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 声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4783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 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点1 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点1 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点1 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点1 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1 声学.docx

《考点1 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 声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1 声学.docx

考点1声学

考点1声学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二、声音的特征

响度

音调

音色

概念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品质

影响因素

振幅及听者与发生体的距离

振动的频率

发生体的材料、结构

相应关系

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距发生体越远,响度越小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不同发生体音色不同。

三、噪声的控制

1、控制噪声的声源2阻断噪声的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

四、超声和次声

1、超声: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2、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考点2光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

1、规律: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

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

3、光速:

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在空气中略小,计算时取c=3.0×108m/s。

二、光的反射

1、规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2、类型

(1)镜面反射:

平滑表面能将入射光都沿同一方向反射出去。

(2)漫反射:

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应用:

平面镜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4)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两处用到了等效替代法,一处是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一处是用后面这支蜡烛通过重合来代替前面蜡烛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三、光的折射

1、规律

(1)同面异侧: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角的关系:

①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当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可逆性: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现象:

(1)池水变“浅”;

(2)筷子插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折。

四、光的色散

1、色散:

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2、光的三基色:

红、绿、蓝。

3、物体的颜色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色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能够吸收所有的色光。

五、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

(1)会聚作用

(2)三条特殊光线(如图所示)

 

2、凹透镜:

(1)发散作用

(2)三条特殊光线(如图所示)

 

六、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与物位置

像的特点

应用

u>2f

异侧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U=2f

异侧

倒立等大的实像

f

异侧

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U=f

不成像

U

同侧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虚像正立总放大,实像倒立有大小,虚像与物在同侧,实像与物在异侧。

七、眼睛和视力矫正

1、眼睛成像特点:

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与矫正

类型

近视眼

远视眼

矫正

凹透镜

凸透镜

考点3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概念:

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

温度计

(1)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2)使用:

①使用温度计时,首先应该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③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④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标尺垂直。

体温计在使用之前要甩一甩,而实验室温度计不能甩,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实验室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二、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考点4简单电路

一、电荷

1、摩擦生电: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2、两种电荷:

(1)正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2)负电荷: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3)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二、电路

1、三种状态

概念

特征

通路

处处连通的电路

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能工作

开路

在某处断开的电路

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

短路

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的电路

电路中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和导线。

2、串联和并联

串联

并联

连接方法

电路元件首尾相连

电路元件的两端分别并在一起

电流路径

只有一条

至少两条

开关的作用

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用电器。

用电器工作情况

只要有一个元件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开路

一个支路的用电器断开,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正常工作。

三、电流

1、意义: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2、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用时两要两不要”

(1)要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2)要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3)不要超量程

(4)不要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3、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1)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

(2)电流的方向: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子从电源负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四、电压

1、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1)会“选”:

根据电路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量程选得过小,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会损坏电压表,量程选得过大,读数精确度就低,如果事先不能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可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2)会“连”:

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并联,而且使“一”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

(3)会“读”:

首先观察电压表接入电路的接线柱,确认其量程,然后认清对应这个量程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压值,读出指针指示的电压值。

分析电路时,可以把电流表看作是导线,电压表处可以看做是开路。

五、电阻

1、定义: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变阻器

(1)原理:

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作用: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调节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3)连接: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对接线柱的选择要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

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

I=I1=I2

I=I1+I2

电压

U=U1+U2

U=U1=U2

电阻

R=R1=R2

1/R=1/R1+1/R2

考点5欧姆定律

一、欧姆定律

1、探究:

(1)方法:

控制变量法

(2)结论:

①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②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公式:

I=U/R

4、应用:

(1)R=U/I

(2)U=IR

在物理学的定量研究中,经常要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或“反比”关系,如果一个量变为原来的几倍时,另一个量也变化同样的倍数,他们就是正比关系,如果一个量变为原来的几倍时,另一个量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他们就是反比关系。

二、“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原理:

R=U/I

2、电路图

 

考点6电功和电功率

一、电功

1、实质:

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电功是电能转化的量度。

2、公式:

W=UIt

3、单位及其换算

1KW·h=3.6×106J

二、电功率

1、概念:

