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1024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docx

《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docx

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

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

摘要

油罐区是典型的工业危险源,其火灾具有温度高、燃烧猛烈、辐射热强、扑救难度大的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大型油罐区日趋增多,全国各地油罐区火灾事故不断发生,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本文通过几起典型油罐区火灾案例,分析罐区火灾的特点、危险性及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安全对策,以便能有效地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预测事故发生的后果,改善安全状况,提高罐区场所的安全系数。

关键词:

油罐区;火灾原因数据分析;安全对策;氮封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对油品的需求逐年增大,大型化工装置不断投入建设,油罐体积越来越大,油罐区存放的都是易燃易爆油品,火灾发生的频次多,发生火灾爆炸后,损失大、扑救难、污染重,甚至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其安全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如何保证油罐区内的安全,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是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要求我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油罐区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风险,人为采取各种管理和技术设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文章旨在通过客观地分析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及导致油罐区发生火灾的因素,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策略和措施,为油罐区安全运营提供参考,以便能有效地预防油罐区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伤害。

1典型事故案例统计

国内典型案例

表一违章操作引发的火灾

序号

火灾发生地点

时间

1

河北省保定市石油化工厂油罐爆炸

1984年

2

山东潍坊市弘润石油化工总厂

2000年

3

湖南石油分公司衡阳大浦油库爆炸

2001年

4

兰州石化总公司供销公司油品车间原油罐区

2002年

5

广东茂名重油储罐爆炸

2006年

6

江苏兴化市双龙润滑油厂爆炸事故

2007年

7

泰州开泰润滑油厂爆炸事故

2007年

8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2010年

9

山东省东营市非法收油点爆炸火灾

2011年

表二雷击引发的油罐火灾

序号

火灾发生地点

时间

1

青岛市黄岛油库火灾

1989年

2

茂名石化北山罐区火灾事故

1995年

3

武汉市黄陂石油公司横店柴油罐雷击火灾

1998年

4

上海炼油厂油罐火灾

1999年

5

中石化仪征输油站原油储罐雷击着火

2006年

6

中石化白沙湾输油站雷击着火

2007年

7

宁波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库油罐雷击着火

2010年

8

中石油大连新港油罐雷击着火

2011年

表三静电火花引发的油罐火灾

序号

火灾发生地点

时间

1

浙江省椒江油库火灾爆炸事故

1987年

2

济南9731炼油厂火灾

1994年

3

九八四六厂油罐火灾

1999年

4

山西石油分公司运城半坡油库火灾事故

2004年

5

安庆石化柴油储罐爆炸事故

2006年

6

上海高桥炼油事业部轻质油罐火灾

2010年

表四满罐溢油引发的油罐火灾

序号

火灾发生地点

时间

1

南京炼油厂油罐火灾

1993年

2

沈阳市大龙洋石油有限公司油罐火灾

2001年

表五其他原因引发的油罐火灾

序号

火灾发生地点

时间

1

黑龙江省大庆林源炼油厂油罐火灾

1986年

2

青岛石油总公司第一油库火灾

1996年

3

广西石油总公司贵港油库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2000年

4

辽宁省葫芦岛市油罐火灾

2002年

5

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厂罐区火灾

2009年

6

新疆王家沟中石油石油储备库火灾

2010年

7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油罐拆除火灾

2010年

8

广东省惠州油罐火灾

2010年

国外典型案例

表一违章操作引发的火灾

序号

火灾发生地点

时间

1

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石油储罐火灾

1982年

2

美国孟菲斯市炼油厂油罐火灾

1988年

3

日本长野油罐火灾

1994年

4

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油罐火灾

2003年

5

印度拉贾斯坦邦斋浦尔市油库火灾

