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经教育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15524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读经教育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儿童读经教育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儿童读经教育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儿童读经教育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儿童读经教育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读经教育纲要.docx

《儿童读经教育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读经教育纲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读经教育纲要.docx

儿童读经教育纲要

儿童读经教育纲要

    “吾人将之视为「理想的教育,教育的理想」,凡亲身实践过此种教育方法的父母、教师,亦必皆论此言不虚,其高明处可用「合乎人性、顺乎自然、简单易行、深远有效」十六字来概括。

    吾人把此种教育方法命名为「儿童读经教育」。

其实施方法的核心内容,几千年前的中国早已有之,现今所推广的「读经」理念,则更包含三个重点:

    从教材方面说:

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

    从教法方面说:

就是「先求熟读,慢慢自懂」。

    从教学对象说:

则以儿童为主。

    教材重要而现成,教法简单而有效,又正好配合儿童的心灵发展而施教。

在最黄金的时代,用最经典的内容,以最简洁的方法,培养最优质的人才,所以从一开始,吾人即相信这种教育活动是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又很容易推广开的。

                                           ——季谦先生

 

     天谦学堂说明:

本文据哲萱女史原编增补。

 

一、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

1、启发人性——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心法

 

“一的”就是一个目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人性,教育要针对人性,要开发人性,使人性能够展露出来,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这个所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人并不一定能够尽其性,所以能尽其性然后能尽人之性,这个就是一种教育,尽自己的性,然后尽所有人的性,这就是教化。

所以能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呢,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能赞天地的化育,赞天地化育则能与天地参矣,赞天地化育就是人通于天,人德通于天德,所以,能尽其性,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自己与自己沟通,自己与自己和谐,能尽人之性就是人与社会的和谐。

能尽物之性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赞天地的化育就是人与宇宙的和谐,那么现代西方人讲这些和谐,我们叹为至理名言,为什么我们会赞叹它是至理名言呢?

因为它确实是合乎人的内在心灵的追求,而合乎内在心灵的追求,我们可以说是本于人性而起的追求。

 

    教育的智慧与教育的心法

    读经教育,本来即是为了开发人性而倡导的,读经老师最重要的质量,是他能在自己和学生的智慧的开发上用心,能在“智慧”的领域用心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

最后看来,教育模式的选择,比的应该是“有没有智慧”,而不是什么成名不成名、流行不流行的理论,当然更不是美国人怎么做,我们就要就要跟着怎么做。

 

    有没有“智慧”,是教育成败的核心力量,才华,只是外围的配备。

读经教育,除了有经典做保障之外,希望老师也都有大德、大才、大量、大智,这样才能开启自己,并开启学生,成就自己,并成就学生!

    我们教育的最大责任,是要让一个孩子养成自动自发自觉自治的能力,即使离开了家长离开了老师,依旧有不断的自我调理自我长进的能力。

 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引发那本来就存在于纯洁的——污染未深的——孩子性情中的光明本性!

                                                     ——《教育的智慧》

 

2、十字打开,兼顾教育的全面性和历程性

怎么了解人性?

我们必须把它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再来看看我们是不是面对这些内容,假如我们面对这些内容,我们尽了这些内容,我们或许可以说我们尽了人性。

   全面性:

人性中有两个性质,两个性质就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尤其是站在教育的立场上。

第一个是我们很难了解人性,因为程子(程伊川)说:

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

人生而静,感于物而动,于是人就有许许多多的活动产生,那么人生而静,就是“天命之谓性”,这个“性”是静的,你还没有感于物的时候,你的心是静的,这个叫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个“中”以上不容说,意思也就说,那是形而上学的领域,所以人性是形而上学的领域,所以人性是不许你随便说的。

用一个不可诤法,就是不容争辩的方法,来讲人性的内涵,从人性的内涵来了解人性。

人类已经表现出来的人性内涵,我们从这个内涵大体上可以把握到人性,大体可以把握到,虽不中不远矣。

人类心灵的两个面向,这两个面向应该讲两个层次,人类心灵有两个层次的开发,一个层次是比较高层次的,属于智慧,一个层次属于比较低层次的,属于知识的,用佛教的词语来讲,属于知识的是由于人类的识心、认识心所开出来的学问,开出来的文化;属于智慧的,是佛教的所谓智心,智慧心所开出来的学问,佛教是要转识成智的,所以可见为什么要转?

