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 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46156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4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 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备战中考 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备战中考 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备战中考 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备战中考 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 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docx

《备战中考 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 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 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docx

备战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知识点的认识】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是基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基于对常规实验手段、常见仪器使用熟练掌握;基于对各部分知识的融会贯通;基于对实验手段优劣的辨析.具体来说,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考点,它分为实验原理设计和实验操作步骤设计;而评价是从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上来说的,一般遵循以下七个原则:

1.能否达到目的.

2.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

3.原料的利用率高低.

4.过程是否简捷优化.

5.对环境有无污染.

6.实验误差的大小.

7.有无创意等等.

最佳方案的设计应该符合这七个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还必须具有快捷而正确的操作步骤设计.

【命题方向】

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以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为突破口,考查学生基本的实验能力;以“双基”为载体,全面考查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有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等,中考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实验情景,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

【解题方法点拨】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反应原理→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记录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而实验方案的评价应是注意的:

目标明确、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安全环保、节约快捷、效果显著等等;若有不妥,可参考评价的七原则,给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检验Na2CO3中是否含有NaCl向固体中加稀盐酸

B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分别向溶液中通入CO2

C除去生石灰中的CaCO3向固体中加稀盐酸

D除去CO2中的水蒸气将气体通过NaOH固体

 A.AB.BC.CD.D

 

2.某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B.用米汤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KIO3)

 C.用纯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

 

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ABCD

实验

目的验证氧气是否集满检验铵态氮肥证明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验证质量

守恒定律

 A.AB.BC.CD.D

 

4.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铁丝代替红磷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

 C.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将稀硫酸滴在金属表面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用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蜡烛

 

5.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B.

制取并收集CO2气体

 C.

确认CO2和NaOH已发生反应

 D.

形成蓝色喷泉

 

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区分化肥NH4Cl和CO(NH2)2分别与熟石灰研磨

B除去CO2是的HCl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

C除去NaCl溶液是的CaCl2滴加适量K2CO3溶液后过滤

D鉴别NaOH和Ca(OH)2溶液加入适量Na2CO3溶液

 A.AB.BC.CD.D

 

7.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加入洗涤剂的热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用过滤法除去粗盐中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pH为3和pH为12的两瓶无标签溶液

 

8.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B.向洁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

 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

 D.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9.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

 A.

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

研究铁生锈的条件

 C.

研究燃烧的条件D.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10.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包括氧化铜)的质量差和U型管(包括碱石灰)的质量差,计算得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I、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III装置干燥剂量不足,水没有被完全吸收

 C.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D.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11.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

 A.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

研究分子的运动

 C.

研究燃烧的条件D.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1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

除去CO中的CO2

 B.

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D.

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1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ABC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A.AB.BC.CD.D

 

14.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④倒入水后加盖振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1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B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D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B.BC.CD.D

 

16.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17.下列实验中,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B.C.D.

图示

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瓶内,瓶内水面上升约

试管1中的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滴有石蕊的溶液呈蓝色,加入稀盐酸后蓝色变为红色

结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碱性物质

 A.AB.BC.CD.D

 

18.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B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检验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D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在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B.BC.CD.D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9.下列方法一定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A.除去氧化铜中含有的木炭粉﹣高温加热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

C.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氯化钠固体﹣加入适量水D.鉴别硫酸和氢氧化钠﹣      .

 

20.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二氧化破中的少量﹣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

B鉴別硝酸铵和硝酸钾加人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伸人燃烧的木条.木条熄灭

D探究铜、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取打磨光亮的铜片、锌片,分别加人

      

 

21.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

A鉴别羊毛和棉纤维灼烧,闻气味

B鉴别硬水和软水紫色石蕊试液

C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加水溶解,过滤

D测定白醋的酸碱性强弱      

 

22.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O2中的CO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除去铜粉中的银粉滴加适量稀盐酸

C鉴别羊毛和涤纶灼烧并闻气味

D比较铁和铜金属的活动性      

 

23.为在实验室中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①Fe

H2

Cu②CuO

CuSO4

Cu

试分析两个方案中,哪一个较好      (填①或②),其理由是      .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4.上课时,老师演示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可学生分组实验又是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小科对此产生了疑问.老师解释说:

“从某个角度分析,每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长处”.请你对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它们的差异和优势.

 

25.某同学要测定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假设二氧化碳全部从溶液中逸出)

【方案一】如图一所示,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倒入盛有5g碳酸钙粉末的大烧杯中,记录天平的示数直至充分反应(如图二).天平示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三所示.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分析图三可知t3时反应已停止,理由是      .

③天平示数m的范围是      .

【方案二】用下图装置实验也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B、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气体是CO2

C、共生成了80mLCO2

D、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不变.

