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含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5071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含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含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含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含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含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含详解.docx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含详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含详解.docx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含详解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单选题

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1.如要在城市中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三题。

2.形成该国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及“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统计表”,回答以下两题。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统计表

3.该城市商业区外缘距市中心的距离约为(  )

A.0.8千米

B.1.33千米

C.2.8千米

D.3千米

某城市是环行放射状道路,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的不同等级规模图”(图甲)和“某个区域的城镇等级规模图”(图乙)。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关于甲、乙两区域的城镇规模体系的差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较,甲区域城镇规模较大,乙区域城镇规模较小

B.甲区域次级城镇有2个,乙区域只有1个

C.甲区域同级别的城镇数目都多于乙区域同级别的城镇数目

D.甲、乙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乙区域的城镇服务对象和辐射范围较小

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下图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6.该国公共住房(  )

A.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7.读某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E→F反映的现象是(  )

A.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再城市化

D.城乡差距扩大

下图是“某工业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就业廊”沿南北干道延伸,因形似长廊而得名。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图中的“就业廊”最可能是(  )

A.行政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下表为我国某省(市、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据表回答下列两题。

9.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播种面积减少

B.人口总量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

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①与②表示发展中国家,③与④表示发达国家),完成以下两题。

10.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1.图中显示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是(  )

①城市人口增多 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③城市数量增多 ④城市空间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

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12.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地租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  )

A.环城路

B.三环路

C.二环路

D.一环路

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4.2001~2007年以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2011年11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767.63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60.6%。

城镇空间布局和城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制镇减少了314个,小城市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地区。

下图示意“江苏省城市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15.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目前已进入(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衰落阶段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6.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为了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韩国首尔市打造水循环利用系统,欲将首尔市打造成“水循环城市”。

下图为韩国首尔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列三题。

17.首尔城市的水循环系统中(  )

A.城市出现内涝主要是环节X出现异常导致的

B.人类社会水循环量等于自然界水循环量

C.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保护深层地下水

D.参与人类社会水循环的水循环主要来自河川等地表水

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7.

18.1980~2010年(  )

A.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趋缓

C.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一直大于农村人口数量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读图,回答下列以下两题。

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成正相关

B.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带

C.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

D.城市规模等级模型呈倒金字塔形

20.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看,以下不属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  )

A.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B.就业机会多

C.文化设施短缺

D.交通便利

二、非选择题

21.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图。

材料二 下图为不同时期该地河流在等量降水过程后形成的洪水流量过程示意图。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说明理由。

(3)材料二中,最能反映该地城市化迅速发展以后河流洪水流量过程的曲线是________(填①或②),为防止洪水导致的城市“内涝”,该城市完善了排水管道网。

据材料一、二判断排水管道网中排水管道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4)简要评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22.读下图和表,完成相关问题。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表

(1)图甲中虚线代表________国家,实线代表________国家。

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表说明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分别是什么?

23.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2)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策。

下图为“大城市区域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城市功能活动即城市中的各种活动,如工业生产、商业贸易、居住休闲、文化教育、行政管理等。

城市地域功能区指的是这些功能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而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而形成的区域,如工业区、商业区等。

而城市地域结构即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组合,如商业区在市中心,工业区在郊区等。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1)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一个是住宅区?

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是什么?

(2)商业区是城市核心区,人员流动大,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商业区?

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是什么?

(3)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生产功能区,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工业区?

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是什么?

25.北川新县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唯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

下图是“北川新县城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川新县城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N地住宅区相比,M地住宅区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川新县城交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________。

在城市建设中,美化景观、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建设用地类型是________。

(4)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如何在该县城规划与建设中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中心商务区需要建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附近,A地符合。

2.【答案】B

【解析】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的变化,可以推出该城市商业区外缘距市中心的距离约为1.33千米。

4.【答案】C

【解析】由于该城市有环行放射状道路,所以会出现市中心地租最高,环行道路和放射状道路交会处地租较高的现象,这些区域被付租能力较强的商业活动所占据。

5.【答案】C

【解析】从两区域的规模体系可以看出,同级别的城镇相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大,所以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要比乙大;甲区域和乙区域都只有一个一级综合服务中心,但次级综合服务中心甲有2个,乙有1个;同级别的城镇人数甲明显多于乙,故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要比乙大。

6.【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图例信息和公共住房的分布位置可知,公共住房相对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周边公共交通沿线地区,而不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从图中得不到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的信息。

