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x
《淮南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南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淮南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淮南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时间:
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6月29日
参加人员:
带领老师,13地质全体
实习目的及任务:
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岩类和地层剖面的认识,主要化石的识别,地质构造的判识,部分矿床的特征及形成条件的理解以及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现象的认识,使已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此外,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质图,使用地质罗盘,记录地质现象和绘制地质素描图及编写地质报告等方面的基础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
实习要求:
准备地质实习日志本、野外记录本以及做好记录和编写。
实习结束后编写实习报告。
实习区的地质、地理资源环境等状况:
淮南市境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东与滁州市属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与合肥市属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属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属颍上县,亳州市属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属怀远县相交,东与滁州市属凤阳、定远县搭界。
实习区地处北
纬32°40′,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969mm,属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淮南市是闻名中外的能源城市,以煤炭、电力、化工为支柱,拥有工业产品万余种。
农业南北特色兼有:
盛产水稻、小麦、油菜,黄牛、奶牛、山羊及淡水养殖也具有一定规模,更有“八公山豆腐”为其一绝,人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市内。
淮南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三山鼎立”,海拔多在200m以下,最高峰为八公山区的白鹗山,海拔242m。
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m。
实习区主要位于淮南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附近。
其地质特征虽然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性。
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了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
实习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丰富,为地质认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淮南的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炭。
淮南煤田跨淮河两岸,南岸分布于九龙岗、大通、蔡家岗、谢家集、李嘴孜、孔集一带,北岸自东而西展布于潘集、顾桥、新集、张集、刘庄、谢桥一带直抵阜阳市东侧,煤田东西长约200km,总面积达3600km²。
淮南煤田储量丰富,按现有的开采速度,尚可开采几百年。
煤质优良,煤种齐全。
水资源主要是淮河及其他地表水。
淮南市是一个典型的矿区城市,因采煤形成的塌陷地总面积约133km²,采空区面积约69km²,造成耕地大量损失。
地质旅游资源主要有舜耕山、八公山、淮河茅仙古洞韭山洞。
二、实习内容:
(1)岩石矿物的野外识别。
6月23日,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大家都是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我们本次实习的第一站——洞山。
天气多云,是一个适合登山的好天气。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学校来到了洞山山北的山脚。
望着这座山,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可能是因为我是来自大山的缘故吧。
在离山脚不远处我们就停了下来。
刘老师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淮南的地理知识,前面已做阐述,在此不再累赘。
同时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地层为奥陶纪的。
然后让我们在此处的岩石露头处用我们的地质锤获取一块新鲜面的岩石,并进行观察鉴定,最后,分小组进行岩石的描述和结论。
在我们组六个人的讨论以及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所见到的岩石为石灰岩。
石灰岩,颜色为灰黑色,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颗粒结构,块状构造,为沉积岩。
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一些书本知识的回顾,使我们深深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含义。
