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互助失独不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5959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抱团互助失独不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抱团互助失独不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抱团互助失独不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抱团互助失独不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抱团互助失独不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抱团互助失独不独.docx

《抱团互助失独不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抱团互助失独不独.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抱团互助失独不独.docx

抱团互助失独不独

抱团互助,失独不“独”

  ▲天津河东区计生协组织“让大海带走我的哀愁”活动,带领失独人员走出家门放松心情。

(孙宏伟摄)

  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在30年来少出生人口近4亿,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3亿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产生7.6万失独家庭,中国的失独人数已超百万。

  失独父母,当年的“光荣一代”,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70年代末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

如今除了丧失爱子的孤苦外,这个群体更面临着养老、医疗、家政服务等切实问题。

  2012年,中国计生协“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项目启动,并在全国范围内探索试点。

学者韩俊魁希望该项目能尽快提出制度性的帮扶和保障新思路,进而推动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发挥专业社会组织以及失独群体社团的独特作用。

49岁之前的失独人群也应被纳入未来关注重点,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危机介入机制。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强晓玲

  2014年12月31日那个寒冷的冬夜,人潮涌动的上海外滩,36个年轻的生命在距跨年钟声敲响仅一步之遥时,永远地离开了……那一夜,30多个家庭陷入无尽痛苦之中,其中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则更像是“天塌了一般”。

  “再有2天,就是你24岁的生日,宝贝,生日快乐!

”“深刻体会您有多痛,什么安慰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想哭就哭吧,发泄出来会好点,保重!

  “你的房间,一切如初,却再也听不到你叫我一声妈妈了。

”“我也是一个失独者。

因为都经过,还在经历着,生活教会我们坚强。

  ……

  这些是上海“星星港”吧里每天重复不断的话题。

他们是全国较早为丧子家庭或个人提供精神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公益组织。

这些一问一答的对话,来自失独的爸爸妈妈。

他们在“星星港”线上敞开心扉,痛述自己的不幸与哀伤,线下组织活动,互相开导,扶持中“抱团取暖”“救人自救”。

  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在30年来少出生人口近4亿,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3亿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每年约产生7.6万失独家庭,中国的失独人数已超百万。

  失独父母,当年的“光荣一代”,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70年代末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

如今除了丧失爱子的孤苦外,更担心疾病、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难题。

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开始寻求各种通道。

  为了帮扶这些失独家庭,2012年,中国计生协“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项目启动,并在全国范围内探索试点。

“没有子女,我们也应精彩地生活”

  “因为家里有亲人在等。

”7年来,68岁的郎中科夫妇第一次如此迫切地着急回家。

  像多数失独父母一样,7年前失去自己唯一的女儿之后,老两口的每一次出行简单且无牵挂。

走了,又回来,旅行中放松一下沉重的心情,回来还要继续漫长孤独的日子……然而,此次日本之行让他们多年来第一次有了迫切回家的心情。

  迎接他们回家的是被郎中科夫妇视为家人的宁波计生协会的工作人员。

“郎师傅把我们比喻成亲人,把计生协说成是他们温暖的家……连我们自己也很感动。

”宁波市计生协专职副会长陈月芳告诉记者。

  2004年,郎中科的女儿在纽约遭遇不幸,生命定格在了28岁。

噩耗传来,已近花甲的郎中科夫妇终日不知所措,不愿与人交流,更怕提起孩子。

  2012年,宁波市计生协作为中国计生协试点地区单位启动了“计生特殊家庭帮扶”项目。

在工作人员不断的走访交流中,郎中科夫妇开始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渐渐地心情好起来。

游泳、钓鱼,外出度假,“做自己以前想做没做的事,慢慢找回快乐。

  走出失独阴霾后,郎中科开始主动关注社区里其他失独家庭。

在计生协帮助下,由郎中科担任小组长的“帮扶计生特殊家庭”志愿者团队“温心家圆”很快成立。

郎中科说,“‘温心家圆’愿望朴素,就是希望能温暖失独家庭的心灵,让破碎的家再次圆满。

  开始,许多失独家庭拒绝他们。

多少次在敲开和未被敲开的大门外,郎中科一遍遍地劝慰,“我也是失独爸爸,有着和你们一样的痛苦和无助,这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坎,我迈过去了,你们也能。

