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1101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说明

南康市逸夫小学刘清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人执教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科书的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在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中,虽然已经接触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但那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册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

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学生联系实际的操作活动,学习一些测量计算知识,可以帮助学习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体积的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并且对学习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前面所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应当让学习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来源,理解它的意义,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他们的空间观念。

  3.整合教材的编排特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整合。

把本节教材的编排分两部分,即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

要求学生用若干个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摆成一个长方体,通过这样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的认识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一个长方体可以看作若干个体积单位组成的。

再启发学生观察思考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得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文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和字母公式:

V=abh。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利用长方体体积计算的过渡得来的。

通过让学生复习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都叫做棱长的知识,直接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同时讲解a3表示的意义。

最后指导运用,本课知识结构的编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两部分内容应当以第一部分为重点。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中,重点是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理解公式的意义。

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键是通过反复操作,了解公式的来源,从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教法和学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的“教”应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教学方法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要附合知识的科学性,还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1.要有充分的直观操作。

学生思维的特点一般的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课的教学采用直观操作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

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是长方体的什么?

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是总结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径。

 3.讲练结合。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学完长方体的体积,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迁移到教学正方体的体积,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量出所需数据进行计算,让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最后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再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

 

4.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学习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把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直接迁移过来,让学生独立地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有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出示了一个(动画)一天,小兔和小松鼠都收到了一份礼物,他俩非常高兴小兔(长方体音乐盒)说:

“我的盒子比你大。

”小松鼠(正方体音乐盒)说:

“我的盒子比你大。

”他俩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

同学们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吗?

这两个盒子到底哪一个大呢?

各有多大,有多少立方厘米呢?

你有什么方法把它们的体积算出来呢?

(切割法、组合法、长×宽×高)刚才只是同学们的猜想,要得到证实我们还得进一步探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揭示课题,激励学生上进好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探究新知。

  

(二)、操作想象,推导公式。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思考,并且具体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然后逐步脱离操作直观,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

具体的过程是:

 1.让学生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各种长方体。

2.看着摆出的长方体填表。

 

每排的个数()

排数()

层数()

体积单位数()

长方体A

 

 

 

 

长方体B

 

 

 

 

长方体C

 

 

 

 

(小组合作)做完后,请同学汇报,并课件演示摆的过程及把有代表性的数字写在表中同学们分组讨论:

从这些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出:

①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

板书:

长方体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②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

(长方体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长方体体积公式: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提高兴趣,也是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程。

  (三)、依据规律,归纳公式。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分组讨论下面问题:

①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是长方体的什么?

(长、宽、高)②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

长方体的体积单位数=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写成V=abh。

进一步让学生默记公式,指名说一说求长方体的体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通过引导学生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四)、利用关系,类推公式。

教学的成功与否从反馈信息中去判断,通过练习及时反馈,进行矫正,有效的调控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优化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下表,要求学生口算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体积(立方厘米)①421 ②432 ③444让学生口答后,提问:

3号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何特点?

这种长方体又叫什么?

它的体积怎样计算?

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a”表示棱长,求正方体的体积的公式应该是什么?

V=a·a·a,也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不要误认为а与3相乘。

写“а3”时,3写在a的右上角。

要写小些,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

V=а3 这样的教学是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觉新知识不新,新知识不难,实现平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

  

(五)、巩固练习,运用公式。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一、基础题:

让学生计算你所想知道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先让学生动作操作量出数据再进行计算,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正方体的体积与棱长的关系,记住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变式题:

判断,并说明理由。

(1)43=4X3()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30厘米,宽是2分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300(立方厘米)。

()

(4)一个棱和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这题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弄清它与表面积及其它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有助于计算的正确率。

  

三.提高题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本题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

四、观看动画:

乌鸦喝水。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释水面上升的道理。

五.发展题

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要求学生借助于两种工具:

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一把直尺,把这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只要求说出自己的方法。

(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发展学生的思维。

(六)、全课总结。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七)、课外延伸。

学校操场上要建一个沙坑,请同学们帮学校设计一个长方体沙坑,并计算出所需沙子的体积。

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以至用,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课外延伸

全课总结

依据规律,归纳公式

教学过程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