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7046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基础夯实

分析下表,完成第1~2题。

地区

城市人口/万

乡村人口/万

地区人口总

数/万

35

65

100

65

35

100

80

20

100

90

10

100

1.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2.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

A.非洲B.欧洲

C.北美洲D.大洋洲

解析:

第1题,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准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由城市化水平=×100%可计算得出甲、乙、丙、丁四地区城市化水平依次是35%、65%、80%、90%。

第2题,甲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一般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答案:

1.D 2.A

读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1950—1960年,城市化进程变慢

B.1960—1970年,城市化水平较高

C.1970—1980年,城市化水平降低

D.1980—20xx年,城市化进程较快

4.我国城市化的表现是(  )

①总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增加 ③农村人口减少 ④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3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第4题,城市化的表现主要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等。

答案:

3.D 4.C

(20xx·江苏南京高一检测)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

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英国——a阶段

B.朝鲜——c阶段

C.中国——b阶段

D.印度——c阶段

6.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解析:

第5题,a、b、c分别代表城市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

英国为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c阶段,中国、朝鲜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a或b阶段。

第6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5.C 6.B

导学号51350039(20xx·河南郑州高一检测)下图示意1995—20xx年我国某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第7~8题。

7.据图示信息可推测,在1995—20xx年我国(  )

A.城市建成区面积快速增加

B.城市总人口数明显减少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趋势明显

D.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

8.图示趋势可能导致该城市(  )

A.老龄化严重

B.热岛效应加剧

C.就业压力增大

D.土地供应紧张

解析:

第7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面积逐渐扩大。

但是从图中可知城市人口密度逐渐降低,这是城市面积的扩张速度高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导致的。

第8题,大面积地增加城市的面积,会使得城市的土地供应量降低,造成土地的供应紧张。

答案:

7.A 8.D

9.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近几年来城市化率变化图。

材料二 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除港澳台外)。

城市化

率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省级行

政区域

上海

北京

天津

广东

辽宁

吉林

江苏

新疆

人均

7330

6410

5340

3630

2830

2100

2020

3710

1890

2590

人均

GDP

排名

1

2

3

6

8

11

12

5

14

10

(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    趋势,其根本原因是             。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级行政区域大都分布在        ,分析其原因。

 

(3)有关××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基础水平高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迁入率高

(4)由材料二可知,新疆人均GDP居第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

(1)题,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

(2)题,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达,人均收入水平高,工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值高,因此城市化水平较高。

第(3)题,××市城市化基础好,经济水平高,并大量吸引人口迁入,进而提升了城市化水平。

第(4)题,新疆人均GDP较低,但城市化率较高,主要与其自然环境有关。

新疆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而少数绿洲形成城市,人口密集。

答案:

(1)增长 我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发展

(2)东部沿海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工农业基础好,商贸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3)C

(4)新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以游牧为主,人口稀少,而城市大多集中于自然条件优越的绿洲,人口密集。

能力提升

导学号51350040(20xx·全国高考丙卷)与20xx年相比,20xx年××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第10~12题。

10.导致20xx年××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市(  )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11.××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今后,××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解析:

第10题,××市外来常住人口主要为务工经商人员,随着××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

第11题,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市的传统产业多向周边的中小城市转移,从而为这些中小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

第12题,由材料知,××市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故今后××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

10.A 11.C 12.D

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

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乙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甲过程下渗量小于乙过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4.甲曲线的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的最大值的原因是(  )

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盖率降低

解析:

城市化后,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城市地表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暴雨发生时,地表水汇聚速度快,造成地表径流量大,容易形成城市内涝。

读图可知,甲为城市化后地表径流曲线,城市化后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下渗量小于乙过程,长期下去可能造成城市水荒;乙为城市化前地表径流曲线,地表下渗水量大,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答案:

13.D 14.D

导学号51350041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1线B.AC曲线

C.AD曲线D.AB曲线

16.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解析:

第15题,根据图中的横、纵坐标可知,AB曲线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显然这是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

第16题,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有效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也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分散城市职能就是分散城市的污染物,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答案:

15.D 16.A

17.导学号51350042(研究性学习)20xx年10月16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强调,我国应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效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图1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2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自然原因。

解析:

(1)题,结合风频玫瑰图分析,该城市工业区位于与盛行风相垂直的郊外。

(2)题,结合材料分析,“海绵城市”的效益主要是防止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第(3)题,西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相对均匀,暴雨相对较少,没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答案:

(1)①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靠近水源;②水陆交通便利;③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与××区之间有绿化带相隔,位于河流下游,减轻了对××区环境的污染。

(2)“海绵城市”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有效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3)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