较低层次范畴的“人”的下义词“男人”“女人”“友人”等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四、四字格成语上下义词替代的韵律结构功能分析
四字格成语上下义词的替代往往也会出于韵律结构方面的考虑。
四字格成语通常有两个语义段构成两个语义段分别是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义。
如:
“人亡政息”“悲天悯人”和“人困马乏”等。
如果选用下义词“当政者亡政息”“可怜困苦的人悯天”“骑马的人困马乏”则都不能达到字数对称、工整的要求。
吴慧颖在《四字格中的结构美》中列举了四字格成语的四种美:
第一音节数量的均衡美;第二声调抑扬的错落美;第三语义分布的平行美;第四语义分布的对称美。
其中在第二项中作者转引了萧竹声《四言成语的两项小统计》一文萧对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的《汉语成语词典》所收成语的统计表明如按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区分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四言成语中第二、四字即两段最后一个字平仄相对的占81%。
其中“_平_仄”的占50%“_仄_平”的占31%。
由此可见如果说四字格成语是中国语言的一种传统美(这种美当今也有追潮逐流的趋势)那么上下义替代在这种美中可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种美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刘英凯教授曾撰文指出:
汉语中的这类双音节化折射了中国人崇“二”的文化定势。
何道宽教授从神话、哲学、音韵、诗律、语言文字等方面对中国文化原型“二”进行了很有说服力的诠释并指出“汉语构词从单音节走向双音节的”事实。
五、结语
结构语义学中的上下义关系指的是词义的一种蕴涵关系汉语的四字格成语涉及到上义词与下义词的互相替代现象。
替代关系是一种纵聚合关系而词语的习惯性共现是一种横组合关系两者对词语意义的确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有关“人”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分析(在对以“人”开头的四字格成语分析时笔者采取了穷尽性研究对“人”字的上义词的选用进行了高度概括)指出成语对“人”上义词的选用是一种常态当然也存在着例外如“人”的下义词“夫”。
这部分是由于成语结构和韵律的限制但更重要的是出于基本层次范畴认知的原因同时与文化也有一定的关系。
但在解释基本层次范畴“人”对更高层次范畴“动物”的替代时却陷入了矛盾之中因为这方面的例子几乎没有这与理论预测不符。
笔者大胆尝试性提出人们通常用修饰人的形容词来修饰动物则是这种用“人”替代“动物”的特例。
参考文献:
[1]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黄春燕.上义词与下义词的选用[J].安徽大学学报1999.
[3]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Z].北京:
商务印刷馆1999.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__.
[5]黎弋.简明成语词典[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7]LyonsJ.Semantics[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7.
[8]詹全旺.论词的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与英语写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__(3).
[9]马清华.文化语义学[M].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10]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__.
[11]TaylorJohnR.Linguistics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inlinguisticTheory[M].Oxford:
ClarendonPress1995.
[12]刘英凯.英汉词汇上下义关系异同的多维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20__(6).
[13]何道宽.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的崇“二”心理定势[J].四川外国语学报1990(12).
(李建闯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