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6751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学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学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学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学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学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学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

《农学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学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学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

农学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

农学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农学、生物科学等专业重要的学科专业基础课[1],是关于科学试验的设计、实施、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结果解释和推断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主要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于农学和生物科学研究,使学生理解试验数据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树立农学和生物科学研究正确的思想和方法。

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处理和分析农学和生物学试验数据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与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扬州大学的《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在2021年入选GJ精品课程。

目前,该课程的授课对象包括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多数专业的本科生以及部分研究生。

近年来,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注重将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研促进教学,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养。

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农科大学生的科研素养。

利用科研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深入研究模式。

1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

近年来,本教研室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相关课程系统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努力,主要包括:

1.1改革教学内容,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

根据夯实基础、拓展外延以及课程内容现代化的要求,需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不是《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章节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不只是课堂讲授的大纲,还应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一门工具,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一工具处理和分析试验数据,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把握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强调生物统计方法的应用,同时注意介绍本领域前沿信息与新的统计方法研究进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与时俱进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学以致用是生物统计学的最终目的,在目前计算机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解决统计计算问题已十分容易。

本教研室积极拓宽思路,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统计分析系统SAS应用》和《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两门校级公共选修课,每年授课人数超过200人。

这一做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程所讲授的统计分析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除开设《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外,还应开设高级生物统计、试验设计、数量遗传学、统计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多门后续相关课程。

这些课程大多是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学位或必修课程。

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还对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技术以及其他农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有较大作用。

1.3规范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讲授、上机操作等教学过程中,注重革新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特色,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强化自觉学习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课件使用,但又不拘泥于多媒体课件,采纳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讲授过程中特别注重统计基础理论与统计分析方法与生产和科研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统计方法的了解与掌握更加实在。

努力探讨实践互动式教学,改变传授式教学中师生的距离感,采纳计算机演示,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多年来,本教研室一直采纳试题库出卷、试卷内容广泛、题目严谨、严格考试、统一阅卷,判分标准合理,使生物统计课程历来为各类学生所重视,使这一在农学院普遍认为较难学习的课程,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理解并掌握,并能在毕业论文、科研实践中加以应用。

1.4突出精品,狠抓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本课程教研组非常重视教材建设,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课程组莫惠栋教授就编著出版了《农业试验统计》(第一版和第二版)和《有用农业试验方法》等教材[2]。

ZG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ZG作物学会理事长庄巧生研究员曾评价道:

“《农业试验统计》是一本好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楚,系统性、逻辑性、有用性都很强,不仅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好教材,也是农业科学特别是作物科学工市建设学校四川)

XX:

吴祥为高倩操海群华日茂

abstractpesticidesscienceisacorecurriculumofmajorofplantprotectionincolleges.coursesettings,teachingmeansandteachingcontentswerereformedandpracticedduringtheteachingprocessofpesticidesscienceinhigheragriculturalcollege.theresultshowedgoodeffectswereachievedbyreformedsettingsandinnovationofcourse,optimizationandimprovementofmultimediamean(cai)andteachingplan,diversificationofteachingmeans,designingexperimentsandrenewingteachingcontent.

keywordspesticidesscience;teachingreform;practice

1998年GJ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发生了重大变革[1]。

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包括人才目标的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材建设等多方面内容。

其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最基本环节。

农药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高素养的植物保护人才中占有中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是制药工程、环境科学、园艺、农学、林学等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涉及到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知识。

自2021年以来,笔者在已取得的教学成绩基础上,积极进行农药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1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

农药学课程的设置必须照顾到学科进展的全面性,其内容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再到治理法规都应纳入教学范畴,而对已有较快进展的分支学科,如农药环境毒理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剂型加工、农药治理与经营等,则另设课程进行教学[2]。

由于以往开设的农药学课程主要以农药应用基础和毒理为重点,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农药残留分析、新农药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农药登记等方面人才的强烈需求。

在本课程的设置中就加强了这方面的内容。

如开设农药残留分析专题、新农药开发的原理与方法、有害生物抗药性、农药环境行为等方面课程内容。

目前,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加入wto以后,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重要瓶颈,同时也是发达GJ限制进展ZG家农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

围绕农药残留分析这个热门主题,充分利用当今XX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介绍农药残留概念、农药残留存在形式、农药残留来源、残留与残毒区别联系、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农药残留污染防止与操纵措施。

农药残留分析需要化学与农药学紧密结合,要求有具备农药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综合素养的人才,尤其是分析化学基础扎实的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不指定某一具体教材,而是大量地介绍和推举教学参考书和资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融会贯穿和消化。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农业院校中,农药学的课程设置是先上完理论课再上实践或实习课,实验课是稍后于理论课,这一点笔者从每2年的一次的“全国农药教学科研工作研讨会”上可以得知。

