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考语文试题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3278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韶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考语文试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韶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考语文试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韶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考语文试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韶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考语文试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韶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考语文试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韶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考语文试题卷.docx

《韶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考语文试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考语文试题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韶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考语文试题卷.docx

韶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考语文试题卷

韶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测试(2013.5)

试题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填空题:

(共10分,0.5分/空)

二、选择题(共20分,2分/题)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深遂(suì)      一拍即(jì)合       义愤填膺(yīng)   

B、捋(lú)胡须    气冲斗(dǒu)牛     妇孺(rú)皆知

C、踌(chóu)躇     狩(shǒu)猎者       锲(qì)而不舍

D、亘(gèn)古      钦(qīn)佩不已      潜(qián)心贯注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仿徨  历尽心血  杂乱无章    B、独裁   警报迭起   家喻户晓

C、篷勃  迥乎不同  兽挺亡群  D、荒漻   锋芒必露   人迹罕至

3、下列加点字字形与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告罄(qìng)筛糠(kāng)羸弱(léi)芸芸众生(yún)

B、步履(lǚ)沮丧(sāng)嗔视(chēn)冻饿之虞(yú)

C、颦蹙(cù)吞噬(shì)脐带(jī )养精蓄锐(xù)

D、拽住(yè)犁铧(huá)不羁(jī)秩序井然(zhì)

4、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①书诗四句(写)②稍稍宾客其父(稍微)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

B、①弥高(更)    ②著我旧时裳(穿)     ③迥乎不同(差不多)

C、①兀兀终身(劳苦的样子)   ②愿为市鞍马(集市)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言辞)

D、①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②刮目相看(擦擦眼)  ③义愤填膺(胸)

5、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化学学家,获1957年诺贝乐化学学奖。

   B、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四大行当。

   C、《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D、《最后一课》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他以作品《项链》《羊脂球》闻名于世。

6、下列各句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到了,小草五光十色,到处都生机勃勃。

   B、张华的作业做得不堪设想,受到老师的批评。

   C、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D、那是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老奶奶一直默默的把它记在心里。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8、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___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___会走他已经走过的道路。

  ②、他___孤独,___有“永恒”为伴。

  ③、过去他___过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可是现在他感到非常___。

A、1如果   仍  2诚然    并且    3遭受     兴奋

B、1如果   也  2虽然    可是     3遭到     高兴

C、1如果   仍  2诚然    可是    3遭受    高兴

D、1如果   也  2虽然    并且    3遭到    兴

9、对下面各句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B、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C、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

D、他的头像古希腊油画上英雄的头颅一样。

10、下列四组对话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甲:

昨天我生日,你送我一支笔,十分感谢!

   乙:

那只笔挺贵的,是在精品商店买的,希望你喜欢。

  B、甲:

你的作文没的说,全班第一。

   乙:

你知道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我是天天写日记的!

  C、甲:

谢谢您给我让座!

    乙:

没关系,帮助老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D、甲:

欢迎你下次再次光临我们的商场!

   乙:

你们这里服务态度好,下次我一定光临。

三、判断题:

(共40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判断题(14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1、选出能恰当概括三段中各划线部分“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依次填写出来。

(4分)

①②③

A.活泼B.焦虑C.轻松D.焦急E.惘然F.陶醉

12、第②、③两段中,作者依次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

()(4分)

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E.味觉

13、给选文加一个最合适的小标题:

(2分)

A.月夜归航B.豆麦飘香C.月夜行船D.看戏路上

1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对它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以动写静B.写航船之快C.欲扬先抑D.反衬出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15、③段中“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一句不是一般的语序,这样写的主要目的是(2分)()

A、朗读时有音节感,有力B、强调最后的两个形容词

C、不致于写成太长的句子,长句难懂D、突破老格式,进行大胆创新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判断题(8分)

口技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③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④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妇抚儿乳(喂奶)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

C.其夫呓语(说梦话)D.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17.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当是时不知木兰是女郎B.妇拍而呜之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以为妙绝自以为大有所益D.撤屏视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8.句子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

所有在座的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美妙极了。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

虽然每个人有一百只手,每个手有一百只手指,也指不出其中一处的样子。

D.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

撤去屏风一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19.前三段结尾划“”的句子都属于()描写

A.正面描写神态描写B.侧面描写外貌描写

C.正面描写外貌描写D.侧面描写神态描写

(3)课外现代文阅读判断题(8分)

最完美的礼物

(1)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食物和淡水,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

(2)几天之后,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

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3)“沙暴!

