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4744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38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第1讲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第1讲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第1讲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第1讲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讲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docx

《第1讲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讲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docx

第1讲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

第1讲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

 

【本讲重点】

塑造员工习惯来打造企业文化

八个与企业相关的行为习惯

 

塑造员工习惯来打造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有两个轮子,一个是制度,一个是企业文化。

制度就是那些明文写出来的、大家一定要执行的,甚至要去稽核的项目;而企业文化则是无法形之于文的。

如果说制度是圈内的,那么所有圈外的就是企业文化。

一般来说,所有的管理问题在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就被归结为企业文化。

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所以,本课程从员工习惯入手找到了一条务实的、可操作的门道,那就是通过塑造员工习惯来打造企业文化。

因为习惯就是企业文化。

 

从习惯入手做好团队工作

习惯是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会从企业文化、从习惯入手去为自己的团队工作,只有先落实了这个入手点,其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有可能奏效。

企业文化和习惯就像一辆汽车的惯性一样,假设你要去推动一辆没有发动机的汽车,因为惯性很大,根本无法推动它。

所以,习惯不改变、企业文化不改变,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新任的管理者就无法对团队进行有效管理。

 

【案例】

某天某外企的两个部门经理同时去找总经理裁断,这两个经理一个是生产模具的,另一个是使用模具的。

两个经理各执一词,一个说:

“你自己来拉。

”另一个则说:

“你给我送过来。

这个外资企业的老板对这两位经理说:

“你们先回去,一小时以后我来帮你们拉。

”言外之意是一小时以后两个经理都不必呆在公司了。

类似情况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其实就是一个企业文化或者说员工行为习惯的问题。

人们对这个案例的认识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应该先确定一种制度,还有人认为对那两位经理应该各打50大板,甚至还有人认为“拉一次没关系,但是拉一次就永远是我的部门来拉了”。

第三种看法被许多管理者所接受,“拉一次没关系,但是拉一次就永远是我的部门来拉了。

”听起来很像一句名言——做一次好人容易,做一辈子好人比较难;做一次雷锋容易,做一辈子雷锋就比较难。

但是二者表达的意思可谓截然相反,前者是躲避责任的观点,后者则是号召人们承担责任。

对于我们的很多观念以及我们平常的行为习惯,当我们没有去检讨的时候,一般都认为是对的,而其实却可能是错的,这就是一种似是而非。

比如“拉一次没关系,但是拉一次就永远是我的部门来拉了。

”这个观点就是错误的。

看起来也没有错,但它的真实意思其实就是“多干活就是倒霉、多干活就是吃亏”。

这是一种懒惰的思想,一种逃避工作和责任的思想,很显然是错误的。

要是一个企业有太多类似这样的错误观念,这个企业就没法管理。

很多职业经理人新到一个企业却无法开展工作,固然有类似能力、战略、自身管理手段等很多其他的因素的影响,但其对企业文化的把握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一个职业经理,即使曾在跨国公司工作过,即使有非常多的经验,来到一家新公司之后,如果不能从员工习惯,从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去了解事件背景,也很可能既不能解决问题,又不知道从哪里去解决问题。

从这里我们还看到:

(1)制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2)制度也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

总经理没有兴趣去为二人定制度,你的工作心态不可以改一下吗?

换一下心态,二人就“搞定了”。

(3)在工作的“中间地带”,每人主动往前半步,团队力量就形成了。

反之,就会“一个人是一条龙,一群人是一群虫!

(4)这就是一个人的工作心态、工作作风,对一个群体、企业来说,那便是“企业文化”。

(5)请别以为这是唱高调:

那些求职面试的人,你问他“能吃苦、工作积极吗?

”他说“绝对!

”——你以为进了公司,就不可以“炒你鱿鱼”?

