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5820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64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docx

《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docx(1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docx

专题02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

 

专题 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

 

专项训练卷·一

 

计划用时:

18 分钟题量:

4 题满分:

15 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5·江苏初三期中)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小说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

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B. 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

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

“正果”。

C.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

尽,充满了斗争精神。

其中大闹天宫、大战流沙河、三打白骨精等情节都以他为主角。

D. 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指出《西游记》刻画

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情感,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观察。

【答案】C

【解析】仔细阅读各项语句,分析知识要点,根据所读积累比较判断正误。

 C 错,大战流沙河

的主角是猪八戒、沙和尚。

 

2、(2018·湖南初三期末)下列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主要叙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历经九

九八十一难,最终得以修成正果的故事。

B.《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出世、唐僧等师徒四

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C.《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

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D.(西游记》 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老

莱娱亲”等情节也是耳熟能详。

该书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1

 

...

【答案】A

【解析】B.《西游记》全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回到第七回,交代了孙悟空的

来历渊源,学艺之途,以及大闹天宫;第二部分是第八回到第十二回。

写了唐僧的来历、魏征斩

蛇、唐太宗入冥府,观音菩萨寻找取经的有缘人,交待取经的原因;第三部分是第十三回到结束。

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之旅。

故 B 错误。

C.猪八戒是得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修得正果。

故 C 错误。

D.“老莱娱亲”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中的情节,故D 错误。

故选 A。

 

3、(2018·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初三期中)下列关于《西游记》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2 分)

A.儒释道三家学说在《西游记》中都有所体现,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取经师徒,还是各路妖魔人物,都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C.《西游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部分。

D.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是观音菩萨因其保护唐僧取经需要而赐的。

【答案】D

【解析】考查对名著的理解。

D 项错,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出来的。

 

4、【2019·广东卷】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附加题)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

八戒仔细看时,看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

……

②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

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③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

“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

来的?

拿上来!

”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蜂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

行者道:

“你是那里

来的夷人?

”八戒低着头道:

“不敢,承问了。

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

”行者道:

“我这大圣

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

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

既是别处

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

若不留你,你敢

在这里乱拜!

”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

“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

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

又推认不得,说是什么夷人!

”行者笑道:

“抬起头来我看。

”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

“你看

 

2

 

么!

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

”行者忍不住笑道:

“猪八戒。

”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

将起来道:

“正是,正是!

我是猪八戒!

”他又思量道:

“认得就好说话了。

④行者道:

“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

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

有甚贬书,拿来我看。

”八戒道:

“不曾冲撞他,他也没什么贬书,也不曾赶我。

”行者道:

“既

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

”八戒道:

“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节选自《西游记》)

20. 选文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______,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______。

(2 分)

 

【答案】花果山黄袍怪

【解析】由语段内容可知此语段出自《西游记》第30 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孙悟空三打

白骨精之后,唐僧误以为孙悟空误伤人命,将他赶回了花果山。

取经途中,路过碗子山时被黄袍

怪抓住,八戒与沙僧不敌黄袍怪,八戒于是跑到花果山寻回孙悟空,打跑了黄袍怪。

 

21. 《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 分)

 

【答案】示例一:

如“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中, 溜”和“挤”等动作滑

稽可笑,把八戒不敢见悟空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

如“你看么!

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

 中的“好道认得嘴”,通过俏皮的语言,突

出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表现出其憨厚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解析】本题考查《西游记》的语言风格。

诙谐幽默指说话或行为风趣,引人发笑。

《西游记》中

八戒的性格最是诙谐幽默,语言上,如 “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八戒打趣自己突出的外

貌特征,表现了八戒的憨厚可爱,俏皮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行为上, 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

三百猴子当中挤着”,滑稽可笑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八戒不敢见悟空的心理。

 

22. 《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

 

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孙悟空:

(1)动物性:

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

(2)神的本领(神性):

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3)人的特点(人性):

心高气

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

猪八戒:

(1)动物性:

猪八戒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

(2)神的本领(神

 

3

 

性):

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3)人的特点(人性):

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

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喊“散伙”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要结合题意,从“动物性” 神的本领”“人的特点”三个方面,

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分析即可。

动物性主要指他们的外在形象和性格,如孙悟空的雷公

嘴、毛脸等猴相及性急等性格;猪八戒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的猪相,且有猪的憨厚、力气大、贪

吃、贪睡、懒惰等特点。

神的本领:

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

超的法术;猪八戒是天蓬元帅出身,会三十六般变化,能腾云驾雾。

人的特点:

孙悟空心高气傲,

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忠诚、嫉恶如仇;猪八戒爱耍小聪明,爱搬弄是非、动不动就喊“散伙”

等。

 

专项训练卷·二

 

计划用时:

18 分钟题量:

3 题满分:

15 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广东中山市二模】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两个出了银安殿,小龙现了本相,却驾起云头,与那妖魔在那半空中相杀。

这一场,黑地里

好杀!

怎见得:

那一个是碗子山生成的怪物,这一个是西洋海罚下的真龙。

一个放毫光,如喷白

电:

一个生锐气,如迸红云。

一个好似白牙老象走人间,一个就如金爪狸猫飞下界。

一个是擎天

玉柱,一个是架海金梁。

银龙飞舞,黄鬼翻腾。

左右宝刀无怠慢,往来不歇满堂红。

他两个在云

端里,战彀八九回合,小龙的手软筋麻,老魔的身强力壮。

小龙抵敌不住,飞起刀去,砍那妖怪,

妖怪有接刀之法,一只手接了宝刀,一只手抛下满堂红便打,小龙措手不及,被他把后腿上着了

一下,急慌慌按落云头,多亏了御水河救了性命。

小龙一头钻下水去,那妖魔赶来寻他不见,执

了宝刀,拿了满堂红,回上银安殿,照旧吃酒睡觉不题。

 却说那小龙潜于水底,半个时辰听不见

声息,方才咬着牙,忍着腿疼跳将起去,踏着乌云,径转馆驿,还变作依旧马匹,伏于槽下。

怜浑身是水,腿有伤痕,那时节:

意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凋零。

……

小龙道:

“他决不打你,他是个有仁有义的猴王。

你见了他,且莫说师父有难,只说师父想

 

4

 

你哩,把他哄将来,到此处见这样个情节,他必然不忿,断乎要与那妖精比并,管情拿得那妖精,

救得我师父。

”八戒道:

“也罢也罢,你倒这等尽心,我若不去,显得我不尽心了。

我这一去,

果然行者肯来,我就与他一路来了;他若不来,你却也不要望我,我也不来了。

”小龙道:

“你

去你去,管情他来也。

20.“且莫说师父有难”,请问师父遇到了什么难?

这个难后来如何化解的?

(4 分)

【答案】在宝象国,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拜见国王,施展妖法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

八戒来

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悟空与八戒双战黄袍怪,发现黄袍怪是奎木狼星下界,悟空请

星神将他召回天廷,破除了妖法,帮师父恢复原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

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

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阅读《西游记》 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

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碗子山时黄袍怪抓住,八戒与沙僧不敌黄袍

怪,危急之时百花羞放走师徒三人。

之后,八戒沙僧受宝象国国王所托,为营救公主再战黄袍怪,

不敌。

黄袍怪遂怀恨在心,到宝象国佯称自己是驸马,并将唐僧变成猛虎诬其为妖怪。

白龙马伪

装成宫女刺杀黄袍怪受伤,遂求八戒寻回孙悟空,打跑了黄袍怪。

孙悟空寻他不着,上天界求助。

玉帝令四大天师查勘,方知是奎星下凡,遂命二十七宿星员收他上界,罚去给老君烧火。

 

21.整部《西游记》展现白龙马的情节并不多,但白龙马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请你结合

选段和全书的相关情节分析白龙马的形象。

(3 分)