为什么要成?

可见它有高低之分。

人类的文化的表现,用康德的词语来讲,康德说人类理性有两种运用,一种是思辩的使用,一种是实践的使用,思辩的使用成就所谓知识的学问,实践的使用成就所谓德行的学问,那么这个德行的学问,康德讲是道德的学问,他最切入儒家,但是康德不知道还有道家的玄智,还有佛家的空智,所以我们把这个智慧的学问,把康德的对于所谓实践的学问,扩充为儒释道三家。

康德也说人类理性的两层运用,他说人类理性的两种运用中,实践理性有优先性,优先性这个词语,就让这两种运用不是左右的摆列,不是横的排列,而是竖的排列,纵贯排列,纵贯排列就是有高低层次。

文化的全面性,必须靠一种教育去完成,这种开发人性的工程叫教育。

我们必须用教育的手段来把人性或是人类文化的全面性来交付给他,通过人生的发展历程的把握完成文化的全面性。

人性要得到开发,首先要了解人性的内涵的全面性,二方面要了解人性发展的历程性、全历程、整个历程,这样子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人性开展出来,这是我对于什么叫人性、怎么开发人性的两个提法,叫做二性。

 

3、把握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

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

我们就从人性发展的整个历程来讲到教育了,教育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就是教育的时机,这个是所谓的人生的全幅发展历程,我们要能够把握,教育的时机要把握,第二点是教育的内容要把握,第三点是教育的方法要把握。

没有按照人生发展的历程来做教育,你教材、教法再好,错过时机,永不再来。

而且这个时机是在它打基础的时候,教育时机是最重要的。

教育的时机是要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天,就是从胎儿开始,从怀孕的第一天开始。

 教育的内容呢?

要配合时机,不仅配合时机,我们还要配合全程的发展,还要配合全幅的发展,全幅就是他的内容,全程就是从小到大到老,我们要对整个人生负责,这样来选定教材,所以一方面配合时机,一方面配合全幅跟全程来选择教材。

我们要选择什么教材呢?

选择有深度意义的教材!

因为有深度意义的教材才能对人性的全幅性、全程。

 方法要把握,方法顺乎他的发展,顺乎人性啊,或者说顺乎人的自然的状况,顺科人的自然的学习状况,我们来把握方法,那么我们考查方法,考查的结果呢?

跟现在的教育是不一样,甚至相反,因为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越来越高,越来越好,随着年龄成正比,这叫学习能力递增,所以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学习能力递增,而人类还有另外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直觉的能力、吸收的能力、酝酿的能力,像这种能力跟认知能力不一样,认知是什么呢?

认知是理解的能力、表现的能力、乃至于所谓批判的能力,这叫认知的能力,而这种认知能力是随着生命成长越来越高,但人类的直觉能力、吸收能力乃至于储藏能力也就是记忆能力,还有内在的力量能力这种能力叫做学习能力递减。

所以我们对于人类生命的全部内涵,不是文化的内涵而已,而是对人类的学习能力的各方面都了解的话,你会知道各个能力在什么时期,他是最恰当的时候,他是所谓的发展的关键期,你就能够把握它,把握发展的关键期,按照发展的关键给予教育,他就是最自然的方法,他是效果最大的,得到最大效果的你的工作的效率,所以方法要越自然越好,于是就凝聚出这三个原则,我们用一句话讲完:

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恰当的方法,教最恰当的教材

这样我们就把握了教育的三个原则,原则就是基本法则,而以教育的时机做为一个线索,其实教材跟方法是附属在时机上的,所以我们要把教育时机特别提出来,在这个时候用什么样的教材?

可以让他的整个人性得到最良好的开发,乃至于可以奠定最良好的人生基础,你要在这个时机用这个教材,你必须用一种方法,什么方法?

