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过程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19776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8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过程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六年级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过程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六年级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过程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六年级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过程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六年级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过程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过程与反思.docx

《六年级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过程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过程与反思.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过程与反思.docx

六年级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过程与反思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凤山小学龚立新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围绕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展开的教学,包括: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在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展开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及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

本单元的教学突出了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性,同时也突出了知识点的实践性,扩大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范围。

在实践活动中,树立空间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标要求:

“扩大学生认识图形的范围,增加形体知识,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

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运用图形帮助理解图形。

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和掌握运用图形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的生产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等数学思想。

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注意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具体联系,运用实物引发学生对图形的理解,注意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运用到教学中。

注重对图形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使转化等数学思想的方法逐步形成。

通过剪剪、拼拼,与曾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推导相联系,探索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帮助解决问题。

设计教学方案时,注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从学生认知出发,用旧知识联系新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帮助学生探究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而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空间观念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圆柱、圆锥的图形特点,初步认识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如:

圆柱的底面、侧面、高,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圆锥体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熟练运用公式,掌握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对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立体图形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空间概念,圆柱、圆锥的学习是对学生进一步的立体空间感的构建,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形成完整的空间思维体系。

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渗透,掌握在实践中得到新知的方法。

感受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操作、分析、转移的方法获得知识的数学体验,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初步认识圆柱、圆锥图形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学习数学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2.通过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圆柱、圆锥的图形特点,理解圆柱、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难点】

运用公式、多种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课时划分(11课时)

圆柱的认识(1课时)

圆柱(6课时)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

圆柱的体积(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圆柱和圆锥圆锥的认识(1课时)

圆锥(3课时)

圆锥的体积(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单元自测(1课时)

 

1、圆柱

本节教学是联系生活实际,展现现实中的实物,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得到抽象的圆柱的型体认识。

通过探究得出圆柱体的特点,懂得圆柱体是由两个底面相同的圆形和一个侧面(展开一般为长方形)组成的,及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实现从生活实物到抽象立体空间思维的转换,得到知识转换的过程,从实践活动及合作探究中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通过推导迁移的方法,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中得到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从中获得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机会,实现平面与曲面之间的转换,完善学习过程中数学思想的转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体的图形特点及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利用已有知识,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体积公式。

3.灵活运用圆柱体表面积、体积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由实物到抽象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圆柱体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

利用圆柱体表面积、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体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柱的型体特点。

2.探究侧面展开图(一般为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3.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抽象思维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认识圆柱的图形特征,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难点】

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指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

  师:

同学们,通过以前学过的长方体图形特点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预设生1:

生2:

生3: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

同学们标注的很正确,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导入新课

师:

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呢?

预设生:

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

观察下面的图形,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预设生1:

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生2:

它们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形。

师:

今天就和老师一起认识这样的图形——圆柱。

(教师板书课题:

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导入,使学生看到熟悉的画面,能够联系到图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利用知识的迁移走进新知。

三、教学新课

(一)、师生合作探究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1.请学生拿出手中的自制教具圆柱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得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问题:

(1)你发现圆柱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2)每一部分叫什么名字?

观察后发现有什么特点?

师:

同学们,你和同桌手中的圆柱模型有什么共同点呢?

预设生1:

我们手中的模型都是立体的,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立体效果和长方体、正方体相似。

生2:

这个圆柱体模型有两个相同的底是圆形。

生3:

圆柱体周围是由一个面围成的。

(教师出示PPT课件)

师: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发现给它们的名称对号入座好吗?

然后同桌探讨一下,你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生1:

我刚才说的上、下的两个底面就是圆柱的底面,原来它们是完全相同的。

生2:

刚才我猜想的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侧面的高度,原来是圆柱的高。

师:

对,圆柱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都是圆形,有一个侧面,侧面是一个曲面,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

师: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一个圆柱能画出几条高?

然后小组讨论,你能画出几条?

预设生:

两个底面之间能画无数条高。

师:

对,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教师出示PPT课件,请学生熟记,教师适时板书)

2.小组合作,按照下面的操作程序,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

(1)教师讲述操作程序。

师:

操作程序:

a.请学生拿出手中的学具(一张长方形的纸)。

b.把纸的一边贴在木棒上。

c.快速旋转木棒,反复做。

d.你发现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e.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师:

同学们,按照上面的程序开始我们的探究活动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活动中感悟发现,探讨最后所要得到的结论)

(2)学生操作后,汇报操作结论。

师:

老师发现你们合作得很愉快,现在能把你们的操作结论汇报给大家吗?

(学生选出代表,做简洁汇报)

预设生:

我们通过操作发现快速转动后看到的是一个圆柱。

师:

同学们,你们观察得很细致,是啊,快速转动后看到的是一个圆柱,而不再是平面图形了。

师:

这个圆柱中的高是谁?

底面半径是谁?