 

26.用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做实验证明纸张中含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证明含有氢元素

证明含有碳元素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检验Na2CO3中是否含有NaCl向固体中加稀盐酸

B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分别向溶液中通入CO2

C除去生石灰中的CaCO3向固体中加稀盐酸

D除去CO2中的水蒸气将气体通过NaOH固体

 A.AB.BC.CD.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气体的干燥(除水);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氯化钠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氯化钠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检验是否含有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变化,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石灰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于除去CO2中的水蒸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某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B.用米汤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KIO3)

 C.用纯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用盐的用途;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加碘盐的检验.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依据显酸性的物质能和碳酸钙、氢氧化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分析解答;

B、依据淀粉遇碘变蓝色分析解答;

C、依据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分析解答;

D、依据灼烧蛋白质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显酸性,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从而把水垢除去.

B、淀粉遇碘变蓝色,米汤中含有淀粉,碘酸钾中不含有单质碘,所以碘酸钾不能使米汤中的淀粉变蓝色,即不能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

C、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可以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正确.

D、纯羊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纯棉织物中不含有蛋白质,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ABCD

实验

目的验证氧气是否集满检验铵态氮肥证明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验证质量

守恒定律

 A.AB.BC.CD.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依据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验满方式分析解答;

B、依据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分析判断;

C、如果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则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小,所以瓶子变瘪;

D、依据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解答:

解: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需要伸到集器瓶口进行检验,图示的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正确;

B、铵盐遇见碱能够放出氨气,并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蓝色石蕊试纸不能检验.故错误.

C、往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倾倒水,如果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小,瓶子变瘪,说明二氧化碳减少了,但不能证明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装置不密封二氧化碳会跑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故选:

A.

点评:

我们在选择所做实验能否完成时,一定要熟悉所实验的内容,也就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课本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同学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铁丝代替红磷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

 C.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将稀硫酸滴在金属表面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用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蜡烛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依据铁丝的燃烧相关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B、根据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性质分析解答;

D、依据用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蜡烛能证明的问题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A错误;

B、因为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除掉的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故B错误;

C、金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锌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将稀硫酸滴在金属表面,能产生气泡的是假黄金,没有现象的是真黄金,故C正确;

D、用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蜡烛后烧杯内壁会有水雾出现,迅速倒转烧杯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能变浑浊,这些现象能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以及组成,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选用的除杂试剂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5.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B.

制取并收集CO2气体

 C.

确认CO2和NaOH已发生反应

 D.

形成蓝色喷泉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在做对比题目时,要想得出正确的结果,所选取的条件要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若条件不一样,得出来的结果没有可比性.

B、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D、氨气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解答:

解:

A、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作用,但所选取的双氧水溶液的质量、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质量是否相同没有说明,因此没有可比性.所以错误;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所以错误;

C、首先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然后滴入盐酸,会看到溶液中能生成气泡,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此项正确;

D、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呈碱性,会使酚酞变红,不会变蓝,此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正确与否的判断,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物质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

 

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区分化肥NH4Cl和CO(NH2)2分别与熟石灰研磨

B除去CO2是的HCl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

C除去NaCl溶液是的CaCl2滴加适量K2CO3溶液后过滤

D鉴别NaOH和Ca(OH)2溶液加入适量Na2CO3溶液

 A.AB.BC.CD.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混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尿素没有分析;

B、根据碳酸氢钠能够和氯化氢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会增加新的杂质分析;

D、根据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混合产生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不反应分析.

解答:

解:

A、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混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尿素没有,故可以采用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NH4Cl和CO(NH2)2,故方法正确;

B、碳酸氢钠能够和氯化氢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能够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故方法正确;

C、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会增加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方法错误;

D、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混合产生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不反应,可以鉴别,故方法正确;

故选项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鉴别和除杂,进行物质鉴别时,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加以鉴别,所选的鉴别试剂与物质混合时,应有明显的不同的现象;除杂质的原则:

首先方法要可行,既要能除掉杂质,又不能和需要的物质反应,同时也不能添加新的杂质,另外,实验操作越简单越好.根据杂质的状态不同,要把杂质转化成沉淀,可溶性物质或气体而除去.

 

7.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加入洗涤剂的热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用过滤法除去粗盐中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pH为3和pH为12的两瓶无标签溶液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据此结合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解答:

解:

A、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用加入洗涤剂的热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做法能达到目的.

B、过滤能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法不能除去粗盐中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选项做法不能达到目的.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选项做法能达到目的.

D、pH为3和pH为12的两瓶无标签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pH为3的溶液,变蓝色的是pH为12的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做法能达到目的.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B.向洁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

 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

 D.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水的净化;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鸡蛋壳的成分及食盐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些植物的叶片、花中含有和酸碱指示剂类似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等用品制作的简易净水器的原理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