 

共同的习惯越多,企业越好管理

 

企业还可以被比做一个金字塔,金字塔有两面,一面是制度,我们把它叫做阳面;一面是企业文化,我们把它叫做阴面。

不管是阳面还是阴面,都要有一个建设的过程。

制度分为两层,最下面的一层是写出来的制度,然后往上是没写出来的制度;企业文化也是一样,分为没有共识和共识两部分。

比如说一个企业开会的时候或者吃饭的时候,有些话在有些公司是不可以说的,在有些公司就可以说,那就是因为企业文化不同。

在不能说的公司,他们有共识——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0个人当中8个人都知道它是错的,所以这种观念一般就不敢再说了。

已固化的制度越多,这个企业越容易管理;形成共识的企业文化或者习惯越多,这个企业就越好管理。

用金字塔来表示,就是处在底层的共识越多,上面的自由的、似是而非的不确定就越少,这个企业管理起来就越容易。

正像一个职业经理人,到达一个新企业之所以会出现秀才遇到兵的情况,就是因为不确定的部分太多。

作为职业经理人,对于企业文化如果没有一种觉醒、一种分析,没有从一种高境界来看待企业文化,这个职业经理人可能就会是盲目的,就不能去操作它,也不能去改善它。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习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生产力。

 

八个与企业相关的行为习惯

 

◆追求效率

有些员工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好像自己手上的工作越多,在公司存在的价值越大。

要做的东西在桌上堆了一大堆,会让这些员工觉得很有成就感。

外资企业是非常讲究效率的。

它不需要一个部门经理或者一个管理者整天一副很忙的样子。

你的主管或者你的老板,如果看到每一项工作交到你手上,你很快就把你手上的工作丢出去了,他会认为这就是你能力的象征,就会认为你是干将的代名词。

我们以前也许是受大锅饭的影响,总觉得手上工作堆得越多,桌面上放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显得自己很能干,但是在外资企业,你的桌子越干净越利索越好。

◆主动回话

在国营企业,往往是交代一项工作之后,老板要问下属要结果。

但是在跨国公司,如果我交代给你一项工作,你主动来回话,我就会给你加分;如果等到我来向你要结果才回话,这项工作就要给你扣分,甚至扣到这项工作白做了。

◆恭敬

恭敬主要是一种做事细致周全的态度。

比如写报告,在一个没有规范化作业的环境中,我们的很多干部习惯于跟自己的主管作口头汇报,即使是有什么建议的时候也是用口头表达。

但是,在外资企业,你的主管很忙,他希望你将报告或建议诉诸于文字,直接用书面报告来给他汇报工作。

原因有两点:

其一,你去找他汇报或提建议的时候,可能他正好在思考别的问题;其二,口头汇报容易遗漏信息,因为主管不能保证可以将你的建议都存储在他的脑子里。

主管往往非常重视书面报告,因为他随时可以查阅,这样,你的建议他永远不会忘记。

 

【案例】

小茅在一家外资企业中做老总秘书,她曾经给老总提交过一份推行电脑的书面建议报告。

这份报告半年以后还放在老总的桌上。

老总的桌上一直放着未处理的事项,他出差一趟或从外面回来,小茅就会把里面最重要的报告抽出来全部浏览一遍,然后将它们放在面上,马上处理。

半年也就是100多天的时间里,老总每天翻他的这些资料,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并没有把小茅的报告扔掉。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做事本身的那种恭敬心或者叫敬业到位的那种习惯。

◆上司也需要你的跟踪

以前有很多干部,在做某件工作、提某个建议或者遇到什么困难时就跟老板汇报,汇报完了,就认为自己没事了。

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原因在于:

第一,老板比你忙,甚至于很多老板一个小时可能会相当于你200个小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耽误老板半个小时就意味着你要花100、200个小时去把一项工作做好;