”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4)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

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

昏暗无天日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5)“骆驼呢?

”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

大家开始寻找。

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

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

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

“不要抢,水是大家的。

”“我也有份,我先喝!

”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

(6)“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

”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喝道:

“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

”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

“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

”大刘咄咄逼人地问:

“你也只喝两口?

”郭教授平静地说道:

“我只喝一口。

(7)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

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8)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

大刘忍不住喊起来:

“教授,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

”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

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

“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

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9)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

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

“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

”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的目共睹的。

(10)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

“我们快到了!

”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

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道:

“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

”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水了。

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跄着要摔倒在大刘的怀里。

大刘跑过去扶住他。

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就晕倒在大刘的怀里。

(11)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

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

又走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

“还不到时候!

(12)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

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让大家喝一口水。

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

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13)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14)跋涉艰难绝境,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15)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

“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20.第(5)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

A.骆驼跑了,要靠自己在沙漠中步行,太可怕了。

B.没有找到水,担心渴死。

C.骆驼跑了,没有识途的骆驼,人在沙漠中就会迷失方向,太可怕了。

D.历险队员会抢水。

21.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

(1)“轮到大刘了,他____地喝了两大口水……”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A.爽快犹豫B.猛爽快

C.轻轻犹豫D.猛轻轻

22.第(10)段画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请你根据文意,猜想教授叮嘱的内容()

A.水不多了,你管着,谁也不准喝。

B.没水了,千万不能让大伙知道。

你替我管好“水袋”,全靠它我们才走出沙漠。

C.大刘,没水了,猎枪你拿着,一定要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大伙带出沙漠。

D.大刘,水袋你管着,我不行了。

23.对“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是它,给人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

B.因为它激励人们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C.美丽的谎言终归是谎言,但只要出发点好,就可以原谅。

D.因为它能给人以战胜死亡、给人以生的希望。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判断题(6分)

秉烛夜读

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③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

“善哉!

”——《说苑·建本》

[注释]①炳烛:

点燃蜡烛②盲臣:

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炳烛,点燃火把、火炬。

先秦时期尚无蜡烛,当时称烛,即是火炬。

④昧行,有黑暗中行走。

24.结合语境,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A.平公问于师旷曰(向)于厅事之东北角(在)

B.平公曰:

“善哉”(好)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C.恐已暮矣(黄昏)少而好学(喜欢)

D.盲臣安敢戏其君乎(怎么)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戏弄)

25.本文与《孙权劝学》都是谈学习的,能给人启发。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

A.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B.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C.善于引导

D.物竞天选,人定胜天

26.翻译欠准确的句子是()

A.何不炳烛乎?

译:

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学习)呢?

B.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

年轻就正好学习,如同升起的太阳

C.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译:

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火把的明亮

D.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

点燃蜡烛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

逢入京使(4分)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钟:

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指沾湿的意思。

    

B.传语:

捎口信

C.岑参,读作“Cénshēn,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率兴而成,用语自然本色,韵味淳厚隽永。

   

28、下列选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B、第二句“双袖龙钟泪不干”带有夸张的意味,“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也流露出诗人对当朝统治者深切怨恨之情。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

D、本诗是写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四、写作题:

(共30分)

时间过得好快,看到那些蹦蹦跳跳、满脸稚气的小学生,蓦然回首,我们已经是一名自豪的初中生了!

在这十三四岁的生命里,在那饭桌旁、田野上、竹林里、小溪畔……是谁教我们怎样做人?

是谁给了我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是谁鼓励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原来,生活中,游戏里,到处有课堂,到处有人教我学习、教我生活。

正所谓不是课堂,胜似课堂。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具体要求如下:

①通过具体事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塑造人物形象。

③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