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古文二则相关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5682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古文二则相关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2古文二则相关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2古文二则相关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2古文二则相关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2古文二则相关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古文二则相关知识.docx

《22古文二则相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古文二则相关知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古文二则相关知识.docx

22古文二则相关知识

孙权劝学

朝代:

宋代

作者:

司马光撰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

1、初:

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

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曰:

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

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

当今。

7、当涂:

当道,当权。

8、掌事:

掌管政事。

9、辞:

推托。

10、以:

介词,用。

11、务:

事务。

12、孤:

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

难道。

14、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

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

只,仅。

18、当:

应当。

19、涉猎:

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

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

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

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23、孰若:

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

谁,哪个;若:

比得上。

24、益:

好处。

25、乃:

于是,就。

26、始:

开始。

27、就学:

指从事学习。

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28、及:

到了……的时候。

29、过:

到。

30、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议:

讨论议事。

32、大:

非常,十分。

33、惊:

惊奇。

34、者:

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35、才略: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6、非复:

不再是。

复:

再,又。

37、吴下阿蒙:

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

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

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8、士别三日:

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三:

几天,这里指“几”。

士,读书人。

39、即:

就。

40、更(gēng):

重新。

41、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

擦擦眼。

待:

看待。

42、大兄:

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3、何:

为什么。

44、见事:

认清事物。

见,认清,识别。

45、乎:

啊。

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46、遂:

于是,就。

47、拜:

拜见。

48、别:

离开。

文言知识

作者:

佚名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

通“耶”,语气词。

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涂”通“途”,道路,仕途。

亦作当权。

词类活用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

主谓取独。

一词多义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当:

但当涉猎。

(应当)

当涂掌事。

(掌管)

见:

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古今异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古义:

推辞。

今义:

告别,不接受,解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

古义:

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

独自,孤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

古义:

研究。

今义:

治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

古义: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

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鲁肃过寻阳)及:

古义:

到了······的时候

今义:

以及。

(及鲁肃过寻阳)过:

古义:

到。

今义:

经过。

(即更刮目相待)更:

古义:

重新。

今义:

更加。

(但当涉猎)但:

古义:

只。

今义:

转折连接词,但是。

(但当涉猎)涉猎:

古义:

粗略的阅读

今义:

捕捉猎物

(见往事耳)往事:

古义:

历史。

今义:

过去的事。

(自以为大有所益)大:

古义:

很。

今义: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蒙乃始就学)就:

古义:

从事。

今义:

就。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

古义:

认清。

今义:

看见。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

蒙以军中多务辞。

(介词结构后置)

反问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

卿言多务,孰若孤?

文章结构

1.孙权劝学

2.吕蒙始学

3.鲁肃赞学:

"非复吴下阿蒙,拜蒙母,结友而别"

道理启示

作者:

佚名

(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4)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5)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6)劝人要讲究策略。

(7)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

(8)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9)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0)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11)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

创作背景

作者:

佚名

  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

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

“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写作特色

作者:

佚名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并且,他还很爱才。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赏析

作者:

佚名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

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

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

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

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

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祖逖北伐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

“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

“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

“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

“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注释

  

(1)祖逖(tì):

(266—321)东晋名将。

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

  

(2)与刘琨俱为主簿:

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

刘琨(271—318),东晋将领,诗人。

字越石,中山魏县(今河北无极)人。

司州,地名,今河南洛阳。

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

  (3)寝:

睡。

  (4)中夜:

半夜。

  (5)蹴琨觉:

踢醒刘琨。

蹴(cù),踢,蹬。

  (6)恶(è):

不好。

恶声,传说半夜鸡叫是不吉之兆。

  (7)因起舞:

于是起床舞剑。

因,于是。

舞,指舞剑。

  (8)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

睿,即司马睿(276—323),东晋元帝,当时为琅琊王,任做丞相。

以为,即“以之为”,派他做。

军谘(zī)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

  (9)京口:

地名,今江苏镇江。

  (10)纠合骁健:

集合勇猛健壮的人。

纠合,集合。

骁(xiāo)健,指勇猛健壮的人。

  (11)晋室:

晋王朝。

  (12)怨叛:

怨恨反叛。

  (13)宗室:

皇帝的宗族。

  (14)鱼肉:

比喻残杀、残害。

  (15)戎狄:

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16)中土:

指中原地区。

  (17)遗民既遭残贼:

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

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

残贼,残害,伤害。

  (18)自奋:

自己奋起(反抗)。

  (19)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大王,指司马睿。

诚,假如。

命将出师,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20)统之以复中原:

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

复,收复。

中原,当时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21)群国:

指全国各地。

  (22)望风响应:

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

望风,这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

  (23)素:

平素,向来。

  (24)豫州刺史:

豫州长官。

豫州,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一带。

刺史,州的长官。

  (25)廪(lǐn):

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粮。

  (26)铠仗:

铠甲武器。

铠(kǎi),铠甲。

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

  (27)将其部曲:

统率他的部下。

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

  (28)中流:

江心。

  (29)击楫:

敲打船桨。

  (30)济:

渡。

  (31)屯淮阴:

驻扎在淮阴。

屯,军队驻扎。

淮阴,地名,今江苏淮阴。

  (32)起冶铸兵:

起炉炼铁,铸造兵器。

  (33)进:

进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