第二,老板很忙的时候,他需要你去张罗这件事,需要你去跟踪,甚至于连他要配合你的事情也都要你去跟踪他。

因此,如果认为向老板做完汇报就没事了是非常错误的,你要跟踪到底,甚至连老板也要你去跟踪。

◆得理不饶人

我们以前习惯在同事之间保持一种温情浪漫的关系,但实际上在工作的交接当中,一些工作需要对抗,甚至于需要把界线划分清楚,所以,外企就强调要当仁不让,而且得理不饶人。

在外资企业,如果你真能做到得理不饶人,你的上司就会非常欢迎你,因为你的认真意味着结果的产生,这样老板那边的管理力度就可以小一些。

有些工作如果你让主管来协助你或让另外一个部门做,都是可以的,但是却都不是好方法。

因为,你自己的力量可能推不动另外一个部门,如果你要通过主管叫他做,在某种意义上你的行为就是动用了老板的“存款”。

因为老板或者你的主管的那种权威和信用与银行的存款一样都有一个数额,你最好不要轻易动用他的存款,而是要设法增加他的存款,这才算是你的本事。

◆官本位和事本位不同

在外资企业,只要是一件工作在某个人的手上,这个人就有权利或说有权力。

在外资企业,职位高没有用,如果这件事情是你该做的,你就得做。

不能说类似“你的职位又不比我高,为什么我要听你的”这样的话。

否则只能表示你是一个官僚主义的干部,你不适合在外资企业生存。

这就是官本位。

事本位有点像积极分子,工作就是你的尚方宝剑。

如果你手上有工作,你就有尚方宝剑,任何地方都不敢阻拦你。

跨国公司、外资企业都是求生企业,以上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是建立在这种求生企业的环境之下。

求生企业意味着整个效率、客户对整个公司的满意度,整个效率和客户的满意度就是公司生存的所有前提,也是惟一的前提和基础。

◆主动一点

管理者要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就要学会主动与别人抢活做。

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才能获得成功。

如果总是对工作推脱,根本无法使企业强大起来。

◆全局观念

全局观念是管理者在一个企业里最基本的生存前提,管理者要学会高瞻远瞩,不因小失大,不与人斗,与自己斗。

局部观念会令管理者丧失发展时机,与其与别人就一些无聊之事一争短长,还不如抓住时机迅速发展。

 

【自检】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管理者要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就要学会主动与别人抢活做。

对□错□

2.全局观念是管理者在一个企业里最基本的生存前提。

对□错□

3.已固化的制度越多,企业越容易管理。

对□错□

4.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会从企业文化、从习惯入手去为自己的团队工作。

对□错□

(见参考答案1-1)

 

【本讲小结】

习惯是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会从企业文化、从习惯入手去为自己的团队工作,只有先落实了这个入手点,其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有可能奏效。

一个职业经理,哪怕曾在跨国公司工作过,哪怕有非常多的经验,来到一家新公司之后,如果不能从员工习惯,从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去了解事件背景,很可能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不知道从哪里去解决问题。

已固化的制度越多,这个企业越容易管理;形成共识的企业文化或者习惯越多,这个企业就越好管理。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讲习惯一:

主动进取

 

【本讲重点】

接受自我、接受公司

学会抢活做

不进则退——选择奋进

 

跨国公司员工的第一个良好习惯是——主动进取。

主动进取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做事方法。

主动进取主要强调每个人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对周边环境的正确对待、对人生道路的信心和希望。

对企业员工来说,主动进取主要反映在以下三种工作及生活态度的树立上,这些态度可以指引你积极面对工作,创造成功人生。

 

 

接受自我、接受公司

 