预设生:

贴在木棒上的长方形的一边是圆柱的高,另一边是底面半径。

3.出示练习,学以致用。

师:

根据刚才你们的操作及理解,拿出你手中的学具,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利用学具完成后,教师检查,并完成板书)

(二)、师生探究例2。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按如下图所示那样剪开,再展开。

(1)教师利用手中的教具,演示例2,学生观察后注意思考: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教师演示后,学生观察教师将罐头盒商标纸展开后的图形)

师:

老师操作完,看一看,老师手中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教师将操作后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看)

预设生:

长方形。

师:

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操作步骤完成过程。

师:

拿着手中操作得到的长方形,小组内合作,比比,想想,议议,思考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探究过程,适时指导)

(3)探究操作,得出操作结论。

师:

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你们按照上面的过程操作,探讨老师的问题,现在开始你们的探讨汇报吧!

预设生1:

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教师适时板书)

生2:

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

师:

同学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

师:

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那么圆柱沿高展开得到的图形是什么?

预设生:

正方形。

师:

所以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的图形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四、课堂练习

1.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参考答案】 1.3个图形都是沿着圆柱侧面上一条线展开的。

 2.长=3.14×2×5=31.4(cm),宽是20cm。

五、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生1:

我知道了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生2:

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相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生3:

知道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4:

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不但是一个长方形,而且长方形的长是底面圆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师:

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知道了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底面圆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六、布置作业

作业1

教材第20页练习三第1,2,3,4,5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易错题)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在括号里打“√”。

2.(基础题)填空题。

(1)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面积相等的两个(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

(2)圆柱有(  )个底面,有(  )个侧面。

(3)若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该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则长方形的长相当于(       )。

(4)如果将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  )一定等于圆柱的(    )。

3.(易错题)判断题。

(1)圆柱的上下粗细是一样的。

(  )

(2)圆柱只有一条高,就是上、下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

(  )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一个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  )

(4)一张长方形的纸,可以卷成两种不同形状的圆柱。

(不浪费纸张)(  )

(5)

沿虚线旋转一周会形成圆柱。

(  )

【提升培优】

4.(变式题)选择题。

(1)将圆柱的侧面展开,一定不会得到(  )。

A.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长方形D.正方形

(2)圆柱的高有(  )条。

A.1B.2

C.3D.无数

5.(探究题)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下。

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可能是多少厘米?

【思维创新】

6.(情景题)丽丽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丽丽一个大蛋糕。

蛋糕盒是圆柱形的,服务员阿姨说要配上十字形的丝带才漂亮,你知道至少买多长的丝带才合适吗?

(蝴蝶结需要15dm)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是围绕“圆柱的认识”展开的,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了解圆柱的形体特点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利用教学中的契机,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建立立体空间观念,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成转化迁移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切实地将探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概念。

二、不足之处

(1)学生在实物联系抽象立体图形的环节中,由于立体空间观念还不完善,致使思维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的思维还比较局限,对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完成得不好。

三、再教设计

再教这个内容时,教师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有步骤地进行知识的转换,使立体空间概念逐步形成,通过发散思维及图形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形成思维定式。

补充习题 在圆柱的上、下底面圆周上分别任取一点,设为A点、B点,连接AB(AB不是圆柱的高线,但展开后是直的),沿着AB将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圆周率

第2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

(1)

教学目标

1.借助对圆柱体的各部分组成的认识,总结出圆柱体表面积的构成,理解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出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2.正确地运用公式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解决问题中的近似值的取舍。

4.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探求知识的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及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圆柱底面半径(直径)、高和侧面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体模型,相关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辨别下列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

(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

2.在这些图形中有立体图形,有平面图形。

你能区分开吗?

(注意学生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建立立体空间观念)

3.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什么形状?

长是圆柱体的什么?

宽是圆柱体的什么?

(老师注意强调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长方体、圆柱、正方体、圆、平行四边形 2.长方体、圆柱体、正方体是立体图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平面图形。

 3.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二、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长方体的表面积,回忆一下,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预设生:

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长方体的表面面积的总和。

师:

利用这个解释,想想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预设生:

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和侧面面积的总和。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圆柱体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三、教学新课

(一)、探究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

1.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1)拿出手中的学具,拆拆、分分,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师:

拿出你手中的自制教具圆柱,动手拆拆,看看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圆柱的组成)

(2)学生操作后汇报操作的结论。

(PPT课件出示演示图)

师:

说说你的操作结果,看看圆柱的表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预设生:

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师: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什么?

预设生: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两个底面积和侧面积之和。

2.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

同学们,动动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探索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1)PPT课件出示演示过程,教师讲解并演示。

按照如下的步骤操作:

把圆柱按照上、下底面和侧面打开。

(2)学生按照教师讲述的步骤操作。

(3)师生探讨侧面积的求法。

师:

想想,展开的侧面是一个什么图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预设生:

展开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

回忆上节课,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什么?

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什么?

预设生: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

师:

综合上面的回忆和我们的理解,同桌商议一下,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吧!