最合乎他学习的方法,于是我们用这三个教育的原则,凝聚出所谓的读经的教育,所以读经的教育先不说,我们做一种最恰当的教育。

从教育的三原则处才讲读经教育,为什么?

因为我们讲的是“儿童读经”教育,“儿童”就是时机,读经的“经”就是内容,读经的“读“就是方法,所以叫儿童读经教育。

4、实施读经教学的四个标准:

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

及早读经,越早越好,尽量的早;

    大量读经,越大量越好,为什么越大量越好,因为你只有十三年的输入时间。

尽其可能,能者从之。

能不能大量,那也是要看每一个人的福份。

    大量包括三个范围,第一个就字数大量,我们以字来算,我初步的标准是,能够十三岁之前学完中文二十万字,外文十万字,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数目,古人背百万字的是很多的。

    第二个反复遍数大量,要包本背就只能遍数大量,二百遍三百遍五百遍。

    第三个时间大量,就是由于第一个跟第二个字数多遍数多,第三个时间要长。

四至十小时。

    老实读经,老实读经第一个是读真正的经,就是内容,第二个,只管读,就是方法,没有别的花样,花样越少越好;第三选择最重要的开始读,只有读,其它的不管。

用老实读经让一个孩子养成自已学习的能力跟自己学习的兴趣,有自己学习的能力跟兴趣,我们的教育就好办了,就几乎不用教了。

所以老实非常重要,而大量是让及早跟老实达到最高效果的一个方法。

第四个标准就是快乐读经,这个也很重要,我们衡量读经教育成功不成功,要看看这个孩子快乐不快乐,没有太多的人为干扰,应该是快乐的。

及早是尽量及早,老实是尽量老实,大量是尽量大量,你只要尽其可能,尽其性,你不要用人为的一种功利心去要求,这样子才使大家都快乐。

 

     读经教学的原则:

老实,大量。

大量,尽可能的大量。

老实,只是一个方向而已,这是每个人回归到对人性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了解之后才定出来的老实,是可以随时自我调整的。

 

 

5、读经教育的五个特质:

   理论的深刻性:

理论是从原理而来,从原则而来,服从原则,最基本的法则。

我们一步一步地推,读经教育我们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教育的本质是从哪里呢?

从文化的全面性出发,文化的全面性从人性出发,所以从人性推到文化,从文化推到教育,而从教育推到读经,所以读经,它有理论的原则性、理论的深刻性。

内容的扩展性:

读经他所读的范围,除了文字之外,还有各种的人生的经典,包括美术、音乐乃至体育,数理读经,外文读经等。

内容的完整性、内容的扩展性、拓展性。

操作的简易性:

这个操作是非常简便的,为什么?

合乎人性,合乎人生的发展,所以操作是很简易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因为你看老实读经就好了嘛,大量读经就好了嘛,他就快乐了嘛,所以这是操作的简易性。

例证的广大性:

实验两千多年,而且全人类都在实验,中国就两千多年,西方也两千多年呐,所以例证的广大性,又广又大,多而且是涵盖的空间大,全人类都在实验

教育的笼罩性:

这个涵盖性是说教育的效率,这个也很重要,人说只有读经够吗?

也可以说够,也可以说不够,所谓不够,只有读经怎么够呢?

人间有那么多的学问让人追求,所以不够,所谓够就是他是一个笼罩性的学问,笼罩性的方法,他一笼罩下来就可以助长、帮助所有的功课的成长,所以从这里说,有他的涵盖性。

人的德性有优先性,为什么?

