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水利信息化调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6329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泰水利信息化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泰水利信息化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泰水利信息化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泰水利信息化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泰水利信息化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泰水利信息化调研.docx

《新泰水利信息化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泰水利信息化调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泰水利信息化调研.docx

新泰水利信息化调研

新泰市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

新泰市地处鲁中山区,人口139万,面积194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面积占78%。

辖20个乡镇街道、912个行政村(居)。

境内有较大河道29条,总长度695公里。

全市共建成各类蓄水工程1564座,其中大中型水库4座、小

(一)型水库29座、小

(二)型水库148座、塘坝1383座,设计总库容4.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4亿立方米。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强基础、保民生、促发展的一项硬件工作来抓,先后投资近13亿元,重点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柴汶河综合治理、农田灌溉、农村饮水安全、库区移民扶持、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共扩大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小流域治理面积92平方公里,对柴汶河28公里河段进行了重点治理,对金斗、光明、苇池3座大中型水库、91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东周水库进行坝基隐患治理,建设联村集中供水工程8处。

我市连续获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省水管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省防汛抗旱先进集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今年,中央、省、泰安市及新泰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1号文件,各级1号文件对水利工作“三生”、“三性”、“三个不可”、“六个安全”的论述,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给水利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1号文件中对水利建设所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泰市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高标准编制现代水利发展规划,突出水利信息化建设,力争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一、提高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认识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过程。

水利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水利信息基础设施,解决水利信息资源不足和有限资源共享困难等突出问题,提高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质监测、农村水利水电和水利政务等水利业务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带动水利现代化。

新泰水利要保障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与山东水利发展规划和泰安水利发展规划保持一致,必须以建设水利现代化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

水利信息化将面临“要满足提高防治洪涝干旱灾害决策水平的需要,要满足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的需要,要满足实现水行政主管部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需要,要满足行业之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这四项新的任务,只有把握住信息化的建设,才会使水利事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为水利现代化,为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新泰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新泰市水资源综合运用和管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泰安“数字水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水利系统应以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防汛等重点工作为核心,初步形成以信息化建设和水利实际业务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实现传统水利业务与资源水利及环境水利的综合管理。

加强水利信息采集及管理系统、防汛调度系统、办公自动化及信息发布系统等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个功能完备、从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到综合业务管理的自动化系统,为科学合理地调庋和使用水资源创造条件,也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有效手段,逐步将全市水利行业带入“数字水利”时代,有效的带动水利现代化。

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后,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办公室里随时掌握全市水利工程现状、水资源动态、河道现状、雨情、汛情、砂资源动态等,便于及时作出各项水利工作决定,科学、省时、高效。

二、新泰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新泰市水利局能够应用新泰市政府网、泰安水利通讯网接收电子政务信息,逐步代替传真、电话等通知传送方式。

还能通过外网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

另外,新泰水利系统部分建成了3个监控系统:

防汛预警系统、取水计量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砂资源管理监控系统。

1、防汛预警系统

投资450万元,在全市分区域建成18个自动雨量站、6个自动水位雨量站、2个自动气象站、54个简易雨量站、40个简易水位站及监测预警平台;视频会商系统已经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可与泰安水利局防汛会商室联网;无线预警和接收系统正在紧张建设中。

基本达到了能够及时掌握重点水库、河道、区域的雨情、汛情、险情,便于及时应对。

2、取水计量远程监控管理系统

重点针对新泰市取用水大户取水量进行即时监测。

利用现代化的GPRS远程计量监测技术,建立取水计量远程监控管理系统。

项目计划设立自动计量监测终端45个,对30个单位的39眼自备井、6个地表水取水点的取水量进行远程计量监控,配备终端设备、无线远程数据传输及计算机处理控制系统,项目由新泰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实施。

3、砂资源管理监控系统

为强化管理、科学监控,使各砂场实现规范化运营。

新泰市计划在每个砂场的乡镇验票点,安放监控设备并通过网通公司光缆宽带实现县镇验票点与市局联网监控。

我局监控室能够对每个砂场实施24小时监控,及时纠正各砂场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违规经营的砂场给予相应处罚。

对监控安装联网不合格的砂场不予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

目前已有8个砂场的乡镇验票点完成监控系统联网,并投入使用。

三、新泰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泰水利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管理的要求不断迫切,新泰市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突出表现为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非常薄弱,信息资源不足,信息共享困难,业务应用建设不足。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水利信息化在适应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方面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水利信息化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少统一规划,缺乏有序建设