【答案】白龙马性格沉稳,任劳任怨,白龙马是走在西行路上时间最长的一个,默默承担当唐僧

座骑和驮行李任务,即“驮负圣僧来西”和“驮负圣经去东” 当其他三个徒弟大显神通时,他却

耐得住寂寞,坚守自己的岗位。

白龙马赤胆忠心,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取经队伍中不可缺少的

一员。

在宝象国时,他为救师父,变作宫女伺机刺杀黄袍怪,却力不能胜,受伤潜入水中,后力

劝八戒去找悟空救师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祭赛国时,他怒下打入碧波潭助孙悟空夺回祭

赛国的国宝。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白龙马的形象。

也是考查对原著情节与描写的分析概括。

人物性格分析注

意从文章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默默承担当唐僧座骑和驮行李任务等情节中可概括出其性格沉稳、任劳任怨的性格特征。

再如从白龙马伪装成宫女刺杀黄袍怪受伤的情节,可以概括出他赤胆忠心、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

 

5

 

精神品格。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22.《西游记》中妖魔鬼怪的下场各有不同,请你总结一下有哪几种,并列举一个妖魔鬼怪代表。

(4 分)

【答案】

(1)回到天庭,如黄袍怪;

(2)被主人收服,如青牛精、金角大王、银角大王;(3)被

打死,如白骨精;(4)被天界的神仙或菩萨收服,如鲤鱼精、黑熊精、玉兔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具体是考查对《西游记》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

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如成仙的“熊

罴怪”。

熊罴怪原是一头黑熊,后来观音假装送给熊精一粒仙丹,使黑熊精现出原形,黑熊怪皈依

佛门,摩顶受戒,在菩萨的落伽山后当了守山大神。

再如打死的“南山大王” 南山大王本是只艾

叶花皮豹子精。

孙悟空和八戒打入妖精洞府,打死妖精,救出师父。

答案不唯一,表述符合原著

内容的即可。

 

2、(2019·山东中考模拟)下列有关《西游记》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西游记》是最成功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其中孙悟空勇闯海龙宫、勾销生死簿、大闹

灵霄殿、搅乱蟠桃宴、娶亲高老庄、其反抗精神呼之欲出。

B.《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酷爱自由、敢于反抗、充满斗争精神,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

劳。

C.《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

后被牛魔王所扮的沙僧骗了回去。

D.《西游记》中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其中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大闹五台山等故事曲折有趣,

引人入胜。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一回体现出孙悟空桀骛不驯的性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

A 项中的“娶亲高老庄”是猪八戒所做;C 项中牛魔王假

扮的不是沙僧,而是猪八戒。

D 项中的“大闹五台山”是《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故事。

故选 B。

 

3、(2018·内蒙古初三期末)对《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洞润口的对联是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

 

B. 西游记》中在未做唐僧徒弟之前白龙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猪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

C.《西游记》这部小说除塑造唐僧师徒四个形象外,还塑造了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太白金呈、镇元

大仙等形象。

D.《西游记》中,孙悟空原为东盛神州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他拜菩提老祖为师,从南海龙宫处获得

武器定海神针,经孙悟空变化为二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答案】D

【解析】D 错误,从东海龙王龙宫处获得武器定海神针。

 

专项训练卷三

 

计划用时:

20 分钟题量:

3 题满分:

11 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江苏初三期末)下列有关名著《西游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西游记》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很多降妖除魔的

故事。

B.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

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失手打碎琉璃盏,

被贬下凡,错投猪胎。

C.各路神佛妖魔在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山林湖海,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如孙悟空就有七十二

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能力。

D.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作村姑、老妇、老翁来哄骗唐僧,均被孙悟空一一识破。

【答案】B

【解析】B.“失手打碎琉璃盏”是错误的,应是“醉酒调戏嫦娥”。

 

2、(2019·甘肃临泽二中初三期中)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

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

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

 

7

 

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C.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

D.《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

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

能把金箍棒一股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

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

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B 项中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了芭

蕉扇。

【点睛】本题要结合名著中的内容来分析。

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

等有关资料应熟记,随时搜集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在做题时,要静下心来,结合掌握的名著

内容及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就一定能得出答案。

 

3、【2017·广东中考模拟二】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

“好行者!

