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试题12.docx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知识试题1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12
一、判断题
1.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错误]。
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
因此,教师道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
[错误]。
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精神支柱。
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3.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教师。
[错误]。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
4.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
[正确]
5.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错误]。
师生关系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教与学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6.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
[错误]。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正确]
8.教育机智是教师灵感的突现。
[正确]
9、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 )
10、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 )
11、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 )
12、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 )
13、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 )
14、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 )
15、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 )
16、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 √ )
17、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 )
18、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 )
19、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
20、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已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
(√)
21、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观点,学生主体性包括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
(√)
22、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程。
(×改成必修课)
23、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
(√)
24、诚信既是人际关系中的基础性道德,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而学校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场所。
(×改成重要场所)
25、新课标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6年级)、第二学段(7~9年级)、第三学段(10~12年级)…(×)
26、提倡选择性学习是日本数学课程的一大特色……(√)
27、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改变。
(×)
28、数学在19世纪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
……(√)
29、“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
……(×)
30.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对)
31.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实现的指导思想。
(错)
32.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义务。
(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
这是权利不是义务称为管理学生的权利)( 错 )
33.《教师法》也适用于在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 对 )
34.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
教师的聘任由学校和教师签定聘任合同,明确规定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教师法第三章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
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 ( 错 )
35.教师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学校各部门、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教师法第二十三条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 错 )
36.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向依法成立的奖励教师的基金组织捐助资金,对教师进行奖励。
( 对)
37.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 对 )
38.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对 )
39.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
非师范学校不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因为教师法第四章第十八条规定: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
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非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各级师范学校学生享受专业奖学金。
) ( 错)
40.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教师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提供方便,给予资助。
( 对 )
41.我国古代学记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
42、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法的四个阶段是领会、联想、系统、方法。
(×)。
(领会改为“明了”)
43、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冯特改为“桑代克”)
44、桑代克于1908年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908年改为“1903年”)
45、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46、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
(√)
47、自制和自我监督是自我调控中最主要的方面。
(×)(自制和自我监督改为“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
48、先天遗传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
49、霍尔是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的最早提出者之一(×)(霍尔改为“维果斯基”)
50、个体间智力发展是非常态分布。
(×)(非常态分布改为“常态分布”)
51、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表了自已关于记忆的研究 (√)
52、斯金纳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过程。
(×)(斯金纳改为操作学习论)
53、格式塔认为学习是由顿悟来实现的。
(√)
54、知识的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看对知识的分析概括是否恰当、运算是否正确。
(√)
55、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相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转化与发展。
(√)
56、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程序的知识。
(×)(程序改为“步骤”)
57、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将新的命题与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要对信息进行精加工组织。
(√)
58、理学习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内部条件并进行言语指导,概念学习的例—规法与规一例法也是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
(√)
59、动作技能的学习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基础。
(√)
60、动作技能形成的目标是熟练操作。
(×)
61、分化的需要在同类刺激中抽取出共同的特征。
(×)
62、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
(√)
63、正例和反例的提供是学习模式识别的必要条件。
(√)
64、支持策略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主要有信息获得、贮存、信息检索和应用策略。
(×)
65、学习策略对信息加工进行控制,主要是自我监控策略对个体认知过程的监视、管理和知道。
(√)
66、理解策略是指学习者能够将新的学习材料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并使之形成联系。
(√)
67、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都是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
(×)
68、设计优化的教学结构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设计先行组织者。
(×)
69、什么样的人格特征有利于人在活动中创造(×)
70、一般说来,定义良好的问题较易解决;而定义不良的问题较难解决.(√)
71、“集体大脑”指一个新的设想可能由几个乃至更多人集中站到一起形成(×)
72、多功能三角尺的开发属于希望点列举法(√)
73、法拉第对“电力”“磁力”关系的研究属“移植法”(×)
74、兴趣定由内外、直接、间接四个因素构成的。
(×)
75、人本心理与家加涅认为,要提示动机的本质,必须关系人的需要,把需要区分为一些基本的层次,对这些需要层次进行研究,从整体动机的实质。
(×)
76、学习目标是学生对学习兴趣及结果的期待,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受到各种强化。
(×)
77、道德和品德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改为:
品德与道德是密切联系的,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78、品德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
(×)改为:
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除了既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还要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他将随着个体的产生、成长、死亡而发生、发展以至消亡。
7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80、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受自身以外价值标准所支配。
(×)
81、要是学生将掌握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主要是让他们掌握大量的道德知识(×)
82、加涅将教学目标或学生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5类。
(×)
83、学习准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育的起点。
(×)
84、教学支架是从绘画的画架引申而来的。
(×)
85、程序教学的真正首创者是普莱西。
(×)
86、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源于《孔子.述而》。
(√)
87、是非题是要求学生对一则陈述的命题给予是非判断的一种试题形成(√)
88、观察评价常采用行为检查单和轶事记录等方式进行(×)
89、档案袋是档案评价的重要依据(√)
90、根据评价中所使用的测验的来源不同,可以将测验分为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91、测验是评价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不等于评价(×)
92、课堂教学监控系统的特性是施于未发、被控为主和个体单独的过程(×)
93、课堂教学监控系统在结构上包括3项基本内容:
价值取向要素构成和课堂教学的监控设备。
(√)
94、满足课堂教学监控心理要求的策略有紧张的教学较少的参与机会和教师一般的教学艺术。
(×)
95、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
(×)改为:
道德认识
96、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
促进和阻碍。
(√)
97、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改为:
桑代克。
98、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
(×)改为:
观察学习
99、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
(×)改为:
逆推法。
100.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错)
10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错)
10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对)
103.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错)
103.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
104.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错)
105.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错)
106.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错)
107.解决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对)
108.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对)
109.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提出的。
(对)
110.良好的记忆力是天才的特征之一。
(对)
111.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错)
112.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对)
113.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对)
114.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错)
115.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对)
116.记忆是一个被动保持信息的系统。
(错)
117.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错)
118.行动研究法的操作步骤和程序一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对)
119.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对)
120.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对)
121.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唯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错)
12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
(对)
123.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对)
124.“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对)
125.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错)
126.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错)
127.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唯一的结论。
(对)
128.负强化就是惩罚。
(错B)
129.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对)
130.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对)
131.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对)
13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改善了原先心理咨询较为被动的工作方式。
(对)
133.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对)
134.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对)
135.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对)
136.语言的发展进程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
(对)
137.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对)
138.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
(错)
13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错)
140.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
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等。
(对)
141.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对)
142.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错)
143.个案研究法是把个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错)
144.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对)
145.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对)
146.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研究。
(对)
147.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对)
148.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
14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对)
150.认知学习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对)
二、多选题
1.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b、c、e)。
a.传统思想因素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c.科学文化因素d.生产力因素e.社会因素
2.课程的基本类型有(b、c、d)。
a.国家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e.问题课程
3.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e)。
a.教材b.教学辅导书c.综合练习册d.教学目标e.教学指导书
4.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及顺序(a、b、c、d、e)。
a.课程设置b.课时分配c.规定培养目标d.学科顺序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5.“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c)。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6.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b、d)。
a.讲授法b.谈话法c.演示法d.讨论法e.实验法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最一般的方法有(ABCE)。
A讲授 B提问 C组织讨论 D发现学习 E家庭作业
8.目前中小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a、b、d)。
a.投影器b.录音机c.模型d.录像机e.挂图
9.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刁:
(ABCDE),……
A.中小学教育B,社会教育C.成人教育D.家庭教育E.高等教育
10.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
A.机会B.规模C.性质D.速度E.理念
11.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
A.知 B。
思 C.行 D。
情 E.做
12.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
A,复式教学B.个别教学C.问题教学D.班级授课E.分组教学
13、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B、C )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
14、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B、C)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5、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B)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16、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A、B、C)
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C.信息化课程资源
1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A、B)
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18、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A、B、C)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19、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A、B、C)
A. 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C.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0.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BC)考试、选拔方式。
A. 学生自由选择B. 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C. 综合评价的
21..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A、B、C)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
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2.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3.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24.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BCD)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
25、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26、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BCD)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27.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C)
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
2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29.“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
30.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
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D.先导性
31.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32.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
33.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BCD)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
34.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BCD)
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
35.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36.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3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
3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
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BC)。
A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B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 C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39、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AB)
A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B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C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
40、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ABC)。
A概括性B问题性C相似性
41、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BC)
A运算能力、空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