◆推销自己比关注上司更重要

“接受自我、接受公司”首先要树立的一种正确观念就是推销自己比关注上司更重要。

这种观念的树立主要用来帮助很多陷入“领导是否赏识我决定我是否成功”这样一种思维误区的人,帮助他们重新看待“领导赏识”这个问题。

所谓领导赏识,其实就是被领导看得起,在这个观念上,经常会有一些员工甚而一些管理者为此头疼不已。

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树立一种比较积极的做人做事的心态。

获得领导的赏识就是自我推销成功,没有获得领导的赏识也只是意味着自我推销不成功,关键的着眼点并非在于领导是否赏识而在于自我推销是否成功。

这种积极心态来源于生活现实,因为,不管是领导也好,同事也好,他是否赏识你可以不重要,但是你的工作、你的生活却很重要,你要挣工资,你要结婚,这一切都是你自己人生的一部分,都是需要你自己去处理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你的眼光里,可以没有领导,却必须有客户。

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这种积极心态的树立很重要。

再者,你之所以在目前的领导手下工作,不管是愿意还是不得已,高兴还是不高兴,反正它是一个既成事实,而且是一个客观的、你自己的一种抉择。

在你的整个人生过程中,其中某一段生命历程在这个企业,即使领导不赏识你,你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你要不断努力、不断推销自己,直到获得成功为止,这样做不是为了获得领导的赏识,而是为了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接受公司其实就是接受自己

再换一个角度讲,一个人可以不要客户,但是不可能一个客户都不要——“你可以不稀罕某一个客户,但是你却不能没有客户”。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管理者来说,在一个企业工作,不管你是否真地喜欢这家企业,除非你有脾气选择离开它,否则就要接受它。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接受公司其实就是接受自己。

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观念,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观念。

既然必须也只能对自己的生活负责,那就学会认同公司,也就是认同自己。

接受公司,认同公司绝不是靠外力强加于自己的,而是你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需要,这种积极心态在外资企业表现得非常突出,很多员工在第二天就要离开公司的情况下,前一天依然会很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国外每家公司会有推荐信,专门用来介绍跳槽员工的工作情况,由此可见,如果你否定你所经历过的任何一家公司,那就意味着否定你自己。

所以,你人生路上走过的任何一家公司,它每个点都应该是你的一个光荣。

一定要有一种主动意识,不是别人看不起你,关键要自己看得起自己,立足点一定在自己这边。

 

 

学会抢活做

 

◆主动进取是每个人本来的、基本的立足点

 

【案例1】

背景:

某贸易公司的干部培训课上

人物:

李老师、员工甲、业务经理

李老师:

你们老总今天没来听课,你们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做什么呢?

员工甲:

不知道。

李老师:

请业务经理来回答好吗?

业务经理:

今天下午飞去西安了,现在在做什么就不知道了。

李老师:

你不知道?

我知道。

他现在在陪客户喝酒,喝到烂醉还要喝。

这个案例中的老总其实是在市场上抢活做,这充分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

以上案例绝不是个案,整个市场中的人其实都在抢活做。

对这个老板来说,他首先想到的是做多少事,然后才能是拿多少钱,对他来说,首要的是主动出击、赢取市场。

这也是他之所以成为老板的基本立足点。

老板尚且如此,对一般人来说,主动进取更是每个人本来的、基本的立足点。

现实中很多员工都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于是他们就会推活、躲活,这就是一般员工与优秀员工以及老板的差距所在。

对任何人来说,做人做事都要进行选择,与其消极怠工,不如主动进取。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做老板往往是个人的观念所决定的。

于是,我们不妨注意以下要点:

1.在外部市场里,老板们抢活做;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却常有互相推诿的情形。

2.“让我们部门去帮拉货?

拉一次没问题,但主动一拉就永远成我部门的事了……”。

3.有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与“做多少事拿多少钱”?

4.人生的一段:

你是在圈内计较(进取不是计较!

),还是可以同时立足全局?

5.自己去研究你的人生观:

是悲观的“熵理论”还是乐观的“耗散结构理论”

 

【案例2】

某外资企业,一个部门经理要回家休假,他在写申请单的时候就在想“我要申请半个月还是申请一个月,申请10天还是20天”,“如果我申请20天,我的职务代理人来帮我做这项工作,等到20天以后,我回来的时候,他把我的工作都做得挺好了,我还有存在价值吗?