因为一个有德者,他必定会追求他的知识,道德世界必包涵知识世界。

读经就是一个全面性的,或者说笼罩性的,其效用是笼罩性的,从语文笼罩所有的学科,从记忆笼罩了理解,那么这样子全幅地人性就可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让这个孩子步上人生的康庄大道,这就是所谓的读经教育的基本的原理。

 ——以上内容详见<<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的演讲文字

    “吾人以为,如果单纯从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说问题,而没有一个改革教育的总的纲领,则无实益。

如果有一个根本的总的改革教育的纲领,那么在此纲领的笼罩下,那些以前成问题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或许能有妥当的解决办法或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不再成为问题矣。

但其总的纲领,吾人却当从人性之高度予以深思,以人性的标凖去善加衡量与抉择。

当今中国,乃至于全世界,所面临的教育苦恼,乃是出于教育思想之偏离人性之本质而造成的,这是属于思想性的、哲学性的、典范性的失落。

如果不从根本上作系统的转向,只在枝微末节上欲求修订,则不但无济于「长期发展」,且致治丝益棼,最终贻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与进步之大好契机。

如果教育改革能从根本上着力、能触及问题背后的根源,则走出目前教育所面对之困局,则并非困难之事。

一切枝微末节上的困难与问题,亦将随着根本问题之解决,而得迎刃而解也。

因此,吾人当注目于根本理念之转变,从此处下力即可正本清源,即可令教育起死回生,人才从而可以得而辈出,造就堂正优雅足以作为世界典范的新中国。

——摘自《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建言》

             

二、从人性出发,建立永恒的人类语文教育新典范

    语文教育新典范的体现:

以语文为核心的教育生涯规划

1、胎教:

古典音乐、中文经典诵读、英文经典诵读,24小时不间断播放。

2、0-3岁:

除以上之外,看尽世界名画、雕塑、建筑、舞蹈......认识至少三千汉字

3、3-13岁:

十年读经,背诵中文经典至少二十万字、外文经典至少十万字

4、13-23岁:

十年解经,进德修业,深入经藏,通览历史,广泛涉猎人类一切学问(对于有特别天赋的孩子,特别培养)

5、23-33岁:

十年历练,遍访名师

    “我有四句话做为新典范建立的标准。

第一句话,就是「回归人性」,这里含有一个意思,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以及文化教育,远离了人性,障碍了人性,所以,一定要回归人性。

第二句话是「把握本质」,这句话含有一个意思,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和文化教育,并没有把握到语文和文化的本质,而是只在枝微末节处耍花招。

第三句话是:

「直截了当」,我们现在把语文教育做得很复杂、艰难,其实语文教育不需要如此,语文教育是依照人性,非常自然就可以开展,所以我们要直截了当,直接开发人类的语文天才,让每个人都有高度的语文能力。

第四句话是「不再折腾」。

这是采用胡锦涛先生的名言:

「不要再折腾了」,我们的文化不要再折腾了,我们的教育也不要再折腾了,尤其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要再折腾我们的学生了,不要再折腾老师了,老师教得轻松一点,学生学得愉快一点,我们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依照这四个标准来建构我们语文教育的新典范。

而这四个标准,其实就是一个「合乎人性」,如果新典范是从人性出发的,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新典范是永恒的典范。

——摘自王财贵教授晋江演讲稿《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

三、从人类两种理性的开发谈“数理读经”的构想

1、实践理性和思辨理性的区别,决定了生命的学问与知识的学问之不同。

   - 知识类的学习:

按照科学教育的本质,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教不懂没关系,以后再教还来得及。

   - 非知识类的学习:

不懂也可以教,教不懂也有用,而且应该在不懂的时候,要全部教完。

等到懂了再教,就来不及了。

语文教育正是属于这种教育。

2、以一元带动多元

 “我们读经,是以背诵为始,以助长一切学习。

我们读经,是以本国为本位,消化一切文化系统。

这种「以一元开多元」的动态的「全盘」,非「多元文化」主张者只是机械的分析的静态的多元的「拼盘」。

生命本是动态的,文化是有生命的,须以动态心灵体贴之,非静态思想所能理会也。

“「万能」一观念,若直接地看,死煞地看,读经中当然不「包含」其它科目的学习,尤其是数理英语体育等,所以读经不可以说是万能的。

但若间接而圆融地看,则因为读经提升了学习的智能,便可以轻便地学习其它所有的科目,可以说读经「含蕴」了所有科目,则读经是万能的。

——摘自王财贵教授“网络回复集成”