”失独家庭放下了戒备,慢慢说出深埋的哀伤。

“我成了他们宣泄情感的最忠实听众,陪伴他们一起回忆、一起悲伤、一起流泪。

  一家一家走进去,带出来,在郎中科的努力下,所辖社区的失独家庭大多勇敢地走出悲伤,慢慢融入社会,重新面对生活。

  “要正视失独的现实,勇敢面对生活,懂得没有子女,我们也应精彩地生活。

”郎中科有个朴实的想法,“失独家庭越是希望社会关心自己,越会难以满足;越是要求不多,越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奉献社会,就越感到幸福。

  2014年,不幸又落在了郎中科的身上。

当得知自己被查出肺癌时,一向乐观坚强的他,问医生的第一句话是,“我现在能出去旅游吗?

回来再住院。

  就在他们夫妇从机场出发时,接到了宁波计生协陈月芳的电话,“我们等您回家,一起送您上医院。

“失独父母也可以更好地生活”

  在太仓市“连心家园”关爱服务中心的墙上写着这样的话:

“‘连心家园’,一个多么温馨的地方!

湛蓝的夜空、美丽的星星在璀璨发光,那是我们的小天使明亮的眼睛在闪烁,那是我们的孩子在跟爸爸妈妈说着悄悄话。

  “连心家园”是2013年太仓市计生部门为失独家庭建立的关爱活动场所。

朱秋芳,“连心家园”关爱服务中心总干事,一位勇敢直面生活,并积极帮助同样不幸家庭走出悲痛的失独妈妈。

  2005年,18岁的女儿刚刚参加完高考,一场突发的疾病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女儿永远未能踏进她心仪的学校。

朱秋芳一病不起,整日待在女儿的房间,抱着女儿的照片以泪洗面。

  后来朱秋芳发现身边还有不少失独家庭,有些人情况更艰难。

朱秋芳开导自己,孩子虽然走了,但生活还要继续。

她在笔记本上留下这样的字迹,“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2008年8月,从报纸上得知,有个女孩因没钱上大学准备放弃学业时,朱秋芳急了。

她迅速联系到报社,并答应每年资助女孩一万元,连续4年,直至大学毕业。

采访中,朱秋芳指着照片中身披婚纱的新娘说,“我干女儿早已大学毕业,这是她的婚礼,看她多漂亮。

  逐渐走出痛苦的朱秋芳,在太仓市计生协的推荐下,成了太仓城厢镇“连心家园”的一名志愿者。

她想帮助那些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相同命运的失独父母走出来,勇敢面对生活,“只有我们经历过的人最懂他们。

  朱秋芳发挥自己曾是幼儿教师的优势,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组织失独家庭成员排练手语舞、抖空竹、合唱以及诗朗诵等,并开展烘焙、编织等兴趣小组。

不断通过自身经历感化失独群体,带他们走出悲痛。

朱秋芳说,“失独父母也可以更好地生活。

  2014年1月,朱秋芳担任了“连心家园”关爱服务中心总干事。

为了关怀和关爱更多的失独家庭,中心承担了太仓市“心手相连,共享阳光——关怀关爱失独家庭”公益创投项目。

  “人生是坎坷的,天灾人祸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正确面对,依靠集体力量坚强地生活。

”在2014年末的“全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项目点工作汇报会”上,除了介绍工作经验,朱秋芳还通过自己的实例为大家讲述失独家庭如何通过理财养老,来让自己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我用卖掉郊区大房子的钱换了市区一套小房子,房租用来养老。