这就是抢活做的市场经济。

整个市场的人员都处于一种快速的流动中,主动进取当然就成为了一种非常基本的生存观念。

◆没有怀才不遇

这个世界没有怀才不遇,在任何一个环境,当你在抱怨怀才不遇的时候,你要检讨的是你自己缺少某一种才能,你要设法超越自己,如果你局限在“以成败论英雄”的情绪中,最后只能走向自己思维的死胡同。

不要只会羡慕那些有成就的人,实际上我们自己每天的工作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浮出水面的机会,我们每天都有机会。

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机会,而是主动进取的态度。

当你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时候,首先要问问自己你的能力到底有多少,然后才会真正地发现路在脚下,只有主动进取,从脚下的路开始,才能一步步取得成功。

◆用人生的价值来做出最优选择

 

【案例】

背景:

某公司的干部培训课上

人物:

李老师、员工甲、员工乙

李老师:

你们现在回家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

员工甲:

坐火车。

员工乙:

坐飞机。

李老师:

你如果现在坐火车,那么你认为你什么时候可以坐飞机?

员工甲:

工资长到5000~8000块。

员工丙:

中了福利彩票我就可以坐飞机。

李老师:

我要说,你们这些标准都是错的。

有钱坐飞机这不算本事,也不算科学。

什么时候坐飞机其实有一个标准,如果坐飞机的5个小时和坐火车2天的时间差折合的价值超过了飞机票价值的时候,就选择坐飞机。

从这个简单的计算中可以看到,不是有钱坐飞机,而是用你的时间价值来决定是否坐飞机,因为当你的能力、你的水平到达一种高度的时候,你坐飞机是不得不坐的选择,是你最好的选择,甚至是最优化选择。

如果把这样一种客观评价的指标运用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用这样一种标准去衡量自己的价值,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有悖论,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一样的自然、祥和。

就像刚才说坐飞机一样,如果你有了时间价值,你就不会想到去发财了,就没必要去寄希望于中什么福利彩票才坐飞机。

只有通过提高个人素质来坐飞机,才是最稳定的、最不可否定的一种结果。

这是作为我们选择主动生活态度的一种观念的基础。

 

 

不进则退——选择奋进

 

◆努力奋进是个人生存的需要

上图是同一个人扮演两种角色时的不同心理,做老板时的个体有主动进取的精神,如果生意不好,会想方设法努力奋进;而做员工时的个体,抱着一种为他人服务事不关己的态度,乐得逍遥。

其实,这两种心理产生的根源在于,做老板时的个体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奋进才能获得生存,而作员工时的个体却还处在盲目阶段。

试想,以这样的态度工作,迟早会被淘汰,而且无论在任何地方,都难逃无法生存的命运。

身在抢活做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要设法多做事,而不是少做事,这完全是个人生存的需要。

◆客户是你的衣食父母

“客户是我的衣食父母”是经常出现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老总口中的一句话,但是,这个观念对于许多员工甚至管理人士来说,并没有那么清晰。

他们并没有把客户当成衣食父母,所以,当其他部门的人来找他工作的时候,有的人脾气很大,有的人则是爱理不理。

如果能把找自己工作的人当成客户和衣食父母,那必然会很热诚地、面带笑容去对待他们。

其实,客户确实是衣食父母,客户的出现直接意味着利益的出现,为了获取利益,管理者一定要保持一种积极的、进取的心态,让客户实际地感受到他是你的衣食父母,让客户享受到衣食父母应该享受的服务,这样自然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伟人并非三头六臂

主动进取是为了激发自身的一种需要,主动进取能够让我们正确估量自己和伟人的距离。

伟人并非三头六臂,伟人就在我们奋进的路上,他们比我们多出的部分可以换算成实际的竞争差距。

伟人之所以不是三头六臂,主要是因为,竞争的不是全部过程,竞争的只是差距。

 

【案例】

两个总经理在一座山上碰到一只老虎,这时候一个总经理就赶紧换跑鞋,而另一个总经理就问他:

“换跑鞋干吗?