2009年

表二雷击引发的油罐火灾

序号

火灾发生地点

时间

1

波兰切霍维采一杰济采炼油厂火灾

1971年

2

美国伊利诺伊州联合石油公司油罐火灾

1977年

3

新加坡油罐火灾

1981年

4

德国黑尔讷市异丙醇储罐火灾

1984年

5

美国俄亥俄州纽波特油罐火灾

1986年

6

美国俄亥俄州威尔士油罐火灾

1987年

7

美国德克萨斯州阿莫科炼油厂储罐火灾

1996年

8

美国伍德布里奇市壳牌石油公司油罐火灾

1996年

9

加拿大安大略省太阳石油公司炼油厂油罐火灾

1996年

10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诺科市奥赖恩炼油厂火灾

2001年

11

波兰切比尼亚炼油厂油罐火灾

2002年

表三静电火花引发的油罐火灾

序号

火灾发生地点

时间

1

美国夏威夷某海军基地燃料油库火灾

1985年

2

新加坡梅里茂岛炼油厂储罐区火灾

1988年

3

芬兰鲍尔加市炼油厂油罐火灾

1989年

4

以色列的阿什杜德炼油厂火灾

1997年

5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康菲石油公司油罐火灾

2003年

表四满罐溢油引发的油罐火灾

序号

火灾发生地点

时间

1

美国田纳西州考里奇戴尔市油罐火灾

1972年

2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里亚托市油罐火灾

1978年

3

意大利那不勒斯油罐火灾

1985年

4

美国佛罗里达斯图尔特石油公司油罐火灾

1993年

5

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火灾

2005年

表五其他原因引发的油罐火灾

序号

火灾发生地点

时间

1

科威特苏尔巴炼油厂油罐火灾

1981年

2

美国新墨西哥州纳瓦霍炼油厂火灾

1982年

3

英国南威尔士米尔福德港油罐火灾

1983年

4

美国加州沙尔梅特油罐火灾

1983年

5

美国明尼苏达州阿什兰石油公司油罐火灾

1988年

6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埃克森炼油厂油罐火灾

1989年

7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康诺克炼油厂火灾

1999年

8

波兰格但斯克炼油厂油罐火灾

2003年

9

日本北海道苫小牧市油罐火灾

2003年

10

马来西亚柔佛州油库火灾

2008年

11

美国犹他州伍兹克罗斯炼油厂爆炸

2009年

12

委内瑞拉炼油厂火灾

2012年

数据分析

(1)国内火灾案例数据

在收集到的国内典型案例中,33例有起火原因记载。

起火原因主要有违规操作、雷击、满罐溢油、自燃和静电等,其分析结果如下:

原因

案例数

百分比

违章操作引发

9

27.3%

雷击引发

8

24.2%

静电火花引发

6

18.2%

满罐溢油引发

2

6.1%

其他原因引发

8

24.2%

 

(2)国外火灾案例数据

在收集到的国外案例中,38例有起火原因记载。

起火原因主要有违规操作、雷击、满罐溢油、自燃和静电等,其分析结果如下:

原因

案例数

百分比

违章操作引发

5

13.2%

雷击引发

11

28.9%

静电火花引发

5

13.2%

满罐溢油引发

5

13.2%

其他原因引发

12

31.5%

 

(3)国内外火灾案例分析

综合收集到的国内外案例,其中71例有起火原因记载。

起火原因主要有违规操作、雷击、满罐溢油、自燃和静电等,其分析结果如下:

原因

案例数

百分比

违章操作引发

14

19.71%

雷击引发

19

26.76%

静电火花引发

11

15.49%

满罐溢油引发

7

9.86%

其他原因引发

20

28.2%

 

随着石油化工生产的迅速发展,罐区储油量增加,发生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有上升趋势,间接经济损失更大。

因此,分析油罐区火灾的形成原因,掌握油罐区火灾发生、发展规律对于预防罐区火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火灾危险性及原因分析

2.1油罐区火灾危险性

由于油库油罐区主要存储着油品以及液化气等易燃液体以及可燃液体,其中易燃液体的存储容器或者管道如果发生泄漏,就会产生易燃液体蒸气,当蒸气压较高时,就会产生燃烧爆炸的危险,而可燃液体具有流淌性,在常温下遇到火源就会起火燃烧,如果存储容器发生泄漏就会在流淌的过程中不断蒸发可燃蒸气,一旦接触火源,哪怕是最微小的火花,都会引起燃烧。

石油库油罐区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1受热燃烧

油类产品具有着火点低的特点,在较为低的温度下受热就会引起燃烧。

油品属有机物质,主要组成物质为碳氢化合物。

油品遇火、受热以及与氧化剂接触时都有发生燃烧的危险,其危险性的大小与油品的闪点、自燃点有关。

油品的闪点和自燃点越低,发生着火燃烧时的危险性越大。

特别是汽油,极易挥发且闪点较低,属于甲B类火灾危险品。

2.1.2易蒸发

油类产品都具有蒸发性,特别是轻质油品,更加容易蒸发,石油产品主要有两种蒸发情况,一种是油在密封的容器内,空气流通性不强的情况下产生的蒸发现象,另一种是油品在输送过程中,油品和空气都处于流动的情况下产生的蒸发现象。

蒸发速度快的油品,往往在作业区聚积不散,极大的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如果蒸发的油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就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花、明火极容易引起爆炸,一旦发生火灾,很难有效控制。

2.1.3易产生静电

部分油品是导电率极低的绝缘非极性物。

当它在装卸、灌装、泵送等作业过程中,沿管道流动与管壁摩擦和在运输过程中与车、船的罐、舱壁冲击以及油流的喷射、冲击都会产生静电,极易慢慢积聚产生静电荷导致油罐燃烧爆炸。