电路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公式:

P=W/t=UI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电功率

用电器工作情况

U实=U额

P实=P额

正常工作

U实>U额

P实>P额

容易损坏

U实

P实

不能正常工作

三、焦耳定律

1、内容: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公式:

Q=I2Rt

考点7安全用电

一、家庭电路

1、组成:

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总开关)、保险盒(内有熔断器)、插座、灯等。

2、连接:

各用电器(包括插座)是并联连接的,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盒安装在干路上。

3、测电笔:

辨别火线和零线的常用工具。

二、安全用电

1、触电原因:

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

2、触电急救:

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断开电源开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将电线挑开,使触电者与电源分离,并及时进行现场急救。

电灯离地六尺高,固定安装最重要,零线接在螺旋套,开关要在火线上,如果有人触了电,首先要去断电源,电线要是着了火,不能带电用水泼。

考点8磁现象

一、磁体

1、磁性:

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鎳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

具有磁性的物体

3、磁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1)两个磁极:

北极(N)和南极(S)

(2)作用规律: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场

1、概念:

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方向:

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自由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3、基本性质:

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4、描述:

磁感线

(1)描述磁场的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2)方向: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

5、地磁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周围存在磁场。

磁场是真实存在与磁体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磁感线并不是客观存在于磁场中的真实曲线。

考点9电生磁

一、奥斯特实验

1、证明一:

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证明二: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安培定则:

在螺线管上标出电流的环绕方向,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三、电磁铁

1、影响磁性强弱的因素:

与电磁铁螺线管线圈的匝数以及线圈中电流大小有关

2、优点:

(1)可以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磁性的有无。

(2)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改变磁极的性质

(3)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或线圈匝数的多少来控制其磁性的强弱

3、应用:

(1)吸铁性和磁性有无的可控性:

电磁起重机、电铃、电磁继电器

(2)磁性强弱的可变性:

电话、动圈式扬声器。

考点10磁生电

一、电动机

1、原理: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能量转化:

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3、换向器:

每当线圈平面转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自动改变通入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有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共同决定,当两个因素只有一个因素改变时,作用力的方向改变,当两个因素同时改变时,作用力方向不会改变。

二、发电机

1、原理:

电磁感应现象

(1)定义: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要闭合;②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导体中就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2、能量转化: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11物质的构成与质量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二、质量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3)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刻度的总和为被测物体的质量。

一放平,二调零,三调螺母梁平衡,螺母要向轻端移。

天平调好不要动,左物右码两盘盛,加减砝游再平衡,砝游之和是读数,如若物砝位置反,读数砝游要相减。

考点12密度及其应用

一、探究密度的概念

1、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3、密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密度的公式和单位

1、公式及变形:

(1)公式:

ρ=m/V

(2)变形:

m=ρV和V=m/ρ

2、单位及换算:

1g/cm3=103kg/m3

三、常见物质的密度

1、水的密度:

ρ水=1.0×10³kg/m³

四、密度的测量

1、原理:

ρ=m/V

2、测量方法:

(1)测固体的密度时,测量固体的质量应放在测体积之前,因为固体放入量筒内会变湿,再测质量便会产生误差。

(2)测液体的密度时,先将液体盛入烧杯中,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1,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内并测其体积后,再测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被测液体的质量m=m1-m2,按照这样的步骤做,误差要小些。

考点13简单运动

一、力

1、概念: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作用效果

(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相互性: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三要素: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运动状态改变包括两个方面: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

二、重力

1、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的力

2、三要素

(1)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数学表达式为G=mg,g=9.8N/kg。

(2)方向:

竖直向下。

(3)作用点:

物体的重心。

三、弹力

1、弹力: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

(2)使用

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量程

②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

③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④读数时看,视线应与刻度板面垂直。

四、摩擦力

1、概念: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方向:

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影响因素

(1)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④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利用气垫、磁悬浮等)

五、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理解

(1)“一切物体”指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是普遍适用的

(2)适用的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状态。

(3)“总保持”是指:

如果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则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如果原来处于运动状体(不论怎样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六、惯性

