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8792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

整个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索:

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

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将其分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按照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可将世界近代史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17、18世纪);第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19世纪上半期);第三,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确立(19世纪50、60年代);第四,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并开始进入垄断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平原派:

又称沼泽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中间派集团,由于其在国民公会中的座位在会场的最低处,故名。

该派在议会中人数最多,其特点是拥护革命,赞成共和,提倡经济自由,但政治上不坚定,没有形成稳定的领导核心。

当吉伦特派和山岳派激烈争斗时,该派采取以不危害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为准则的中立态度,见风使舵。

在吉伦特派执政时,支持吉伦特派。

山岳派执政时期,它又赞助山岳派,甚至对雅各宾派专政的恐怖政策也表容忍。

1794年7月,平原派又成为反罗伯斯比尔势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公会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专政,平原派成为热月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山岳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民主派。

因在国民公会中坐在会场左边的最高处而得名。

代表人物有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等。

成员大多数参加雅各宾俱乐部。

山岳派与吉伦特派政见不同,对立严重,发展到无法共处于一个组织中,1792年10月,吉伦特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后,山岳派与雅各宾派成为同义语。

1793年6月2日期以后居领导地位,实行雅各宾专政,将革命推向高潮。

后内部分裂,相互倾轧。

罗伯斯比尔被处死,山岳派影响日渐消失。

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法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但革命初期由君主立宪派掌权,一七九一年宪法规定保留君主政体,路易十六仍为国王。

1792年8月10日第二次起义结束了君主立宪制。

9月22日,国民公会正式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称帝,第一共和国为第一帝国取代。

4、1793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执政时期通过的共和制宪法,亦称共和元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的共和制宪法。

5、热月政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

因发生在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

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结束。

6、芽月起义:

法国巴黎人民反对热月党人统治的起义,发生于1795年4月1日,即共和三年芽月12日,故名。

这次起义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革命要求。

7、牧月起义:

法国巴黎人民反对热月党人统治的起义,发生于1795年5月20日,为共和三年牧月1日,故名。

芽月起义失败后,巴黎处在饥馑和恐怖之中。

巴黎人民于牧月1日(5月20日)发动起义。

8、1795年宪法: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法国进入热月党人执政时期。

1795年热月党国民公会任命一个11人组成的委员会,讨论制定新宪法草案,8月得以通过,这就是“1795年宪法”,又称“共和三年宪法”,是法国的第三部宪法。

9、果月政变:

法国督政府中的共和派督政官为镇压王党复辟活动而组织的政变,发生于共和五年果月18日(1797年9月4日),故名。

10、花月政变:

1797年法国督政府中的共和派督政官镇压王党复辟活动后,补选梅兰和纳夫沙多为督政官,组成第二督政府。

第二督政府利用果月政变后较为有利的形势,进行税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使督政府财政危机有所缓解,货币情况相对稳定。

但共和七年恢复间接税,又引起广泛不满。

由于督政府主要精力在于打击王党势力,因而雅各宾派的残余力量得以抬头,在1798年的选举中获胜。

督政府于5月11日(共和六年花月22日)宣布106名代表当选资格无效。

这就是花月政变。

11、雾月政变:

法国拿破仑•波拿巴发动的军事政变。

1799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

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借机弃军归国,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月9—10日(共和八年雾月18—1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成立了以拿破仑、西哀耶斯、罗歇一迪科为执政的临时执政府。

年末公布《共和八年宪法》,正式成立执政府,由拿破仑出任第一执政。

法国从此进入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时期。

12、共和八年宪法:

又称“一七九九年宪法”。

法国执政府于1799年12月(共和八年霜月)为确立拿破仑合法统治地位而制订的宪法。

1800年初正式通过。

宣布废除封建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则,确保私有财产和自由不可侵犯;行政权归于3名执政官,执政官连选连任;立法机构为元老院、立法院和保民院;给予第一执政绝对的权力,他可以颁布法律、任命官吏,并享有宣战、媾和、签约等大权。

较之以前几部宪法所强调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该宪法很少提及,为法国实行资产阶级帝制准备了条件。

1802年为《共和十年宪法》所取代。

13、重商主义:

15至18世纪西欧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和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经济学说。

亚当•斯密称之为“商业的或重商的体系”,故名。

中心内容是:

货币拥有量是国家贫富的标志,发展对外贸易以获取金银是积累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国家采取鼓励制成品出口、颁布航海法令、大力发展航海业和军需工业、奖励造船、给予贸易公司以垄断特权等方法直接干预经济,鼓励商品出超与货币入超。