也不用跑了,你能跑得过老虎吗?

”结果那个总经理告诉他:

“我不用跑过老虎,我跑过你就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作为竞争对手的这两个总经理来说,只要一个跑赢另一个,就不会被老虎咬着。

所以,打工仔也好,管理者也好,若想让自己迈上一个台阶,竞争的不是全部,只是差距的那部分。

活下来的一定是跑在前面的,最后死掉的就是跑在后面的。

◆躲不过就不躲

“躲不过就不躲”强调的也是一种主动奋进的观念。

很多工作上的问题,例如部门与部门之间交接的问题,有些管理者可能会选择躲避,但是有很多时候根本就无法躲避,即使是躲了一半最后还是要去做,那么,与其躲不过,不如主动迎面去处理,这是一个基本观念。

◆能力自问:

路在脚下

不少人都羡慕和佩服那些位高有成就者,同时,也总是期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如此那般——可以说,没有几人不怀着期望和梦想。

尽管他怀着这样的愿望,但是,他有没有真地付出努力去实现呢?

或者,他知道如何去实现吗?

如果你在自己的环境中总是可以出类拔萃,那么,你就总是可以往上浮现——从而走向优秀和杰出。

路从脚下起:

把手上的工作做好——既然你没有理由不做,那为何不从做中学到点什么?

 

【自检】

请做以下判断题:

1.上司不赏识我,主要是因为他对我有偏见。

对□错□

2.上司不赏识我只说明我的自我推销尚未获得成功,我要再接再励。

对□错□

3.躲不过就不躲意味着另外一种主动进取。

对□错□

4.伟人真的有三头六臂,我怎么也追不上了。

对□错□

(见参考答案2-1)

 

【本讲小结】

主动进取主要需要接受的观念是学会抢活做,在给定边界条件下求解以及路在脚下,每天进步1%。

世界这个舞台是等着大家去表演的,一定要学会抢活做;很多人都会有怀才不遇的观念,但是怀才不遇只表示你缺乏某一种才能,永远不要去怀才不遇,怀才不遇只会产生心理上的悖论,最后使自己跟环境格格不入;路在脚下,每天进步1%,只有选择奋进才能获得成功。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讲习惯二:

友好合作打造成功

 

【本讲重点】

学会立足全局

不与人斗、与自己斗

重视积累

 

学会立足全局

 

人生的立足点一定要建立在自身扎实的基本功上,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想在竞争中获胜,一定要学会友好合作。

友好合作首先讲究的就是一种超越气度,也就是要立足全局,从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口水吐在脸上擦了就是”这个观点就反映了一种全局观念。

这种观念从古至今一直适用,它强调的是从个人暂时的得失中挣脱,去做自己真正需要做好的事情。

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获取合作的态度。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为很多人熟知,它主要讲述了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从不良的环境中搬家的故事。

实际上,这里面体现的精神就是教育孩子树立“口水吐在脸上擦了就是”的观念。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样的做法有违正义,其实,换一个角度讲,如果孟母为了那些调皮的孩子而与其争执,可能也不会有后来的孟子了;另外,百米赛跑的时候,就算旁边有人碰了你一下,你也不用管他,使劲往前跑就好了,这是非常形象的一个镜头。

对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有的部门主管常常会因为自己的部下在其他部门受了一点委屈,就跑去跟那边的主管打架,这样的做法根本无法友好合作。

本着“口水吐在脸上擦了就是”这样的精神去合作,你的对手就会很少,你的朋友就会很多。

《犹太法典》中有句话:

“超越别人不是超越、超越自己才叫超越”,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对手其实是自己,与他人争一时之气,往往会得不偿失。

就像对每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以后要去竞争的对手是全国数百万的考生,而不是小学班上那二三十个孩子,所以,一定要从大处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