笔者认为将课程实习穿插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能更加合理一些。

因为学生在学习农药学课程之前,对农药品种、防治对象、使用方法、室内生物测定、田间药效试验等都没有基本认识,学起来觉得枯燥、费力[3]。

倘若在教授这些内容之前,先安排学生去实验室、农药厂和田间实地参观,初步了解农药学的基本知识、室内生物测定过程和田间药效试验过程,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参观内容来讲授,学生学习起来要生动直观得多。

同时,通过实验室参观可以了解本领域的一些研究方向,将科研和教学联系起来。

学完理论课以后,针对某种作物上某种有害生物,组织学生设计1个相关田间药效试验或生物测定实验并认真执行,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教学多媒体课件(cai)和教案的优化完善

因特XX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展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给教育带来极大的进展空间,XX络教育应用而生。

XX络课堂是传统课堂的拓展和补充[1]。

笔者深刻认识到在多媒体与XX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XX络背景下的自主学习作用,而教师则更多地帮助、促进和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农药学课程的学习。

在教学团队已有的多媒体课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药学》多媒体课件。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认真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各章节教学要求、重点难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解决或效果不理想的地方,并根据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依次确定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重点和教学模式,确立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并非备课笔记的拷贝”的基本制作思路。

在此思路的指引下,教学团队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脚本设计,将课件内容进一步细化,具体到课件每一屏的显示内容、屏幕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操控等。

多媒体课件结构完整、连续,重点突出,演示效果良好。

自2021年以来,笔者一直在不断更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在2021~2021级植物保护专业、2021级学分制环境专业、2021级环境科学专业、2021级环境工程、2021级生态专业、2021~2021动植物检疫1000多名本科生中应用以来,得到了学生、校教学督导组专家、学院领导以及其他任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在《农药学》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大胆尝试改革和创新,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板书内容、本次课小结、思考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在每一章节后都进行教学自我总结,找出成功经验和不足地方。

此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效果良好,获得了校教学督导组听课老师、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并在2021年安徽农业大学优秀教案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2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有碍于学生积极思维的制造性能力的培养[4-5]。

本着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教学原则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理论课堂中运用了课堂讨论教学法、启发法、讲座法、主体易位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比如课堂讨论教学法:

结合《农药学》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讨论比较重大的、有生产实际意义的问题,如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农药新剂型的开发、天然源农药的前景、农药抗药性的产生与治理、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等问题。

要求学生通过检索大量文献,归纳总结,大胆发言。

学生热情很高,积极参与,虽然有些观点不一定正确,但学习能动性大幅度提高。

视学生论述的内容及情况给予指导及评分,成绩纳入平时成绩。

目前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讲授式为主,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

针对这种情况,采纳主体易位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比如在讲农药品种部分,针对农药品种繁多,学生难以记忆且枯燥这一现实情况,在课前选出目前生产上常用的重要品种,采取自荐形式,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品种,课下自行查阅文献资料,按照药剂名称、结构式、理化性质、特性、防治对象和使用注意事项做成幻灯片,由学生讲解,并随堂提问,调查学生掌握情况,并鼓舞其他同学向讲解学生提问。

对于重要品种,及时补充和强调,如讲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时,询问学生三氟氯氰菊酯为什么比氯氰菊酯的杀螨效果好,然后通过比较其结构式给出答案(三氟氯氰菊酯含有氟原子,结构中引入氟原子,其杀螨活性提高且毒性降低)[3]。

采取主体易位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综合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

2.3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制造力

长期以来,高校实验教学受到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影响较大,虽然经过多年改革,但仍未摆脱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即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6]。

而且目前大多数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学生知道怎么做,不知为什么做,制造能力得不到提高。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制造性,并把所学得的农药污染与防治基础知识应用于实验选题与自主综合设计。

通过制造性设计1个或几个小型实验研究项目,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范围内,完成从查阅资料、选题、实验设计、亲自动手操作到结果分析和报告撰写全过程。

设计了“fenton试剂光催化降解毒死蜱废水设计性实验”,应用效果良好,并于2021年得到学校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资助。

3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国内高等农林院校农药学教学一般参考《植物化学保护》这本教材开展的,而教材编写、修订过程中,由于课程体系和更新速度方面的原因,很难将本领域的新的研究进展和动态编写到教材中去[2]。

在理论讲授时,采纳专题形式介绍生物农药新进展、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使学生所学知识不至于与生产及研究前沿脱节。

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在加强基础和实践的同时,精选和更新部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课程内容多与少,知识急剧增长和课程中局部内容陈旧落后矛盾。

如:

在讲授农药剂型时,传统的剂型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虽然在农药剂型的进展过程中起到重大的作用,但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这部分内容略讲,增加了生产上使用新剂型的讲授,如水分散粒剂、泡腾片剂、微乳剂、水乳剂。

此外,还对生物源农药开发的新进展和学科前沿研究进展进行讲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

4结语

总之,农药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的探究和实践,要与时俱进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不断地摸索出符合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教与学双方的配合,教学相长,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为培养高素养的农药学人才制造有利条件。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