1、概念: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含义:

静止物体保持静止状体的性质,运动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

3、理解

(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外加”的,更不是一种力,不能说成“受惯性的作用”或“惯性力”,而应该说“由于惯性”

(3)惯性大小只由物体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七、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八、力和运动的关系

 

考点15简单机械

一、杠杆

1、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正确画出力臂的要诀:

一找点(支点),二画线(力的作用线)、三作垂线段(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注(即用字母标出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种类

力臂关系

力的关系

优缺点

实例

省力杠杆

L1>l2

F1

省力费距离

起子

费力杠杆

L1

F1>F2

费力省距离

钓鱼竿

等臂杠杆

L1=l2

F1=F2

天平

判断杠杆是否平衡,要看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不能只看两边力的大小,当杠杆平衡时,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即力臂越大,力越小。

二、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图像

概念

轴固定不动

轴随物体一起动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

实质

等臂杠杆

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特点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可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费距离

既可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F=G/n(G=G物+G动,n为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s=nh(s是手拉绳子移动的距离,h是物体上升的高度,n为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

考点16压强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

(1)概念: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产生的条件:

物体间相互接触并且挤压

(3)实质:

弹力

(4)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2、压强

(1)物理意义: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概念:

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3)公式:

p=F/S,

(4)改变压强的方法:

通过改变压力的大小或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来改变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1、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液体深度增大,压强增大

(5)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公式:

p=ρgh,其中h表示深度(即所求压强的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规律和方法:

p=F/S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决定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而p=ρgh只适用于计算液体的压强。

3、连通器

(1)定义:

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

(2)原理:

连通器内如果装入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3)应用:

水壶锅炉水位计自来水系统船闸等

三、大气压强

1、产生原因

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大气具有流动性

2、大小

(1)托里拆利实验:

通过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间接显示大气压的大小

(2)标准大气压:

通常把高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3×105Pa。

(3)与高度的关系: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关系: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飞机的升力:

飞机飞行时,机翼下方的气流速度小,产生的压强大于机翼上方的压强,因而飞机靠机翼的升力来实现升降。

考点17浮力

一、浮力

1、概念: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

2、产生原因:

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

F浮=G排=ρ液gV排

三、浮沉条件

现象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G与F浮的关系

G

G>F浮

G=F浮

G=F浮

运动状态

加速上升

加速下降

静止

静止

结果

变为漂浮

沉入底部

可停留在液面下任何位置

部分露出液面

四、求浮力大小的方法

1、实验测量法:

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为G,将该物体浸在某种液体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视重为F,则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F浮=G-F。

2、阿基米德原理法: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

3、二力平衡法:

当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时,由于物体静止不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相等,即F浮=G。

五、应用

1、轮船:

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其漂浮在水面上。

2、潜水艇:

通过向水仓中充水或排水改变自重实现下沉或上浮。

3、氢气球、热气球、飞艇:

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通过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

规律方法:

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上,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的任何深度。

考点18功功率机械效率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公式:

W=Fs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功

(2)额外功:

对人们没用,但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2、有用功和总功的计算:

(1)竖直方向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①有用功:

克服重物重力所做的功,W有=Gh,②总功:

拉力所做的功,W总=Fs。

(2)水平方向利用滑轮移动重物:

①有用功: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有=fs。

②总功:

拉力所做的功,W总=Fs。

3、机械效率

(1)η=W有/W总(×100%)

(2)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3)同一机械在不同情况下机械效率不一定相同

三、功率

1、意义:

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P=W/t

考点19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势能及其决定因素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考点20内能比热容与热机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

(1)定义:

两种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

(2)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

温度

3、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激烈。

二、内能

1、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①条件:

两个物体要有温度差。

②实质:

内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③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①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加②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少

三、比热容

1、物理意义:

表示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3、单位:

J/(kg·℃)

4、热量的计算

(1)吸热公式:

Q吸=cm(t-t0)

(2)放热公式:

Q放=cm(t0-t)

四、热机

1、工作过程

 

2、能量转化

(1)在压缩冲程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热机的效率: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4、燃料的热值

(1)物理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