”讲台上,朱秋芳开心地说,“关键是省下的钱我买了一辆轿车,我现在是开着奔驰去走访失独家庭。

  话音未落,场上便报以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相信越来越好,把我的担心慢慢去掉”

  2014年12月24日,西方人的平安夜,宁波街头华灯初上。

培训交流的空隙间,中国计生协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丝放松。

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与宁波市、区、街计生协项目负责人、社区志愿者、失独家庭代表的座谈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我们真心希望我们的团队越来越专业。

”宁波“我和你并肩行”项目小组负责人王瑾退休前一直在街道从事社区管理工作,工作经验丰富的她始终强调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不具备专业知识,只凭一时热情,帮扶工作会大打折扣。

”王瑾说,仅上门探访一项,普通志愿者往往只会说“该忘的就忘了吧,别再想了。

”但一次一名年仅25岁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在跟王瑾一起登门探访时,一番话让王阿姨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专业,“她说,不能忘,也不可能会忘,但是我们要把它放在一个角落里,就是一年碰一回或者跟它相处一回。

但是平时我还要好好过我的日子。

”60岁的王阿姨感慨自己“不敢落后”。

  王瑾身边的林阿姨是个失独妈妈,在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走出了心理阴霾,成为项目小组主要负责人之一。

林阿姨手工好,做的塑料金鱼花栩栩如生,项目组发现她的特长后,便主动邀请她在社区开展手工编制等工艺课程。

在一些上门走访活动中,林阿姨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失独父母往往不敢走出来,怕自己开心快乐了,会对不起孩子。

”林阿姨非常理解。

  提起逝去的孩子,情绪仍不能自抑的张阿姨,在计生协工作人员小李的紧紧拥抱当中慢慢恢复了平静。

她说,“我们社区的‘温心家圆’是我的靠山,时常的关心让我很感动。

像小李这样的年轻人,对我们失独家庭这样的关心是很少见的。

感谢我们社区,感谢关心我们的人。

  被张阿姨视为家人的小李腼腆地笑了笑。

说起计生协的工作,小李并没有大摆成绩,倒是说了很多失独家庭面临的具体问题,“尽管我们依靠社区的义工、社工,还有专业志愿者进入社区参与帮扶工作,但这些还是不够的,一些个性化的问题仍待我们进一步把工作做细做得更扎实。

  会场讨论踊跃友爱,大家为了一个目的,出主意想办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许多年轻的社工、志愿者或许还有亲人朋友在等待,然而他们淡然敬业的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让平安夜的夜色显得更加美丽。

  “谢谢你们关心,我相信一天会比一天好起来。

  “我们相信国家会制定好的政策。

  “相信越来越好,把我的担心慢慢去掉。

  ……

  当每一位失独者表达了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时,宁波计生协副会长陈月芳的最后一番话犹如定心丸,至少让大家踏实了许多。

  “向大家汇报一下,2015年我们有两个项目出台:

一个是60岁以上的失独家庭住院了怎么办,我们由政府出钱买保险,每天补贴100元。

也就是说请护工的钱由保险公司出了,让大家无后顾之忧。

第二,对70岁以上的失独老人开展老年照料帮助。

这样也不用担心以后生病躺在床上动不了怎么办……相信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也希望大家生活得越来越好,每天都要生活在当下。

沉甸甸的收获与“还债”的困惑

  这是一本A4纸大小的蓝色集子,但这简单集子里却沉甸甸地装着中国计生协几十个项目点3年来的挫折、坎坷、经验、成绩。

  几天的培训交流,让刘秀萍有些激动,翻着手里沉甸甸的收获,作为中国计生协国内部负责人,她兴奋,“很多项目点工作做得太出色了。

  “当我拿到福建漳州一年的工作总结,看着一本本工作、服务小册子,听着漳州协会负责人讲他们的活动,就能感受到他们实实在在做的工作。

”刘秀萍说,漳州项目点组织失独家庭郊游野餐等活动,QQ群里被其他地区失独人群看到后羡慕不已,漳州点的失独人员就说,“因为我们有家人。

”刘秀萍笑着说,“计生协被他们称为亲人、家人。

  “从面对面走进去,到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走出来,全国51个项目点一对一的帮助,实实在在解决了失独人员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刘秀萍介绍,2014年中国计生协本级投入2000万,各项目点按不少于1:

1比例配套资金。

为保障“只做事,不作秀”的效果,中国计生协组建了项目专家组,每年对各项目点进行评估检查,要求其为计生特殊家庭建立规范的帮扶档案,并通过问卷、随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动态跟踪项目实施效果。

“同时通过项目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项目的辐射和影响力也是惊人的。

  与刘秀萍的兴奋不同,对于项目点的工作,李作萍常常会感到自己处在矛盾之中。

  “我经常会困惑,现在的工作有时让我内心有一种赎罪感。

”已有近30年工作经验的李作萍是一名“老计生”,2009年转岗重庆江北区计生协工作,“整天和失独人员打交道,很多人始终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结为计划生育政策,我内心真的很纠结,难道我要否定自己以前20多年的工作?

  作为最基层的政策执行者,李作萍形容自己的工作是救火队,也是暖心港湾。

在江北区“馨心缘”特殊家庭帮扶小组中,计生协的工作人员与社区志愿者尽自己所能解决了大量失独家庭生活、养老、就医等的实际困难,在人员紧张等情况下,想办法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购买社会服务进社区等活动。

但因为地域经济差异,一些失独人员“总是向高标准看齐”,不断向计生协提出许多不现实的要求,甚至通过偏激的手段去维权。

  李作萍说,“基层工作很复杂,我们是在做好事,但是要把好事做好挺难的,要让受助群体认可你,才算是做好了。

”她也清楚,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完善,曾经有抵触心理的“个别人”也开始越来越离不开“馨心缘”,参加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多,笑声也越来越多了。

所有失独家庭全覆盖

  截至2014年12月,“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试点项目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的51个城市地区,覆盖人群超过10万人。

  “协会要做失独人员的娘家人。

”中国计生协原副会长苗霞在接受采访时说,很多失独人员要求并不多,他们希望“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抱抱我,拍拍我,哪怕你啥话都不说,我也会觉得有力量。

”苗霞说,“我们项目最终目标就是让失独人员感觉到社会的温暖。

  关于国策的完善过程,中国计生协姚瑛秘书长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时表示,“失独群体中有后悔、抱怨情绪,应该引导其正确看待。

不是我们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错了,任何社会都会有这样的风险,但我们国家目前群体规模比较大,便有必要出台专门的政策和建立系统的帮扶工作机制。

更希望能够通过修订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上做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姚瑛说,“特殊家庭帮扶是一项系统工程,仅凭满腔热情是不够的,不仅仅需要爱心,更需要方法和资源。

中国计生协的目标是,改善项目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增强生活的信心,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项目点所有失独家庭全覆盖,并使服务失独家庭工作形成‘新常态’。

”中国计生协常务副会长杨玉学说,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应长期坚持,让计生特殊家庭感到温暖,让政府感到放心。

  长期关注该项目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俊魁接受采访时认为,中国计生协的试点项目是迄今为止针对失独群体所开展的最系统的综合性服务项目。

基本摸清了目标人群的现状及需求,为政府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失独群体面临的养老、医疗、家政服务等切实问题日益迫切,韩俊魁从专家的角度希望该项目能尽快提出制度性的帮扶和保障新思路,进而推动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

“同时应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发挥专业社会组织以及失独群体社团的独特作用。

另外,49岁之前的失独人群也应被纳入未来关注重点,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危机介入机制。

        (实习生刘玲对本文亦有贡献)

■资料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试点项目

  项目旨在帮扶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建立以精神慰藉、生活帮扶、困难救助、养老关怀、再生育帮助、政策倡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帮扶体系,并协调有关部门在集中养老、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再生育、收养子女、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等方面给予保障和优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