汽油蒸气最小点燃能量为0.25mJ,静电电位高于4V时,发生的静电火花达到了汽油蒸气点燃能量,就会使汽油着火爆炸。

2.1.4易受热膨胀

油品受热后,温度升高,蒸气压升高,体积膨胀,若容器灌装过满或密闭储存容器中,管道输油后不及时排空,又无泄压装置,便会导致容器膨胀和管件的破坏,甚至爆炸引起火灾。

另一方面,由于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容器内出现负压,也会使容器如油罐、油桶等,被大气压瘪变形以至损坏报废。

2.1.5烟雾大,毒气重,爆炸危险性大

冲击波力大,破坏性强,且受热膨胀快,流动范围广,扩散速度高。

石油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烟雾,以及有毒物质,比如SO2、H2S、CO等。

当存储罐发生泄漏,遇到火星,引发火灾,如果扑救措施不及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更大的损失,产生连续性爆炸,产生冲击波力量巨大可以在瞬间摧毁设备、厂房,破坏力极强。

另外,如果物料存储在密闭的容器中,没有足够的抗压性,就会因为石油产品受热快速膨胀后产生的压力导致容器炸裂,一旦出现裂缝,物料就会迅速扩散,如果发生火灾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

2.1.6易沸溢喷溅

油罐中的原油和重油发生火灾后,与一般轻油火灾不同,容易产生沸溢和喷溅。

当油罐起火后,受到辐射热作用,热波作用和水蒸气作用的影响,很容易引起油品沸溢、喷溅现象,导致燃烧的油品大量外溢,甚至出现猛烈喷出的现象,导致灾情扩大。

2.2火灾发生原因

2.2.1静电引起

静电是指物体聚集有剩余电荷,当两种集聚着不同电荷的物体分开或接触时,将在物体之间发生静电放电、产生电火花。

由于石油产品的电阻率普遍较大,极易产生并聚集静电荷,而且消散慢,油品在管道和泵内流动时就常常会发生静电聚集。

如果油罐接地电阻过大或消除静电的装置失灵或者孤立的导体与油罐接触不良,且不能及时导走消除,就可能产生电火花,成为点火源,引燃或引爆弥漫的油蒸气,发生火灾。

2.2.2明火引起

油罐区火灾原因中,明火导致火灾原因占很大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动火管理不善或措施不力、违禁携带火种、吸烟、车辆喷出的火星、放鞭炮和烧纸的飞火等,都极易引燃泄漏在地面的油品或引爆弥漫在空气中的油蒸气。

如果固定顶油罐未按规范要求安装阻火器或者由于维护不到位导致阻火器未保持完好有效,或由于油罐的液压安全阀损坏,或由于油罐的密封口未封闭完全,将导致油气泄漏,遇到外来明火或明火传入罐内,就会导致燃烧或爆炸。

2.2.3自燃引起

油品在没有外来点火源的情况下,也可能因为氧化还原反应,导致自行发热、聚热,逐渐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燃烧。

一般来说,引发储油罐自燃主要原因有3种:

静电自燃、磷化氢自燃、硫自燃。

油罐中含硫油品的沉积物在消除时可能发生自燃.润滑油及重油加温时温度超过闪点也会自燃。

2.2.4雷击引起

如果油罐的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不合理或出现故障、油罐密闭性不严、油罐的阻火器损坏或由于油罐顶孔口关闭不严或未安装阻火器,避金属罐接地电阻过大,静电荷消除不掉,混凝土油罐中钢筋未安全电气闭合,在雷击时易引起火灾或爆炸油罐周围积聚有油蒸气,都容易因雷击引起火灾事故。

2.2.5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花

针对此类原因会有以下几类:

1.如果油罐的量油孔未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耐油胶垫或铜、铝等有色金属,在进行量油操作时,所使用的钢尺就会与量油孔周边摩擦产生火花,将可能引燃油蒸气导致火灾;

2.若油罐的量油孔口没用有色金属制作,钢尺放入或拉出时易与量油孔口边缘摩擦而发生火花,引燃油罐内油蒸气;

3.用钢铁造的工具开启油罐孔口或搬运时,相互撞击产生的火花易引燃泄漏的油蒸气;

4.在罐区进行搬运油罐等生产作业时,金属制品之间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花也可能会引燃积聚在油罐区内的油蒸气,导致燃烧或爆炸。

2.2.6电器及线路引起

油罐区的电气线路发生短路、漏电,用电设备发生故障,如发生断路、线路破损、接地,过负荷等故障时,或由于未按规范要求采用防爆灯、开关、电机等用电设备或防爆等级不够时,都会产生电火花、电弧等,极易点燃泄漏的油品或积聚的油蒸气,引发火灾事故。

3安全对策

3.1工程技术要求

3.1.1选址要求

石油库油罐区在选址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应当在远离居民区,并且常年主导风向为下风或者侧风的地区设置原料罐区,在距离原料罐区200米内,不应有任何临时建筑物以及明火点。

