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5实验探究题.docx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5实验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5实验探究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5实验探究题
解专题方法指导
一、题型认知
实验探究题往往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对身边常见物质进行探究。
它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
实验探究题选取的内容往往来源于教材的实验,或者某一化学反应、某一实际情景,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以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尽管实验探究题的起点比较高(可能会创设较新的探究情景),但落点仍然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千万不要有畏惧心理,要充满信心地认真完成每一道题,能做多少算多少,尽量多拿分。
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1.发现问题:
发现生活、生产、学习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2.提出问题:
就是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疑惑。
3.猜想与假设:
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4.设计实验:
根据实验原理及论证的猜想和假设,简要指出实验进行的方案。
5.仪器和试剂: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试剂。
6.完成实验:
包括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和分析。
(1)操作:
就是进行的实验过程;
(2)现象:
把从实验过程中看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就是现象;
(3)结论:
就是从现象中得出结果;
(4)分析:
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7.反思和评价:
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原理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
进行评价时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具有严密性;
(2)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操作上是否简单易行;
(3)从经济角度考虑,是否节约试剂、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4)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三、科学探究实验的类型
1.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
如空气的成分探究、水的组成探究、化学反应后生成物的成分探究等。
2.探究物质的制备、性质或变化规律。
如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溶液酸碱性、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等。
3.探究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质量的变化,以定量思维方式贯穿的实验探究。
如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4.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如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
四、实验探究题的解题规律
1.明确目的——审清题意,一定要明确该实验探究题的探究目的,以下所有问题均是围绕该目的而展开的,分析有关问题一定要紧扣探究目的。
2.紧扣原理——要充分分析每一步探究的原理(所涉及的有关概念及化学方程式),尤其要准确书写出每一步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并运用化学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抓住信息——要高度重视题目给出的有关信息(如有关查阅资料的信息等),并充分地理解、分析和运用题目所给出的有用信息解决有关问题。
4.规范答题——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统一起来综合分析,并要注意所用化学符号及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
解专题考法展示
类型一探究物质的组成
考法1 常见物质的变质
【例1】(2019·衡阳)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__气泡__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
变质的原因是__2NaOH+CO2===Na2CO3+H2O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猜想一:
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
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__NaOH、Na2CO3__。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有__白色沉淀__生成
猜想__二__成立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3)【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引流__。
②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__大于__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__检验并除去溶液中的Na2CO3,避免其干扰NaOH的检验。
__
【解析】
(1)根据结论“溶液已变质”可知,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向溶液中滴加的足量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
(2)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时,其溶质为NaOH和Na2CO3;根据猜想的情况可知,溶液中一定有Na2CO3,因此加入BaCl2能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由于加入的BaCl2过量,上清液中不含Na2CO3却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还含有NaOH,猜想二成立。
(3)①经历操作a之后得到固体和溶液,说明操作a是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②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2NaOH+CaCO3↓可知,在提纯过程中有NaOH生成,因此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大于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4)结合第
(2)问的分析可知,过量的BaCl2既起到了检验Na2CO3的作用,又起到除去Na2CO3的作用,避免其干扰NaOH的检验。
【即时训练1】(2019·营口改编)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他们对溶质的成分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查阅资料】Ca2+和OH-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猜想一:
NaOH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二:
NaOH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为__2NaOH+CO2===Na2CO3+H2O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一__成立
步骤二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如果步骤一中白色沉淀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两种物质是:
__Ca(OH)2和CaCO3__(填化学式);步骤二中根据酚酞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__C__(填字母)。
A.CaCl2B.Na2CO3C.NaOHD.Na2CO3和NaOH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代替步骤一中CaCl2溶液的是__③④__(填序号)。
(2)步骤二中用另外一种试剂代替酚酞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CuSO4===Cu(OH)2↓+Na2SO4(合理即可)__。
【交流讨论】
老师问:
“向少量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能证明猜想二成立吗?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这样做不能证明猜想二成立,原因是__即使样品中有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也会产生气泡(合理即可)__。
小结
氢氧化钠的变质探究
1.变质原因:
敞口放置时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2.检验是否变质(即Na2CO3的检验)
(1)加酸(盐酸或硫酸),若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Cl+Na2CO3===2NaCl+H2O+CO2↑。
(2)加碱(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加盐(氯化钡或氯化钙),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3.检验变质程度
(1)变质程度分为:
①没有变质(只含有NaOH);②部分变质(含有NaOH和Na2CO3);③完全变质(只含有Na2CO3)。
(2)检验方法: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若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变质;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4.除去杂质(Na2CO3):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至刚好无沉淀生成,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其反应的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例2】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
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CaCO3:
原因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②可能是__Ca(OH)2__:
原因是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③还可能是__Ca(OH)2和CaCO3__。
【实验探究】甲同学
甲同学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少量的水,震荡,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
于是他得出白色粉末是CaCO3的结论。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Ca(O0H)2微溶于水。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白色粉末中__含有Ca(OH)2__
②往上述试管残留的白色固体中加入__稀盐酸(合理即可)__
__有气泡产生__
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__③__是正确的。
【拓展反思】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员提出了保存、使用易变质溶液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ab__。
a.密封保存b.使用前临时配制 c.禁止使用该试剂
【解析】【作出猜想】根据猜想②的原因可知,白色粉末只含有石灰水的溶质,即Ca(OH)2;猜想①②的过程都有可能发生,且CaCO3与Ca(OH)2可以共存,因此猜想③为两者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Ca(OH)2微溶于水,加入少量水时有可能得不到充分溶解,因此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
上层清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含有Ca(OH)2;若不溶物中含有CaCO3,则应该加入稀酸进行检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Ca(OH)2,猜想③成立。
【拓展反思】密封保存和使用前临时配制都能减少易变质溶液与外界的接触。
【即时训练2】(2018·聊城)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氢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药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反应而变质。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猜想假设】猜想一:
Ca(OH)2; 猜想二:
__Ca(OH)2和CaCO3__; 猜想三:
CaCO3。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1g样品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
样品中含有CaCO3
(2)取实验
(1)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
__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__
样品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__一__也可能正确,原因是__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未溶解固体可能只含氢氧化钙(合理即可)__。
(2)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
取实验
(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果__有气泡产生__,则猜想二正确。
【拓展提升】
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__有剩余(合理即可)__。
小结氢氧化钙的变质探究
1.变质原因:
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2.检验是否变质(即检验CaCO3):
取少量固体,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已变质。
CaCO3+2HCl===CaCl2+H2O+CO2↑。
3.检验变质程度
(1)没有变质[只含有Ca(OH)2]:
取样,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无气泡冒出,则说明氢氧化钙未变质。
(2)部分变质[含有Ca(OH)2和CaCO3]:
取样,加水溶解,滴入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含有Ca(OH)2;另取样,加入过量稀盐酸,若产生气泡,证明含有CaCO3,即部分变质。
(3)完全变质(只含有CaCO3):
取样,加水溶解,滴入酚酞溶液,若溶液不变色,证明不含Ca(OH)2;另取样,加入过量稀盐酸,若产生气泡,说明含有CaCO3,即完全变质。
【注意】Ca(OH)2微溶于水,因此滤渣中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才能检验CaCO3的存在。
【即时训练3】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置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他成分)。
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设计实验】取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作干燥剂的原因是__CaO+H2O===Ca(OH)2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__CaCO3__(填写化学式)。
(3)②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__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__。
(4)将混合物C、D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g滤渣E和红色滤液F。
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F的溶质中一定含有__Na2CO3、NaCl__,还可能含有__NaOH__。
【解释与结论】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__Ca(OH)2、CaCO3__。
小结 氧化钙的变质探究
1.变质原因:
氧化钙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2.检验变质后物质存在的方法:
氧化钙:
取少量变质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水充分溶解,用手摸烧杯外壁有灼热感。
氢氧化钙:
(1)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2)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碳酸钙:
取少量变质后固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CaCO3+2HCl===CaCl2+H2O+CO2↑。
【注意】有氧化钙存在的情况下,初中阶段检验不出氢氧化钙的存在。
因为氧化钙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钙,会干扰原来氢氧化钙的检验。
考法2 反应后物质的成分
