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0938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13、地下水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泉水和井水展开观察与讨论,初步认识到地下有水。

2.通过猜测、讨论和阅读等学习活动,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3.能多人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知道降雨是地下水主要来源。

4.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储量、储存区域。

教学难点

能够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通过实验认识到地下水形成的原因、储量和储存区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简易水井模型的材料,如:

塑料瓶、罐子、碎石、沙子、水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周围的泉水、井水,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泉水、井水的特点、成因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谁能说一说,淡水水体是怎样形成的?

他们的形成与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

探骊指生说一说生活在淡水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体会淡水水体的重要作用。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另一种水——地下水。

板书课题:

13、地下水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

描述井水、泉水的特点

教师出示泉水和井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吗?

(泉水、井水)

泉水和井水与我们前一课学习的湖泊、水库、河流里的水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预设:

井水比较清澈,冬暖夏凉,大雨之后,井里的水位会上升,并且井水也会变得浑浊。

泉水比较清澈、甘甜,也是冬暖夏凉,不过大雨之后,不会变得浑浊。

那么这些泉水、井水可能是从哪儿来的?

引导学生对井水和泉水的来源作出自己的猜测。

预设:

下雨累积形成的;从地底下冒出来的;雨水、湖水等地方流过来的……

过渡:

那么井水和泉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探究一下井水的来源。

活动二: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认识井水来源

出示课本上的制作简易水井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讨论:

在本次实验中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一一出示这些材料:

塑料瓶、大的罐子、石子、沙子、水、人造草等等。

本次实验分为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全班交流,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在模拟实验时,水要均匀的倒在塑料圆筒的周围。

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水向下渗透的过程,再观察圆桶中水的变化,并且还可以用小勺子轻轻的搅动井里的水。

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模拟实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全班交流讨论,各小组汇报本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说一说井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预设:

实验现象:

水会依次透过人造草、沙子和小碎石,缓缓渗透、积聚到杯底,直至充满小碎石之间的空隙。

圆桶中的水位,也随之慢慢升高,最后与外面的水位保持相平。

实验结论:

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透进土壤,积聚起来的。

活动三:

认识地下水的成因,保护地下水

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到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进土壤,积聚起来的,下面我们通过示意图,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出示课本上的地下水的形成示意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教师指导:

请大家看这幅图,这幅图是地下水的成因示意图。

如果我们给土壤分层,就可以分成2层,分别为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

理解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含义

可渗透层一般由质地疏松的土壤和岩石碎屑构成,透过缝隙,它们能吸附水分,储存水;而不可渗透成,则是水很难渗入、溢出的岩层。

了解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作用

渗透层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水分、储存水分,土壤和岩石碎屑可以起一个过滤的作用,过滤掉水中的杂质。

不可渗透层是防止水渗入、溢出岩层。

引导学生把大自然地下水形成示意图和刚刚制作的简易水井模型图进行对照,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形成。

教师小结:

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者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就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迁移练习:

刚刚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和示意图,认识了地下水的成因,大家了解地下水的形成原因了吗?

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名称填在下图括号里。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答案并介绍一下自己这样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地下水的形成原因。

活动四、保护地下水

教师引导:

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

大家有哪些好的方法来保护地下水资源呢?

预设:

方法一:

透水路面

出示透水路面,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认识透水路面的样子。

大家知道透水路面的材料,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了解透水路面的作用:

透水路面能够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避免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

方法二:

雨水回灌地下

出示雨水回灌地下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雨水回灌地下的方法。

交流雨水回灌地下的作用:

雨水回灌技术也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还可以避免暴雨时洪涝灾害的发生。

拓展补充:

除了书上介绍的两种补充地下水的方法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补充地下水的方法呢?

预设:

植树造林,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淡化海水,来供应人们日常生活用水。

少开采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损失。

教师小结:

同学们,地下水的下渗速度很慢,地表水达到地下深处,所需时间平均在100年以上,所以,地下水的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不断的努力和坚持。

活动五:

情境练习题

同学们,现在我们家乡正在开展保护地下水的活动,请你来设计铺设一条步行道的方案,要求既方便雨天路人行走,又能够让雨水尽可能多的渗透到地下。

大家想想,这条人行道该怎样设计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活动方案,并说一说这样设计的原因。

预设:

方案1:

路面可以铺设可渗水的小瓷砖,中间有小孔,方便雨水的渗透到地下。

方案2:

在铺路的时候,道路中间可以稍微高一些,两侧低一些,方便雨水从两侧渗透到地下。

方案3:

铺设新型透水路面材料。

方案4:

在人行道两边种上花草树木,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教师小结:

大家的设计方案都很棒,都符合这条道路的设计要求,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题目。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地下水的类型、特点、来源、形成原因等知识,懂得了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板书

设计

13、地下水

地下水的形态

地下水的成因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9、认识液体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归纳液体的共同特点。

2.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不同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观察并归纳水平面的特点,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液体,了解液体的特征,学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难点

体会液体的性质,会测量不同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了解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平仪、常见的液体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液体,了解这些液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谁来说一说,固体有哪些性质?