矿物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稳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晶体结构的单质或无机化合物。
而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岩石的结构是指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岩石的内部关系。
而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是宏观上的表现。
随后我们便来到了半山腰的一处地方。
经老师介绍,这里是寒武纪的土坝子组的地层。
经鉴定,这里的岩石为白云岩。
白云岩,颜色为白色,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和白云石,细晶结构,蜂窝状状构造。
具有玻璃光泽,糖粒状断口。
石灰岩与白云岩在野外识别时因有很大的相似处,故较难分辨。
两者的区别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鉴别:
一是在其上滴加稀盐酸,能够冒泡的则为石灰岩,反之,则为白云岩。
二是看岩石的风化面,在白云岩的风化面上有明显的刀砍状溶沟。
硅质白云岩的蜂窝状构造主要是由于风化的结果,使得其中的石英保留,而白云石被风化。
石英因为其无解理,硬度高,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而稳定,不致被风化。
石灰岩与白云岩均为碳酸盐岩,在野外,用小刀和稀盐酸很容易认识和区分它们。
石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但其结构组分也可分为两部分:
泥晶基质与颗粒。
特殊情况下还有生物形成的架状结构,如淮南地区的叠层石灰岩。
碳酸盐岩中的颗粒不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是沉积过程中由于机械的、化学的或生物作用形成的,如粒屑、鲕粒、生物碎屑、藻团等。
颗粒含量50%以上者可定为颗粒石灰岩,如竹叶状灰岩、鲕粒灰岩、球粒灰岩、生物屑灰岩。
一般颗粒含量高,沉积时水体能量高。
泥晶或微晶含量50%以上者称泥晶或微晶灰岩,反映较为平静的水体环境。
太阳公公随着中午的到来也稍稍露脸了,便开始有些许的热了。
脚步还在向前行。
这是在山南的山腰处,有一处岩石露头。
经老师介绍,此处为寒武纪张夏组的岩石。
灰岩,厚层状;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滴稀盐酸剧烈起泡;鲕粒结构;鲕粒圆球状。
在此处我们还学习了罗盘的使用,用以测量岩体的产状,即岩石的产出状态。
岩层的产状三要素为层面的走向、倾向及倾角。
走向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交线的方向,它标志着岩层延伸的方向。
倾向是指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即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
它代表层面倾斜的方向,恒
与走向垂直。
倾角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最大交角。
沿着倾向方向测量的倾角为真倾角;沿着其他方向测量的交角均比真倾角小,称为视倾角。
此处的岩层为191°∠65°。
形成环境为热带浅海搅动环境。
海洋环境有滨海环境、浅海环境、半深海环境、深海环境。
岩层的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间的垂直距离。
随后来到了寒武纪徐庄组的一处岩石露头。
粉砂岩,颜色为灰黄色,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粉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其与稀盐酸不反应。
岩层的产状为188°∠63°。
在层面上有生物遗迹。
此处的岩石较为坚硬,是因为硅质胶结。
沉积岩中的碎屑结构按照碎屑的粒径大小分为粒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砂状结构和泥状结构。
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
碎屑颗粒棱角的磨损度称为磨圆度。
我们一行人从山路走上了山间的柏油路。
沿着柏油路我们看到了鲕粒灰岩、泥晶灰岩、核心石灰岩。
在我们第一天的终点站是寒武纪馒头组。
紫红色的页岩,矿物为黏土矿物,泥质结构,页理构造。
此处的岩层里含有大量的三叶虫化石,俯首即是。
三叶虫是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亿多年,可见这是一类生命力极强的生物。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它们演化出繁多的种类,有的长达70厘米,有的只有2毫米。
背壳纵分为三部分,因此名为三叶虫。
三叶虫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它的背壳构造,其头部中央有一个突起的“头鞍”,可能是安置脑的处所。
头鞍的表面有的光滑无饰,有的瘤斑点缀,还有的具有为数不等的横沟。
这些横沟被称为“头鞍沟”。
头鞍两侧,一般有成对的眼睛。
沿眼睛的前后有一条沟,称为“面线”,这是三叶虫成长过程中借以脱壳钻出身体的地方。
头部腹面的前端有一对分节的触须,既是行动器官,又是感觉器官。
触须的后面是摄食的口,通常盖着“唇瓣”。
口两侧有许多细小而分节的行动器官——附肢,附肢上有细密的纤毛,大概可以起到呼吸的作用。
三叶虫的胸部分节,多者达十几节,少者只分两节。
各节之间以覆瓦状(即像房顶的瓦片一样一片覆叠在另一片的上面)关联起来,便于卷曲活动。
三叶虫腹面两侧有为数众多的分节附肢,附肢上具有纤毛,因此这些附肢也兼负行动和呼吸之用。
三叶虫的尾部和胸部一样,纵向上分为中轴及其两侧的肋叶部,其形态多样;尾部的边缘有的带刺,有的不带刺。
6月24日,我们来到了罗山。
在山脚下,我们看到了铁质胶结的长石石英砂岩,颜色为紫红色,矿物成分为白云母和石英,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岩层厚度为厚层,产状为350°∠61°。
交错层理。
此处的岩层为二叠系石千峰组。
在山腰处我们看到一些岩石露头,是四顶山组的岩层,产状为152°∠28°,厚度为中厚层,水平层理。
白云岩,颜色为灰白色,矿物成分为白云石,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刀砍状溶沟。
此处为潮间带沉积的岩石。
