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单元测试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0212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单元测试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单元测试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单元测试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单元测试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单元测试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单元测试4.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单元测试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单元测试4.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单元测试4.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单元测试4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单元测试

1.(2016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10分)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①

杨万里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②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③。

注:

①这首诗是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九月宋光宗元年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贺正旦使途中,自镇江过长江时作。

②英雄:

这里指岳飞、张浚等名将贤相。

③南宋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烹茶招待金使。

(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

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5分)

【答案】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扬子江上雪过天晴、壮丽开阔的画面。

首联写空中流霜,寒气犹在,风平获静,江水无波;颔联写云开雾散,天色澄碧,旭日东升,光芒似箭。

(2)这两句景物描写,既照应了题目“过扬子江”,也为下文由景入情,抒发感情做了铺垫。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2)这首诗感慨颇深,感情丰富,请结合最后两联分析。

(5分)

【答案】

颈联写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空于山川形胜,照应着雪霁晴空。

在山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局势的忧虑。

尾联写到正是过江之时,且携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了对现实的无奈。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典例拓展】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比如“愁”;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比如这两首诗中都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但具体要表达的情感又不一样。

2.(2016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三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10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

此诗当作:

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

(1)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说明。

 (5分)

【答案】①刻画出一位羁旅思乡者的形象。

②除夕之夜,诗人无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

【解析】

试题分析:

诗人作诗,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发泄,总是先有诗,然后有题目,题目是全诗内容的概括。

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

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

接着用第二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这类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等。

可单独设题,也可以渗透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考点之中。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

(5分)

【答案】①又,再一次。

②愁苦叹息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③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

“炼字”是高考高频考点,这类题目常见的设问方式是“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请对某字进行赏析。

或请谈谈某字的表达效果。

”“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

为什么?

”解答时要将所炼之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

3.(2016届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二次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10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

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生:

语助词,无义。

(1)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5分)

【答案】本词刻画了孤独失意、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忧愁苦闷)、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

(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原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高耸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分析3分;共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以上给3分)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

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

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

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

(5分)

【答案】作者使用拟人的手法,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在溪边住下,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更是视“我”如知己。

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

(3分,手法1分,分析2分)作者借景抒情,将情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3分,手法1分,分析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抒情方式的题目,题干中已经有明确的提示,在这首词中“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让我们结合词意具体分析,首先要交代全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词人孑然一身居于山中溪畔,长夜无眠,独咏《离骚》,这是一幅凄清、幽独而又含有晶莹色泽的途欢。

清楚这些,再知人论世,关注词人写作背景,进而很容易弄清楚本词的抒情方式,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理解词句的意思。

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

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

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4.(2016届山东青岛一中高三上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分)

【答案】①“冲”,冲向,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

②“缺”,缺口。

写战士作战使宝刀出现了缺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5分)

【答案】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动作描写,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

第一句用“金带连环”束“战袍”等衣着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第二句“马头冲雪”的环境描写,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三、四句中,“卷旗”的动作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乱斫”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解析】

试题分析: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

“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

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

“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

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

“金”字和“冲”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

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2016届重庆巫山中学高三上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10分)

赠内人①

张祜

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鹭窠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

【注】①内人:

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

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

②禁门:

宫门。

③窠:

巢穴。

④红焰:

指灯芯。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案】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

“媚眼”表现少女的美貌,身在禁宫,与世隔绝。

“唯看”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只有枝头的一窝栖止的飞鸟才可以陪伴她。

“斜拔”“剔开”“救”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

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

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

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2)细读第一句,说说诗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5分)

【答案】借景抒情:

借守备森严的宫门,种植在宫中的树木,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

借“月”,点明时间,烘托了暗淡朦胧之感。

抒发了在月下伫立凝望之人的百无聊赖,寂寞凄冷。

又从“月痕过”暗示了光阴的流逝,青春的虚度。

【解析】

试题分析:

“禁门宫树”,点明地点,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

月痕”,点明时间,给人以暗淡朦胧之感,而接以“过”字,则暗示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

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2016届江西临川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10分)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④有个人忆。

注:

①东君:

司春之神。

②篽:

禁苑。

③琐窗:

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④阆苑:

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5分)

【答案】拟人。

上片“笑杀”“温柔”“借”等词语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梅花笑傲百花之神,其神姿天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任何力量。

对比、衬托。

将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比,衬托梅花。

词人通过描写突出了梅的迥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

(如从色彩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

这首诗(词)用了怎样表达技巧?