风发了!

只行

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

”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

“师父,莫念,莫念!

你且

来看看他的模样。

”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

唐僧大惊道:

“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

一堆骷髅?

”行者道:

“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闻说,倒也信了。

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

“师父,

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

”唐僧果然耳

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

“莫念,莫念!

有话快说了罢!

唐僧道:

“猴头!

还有甚说话!

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

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

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

怎的脱身?

你回去罢!

”行者道:

“师父错怪了我也。

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

我倒

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

常言道,事不过三。

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我去我去!

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唐僧发怒道:

“这泼

猴越发无礼!

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

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

“苦啊!

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

到两界山,救我

 

8

 

出来,投拜你为师。

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

今日昧

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罢,罢,罢!

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

咒》。

”唐僧道:

“我再不念了。

”行者道:

“这个难说。

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

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

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

道:

“猴头!

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

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行者连忙接

了贬书道:

“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

”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

“师父,

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

放心。

”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

“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大圣见他

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

“变!

”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

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20.选段内容此前发生了什么事情?

此后悟空又是怎么回来的?

(2 分)

【答案】悟空三打白骨精;此后因为唐僧被黄袍老怪变成了老虎,猪八戒斗不过老怪,只好听从

白龙马的苦劝,到花果山请悟空帮忙,用激将法请出悟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

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

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本题考查对《西游记》的阅读理解。

 

21.从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

取经路上,既有来自外界的挑战,也有内部的问题。

对此,你有什

么看法?

(2 分)

【答案】如取经一样, 当一个团队要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外界的问题,在解决

问题的时候,团队里面难免会有不同意见,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团结合作意识,而不能闹内部矛

盾。

 只有处理好内部问题,才能更好地面对外界的挑战。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

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

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

有条理。

只有处理好内部问题,才能更好地面对外界的挑战。

 

22.请结合选段分析悟空、唐僧、八戒各自的性格特征。

(3 分)

 

9

 

【答案】悟空三打白骨精,不轻易放过坏人,可以看出他除恶务尽、机智过人、嫉恶如仇的特点;

唐僧不辨事实,错怪悟空,可以看出他有时也贤愚不分、好坏不辨;而八戒喜欢火上浇油,可看

出他爱挑拨是非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

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

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悟空机智过人、嫉恶如仇,唐僧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八戒爱

挑拨是非。

 

专项训练卷·四

 

计划用时:

20 分钟题量:

3 题满分:

13 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湖北咸宁卷】走进“西游”,重温经典。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 分)

行者丢下扇子道:

“不停当!

不停当!

被那所哄了!

”三藏只道:

“怎生是好!

”……A 八戒道:

“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三藏道:

“那方无火?

”八戒道:

“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_____________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

潜台词是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八戒_____________的心理。

【答案】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或:

一调芭蕉扇:

一借芭蕉扇被骗: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

芭燕扇);不走西边(或:

不往西天取经了:

拣无火处走);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

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

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阅读《西游记》 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

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选文部分出自《西游记》中孙行者一调芭蕉扇这一著名情节。

 东方南方

北方俱无火”中没有“西方” 所以猪八戒的潜台词是不往西天取经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八戒

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的心理,也就是意志不坚定。

 

(2)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请你结合《西

 

10

 

游记》相关情节举一个“神魔”或“精魅”具有“人”的特性的例子。

(2 分)

【答案】示例一:

黄狮精心存善意,开宴会需要猪羊,不是去抢,而是让两名小妖带银子去凡

人的集市买;他把小妖当亲人,几次战斗之后,闻知洞府被烧,小妖被打死,悲伤过度,居然要撞

崖自杀。

(答出一点即可)

示例二:

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走了定海神针,当龙王知道定海神针是宝物时又反悔,百

般刁难,可以看出龙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