7.【答案】B

【解析】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城市占地面积扩大,城市总人口数量增加。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百分比),图中由A到E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说明城市化不断发展,由E到F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减小,说明城市部分人口离开城市,即逆城市化。

8.【答案】C

【解析】图中“就业廊”沿南北干道延伸,交通便利,且位于城区中部,所以最可能为商业区。

9.【答案】C

【解析】城市化过程是人口和产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集聚的过程,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推动,C对。

农业播种面积减少、人口总量不断增长、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不是主要原因,A、B、D错。

10.【答案】D

【解析】发达国家“二战”以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加快,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11.【答案】D

【解析】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据图可得出③④正确,故选D。

12.【答案】C

【解析】该城市商业区集中,但并不会缩小其服务范围;住宅区虽远离海洋,但工业区却沿海分布,更容易造成海洋污染;工业区相对集中在城市的东南部,方便企业联系;文教区分散布局,接近各处住宅区,可以更好地为周围居民服务。

13.【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

14.【答案】B

【解析】2001~2007年以来广州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说明广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拉力增大,B正确。

这时期国家户籍政策没有多大变化,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城市化没有多大影响,A、C错误,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

15.【答案】C

【解析】从图中两个年份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十年中江苏省的大中城市数目增多,小城市数目大大减少,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说明其城市化进程目前已进入后期成熟阶段。

16.【答案】D

【解析】由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中各要素对比分析可知,城市建设使地下径流减少了18%,地面径流增加了33%,蒸发量减少了15%,故降水后,大量雨水迅速汇集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17.【答案】D

【解析】城市内涝主要是降水异常和排水系统不完善造成的,而X环节为下渗,故排除选项A;参与人类社会水循环的水源主要来自河川径流,但不可能将自然界的水全部用于人类社会水循环,因此人类社会的水循环量要小于自然界的水循环量,故排除选项B;图中显示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有补给作用,加强浅层地下水开采会减少深层地下水补给,不利于深层地下水的保护,故排除选项C;根据图中人类社会水循环,参与人类社会水循环的水循环主要来自河川等地表水,故选项D正确。

18.【答案】D

【解析】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198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19.【答案】C

【解析】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中心地带;由图可知,A、D项错误;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

20.【答案】C

【解析】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交通便利都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

21.【答案】

(1)A>B>C。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2)D地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靠近森林,处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3)①东北—西南走向。

判断理由:

应与河流流向一致。

(4)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并美化城市环境,但也会影响城市交通线路的布局。

【解析】

(1)根据城市地租理论,由中心向外逐渐降低。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地租最高。

C地位于城市最外围,地租最低。

B地居中,三地地租是A>B>C。

(2)高级住宅区对环境质量要求高,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势较高,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3)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地面硬化,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洪峰提前。

最能反映该地城市化迅速发展以后河流洪水流量过程的曲线是①。

排水管道的走向要与河流的流向基本一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4)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有美化作用,但对交通线路的布局也会产生限制作用。

22.【答案】

(1)发展中 发达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较发达国家快 

(2)数量不断增多,且数量增长速度加快 发展中国家城市数量增长速度更快,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

起步早,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慢,水平较高;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水平较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并能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

解答时要注意从起步的早与晚,城市化发展的快与慢,目前城市化水平所达到的高度三个方面去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23.【答案】

(1)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2)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解析】

(1)结合表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从城市发展导致建筑物增多、地表硬化、植被减少等方面思考即可。

(2)治理该城市交通拥堵需从优先发展公交、限制私家车数量、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交通管理等方面进行。

24.【答案】

(1)② 位于城市中心的商业区与外围的工业区之间。

接近工作场所;方便购物;环境适宜居住。

(2)①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有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居民消费。

(3)④ 一般位于市区外缘,主要交通干线的两侧。

能够减轻对城市的污染;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见下表总结:

25.【答案】

(1)地质 地形 水源 交通(答出三项即可)

(2)靠近河流 靠近文物古迹 远离工业区(或污染小)

(3)公路 绿地

(4)突出羌族建筑风貌;保护文物古迹;突显民俗风情。

【解析】第

(1)题,北川老县城是由于地质条件差而在地震中受到重创的,所以新县城选址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地质安全;另外,图中显示新县城位于河谷地带,自然考虑了地形、河流因素。

(2)题,依据图中M、N所处的周边信息回答即可。

第(3)题,图中显示的交通方式只有公路和河流,则交通用地类型只有公路。

第(4)题,传统文化特色一般以建筑、民俗等景观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