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术语)手法,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词)是怎样描写XX的,有什么作用?

诗(词)中某句抒发情感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

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

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2)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5分)

【答案】冰清玉洁,高雅脱俗。

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

坚贞不屈,傲霜斗雪。

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时飘泊天涯,“风烟”“霜雪”,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

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归隐情思。

【解析】

试题分析:

《念奴娇·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

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

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

开头二句写其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

“笑杀”二句紧承上文,言在东君的管领下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

“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

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

“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

“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

“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

“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

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有两问,既考查对诗歌意象的鉴赏又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

对意象的鉴赏是诗词鉴赏中常考的内容,在复习中,要注意积累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及其代表含义。

比如,月亮代表思乡,菊花代表孤傲高洁,梅花代表坚贞不屈,松柏象征孤高正直坚强等。

本题考查的意象是梅花,考生可从梅花的常见品格思考,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

7.(2016届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10分)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秦川女:

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

“窦韬,符国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

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在诗中起来什么作用?

(5分)

【答案】本诗描绘出傍晚时分归鸦栖枝,织锦秦州女空房中思念丈夫,自伤孤寂的情景。

“黄云城边枝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营造)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考查景物形象的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a.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b.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c.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泰州女的情感的?

请就其中两点作分析。

(5分)

【答案】①以归乌夜啼渲染氛围,为下句表现织锦秦州女思亲念远的孤苦作铺垫。

②化用窦滔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织锦秦州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

③“隔窗语”或“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

④“泪如雨”运用了比喻(夸张),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独自哀伤的思妇形象。

(每点3分,手法2分,分析1分;答对两种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关于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题目,考生应先明确人物形象描写的手法。

主要方法有:

1.人物描写,根据描写的对象,可以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2.写人,可以直接写头发、画眼睛,使其栩栩如生,这叫直接描写;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写人,如通过第三者的转述介绍某人,通过描写第三者来反衬某人,以写景状物来烘托某人等等。

3.根据描写人物的详略,轻重、着墨的浓淡,我们还可以将人物描写归纳为白描、漫画式勾勒、浓墨重彩细描等等。

在答题的时候,不可以直接写出描写的方法,还要结合诗句作具体的分析。

【译文】

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

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

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

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

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8.(2016届辽宁东北育才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10分)

遣 悲 怀①

元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

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

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1)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用典。

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引出后文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对于这种用典题型,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作者身世、时代背景等与诗歌思想感情有关的资料,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总结表现手法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手法。

如“用典”。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如本诗“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第三步、作用(表达效果及情感)如“引出后文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

(2)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

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

【答案】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

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概括在前,性格特点笼统、不具体,减2分。

概括与分析不照应,只照应一点,减3分缺少概括及形象意义)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沽酒拔金钗”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野蔬充膳,落叶添薪”表现其安于贫苦。

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①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考查人物形象的提问方式:

这首诗塑造或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提问变式:

简析下面这首诗歌的人物形象,并说明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规范:

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

①……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及身份)。

②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

③人物形象的意义或表达效果(诗人通过人物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或蕴涵的道理等。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作品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诗人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具体生活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提示或暗示。

2.抓住诗歌人物的描写。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写作手法。

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

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

9.(2016届东北师大附中、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长春11高和松原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10分)

哭李远

卢尚书

昨日舟还浙水湄①,今朝丹旐②欲何为。

才收北浦一竿钓, 未了西斋半局棋。

洛下已传平子赋③,临川争写谢公诗。

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④。

【注】①湄,指岸边。

②丹旐(zhào),旧时出丧时为棺柩引路的旗子,俗称招魂幡。

③指张衡的《西京赋》④魏晋时,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嵇、吕后被司马昭杀害,过嵇旧居山阳,听邻人笛声,怀亡友感旧音而叹,向秀作《思旧赋》。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塑造了怎样一位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①友人李远是一位淡泊功名,志趣高雅,才高于世,文名远播的雅士形象。

②“一钓竿”“半局棋”以生活细节刻画了友人性情散淡,闲适悠然的优雅生活情趣。

③“平子赋”“谢公诗”以张衡、谢灵运比况,盛赞友人的文才显世,文名远播天下。

亦包含了淡泊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