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计划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6832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计划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阶段计划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阶段计划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阶段计划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阶段计划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计划总结.docx

《阶段计划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计划总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阶段计划总结.docx

阶段计划总结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

阶段计划总结

 

 

抚顺市望花区盖平小学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课题组

准备阶段实验计划

(2011年9月——2012年7月)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以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为基础,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学习课题相关资料,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扩展课题活动的内容和意义,为最终完成初步建构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做好课题立项工作,成立课题组

确定本实验的研究课题,同时以自愿为原则选择责任心强、工作积极性高的教师为课题组实验教师,确定实施此课题的班级。

2.通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找到课堂教学低效的症结所在,进而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案。

3.通过理论学习和培训,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4.撰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确定课题研究整体计划。

5.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先学后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素质教育的理论,使教师掌握教育的发展动态和先进的教育理论,从而转变教育认识。

(2)同时组织教师开展讨论、座谈,从中使教师明确课改的重要性,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6.落实课程改革要求,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

以校本教研制度为依托,实现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有效对接。

实现校本培训、校内教研、集体备课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的研究体系。

并邀请教研室专家和其他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有效指导,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堂,进一步趋于完善。

7.进一步发挥课题指导组的指导作用。

课题指导组成员、负责人要加强对子课题研究的指导,帮助子课题进行理论引导和理论提升,克服研究的不平衡现象,提高子课题研究水平。

8.加强教学交流。

每次活动做到有主题,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组织活动,其他教师根据这个主题进行思考,提前以书面形式上交、上传到学校网站中,有时间可以在会上交流,会议有记录,有互动,有提升,有总结,有报道、有材料汇编。

9.加强课题研究资料的汇编、建档。

各课题研究教师应认真负责,进行建档。

本学期要汇编的资料有:

课题方案,学期计划、阶段小结、论文设计案例。

每次活动的资料应包括签到表、活动通知、活动安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研讨记录、一学期一次以上活动总结报道、录象光盘、活动剪影。

资料一式2份,并将相关材料上传到学校网站。

三、具体工作内容安排

1.确定课题,建立课题组。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申报。

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现状调查(分教师、学生问卷)。

4.制定课题第一阶段计划。

5.组织搜集、学习相关理论。

6.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与设计、成果资料),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

7.请校领导和市、区教科室主任指导、论证。

8.理论研讨与交流。

9.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确立子课题。

并确定实验班。

10.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准备试听、评课。

11.撰写课题研究心得。

12.交流一学期的课题研究的收获、困惑等

13.整理课题研究总结文章及研究记录。

 

准备阶段总结

 我校2011年9月申报的《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课题,经市教研室批准,立项为“十二五”抚顺市基础教育教学课题。

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按照市、区教研室的批复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和实验。

目前,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第一阶段全部及第二阶段部分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研究成果,就准备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组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力求管理规范化。

1.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

杜树信(校长)

负责人:

李谷川(科研主任)

成  员:

李谷川付丹王媛媛刘志媛董玥

课题组分工安排:

语文组:

李谷川负责;   数学组:

 付丹负责;信息技术组:

董玥负责

英语组:

刘志媛负责;   艺术组:

 王媛媛负责;

(二)制定了相应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提出了有关实验人员进行教育科研的职责要求,并把教育科研工作做为校内考核量化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晋升和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

实验教师按实验要求,认真做好实验前的摸底工作和实验中的过程记录,并将学生作品、作业以及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分类保存,定期上交总课题组,学校定期总结。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我们规定每半月课题组活动一次,每次活动做到了有内容、有重点、有记录、有发言人。

学期末,课题组成员坐在一起总结工作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三)举行了课题开题会。

2012年4月,李谷川负责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参加了我区科研室同意组织的课题论证会。

会上,我校杜树信校长宣读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为我们做论证的专家是抚顺

市教育学院院长张莉、顺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主任荊智、东洲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主任李玥。

会后根据评议专家意见对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细则做了认真细致的调整。

(四)进行了“课堂教学低效因子”调查分析。

课题组成员分组分学科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对本校常态课堂教学实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与评价,进行本校“课堂教学低效因子”的摸底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以把握我校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程度以及改进优化的必要性分析及突破口的寻找与确定。