四、读经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1、书院的建立,培养影响世界的大师级人才

“书院主要培养的第一类人才:

圣贤式的哲学家

这样,我们的书院、就成为一个真正培养人才地方,大家真正知书达礼。

在这个地方不仅是这个学问进步,而且大家互相砥砺性情,激发志气,大家共同勉励,可以培养三种人才:

第一种人才是思想家,思想家有很多种,我们所培养的这一种思想家,不仅是会思考,还须要有智慧,他不是自己想一套,来残害世界,所以我们这种思想家是真正的哲学家,这种哲学家是圣贤式的哲学家,他要上达天德,启发人性的光明,引领人类的智慧的方向。

第二类人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家

第二种人才是政治家,政治家不是权力斗争患得患失的政客,而是真正为国为民的仁德实践者。

有没有地位,有没有权力,不是他所关心的。

孔子所谓「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孟子说:

「禹稷颜回,易地则皆然。

」大禹是天子,后稷是大臣,禹、稷都在朝有治国平天下之功;颜回,也没有身份,也没有地位,而且居在陋巷里,过着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的生活,但是我们不可轻看颜回。

孟子说,禹稷颜回,易地则皆然。

让他们换一换位置,他们的表现通通一样!

禹稷让他处于陋巷,他也安然自得,让颜回去坐在天子位置,他也能够治国平天下,这叫做政治家。

他们是不争不夺爱国爱民的,不是来耍特权的,不是来贪污的,我们书院要培养一批像孔子所说「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人才。

易经干卦九五,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说在朝的大人,在朝的圣贤君子;又有九二,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是指在野的圣贤君子。

假如在天地之间,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中,能够在朝有圣贤,在野有圣贤,朝野圣贤相互利见,而且让他们交换位置,通通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我们百姓,我们苍生,就得救了,我们就有依靠了。

(鼓掌)这叫政治家。

第三类人才:

有良心的企业家(儒商)

第三类人才是企业家。

我们理想中的企业家,是有良心的,能为地球着想,具有开创性的国际性大生意人,他生意越大,对地球越有保护的作用,他生意越大,对于贫困地区越能有扶持的作用。

他是受人欢迎,受人类尊敬的生意人。

我们培养的这种生意人越来越多时,他们会互相扶持,互相声援,形成商业的模范,让世界上做生意的人,不再只有脑满肠肥,穷到只剩下钱。

而是能够用他的才能智慧创造财富,然后分享给众生的儒商,当然,这种人必先要有满腹诗书,他行。

进入社会,在各界成为有守有为之君子

所以,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他所做的事情,或许是不一样,但他的基础都是一样的。

有了成人成才的基础,乃至于他最终没有成为大才──没有成为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企业家,他也可以成为中才,小才,他也可以在各个场合,各个行业,贡献他一已的才华,甚至可以成为各个行业的领导人。

所以,凡事一定要有本,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立以后所生的「道」,通于三百六十行。

他有本,自然接触到哪一行,就能够对那一行有所贡献。

这样子,我们就不用担心他的命运如何。

因为他所到之处,必定能够逢凶化吉,必定能够创造他的命运。

我们看着这些人才一个个出现于世,就可以很安慰地告诉自己说:

「我们把教育做好了!

」”

——摘自王财贵教授深圳梧桐山演讲稿《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

2、全民读经,论语一百

    吾人所推广的读经教育,固然是以“儿童读经”为主,但经典的教育功能,其实是不分年龄的。

我在十年前撰写的“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中,就特别用两节讲“成人读经”──包括了“成人读经的基本理论”和“成人读经的具体方法”,可以说把成人读经的观念全部说清楚了。

我也曾在演讲中及网络里提到家父九十二岁开始读经识字的经过,而一般人不也常听过乡下老太婆念佛经有所长进甚至悟道的故事?