在快到山顶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九里桥组的岩石露头。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些沉积构造。
水平层理,是形成于平静的水介质中,成分以泥质、粉砂泥质颗粒为主。
渠模,为风暴浪沉积。
叠层石,是生物成因的构造。
主要是因藻类。
叠层石是原核生物蓝藻等低等微生物在
生长和新陈代谢过程中引起周期性矿物沉淀、捕获和胶结沉积物,从而形成的叠层状生物沉积构造。
构成叠层石的基本层通常由暗层及亮层组成,藻类生活状况及自然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叠层石的原生亮暗层。
基本层构成集合体,呈层状、柱状、锥状等不同形态。
叠层石主要生长在潮间带。
水体可以是正常的海水,也可以是咸化的淡化的泻湖。
叠层石常常产出于灰岩和白云岩中。
丘状交错层理指示的是风暴浪沉积。
测得此处的一处产状为183°∠67°。
泥灰岩,颜色为灰黑色,矿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物,泥晶结构,块状构造。
岩层厚度为厚层。
这里也是因“淮南虫”的发现而闻名。
在山顶上是四十里长山组的石英砂岩。
岩层的产状为174°∠63°。
在离山脚不远处,我们来到了新元古界的霍邱组的岩层露头处,该处的地层为27亿年前。
角闪斜长片麻岩,其中矿物成分主要有钾长石、石英、角闪石和斜长石。
6月25日,我们来到了淮南有名的八公山,却不料天公不作美,下着雨。
我们便撑着雨伞在地质公园行进。
一路上看到了凤台组的砾岩,猴家山组的磷块岩,凤台组的角砾岩等等。
主要是在地质博物馆中参观。
看到了很多的化石、矿物及一些模型等。
如鱼龙、海百合、菊花石、肉石、萤石、七彩石、玛瑙、紫金砚、高岭石、和田玉、月光宝石、狼兽化石、怪兽化石、原始羚羊化石、鱼化石等精美的岩石。
随后便到了茅仙洞,在山上远眺淮河,以及看到了刘老碑组的页岩。
以上所介绍的岩石均为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物质、宇宙物质等,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按照岩石成因可分为陆源碎屑岩,火山源碎屑岩和內源碎屑岩。
6月26日,我们来到了光明市的女山。
从空中鸟瞰女山,恰似一只玉环浮于水面,故又称玉环山,山中拥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湖光山色,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素有“三村环抱一份水,四月葱茏千亩田”之美誉。
火山口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1公里,海拔101.5米,占地1900亩。
女山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火山地貌,机构齐全,特征典型,内容丰富,构造组合完整,是观测地球结构的一面窗户。
女山喷发时距今有50~70万年,其岩浆来源于地下40公里处,是一座死火山。
沿着蜿蜒的山路,我们看到了火山口湖。
火山口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后岩浆热胀冷缩在中间形成一低凹的坑,最后因为不再喷发而积水形成了湖。
在火山口湖旁边,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气孔状的基性玄武岩,有些玄武岩中还含有杏仁构造。
还看到了橄榄岩包裹体。
喷出岩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对其做了划分:
<45%,为超基性岩;45%~52%,基性岩;52%~65%,中性岩;>65%,酸性岩。
玄武岩就是基性喷出岩的代表性岩石,一般具有气孔构造,柱状节理。
在女山湖旁我们看到了浮岩,密度小,能够浮在水面。
还有火山弹,珍珠泉。
在山脚处的一处岩石露头看到了橄榄岩、透明的具有玻璃光泽的长石。
橄榄岩是暗色矿物,粒状集合体,颜色为橄榄绿色,具有玻璃光泽,是上地幔的判断依据。
6月27日,我们乘车来到了凤阳的韭山洞。
这是一个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其中岩石主要为石灰岩。
韭山洞东西主洞长一千四百七十二米,侧洞与北山的蝙蝠洞相通,长约四千多米,被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洞,其特点是深、大、险、奇、古。
全洞分为虎踞龙蟠、摘星揽月、峡谷幽深、清流碧影、玉溪泛舟五大景区,重要景点二十多处。
其中“虎踞龙蟠”是王惟忠备战屯兵的主要地段,“摘星揽月”是古人所谓“石形如器物者甚众”的景区,后三个景区曲折盘旋,奥妙无穷,在开发前从无先人涉足。
洞中有大量的钟乳石、石幔等。
钟乳石包括石笋、石钟乳和石柱。
岩石中含有方解石。
无色透明的方解石称为冰洲石。
有利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是:
1.温湿的气候,2.易溶的岩石,3.岩石中的断裂破碎带及岩层平缓的部位,4.构造活动性微弱,地壳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溶洞沉积物是指通过化学方式沉积,形成钟乳石、石幔、石瀑布等。
(2)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矿物和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地表岩石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也不形成新矿物的作用过程为物理风化。
如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和盐类物质结晶等均使得岩石由大变小,以致完全破碎。
一方面由于温差影响,尤其短时间温度骤变,岩石强烈热胀冷缩发生破碎和剥落。
在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达到70摄氏度以上。
岩石由多种矿物组成,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膨胀系数,差异性膨胀破坏了矿物间的结合力,是岩石发生碎裂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水结冰时体积增加,岩石裂隙中充满水,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结冰过程发生膨胀,冻结和融化反复交替使岩石裂隙增多导致岩石崩裂。