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意识形态,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逐渐废弃。

14、亚眠和约:

法国及其盟国于1802年与英国签订的和约。

1801年吕内维尔和约签订后,英国陷于孤立,被迫与法国议和。

同年10月进行了初步谈判,次年3月25日,法国伙同西班牙、荷兰与英国在亚眠正式签订和约。

和约规定,英国将其在西印度群岛和印度所夺取的法国殖民地归还法国,从马尔他岛和埃及撤军,从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所占港口和岛屿撤军;法国则承认英国从荷兰夺得的锡兰,从西班牙夺得的特立尼达。

至此,第二次反法同盟不复存在。

15、拿破仑法典:

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

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

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条。

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

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

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

16、大陆封锁体系:

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战争封锁体系。

拿破仑在特拉发加海战被迫放弃侵英计划后,转而对英实行经济封锁,以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为此,法国于1806—1807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

大陆封锁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

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严重后果。

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陆封锁体系于1812年后逐步瓦解

17、莱比锡战役:

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联军同拿破仑一世进行的大会战。

俄、普、奥等国于1813年春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反法战争于5日爆发,6月暂时停战,由奥地利进行调停并开始和谈,8月和谈破裂。

普鲁士利用停战期扩充军队一倍,同盟国联军有51万人。

拿破仑军队有44万人,但武器弹药却极为缺乏。

10月18日至19日,双方在莱比锡进行决战,此被称为“民族之战”,即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战役。

这是拿破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这次会战的失败,标志着拿破仑军事优势的最后丧失。

18、滑铁卢战役:

1815年6月拿破仑一世同第七次反法同盟联军进行的最后一次会战。

1815年2月28日,拿破仑带领900名卫兵离开厄尔巴岛偷渡回法国,3月1日在法国南部登陆,参加维也纳会议的列强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奥、俄、普、英等国集结70-80万人军队,向法国扑去。

拿破仑也募集到70万人军队,但由于武器、马匹等奇缺,真正到战场的军队只有十余万人。

6月18日,在布鲁塞尔以南约20公里的滑铁卢村,拿破仑率领的7.2万名法军同英将威灵顿率领的7万名联军进行会战。

下午5时许,由布吕歇尔统率的3万名普军投入对法军的战斗,法军腹背受敌,溃不成军。

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布退位。

滑铁卢战役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

19、七月王朝(1830—1848)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中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王朝。

国王路易•菲力浦属于波旁王族旁支奥尔良家族,故该王朝又称奥尔良王朝。

七月革命胜利后,众议院于8月7日宣布路易•菲力浦为国王,并于8月14日通过《1830年宪章》,实行君主立宪制,掌握统治权的是资产阶级中金融贵族集团。

七月王朝统治时期,法国已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家的财富大量增加,而广大人民群众却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1831年、1834年里昂工人两次起义反对七月王朝,要求建立共和国。

终于在1848年二月革命中该王朝被推翻,2月24日路易•菲力浦逃亡英国。

革命临时政府于2月25日宣布成立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取代七月王朝

20、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和夺取北方战争的胜利而推行的改革。

21、俾斯麦——(1815——1898年)普鲁士首相和德意志帝国首相。

出身于勃兰登堡贵族世家,是普鲁士政坛强硬派代表,先后任驻俄、法公使。

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推行“铁血政策”,强制进行军事改革,领导了德意志统一运动,统一后出任德意志帝国首相,推行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帝国统一和促进帝国发展的内外政策。

促进了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22、林肯——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年)他反对奴隶制度,但反对立即废除奴隶制度,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扩张。

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

林肯当选总统成为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线,1862年5月颁布《宅地法》、1862年9月发布《解放宣言》。

这些措施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参战热情,增强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扭转了战局。

1864年林肯再次当选为总统。

1865年,北方军队获得胜利,奴隶主美国恢复统一。

几天后林肯被刺身亡。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作为伟大的奴隶解放者和民主主义者而被载入史册。

23、美国内战——即美国南北战争。

1860年11月,北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林肯当选总统,激起了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的不满,在1861年初发动了11州叛乱,并在南部建立了政府,向北方发动军事进攻。

战争初期,南方军队由于准备充分,取得了一些军事胜利。

1862年林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民主措施,通过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此后北方转入反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胜利。

1865年4月3日攻占了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4月9日,南方投降,内战结束。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消灭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联邦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mEyK1h1G@。

24、《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战中美国政府颁布的解放黑奴的宣言。

1862年9月22日林肯在内阁会议上首次宣读,1863年1月1日正式颁布,规定自该日起所有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均被视为自由人,可应召参加联邦军队。

