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11716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docx

《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docx

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

2019-2020年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He—4C—12N—14O—16Na—23Al—27S—32Cl—35.5Co—59

第Ⅰ卷(选择题,共25题,6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0题,每题2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C.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体积应不大于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直接分离的是()

A.柴油与汽油B.汽油与水C.溴与水D.水与乙醇

3.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42-

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含有大量的H+

D.验证某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则证明含Cl--

4.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5.关于萃取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0.5mol氢的质量是0.5g

C.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D.同质量的H2和Cl2相比,H2的分子数多

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

A.O2B.SO2  C.CO2  D.CH4

8.将标准状况下的VLHCl(气)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ρ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B.

C.D.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应该靠在三层滤纸一侧

B.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

C.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的实验中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D.分液时,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流出,再改换另一个烧杯,接流出的上层液体

10.在标准状况下,称量一个充满氯气的容器质量为74.6克,若改充氮气,其质量为66克,则容器的容积为()

A.11.2LB.5.6LC.4.48LD.2.24L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共15题,每题3分)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绿色食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用蒸馏法可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ag碳和bg氧气完全反应,一定生成(a+b)g的二氧化碳

D.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

12.将Cmol/L的AlCl3溶液V1mL加水稀释至V2mL,稀释后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

A.B.C.D.

13.下列是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CO2(CO):

通O2,点燃

B.CO(CO2):

通过NaOH溶液

C.KNO3(Ba(NO3)2)加入过量K2CO3过滤后向滤液中补加适量HNO3

D.CaO(CaCO3):

加水,再过滤

14.下列实验操作中: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

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

A.①②③B.④⑤C.①④D.①③⑤

15.含有3.01×1023个氧原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  )

A.0.500molB.1.00molC.0.250molD.0.125mol

16.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042-、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03溶液⑤加过量BaCl2

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

1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积比为8:

1B.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2

C.密度之比为8:

11D.原子个数之比为11:

12

18.某硫酸铝溶液中,含Al3+ag,则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为()

A.molB.molC.molD.mol

19.某10%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g水后得到80mL20%的溶液,则该20%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6.25mol/LB.12.5mol/LC.7mol/LD.7.5mol/L

20.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或溶质分子)数最多的是()

A.4gH2B.100mL质量分数为98%,为1.84g/cm3的浓硫酸

C.1.5×1024个N2D.标准状况下33.6LO2

21.现有下列仪器:

烧杯、铁架台(带铁圈)、三角架、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和蒸馏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A、过滤B、蒸发C、分液D、萃取

22.下列有关0.2mol·L-1BaCl2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500mL溶液中Cl-离子浓度为0.2mol·L-1

B.500mL溶液中Ba2+离子浓度为0.2mol·L-1

C.500mL溶液中Cl-离子总数为0.2NA

D.500mL溶液中Ba2+和Cl-离子总数为0.3NA

23.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

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4.如果1gH2O中含有m个H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

A.18mB.9mC.2mD.m/9

25.为了配制100mL1mol·L-1NaOH溶液,其中有下列几个操作:

①NaOH用纸盛载进行称量;

②选刚用蒸馏水洗净的1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

③NaOH在烧瓶里刚好完全溶解,立即把溶液转移到溶量瓶;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两次,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

⑤使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到溶液的凹面恰好跟刻度相切。

其操作错误的是(  )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题,45分)

26.实验室里要配制400mL0.2mol/L的硫酸钠溶液。

实验步骤大致有:

A.在天平上称出___________g硫酸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里,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B.把得到的溶液冷却后小心地沿着__________注入________mL的容量瓶中。

C.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液也小心转入容量瓶中。

D.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l~2cm处,改用_______________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E.将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F.将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并洗涤容量瓶。

(1)请填写上述空白处。

(2)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某同学定容时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

b.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C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了

d.B操作时将少量液体洒到外面

e.容量瓶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3)如果实验室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3.6mol·L-1的稀硫酸250mL。

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在实验时应用_________量取浓硫酸。

27.xx年3月日本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K下呈现超导性。

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3H2O。

试计算:

该晶体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钴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

钴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____;

1mol该晶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是_______________。

(比值可以用小数表示)

28.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3.6L,质量为50g。

请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1)两种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2)CO的质量为多少?

(3)CO2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河北正定中学xx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答案

1—10C、B、D、A、B、D、D、A、D、C

11—25AC、D、BC、A、D、CD、CD、B、A、C、A、A、A、B、D

26.

(1)14.2;玻璃棒;500mL;胶头滴管

(2)a(3)50;量筒

27.122.45g/mol;1:

3.3;1:

2.6;3.3NA

28.1.5mol;28g;44%

 

2019-2020年高一第一次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如果在黄河流域的一次考古发现中,出现了下列现象:

金属工具、成熟文字、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由此可以判断最早的历史阶段是

A.母系氏族 B.父系氏族C.早期国家D.夏朝

2.“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②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 

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④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据《通志》载:

“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由此可见导致曹姓形成的制度应该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为宋景公所灭D.郡县制

4.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5.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

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

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6.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7.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礼仪制

8.“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维护周天子统治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问题,稳定统治秩序

9.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适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和鲁伯禽各为一族,在宗法上毫无关系

10.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

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11.下列关于嬴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12.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

13.唐太宗在位时废太子,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并传位于他(即后来的唐高宗);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

对这种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对王位世袭制的补充B.违背了宗法制度

C.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D.破坏了世官制度

14.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A.加强君主的权力B.扩大“三公”的权力C.提高行政效率D.实现权力制衡

1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

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伍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

1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17.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了

A.丞相权力增大B.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D.体现了任人唯贤

1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做官吏幕僚

19.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20.《荀子••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21.“……(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

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

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D.李沆是个关心民民间疾苦的宰相

22.当今教育和人才竞争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新视点和着力点。

宋真宗赵恒在《劝学诗》中有云: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该诗反映了

①当时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②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

③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④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3.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科学错误的一项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B.《趣谈秦始皇与郡县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宋代行省制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24.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25.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

A.区分等级贵贱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C.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D.美化程度的不同

26.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央集权发展中存在着哪些矛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②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③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④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②③

27.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28.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

29.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的说:

“金榜题名。

”有的答:

“功成名就。

”朱元璋都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30.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第Ⅱ卷(主观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

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

“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为了做到“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重大创新?

(4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4分)联系唐朝中央机构设置的有关知识,比较唐朝与秦朝的变化,说明变化趋势。

(4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2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

(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材料二东汉时期的民谣说:

“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

(2分)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

(5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分)材料二民谣反映了什么弊端?

(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6分)

 

河北正定中学xx高一第一次考试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A

B

D

A

B

D

C

D

B

C

D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A

D

D

A

C

D

B

A

D

C

A

B

A

31.

(1)创新:

开创皇帝制度,集行政、司法、军事指挥权于一身;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6分)

作用:

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4分)

(2)程序:

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此项工程兴建的报告,门下省审议此项报告,尚书省将其兴建计划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4分)

趋势: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分)

(3)不同:

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2分)

原因:

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2分)

32.

(1)方式:

世袭。

(2分)

原因:

宗法氏族的衰落;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

(5分)

(2)制度:

察举制度(2分);方式:

推荐。

(2分)

弊端:

察举制在东汉时期被豪强地主把持,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已经选拔不出真正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3分)

(3)影响:

弘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6分,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