受到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地表岩石发生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变化的作用过程是化学风化。
作用方式有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氧化作用等。
水是溶剂,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质,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
温度对矿物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热带地区雨水充足,气温高,岩石风化速率高。
生物活动也会对岩石和矿物的风化起到破坏作用,这种作用称为生物风化。
生物的生命活动使岩石机械破碎,如植物的根劈作用;生物新陈代谢及生物体腐烂分解产物会引起岩石的化学风化,如微生物分泌大量的有机酸,有利于岩石的化学风化。
三类风化作用多数情况下相互伴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物理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为化学风化作用提供了条件;化学风化溶解岩石中的易溶物质,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加速了物理风化作用的进程。
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又为生物风化作用的深入进行创造了条件。
土壤是风化作用的产物。
在霍邱群的岩层处,我们了解到长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了黏土矿物,在风化作用的过程中惰性离子如硅、铝、铁等保留下来,使得土壤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
而土壤的形成需要经过很漫长的时间,因此,可见土壤是极其珍贵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珍惜和保护土壤。
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是地球表面最活跃的地质营力,将大量水体及风化产物从陆地输入到湖泊和海洋,是大自然水循环、碳循环和岩石循环中重要的环节和外部力量。
河流以自身的动能并以搬运的碎屑物质破坏河床,作用方式有水动力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下蚀和侧蚀。
下蚀作用是流水对河床底部岩石的侵蚀作用,使河床降低,河谷加深。
发生下蚀的原因1.流水顺坡而下,其向下的垂直运动分量刷深河底;2.流水携带砂砾在河床底部滚动和跳跃,磨蚀河底基岩;3.流水的涡流和环流作用。
侧蚀作用表现为河水对两岸侵蚀,使河谷加宽,并不断发生侧向迁移。
河流发生侧蚀的原因:
1.是弯道离心力:
河谷弯曲,流水在弯曲部位因惯性产生离心力,离心力使流水由凸岸向凹岸集聚形成环流,造成河谷弯道中水体螺旋式前进;2.再者是地球自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作用于地球表面一切运动物体的力,在北半球其偏向运动方向右侧。
河流弯道处离心力和科氏力同时作用。
北半球河流右弯,两力方向一致,凹岸侵蚀增强。
河流左弯,两力相互抵消一部分,凹岸侵蚀减弱。
凹岸的最大侵蚀点和凸岸的最大沉积点并不是在弯道位置的顶部,而是偏向前方。
因此,随着环流的不断作用,河流的弯幅增大,并不断向下游方向迁移。
淮河自西向东流经淮南市区。
在西部凤阳县城附近由于受到八公山的阻挡,迂回绕行形成“几”字形。
绕行中河曲发育,河道狭窄,水深流急,河流以侵蚀为主。
在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悬崖。
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渐形成河心摊,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
河流淤泥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淮河河床内沉积物主要由石英碎屑组成,其次为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介壳碎片等。
分选较好,磨圆程度较高,多细砂,河漫滩主要为粉砂和黏土。
地下水地质作用:
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孔隙中水都是地下水,其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面流水从地面渗入地下的渗透水;水蒸气凝成水滴后渗于地下的凝结水;地下岩浆活动释放的岩浆水和古老沉积物孔隙中的水。
岩石的透水性与孔隙大小有关,岩石中的孔隙大、数量多、连通状况好,岩石的透水性就好。
岩石中孔隙粗大并相互连通,水能自由透过的岩层为透水层,砂岩、砾岩及裂隙发育的其他岩石,一般为透水层。
透水层中如饱含地下水,则称其为含水层。
若岩石中孔隙细微,水难以甚至无法透过的岩层称为隔水层或不透水层。
黏土层透水性差,常为隔水层。
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根据含水层中的孔隙性质,地下水可划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喀斯特水三类。
广泛存在于松散沉积物及部分坚硬岩石孔隙中的水为孔隙水;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为裂隙水;存在于可溶性岩石裂隙、洞穴和地下暗河中的水为喀斯特水。
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层构造面活动,由于溶蚀、剥蚀和崩塌而形成的地下洞穴称为溶洞。
形成初期裂隙通道小,地下水以溶蚀为主;随空洞扩大,互相连通,产生冲刷作用,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的溶洞。
潜水面附近地下水活动强,溶洞迂回曲折,沿着潜水面延伸常形成复杂的溶洞系统。
凤阳县的韭山洞就是一个巨大的溶洞。
地下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幔等因其奇特的外形而引出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