虽然新泰市制定了水利发展中远期规划,但对信息化发展重视不足,缺乏统一的规划与设计,规划与项目实施间的衔接也不够,在项目建设上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整体规划,信息资源分散,各单位偏重于各自专业、各自工程的信息系统建设,较为单一,造成了系统无序建设、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享,难以发挥信息的应有效益,难以实现整合与共享,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2、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近年来,新泰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费、河道维护费等经费渠道争取筹集了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维护资金,但资金渠道一直未明确,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分散。

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运行维护经费得不到落实,导致信息化建设项目过少。

在自动采集的信息类别、站点布局等方面,面对国家防灾减灾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保障民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其支撑能力急需进一步提高。

民生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水利信息网络在覆盖范围和容量上还满足不了民生水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小型水库普遍缺乏自动监控系统,大部分蓄滞洪区通信设施比较落后,山区防御山洪灾害的信息化手段严重不足。

因此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各类水利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的整合与共享,推进信息网络向基层和重点防灾及监控地区扩展,促进日常运用与应急处理相结合,逐步形成协同有效的水利信息采集综合体系、工程监控体系和通信网络体系,进一步夯实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对业务应用需求的支撑能力。

3、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手段落后

水利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员相对不足,机构也不甚合理,水利局干部职工计算机应用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各科室、单位精通信息化技术的人才极为匮乏,尤其缺乏既熟悉机关政务、水利业务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需要提高行业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培养一定比例的高水平管理人才。

4、系统各自独立,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水利局、防办、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水库管理局、河道管理局等科室建立的应用系统将各自系统采集的信息传到各自单位,信息资源缺乏必要的整合,互相之间信息不能共享。

对系统开发平台、数据库管理平台没有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标准,对全市的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库管理缺乏统一的调度及管理。

总体上,新泰市水利信息化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水利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是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利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全面提速。

四、建议

一是加大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这是关键。

中央、省应当高度重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增加投资比例,这是反映水利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标志。

二是增加山洪灾害易发点、水库、河道监控点,有效防止洪涝灾害。

三是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要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和已建的水利信息化设施,在统一水利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基础上,做好条块结合规划,全面推进综合性共享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公用平台为支撑,促进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首先水利系统内部实现资源共享。

在实现本系统内部资源共享目标前提下,尽可能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行业信息资源,如利用电信、电子、农业、统计、环保、建设、国土、气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或网络,达到上与水利厅、泰安市水利局、省水文系统,下与所辖水利重点工程管理单位的互连互通,资源共享。

五、新泰市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1、规划目标

到2015年,新泰市水利信息化工作赶上同行业先进水平;2020年以后跻身并继续保持同行业领先水平,2030年全面实现水利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与水利业务需求紧密结合,技术水平与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全面实现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与服务的目标。

根据我省金水规划和泰安市水利信息化规划,结合新泰市水利工作实际,初步拟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新泰市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规划建设任务是:

全面实施“一二六工程”,即“一网、两中心、六大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工程。

一网是指新泰水利信息网络建设,主要包括新泰市水利局水利内网和外网建设、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采集网络建设。

其中水利局内外网建设依托现有的水利信息骨干网和政务专网,在水利厅统一部署下进行内外网建设改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市水利局、水利局直属单位和重点水利工程的二级高速传输宽带网络和连接各数据采集点的信息采集网络,其中信息采集网络建设需利用先进的自动化监控设备建设自动测报系统,同时整合先进的信息集成技术,实时地对新泰市水利进行雨情、水情、工情以及视频监控的信息采集,最终实现多级互连、全面覆盖的智能化、网络化、多功能的水利数字化信息网络平台。

两中心:

指新泰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与指挥调度监控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在水利信息汇集、存储、处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核心,是构成完整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部分。

它是将各类公用或专用数据库资源充分整合,实现各类水利数据信息的汇集存储与交换共享。

新泰市数据中心建设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建成“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先进实用、安全可靠”,新泰水利数据中心,集水利数据存储、管理、交换、发布与应用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并形成持续稳定的数据更新机制,满足相关业务数据共享及进行水利综合决策的需要,并作为全省和泰安市基础数据共享体系的一部分,提供水利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调度指挥监控中心是新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最终表现形式,是新泰数字水利的最集中表现,它主要包括调度中心、监控中心、会商中心和水利门户建设。

六大业务应用系统:

指水利电子政务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农村水利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和水土保持管理系统。

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需遵循“以需求为牵引,以实用为主导”的建设原则,力求建设以简洁实用为目的业务应用系统,从而实现对新泰市水利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全面支撑。

通过水利信息化建设,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