【例3】(2019·长沙)小华同学通过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于是他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CO2并验证其与Na2O2的反应:
(1)装置B的作用是__除去CO2中混有的HCl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__O2(或氧气)__。
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小华为此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
Na2CO3和Na2O2; 猜想三:
Na2CO3和NaOH。
你认为还可能是:
__Na2CO3、NaOH、Na2O2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振荡
固体完全溶解,
__无气泡产生
样品中一定没有Na2O2
②取少量实验①所得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三正确
③取少量实验②所得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__MgCl2(合理即可)__溶液,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反思与评价】
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含有NaOH,原因可能是__制得的CO2中混有水蒸气且CO2的量不足__。
【解析】
(1)装置B的作用主要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2)CO2和Na2O2反应产生O2,且反应剩余的CO2会被装置D中的NaOH溶液吸收,剩下的气体主要是O2。
【猜想与假设】因CO2与Na2O2反应,固体中一定有Na2CO3;若气体中夹杂的水与Na2O2反应,则有NaOH;若Na2O2过量,则有Na2O2;故固体可能是Na2CO3、NaOH和Na2O2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Na2O2会与水反应产生气体,若没有气泡产生,样品中一定没有Na2O2。
实验②中加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验证并除去Na2CO3。
实验③的目的是验证是否存在NaOH;题中规定现象为白色沉淀,则可利用与NaOH产生白色沉淀的盐来验证,如MgCl2、AlCl3等。
【反思与评价】经过装置B的气体未经干燥,从中带出的水进入装置C,与Na2O2反应产生NaOH;当CO2的量不足时,会留有NaOH。
【即时训练4】(2019·哈尔滨)工业采用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烧碱。
某同学取电解后的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
(1)NaOH、NaCl;
(2)NaOH。
【实验探究】取电解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收集证据】实验1的反应现象为
(1)__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__,实验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__NaCl+AgNO3===AgCl↓+NaNO3__。
【实验结论】电解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3)__NaOH、NaCl__。
【表达交流】实验中滴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4)__证明氢氧化钠存在且被稀硝酸完全除去(合理即可)__。
在滴加过量稀硝酸的过程中,右图中①表示的是(5)__OH-__(填符号),
②表示的是(6)__H+__(填符号)。
【总结规律】通过探究还可以认识到:
上述实验1和实验2的反应都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以(7)__离子__的形式,通过一种(8)__相互交换(或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__的方式而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考法3 混合物的成分
【例4】(2019·梧州)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铁粉__。
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__红__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再向滤液中加入__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合理即可)__,看到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
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
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
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
存在镁粉和铝粉;
猜想五:
__存在镁粉和炭粉__。
【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下。
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
不溶物D是__炭粉__。
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__三__正确,理由是__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仍有不溶物,说明样品A中含有炭粉;加入足量的NaOH产生白色沉淀后又完全溶解,说明样品A中含有铝粉而不含镁粉(合理即可)__。
【原理探究】
小吴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加水后
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__空气__(填名称)。
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
【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
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拓展活动】
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红色的铁锈产生。
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时首先生成一种碱。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Fe+O2+2H2O===2Fe(OH)2__。
【解析】【成分探究】
(1)题中列出的各物质中只有铁粉能够被磁铁吸引;
(2)根据结论“原粉末含生石灰”可知,粉末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含有Ca(OH)2,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在含有OH-的溶液中检验Cl-,必须先加酸中和OH-后才能加硝酸银溶液,一般直接使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3)根据猜想的情况可知,没有被提及的猜想是“存在镁粉和炭粉”。
【实验结论】碳单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故不溶物D是炭粉。
结合实验现象分析:
样品A与酸能产生气体,说明其中至少含有Mg、Al中的一种;而向滤液B中加足量NaOH,产生白色沉淀后又全部溶解,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确定白色沉淀中只有Al(OH)3,故样品A中含铝而不含镁,猜想三正确。
【原理探究】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内的空气受热逸出。
【拓展活动】没有看到红色的铁锈,说明生成的碱不是Fe(OH)3而是Fe(OH)2;结合铁的生锈条件可知,反应物中还有水和氧气,据此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O2+2H2O===2Fe(OH)2。
【即时训练5】(2019·云南)某无色溶液X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的混合溶液。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无色溶液X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完成:
【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与假设】针对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成分:
猜想一:
含有Na2CO3; 猜想二:
含有NaHCO3;
猜想三:
含有__NaOH(或氢氧化钠)__; 猜想四:
是其中两种成分的混合溶液。
【实验方案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预设实验现象
预设实验结论
①
取样于烧杯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__正确__
②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__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正确
③
取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