淮南地区地质构造:
多旋回螺旋式发展是地壳构造的普遍规律。
在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其表面形式和发育程度也不同。
构造层是构造旋回的地质记录,它反映了构造旋回所影响的时间和空间的整体。
淮南地区自新太古代以来,可划分为蚌埠、凤阳、霍邱、加里东、海里—印支、燕山、喜马拉雅7个构造旋回。
多旋回的构造活动必然产生多旋回的构造层,实习区构造层自下而上划分为蚌埠构造层、凤阳构造层、后凤阳盖层和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层。
蚌埠构造层包括上太古界霍邱群。
主要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岩,是在中压或中低压环境下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同时伴有混合岩化作用。
霍邱群中沉积变质铁矿属条带状硅质建造,矿质主要来源于海底富铁火山岩的海解析离作用。
凤阳构造层包括古元古界凤阳群,与蚌埠构造层不整合接触。
主要是低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岩,原岩为滨、浅海相陆源碎屑岩及富镁碳酸盐岩,沉积变质磷矿是构造层中的重要矿产。
实习区陆块的基底包括蚌埠构造层和凤阳构造层的双层结构。
其上为后凤阳盖层,包括青白口系一下三叠统,总厚4537m。
是一个浅海-滨海-海陆交互-陆相的巨型海退沉积旋回。
后凤阳盖层构造层进一步划分为下、中、上3个构造层。
下构造层(霍邱构造层)包括青白口系和震旦系,厚1883m。
由4个海侵沉积旋回组成,属于陆屑石英砂岩建造一造礁碳酸盐建造组合,沉积相和建造的交替,说明当时陆壳的周期性振荡运动较显著,构造背景属稳定到次稳定的过渡环境,产赤铁矿、褐铁矿、大理岩等。
中构造层(加里东构造层)包括寒武系和奥陶系,厚度超过1236m。
形成于碳酸盐台地,属于蒸发式-异地碳酸盐建造组合,表明陆壳处于稳定状态,产磷、石膏矿。
上构造层(海西印支构造层)包括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厚1418m。
三、实习感想
经过一个星期的地质实习,我初步认识到了地质工程这个专业的性质,也更加进一步了解了地质这门学科的性质。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
地球包括固体地球及其外部的大气。
固体地球包括最外层的地壳、中间的地幔及地核三个主要的层圈。
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
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
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
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
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
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球的内外圈层,含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
生物主要集中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交接带。
②矿物和岩石。
③地层和古生物。
地层是地质历史的重要记录;古生物是指在地球上生存过的各类生物,一般已经绝灭,它们的少量遗体和遗迹形成化石保存在地层中。
④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地球表层的岩层和岩体,具有复杂的空间组合形态,断裂和褶皱是地质构造的两种最基本形式。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
地质学科不仅需要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地质知识相结合的本领,更需要有强健的身体,才能够有体力和精力去进行地质研究工作。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魄,拥有去研究的本钱。
地质工作更是一项环境艰苦,条件较差,而且比较累的工作。
在平时我们应该学好专业知识,注意身体锻炼。
还有注意对身边的一些有关地质的现象或岩石进行观察。
只有这样才能将地质学科更好地学好。
地质学科最好的实验室便是大自然,同时大自然也是最好的地质书籍,是我们学习地质的最好的资料。
当然,书本与大自然有些许的不同,我们要学会在大自然这本书中找到学习的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地质的路上走得更远。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经过对岩石的观察,鉴定,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不能够得到的东西,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了地质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处处有地质。
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学会了用盐酸鉴定石灰岩和白云岩,学会了怎样去描述一块岩石等等。
我渐渐发现我喜欢上了我的专业,因为我开始懂它了。
四、实习小结:
一个星期的地质实习一晃而过,有许多的汗水,更多的是欢乐。
我们在淮南地区实习的几天中了解了淮南地区的地质状况。
从地质的眼光看到了淮南的另外一面。
了解了淮南的整体概况、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地质旅游资源等。
在罗山的山顶上我们俯瞰到几乎整个淮南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一座城市。
在地质公园中我们见识到了很多的地质现象,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很多。
了解到岩石的鉴定,也认识了不少常见的岩石。
更加系统的去了解一些东西或许会让我们有新的发现。
我相信我会在地质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