这一宣言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给奴隶制以巨大打击,使内战的局势向有利于北方的方向发展。

局限是黑人只获得人身自由,而无政治和经济权利,未参加叛乱的蓄奴州的奴隶未获解放。

25、明治维新——19世纪后半期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时值明治天皇在位,故名。

19世纪上半期,随着资产主义因素的增长、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日本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1854年日本被迫开港后,西南强藩下级武士中的改革派掀起尊王攘夷运动,后转为倒幕运动,经戊辰战争,最终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殖民地化的危机,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6、废藩置县——日本明治维新时,政府实行的一系列重要的资产阶级改革措施之一。

1871年7月实行废藩置县。

废除全国原620多个藩地,改设三府七十二县(不久合并为43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县知事,并免去所有旧藩知事,将其移居东京,继续领受俸禄。

这项措施的推行使日本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必要的前提<[w=TdCPs。

 

27、文明开化——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

具体内容有:

教育改革,新政府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积极宣传改革思想,提倡自由主义、欧化主义,对日本人民进行启蒙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28、《权利请愿书》:

是一部有关人民权利的法律,是英国宪法之一,因此是英国宪政史重要法律之一。

“权利请愿书”表达了限制王权的资产阶级要求,确立保护私有财产原则,再次强调国会在征税上的最高权力

29、长期议会:

长期议会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了筹集军费而于1640年11月3日召集的议会,这届议会以后断断续续存在到1653年,长达13年之久,史称“长期议会”。

其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优势,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立法机关和领导机关。

先后逮捕并处死国王宠臣斯特拉福伯爵和劳德大主教,通过《大抗议书》。

1649年1月30日处死国王。

5月19日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1653年4月20日,克伦威尔建立军事独裁的护国政治后被解散。

30、君主立宪派:

君主立宪派(斐扬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1792年8月)。

其人物经常在斐扬修道院开会,7月14日以后,政权转到制宪会议的大资产阶级手中,其首领是米拉波和拉法耶特。

他们与王室有密切联系,不愿彻底消灭封建制度,只要求做某些改革。

他们的政治纲领是实现与封建势力妥协的君主立宪制,故称君主立宪派。

31、巴黎二月革命:

法国七月革命后建立的七月王朝竭力维护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工商业资产阶级非常不满。

后来,他们在全国各地以举办“宴会”为名,举行群众集会,宣传自己的主张。

1848年2月,为了在巴黎举办一次大型“宴会”,群众与军警发生冲突,并演变成武装起义。

很快,起义者基本控制了巴黎,国王逃往英国。

七月王朝被推翻,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这次革命即为“二月革命”。

32、《宅地法》:

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

赢得了广大白人的支持,并且有利于美国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和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3、西进运动:

西进运动是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美国人越过阿巴拉契山脉向西部移民垦殖过程,是大规模的、群众性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迁移运动。

是领土扩张的前奏、动因和结果,比领土扩张内容更丰富。

具有群众性、商品性、流动性和排他性的特点。

广大群众是西进运动的主体,故其主流是人民群众开发西部经济,本质上是美国资本主义向广度发展的运动。

34、【六月起义】1848年2月革命,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果实,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临时政府设立“国家工厂”,收容失业工人,驱使他们从事铺路、挖土等劳动,而只付给低微工资,向工人宣扬这就是社会主义,还借口供养“国家工厂”的工人而向农民增税,挑拨农民同工人的关系。

同时,临时政府在流氓无产者中间组织别动队,用以对付巴黎工人。

等到这些阴谋策划就绪后,临时政府悍然下令解散“国家工厂”。

6月22日,愤怒的“国家工厂”工人游行示威,六月起义爆发。

35、【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4年间美国同英国之间的战争。

美国独立后,英国仍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干涉美国,并在边界地区进行骚扰。

1812年6月,战争爆发。

初期,美军失利。

美国经过调整、组织和发动群众,1813年扭转了战局。

1814年英国抽调大量兵力参战,一度占领纽约,攻入华盛顿,但在西南地区遭败,加之欧洲战争吃紧,英国无暇兼顾。

12月24日双方签订《根特和约》,停战。

美国彻底摆脱了对英国的经济依赖。

因此,美国史称之为“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

36、【“卢德运动”】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

当时工人阶级尚未认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把机器看作是造成他们贫苦和灾难的根源,用捣毁机器的手段来反对资本家。