 

  成人也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任何人都可以从读经领受到重大的益处,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本来是不必再费心推广的。

但数十年来的时代风气依然禁锢人心,有的人认为经典一定很难而不敢去读,有的人怕被别人讥为迂腐而不敢去读。

其实这些都是无道理的顾忌,要打破这些顾忌,让经典真正深入人心,修身齐家,化民成俗,扶持社会,安邦定国,必须大家一起来。

所以,我愿在此发起“全民读经”运动。

而如果要读中国的经典,宜从经典中的经典──论语──开始,所以这个全民读经运动就特别称之为“论语一百全民读经运动”。

 

  方法很简单:

即“每个成人从他听到这办法的这一刻,立志在半年内,将论语从头到尾读一百遍。

  这里所谓“成人”,是指已经能够自己立志的十三岁以上的人(不能立志的,代表其心智还不成熟,实在也不能算是成人)。

设定在“半年内”,是为了让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至少有个半年之间,其生活中有一种“念兹在兹”于人生学问的体验。

而特别要注意的是:

“一百遍”,是只读原文,不必读注解!

──这样就没有“艰深难懂”的问题,这样才读得下去。

——王财贵教授《迈向“全民读经”的时代》

五、融贯古今,汇通东西

1、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才可以负担起融贯中西的责任

“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刚才我们引到康德说,人类理性有两种用途,这两种用途不是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左边右边,不是这样安排的。

人类理性的两种用途,康德说,实践理性有优先性。

什么叫优先性?

就是生命的学问优先于知识的学问,也就是说,生命的学问可以涵盖知识的学问,把生命的学问开发出来了,它必定涵盖着知识的学问。

这是人类理性的结构,这种结构不是左右的结构,是上下的结构。

所以在下位的学问,并不一定能够接触到上位的学问,不一定能够包涵上位的学问,而在上位的学问如果能够明白了,它必定包涵下位的学问。

所以知识的学问不一定能够引发生命的学问,但生命的学问必定带动知识的学问,而刚才说我们东方,尤其是中国的学问——因为所有东方的学问都在中国,儒道两家是自本自根生发出来的,而佛教已经被中国所吸收,所以,整个东方文化全部在中国,所以中国的文化就代表了东方的智慧,也代表了实践理性的发用。

而实践理性必定涵盖知识理性。

这是第一点,为什么中国人要负担起两种理性的融会贯通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

第二点,是因为西方文化跟东方文化接触的时候,刚好是中国国势衰落的时候。

国势衰落并不一定理性衰落,民族不能够打胜仗,并不一定他们的人生理想就比较卑微。

不过世间人往往是功利的,中国人也跟着一起功利。

当我们的国势,武力不如外国的时候,我们的知识分子也怀疑到自己的民族心灵是不是比较卑微简陋无用,其实,两种文化都是人类理性的发用,都是应该继承发扬的,而在这个交汇的时候西方文化好像凌驾于东方文化之上。

其实是他们的国势凌驾于中国之上,并不一定是他们的文化价值就天经地义的凌驾在中国文化之上。

我们误解了以后,西方人看不起东方人,东方人崇拜西方人。

中国人努力去学西方文化,而西方人并没有努力学中国文化,当然,我们中国大概也没有人值得西方来学习了,因为中国人自己把中国文化打败。

所以历史如果是公平的,中国人尊重西方,西方人尊重中国,中国人可以学西方文化,西方人也可以学中国文化,这样我们就不会说整个人类文化的融合要由中国人来完成,但是历史因缘造成中国人要负起责任,不过,中国人现在负不起责任,为什么?

因为我们把自己打败了。

所以今天我们谈文化复兴,应该重新检讨人类文化的根源,以及人类文化的总体,我们才知道我们要向哪个方向走。

那向哪个方向走现在就很明白,我们平常说的,古今中外,这个古今中外我们是说,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都要学习,值得我们发扬的都要发扬。

人为何能够如此呢?

就是因为人本来是理性的存在,而理性本来就有这么多内容,在他心灵的深处一直要发出来,一直要涌现出来,假如你不让他开发出来,这是对不起自己,当然也对不起祖先,也对不起子孙。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的人,我们就应该开发理性的全貌。

——摘自王财贵教授武夷山演讲《中华文化复兴之基础》

2、新儒家的志业:

道统的继承、学统的开出、政统的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