依据调查分析、学校总课题组,各实验教师分别制定了各自的研究课题及实施方案。

(五)以“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进行理论学习与辅导。

(1)课题组成员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有关高效课堂的理论,并在自学的基础上结合外出学习与培训,在组内进行专题研讨与讲座辅导。

2012年3月25日由校长杜树信同志主持召开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李谷川主任还进行题为“紧盯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

讲座强调,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也是我们多年寻求的目标。

是教师的成长之路;课堂的提质之路;学生的成功之路。

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学校是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法宝。

研究指出,长期的被动学习状态下学生形成的不良习惯,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差、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扎堆等不良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真正展现学生学习状态的真实性,就需要教师主动改变、提升思路、强化行动,坚持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

必须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的坚持按“高效课堂”的要求,勇于实践,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总结规律。

而课堂教学的改革之道则是:

狠抓“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学习风气、心态、动力和能力等”六项基础;把握“预习先行、学情分析、小组评价、当堂纠错、提升作业的拓展作用”等五项策略。

(2)课题组向各学科组教师编发了《高效课堂学习资料》,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同时要求每位教师观后写心得体会。

(3)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给老师的100条建议》、《教师的伦理与礼仪》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1)开展了“人人说教材”活动

课题组经过分析研究,一致认为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理解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课题组积极开展“说教材”活动。

要求教师先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掀起研读教材、分析教材的良好教研氛围。

三月上旬,分学科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全册、各单元教材“说教材”活动,把“说教材”和“画知识树”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每位教师对本册教材绘制知识树(或构架分析图),以手画和电子稿的形式完成,并将画知识树向学生延伸。

学校归档整理,建立“说教材”“知识树”库,备教师运用,实现资源共享。

;从四月起,每周利用集体教研时间进行各学科教师“人人说教材”活动。

推选各教研组在“说教材”活动中优秀的教师,为所有教师进行引领展示,并进行专项的说教材培训活动,消除教师在说教材活动中的认识误区,破解说教材瓶颈通过以上系列活动,使每位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都能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读教材,用课程改革的理念、整体联系的观点,在读懂教材上做文章,在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上下功夫。

(2)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使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向纵深发展,学习先进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有效教学理念,熟练掌握有效教学课堂策略和方法,4月末,李谷川主任做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专题辅导,并为大家解读

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深刻内涵和基本特征,结合当前有效教学形势,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全体老师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校本培训。

本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我校课题组教师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更深层次的认识,解决了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了我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活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开展了“课堂教学会诊”活动

为帮助课题组教师查找、分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课堂教学高效的因素,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课后课题组及时汇总意见,与授课教师主动交流,分析做课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制定整改措施,使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做课教师在听课小组评议的基础上自己认真“会诊”,并写出自己的教学反思。

听课实行追踪制、“推门听课”,各授课教师以“常态课”的形式呈现。

针对自己的课题,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认真写好分析总结。

活动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五月下旬结束后,课题组召开了活动总结会,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反馈与总结,指出不足,推广经验。

此次活动,授课9节,各学科组开展研讨活动12次。

活动以课堂(实践)教学为切入点,以“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为宗旨,不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了课题向更深层次的推进。

(4)课题组开展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题“过关课”活动。

授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教案,然后做课教师进行研究课展示活动。

课后先由做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剖析与反思,教师从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活动预设以及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反思,发现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中的困惑;接着听课教师进行评课,教师在评课时能抓住本课的知识点进行点评。

他们从课堂中师生地位的变化,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也针对每节课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在互动研讨中解决了教师的困惑,使教师受益匪浅。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成果

(一)提高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主导的地位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由理论学习到深化,到运用,把它们进行吸收、内化,提升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反思,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有了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行动研究,都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探索、实践的场所,对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观看我们的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运用,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较好满足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预习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学生从一开始的要我学变为现在的我要学,这真可谓是一个质的转变,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度,学习有了品质。

三、存在问题及有待研究问题

1.一些学科教研组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