据传,约在1779年由工人卢德首先发动,故名卢德运动。

1811年春,诺丁汉郡针织工人为提高工资,开始大量破坏新发明的织机。

不久在兰开夏郡、约克郡和曼彻斯特及苏格兰也相继爆发。

1812年国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调动军队进行镇压。

1813年后趋向低潮。

37、【里昂工人起义】1831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家剥削的两次起义。

这是历史上工人阶级最早的武装起义。

1831年11月21日,里昂织工在“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下,举行起义。

起义工人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

“人权和公民权社”的成员参加了这次斗争。

他们筑起街垒,同军警进行了6天巷战,最后被镇压。

恩格斯指出,里昂工人起义表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的历史中升到了首要地位”。

38、【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德国工人阶级早期自发的群众性起义。

1844年6月4日至6日,西里西业纺织工人因不堪忍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3000多工人举行起义。

6月6日,普鲁士政府调来大批军队,镇压了起义。

这次起义是德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第一次大搏斗,表明德国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9、【1832年议会改革】19世纪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进行斗争,争取重新分配政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

40、【宪章运动】1836~1837年的经济危机,加剧了阶级矛盾,是宪章运动兴起的直接经济原因。

英国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提高,是宪章运动的思想背景。

宪章运动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39年,第二次高潮发生在1842年,第三次是在1848年。

1836年6月“伦敦工人协会”成立。

1838年5月8日《人民宪章》公布。

1839年11月3日新港起义

41、【《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

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拟定了一份递交国会的请愿书草案,次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的名称公布。

此后,为实现宪章内容的斗争就称为“宪章运动”。

宪章的内容有以下六点:

①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皆有选举权。

②无记名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可充分地自由运用其投票权。

③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以便使各选区得以选举他们最爱戴的人。

④议员应支付给薪俸,以便使当选议员的人能离开原来的职务,用全部精力为国家利益服务。

⑤平均分配选举区域,按各自选民的人数分配代表名额。

⑥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另外,“人民宪章”中也包含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如取消谷物法,保障企业家“应得之利润”等。

不过“人民宪章”的核心内容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

42、【正义者同盟】流亡法国的德国工人秘密革命组织。

1836年在巴黎成立。

成员大多为手工业者。

1847年6月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建议,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43、【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斗争有力的思想武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南。

44、【共产主义者同盟】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的秘密革命组织。

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

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纲领食马克思、恩格斯为其起草的《共产党宣言》。

同盟的宗旨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同盟团结了各国工人,广泛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

其盟员积极参加了欧洲1848年革命。

革命失败后,同盟惨遭迫害,停止了活动。

1852年11月17日,根据马克思的提议,宣告解散。

它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次伟大实践;它为第一国际的建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作了准备

45、【《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同盟起草的纲领。

1848年2月在伦敦公诸于世。

全书除前言外,分为四章:

一、资产者与无产者;二、无产者与共产党人;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

46、【巴黎公社】一指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胜利后建立的工人政权,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后,1870年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革命后成立的国防政府及随后以梯也尔为首的政府实行卖国和镇压工人的政策,社会矛盾尖锐。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

28日公社宣告成立。

47、【斯文运动】1830年英国爆发的大规模农村政治暴动,以捣毁农业机器为主要内容,与城市的卢德运动相当。

48、【1867年议会改革】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斗争,争取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参加政治统治,同时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展开了争取普选权的广泛斗争。

保守党政府被迫于1867年通过新的选举法,选民人数从100余万人增至250余万人。

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人取得了选举权。

49、【“铁血政策”】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统一的政策。

1862年9月30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代表容克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在议会上宣称:

“当代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派,而是普鲁士的武装。

”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意志并进行统治。

俾斯麦的这种用“铁”和“血”的武力统一的政策被称为“铁血政策”,而他本人也被称为“铁血宰相”。

“铁血政策”一词后成为战争政策的同义语。

50、【克里米亚战争】即克里木战争,亦称东方战争。

(1853-1856年)是俄国与英法之间为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而进行的战争。

1850年开始的“圣地争端”成为列强间争夺的导火线,1853年10月俄土战争开始,1854年英法对俄宣战落后的农奴制俄国遭到了失败。

1856年3月双方签定了《巴黎和约》俄国丧失了在黑海和近东的许多特权。

俄国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使一切矛盾表面化和尖锐化,从而推动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51、【普奥战争】亦称七星期战争。

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统一领导权的王朝战争。

19世纪中期,德意志开始大规模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在政治上依然四分五裂。

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统治者都想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势力,竭力想把德意志各邦并入自己版图,形成了普奥争霸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