(同桌商议后得出侧面积公式)

预设生:

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圆柱的底面周长×高。

师:

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高,所以得出结论: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

S侧=Ch

S侧=πdh

S底=π

(教师适时板书)

(4)学生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圆柱体表面积公式。

师:

刚才我们得到了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想想表面积公式怎么表示?

预设生: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师:

用字母表示呢?

预设生:

圆柱表面积:

S=πdh+2πr2=2πrh+2πr2。

(教师板书)

二、利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教材例4,指名学生读题,学生思考问题。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帽顶直径20cm。

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面料?

(得数保留整十数)

(2)读题后,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思考。

师:

想求厨师的帽子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面料实际上就是求圆柱的什么呢?

预设生:

实际上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师:

厨师圆柱形的帽子表面都有哪几个面呢?

(同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预设生:

因为帽子没有下底,所以只是求出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面积。

(3)学生自由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汇报解答结果。

预设生1:

老师,我是这样列式的,先求出帽子的侧面积:

3.14×20×30=1884(cm2)

帽顶的面积:

3.14×(20÷2)2=314(cm2)

帽子用的面料=1884+314=2198(cm2)

生2:

老师,我用的是综合算式:

3.14×20×30+3.14×(20÷2)2

=1884+314

=2198(cm2)

(4)师生探讨结果的“进一法”取值。

师:

想一想,同学们平常买布的时候有没有按照刚好需要的面料的多少去买?

预设生:

没有。

师:

都是按照什么单位买布的呢?

预设生:

一般都是按照米或者尺买布。

师:

那我们应该精确到多少?

(学生思考片刻回答)

预设生:

得数保留整十数,也就是应该大约是2200cm2。

师:

为什么必须用进一法?

预设生:

不管计算结果最后一位是比四小,还是比五大,都进一,因为制作的时候少一点布都不够做成帽子。

四、课堂练习

1.教材第21页“做一做”。

2.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

3.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2题。

五、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生1:

我学会了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即S=πdh+2πr2。

生2:

我学会了用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生3:

我理解了在实际问题中的“进一法”。

师:

我们每天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需要结合实际,运用我们所学知识,帮助我们更适应生活和学习。

六、布置作业

作业1

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2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易错题)判断题。

(1)一个底面周长和高都是9.42厘米的圆柱,将侧面沿高展开后一定是正方形。

(  )

(2)如果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底面周长也相等。

(  )

(3)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  )

(4)圆柱的高越大,它的侧面积就越大。

(  )

2.(基础题)填空题。

(1)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62.8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  )厘米。

(2)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  )形。

3.(变式题)选择题。

(1)一个物体上下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那么它(  )是圆柱。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2)一个圆柱侧面沿高的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底面直径的(  )倍。

A.2B.4C.π

(3)把一个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2米的圆柱形木材截成2段圆柱后,表面积与原来相比,(  )。

A.保持不变

B.增加50.24平方分米

C.增加100.48平方分米

4.(重点题)计算题。

(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24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计算右面圆柱的表面积。

(单位:

cm)

【提升培优】

5.(重点题)生活中的数学。

(1)圆柱形铁皮油桶(有盖)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做这样一对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

(2)要搭建一个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全封闭塑料薄膜蔬菜大棚,如果不考虑塑料薄膜埋在土里的部分,那么搭建一个这样的蔬菜大棚至少需要用塑料薄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思维创新】

6.(竞赛题)有一块长方形的铁皮,长是18.84cm,宽是12.56cm,以它作为侧面(不浪费材料)做一个圆柱形状的容器,要配一个什么样的底面?

有几种不同的配法?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

S=πdh+2πr2

例4 3.14×20×30+3.14×(20÷2)2

=1884+314

=2198≈2200(cm2)

答:

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用2200cm2的面料。

 求圆柱的侧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圆柱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探索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的同时理解公式推导过程,掌握推导公式的正确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怎样理解“进一法”。

帮助学生解决今后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在树立空间的思维的同时走向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涉及社会生活的机会不多,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思维有局限性,理解不到位,“进一法”和“四舍五入法”在实践中容易不会运用。

2.在探究过程中由于课堂的局限性,学习过程不活跃。

三、再教设计

再教这个内容时,教师应多给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这样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情和解决问题能够有机联系,思维广泛发展,再教问题就不会混淆,课堂学习顺畅,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不受局限,自由思考,自主学习。

 

 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5m,高是1.8m,求它的侧面积。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拓展

分面包

面包师傅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15厘米的圆柱形大面包平均分给阿丰和阿富两兄弟,面包的表面都要抹一层果酱,怎样切既能使兄弟俩满意又让面包师傅省一点果酱呢?

请你帮面包师傅想想办法吧!

(只允许横着切或竖着切)

蜡烛为什么要做成圆柱形

蜡烛要做成圆柱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从制造工艺的角度看,圆柱形最简单方便。

(2)从实用效果看,我们知道,蜡烛在点燃过程中,烛心火焰的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