一般来讲,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既然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那么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固体的体积大小呢?

拆分法、量筒测量法、埋盐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液体。

板书课题:

9.认识液体

二、观察液体,初步了解液体的基本性质

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找一找图中哪些是液体?

为什么称他们为液体?

全班交流讨论,图中的液体有打针的药水、池塘里的水、头上流下来的汗水、小狗撒的尿、妈妈做饭用的食用油、醋、酱油水、牛奶、汽车加的油等等。

除了图中观察到的这些东西是液体之外,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液体?

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液体,如饮料、眼泪、血液、柴油等等。

出示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两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也是液体吗?

教师引导:

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的这种飘动和流动跟液体的漂动和流动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如果我们把烟的颗粒和沙的颗粒进行放大,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

教师出示放大的烟的颗粒图和放大的沙子的颗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识到烟和沙子的颗粒虽然很小,但它们都有固定的形状,因此,不可能是液体。

老师小结:

飘动的烟,流动的沙,它们与液体的流动有着本质的差异,烟尽管在飘动,沙尽管在流动,可是构成烟和沙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因此,他们是属于固体,而不是属于液体。

总结,引导学生说一说液体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教师相机引导并板书:

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没有确定的形状。

出示固体的性质,引导学生把液体的性质和固体的性质进行比较,发现液体和固体的差别在于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而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这是区分液体和固体的一个重要标准。

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并交流。

三、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液体,那么它们的性质都一样吗?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牛奶、蜂蜜和油这4种液体的性质。

出示活动记录单,引导学生了解我们需要比较的是哪些液体?

比较哪些方面?

性质

液体

牛奶

蜂蜜

颜色

气味

透明度

黏稠度

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相互交流,并填好活动记录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指导。

各小组交流观察比较的情况,共同完成活动记录单的填写。

出示填写好的活动记录单,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4种液体不同的性质。

学生完善好自己的活动记录单。

三、测量液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

液体和固体一样,也有一定的体积,那么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呢?

出示课本上测量液体的操作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材料,了解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点。

教师特别强调:

在把液体倒进量筒的时候,量筒要略倾斜,烧杯口要紧挨着量筒口;滴落的液体要用专门的抹布擦拭,不要用手去摸;在读量筒上的数字时,眼睛要平视,既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

教师出示一杯盛了液体的量筒,引导学生读一读上面的数字,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读取量筒数字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测量一杯水的体积。

特别说明:

这杯水是教师已经准备好的,各小组水的体积都是一样的,便于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测量体积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教师再次强调,读量筒上的数字时,目光要平视。

四、比较液体的质量

引导:

液体的体积,我们可以用量筒去量,那么液体的质量我们该如何去测量呢?

出示实验室天平,引导学生认识天平,教师相机讲解使用实验室天平的方法。

布置活动任务:

请各小组量出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比一比它们的质量相同吗?

不同的话,谁的质量大一点,谁的质量小一点?

教师强调实验步骤:

要先用量筒分别量出50毫升的油和50毫升的水,再把50毫升水和50毫升油放在实验室天平上,进行比较,看看谁的质量大,水的质量小。

各小组进行活动测量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测量情况,并纠正不正确的做法。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活动的过程及时活动的结果。

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可以看出来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他们的质量各不相同,50毫升的水的质量要大一些,50毫升的油质量要小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水和油的密度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学习到。

五、认识水平面和水平仪

认识水平面

教师出示一个装着半杯蓝色水的玻璃杯,平放在讲台桌面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杯水的水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水面,发现水平面非常平。

教师再把这半杯水倾斜放在讲台桌面上,引导学生再看一看水平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尽管玻璃杯已经倾斜了,但是水平面仍然是平的,并没有受玻璃杯倾斜的影响。

出示句子:

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学生读一读,了解水平面的水平面的特点——始终保护水平。

认识水平仪

引导:

因为静止的水平面一般都保持水平,聪明的人们根据水平面的这一特点,发明了水平仪。

出示水平仪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水平仪。

水平仪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出示文字:

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

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做判断。

教师进一步讲解:

水平仪里面有一个水泡,当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时,气泡如果稳定在中间,那么这个物体的表面就是平的,反之,水平仪中的气泡在哪端,说明物体的哪段就偏高。

学习了水平仪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利用水平仪来测量一下我们的课桌、讲台、窗台、地面等等,看它们是否是水平的?

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测量的物体,利用水平仪进行测量,看一看被测的物体表面是否是平的。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纠正个别使用水平仪不当的行为。

全班交流,学生汇报自己利用水平仪测量的物体及测量的结果。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液体,知道了液体的基本性质,那就是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但是没有固定的形状。

同时我们还认识到了静止的水面一般都是保持水平的,人们根据这个原理还发明了水平仪,用来测量各种物体的表面是否平整。

课后请大家,认真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看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固体和液体。

 

板书

设计

9、认识液体

液体的特征——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会测量不同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水平仪的工作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