石油库油罐区应远离易于产生火花的电气设备,比如发动机,变配电设备,开关柜等设备,设置合理的防爆电气设备。

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中规定:

1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得选择在有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石流的地区和地下矿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的地区。

2一、二、三级石油库的库址,不得选在地震基本烈度为9度及以上的地区。

3.1.2安全间距

目前国内规范对储罐间距的设置主要是考虑油库罐区火灾为小概率事件,从经济因素考虑,采用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大量地节省占地,节约投资。

适当增大防火间距不仅能减少对周围储罐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提高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使事故状态下的液体尽量储存在防火堤内,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储罐防火间距是油库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储罐间距的确定需要考虑着火油罐对相邻储罐的影响、能否满足消防操作要求以及投资等多方面因素。

根据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

1相邻储罐区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上储罐区与覆土立式油罐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60m;

b储存Ⅰ、Ⅱ级毒性液体的储罐与其他储罐区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

不应小于相邻储罐中较大罐直径的1.5倍,且不应小于50m;

c其他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区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相邻储

罐中较大罐直径的1.0倍,且不应小于30m。

2地上储罐组内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6.1.15的规定。

地上储罐组内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

储存液体类别

单罐容量不大于300m3,且总容量不大于1500m3的立式储罐组

固定顶储罐(单罐容量)

外浮顶、内浮顶储罐

卧式储罐

≤1000m3

﹥1000m3

≥5000m3

甲B、乙类

2m

丙A类

2m

丙B类

2m

2m

5m

注:

1表中D为相邻储罐中较大储罐的直径。

2储存不同类别液体的储罐、不同型式的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采用较大值。

3.1.3防护堤设置

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对石油库油罐、油罐组应设置防火堤有明确规定:

1地上储罐组的防火堤实高应高于计算高度,防火堤高于堤内设计地坪不应小于1.0m,高于堤外设计地坪或消防车道路面(按较低者计)不应大于3.2m。

地上卧式储罐的防火堤应高于堤内设计地坪不小于。

2防火堤应能承受在计算高度范围内所容纳液体的静压力,且不应泄漏;防火堤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5.5h。

3管道穿越防火堤处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在雨水沟(管)穿越防火堤处,应采取排水阻油措施。

4立式储罐罐组内应按下列规定设置隔堤:

a多品种的罐组内下列储罐之间应设置隔堤:

1)甲B、乙A类液体储罐与其他类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2)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与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3)相互接触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4)助燃剂、强氧化剂及具有腐蚀性液体储罐与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b非沸溢性甲B、乙、丙A类储罐组隔堤内的储罐数量,不应超过表6.5.8的规定。

非沸溢性甲B、乙、丙A类储罐组隔堤内的储罐数量

单罐公称容量V(m3)

一个隔堤内的储罐数量(座)

V﹤5000

6

5000≤V﹤20000

4

20000≤V﹤50000

2

V≥50000

1

注:

当隔堤内的储罐公称容量不等时,隔堤内的储罐数量按其中一个较大储罐公

称容量计。

c隔堤内沸溢性液体储罐的数量不应多于2座。

d非沸溢性的丙B类液体储罐之间,可不设置隔堤。

e隔堤应是采用不燃烧材料建造的实体墙,隔堤高度宜为0.5m~0.8m。

3.1.4防止油品泄漏措施

(1)一般工艺危险和特殊工艺危险评价中的诸多项目都与泄漏有关,必须采取措施降低泄漏率,减小其危险性,如油罐的部分呼吸阀不能正常使用,此时仅作为一个对外开口的排气孔,造成大量油品的蒸发。

这就要求彻底检查、更换失效呼吸阀,并定期对呼吸阀进行检修、维护。

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中对应装设呼吸阀的储罐做出了规定:

1储存甲B、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和地上卧式储罐。

2储存甲B类液体的覆土卧式油罐。

3采用氮气密封保护系统的储罐。

(2)可采用双层罐体,即罐体由双层组成,中间留有空隙。

这种内胆式储罐可通过观察孔测量夹层有无液位来确定储罐安全状态,可有效防止储罐泄漏、油料污染环境形成火险。

即使发现泄漏,也不会影响罐体的继续使用。

(3)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阀门、泵、法兰、垫片等。

阀门在油罐中起着封闭、导流、截流、隔离等作用,是油品泄漏的多发部位,在安装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清洗、试压。

为了提高阀门的压力等级,阀门宜采用钢阀门。

(4)采用氮气密封。

注:

P1为阀前普通压力表,指示氮气管线的压力。

氮封阀正常使用压力为0.5~1.0kPa。

P2为阀后微压表,指示罐内压力。

量程为-0.5~2kPa,正常使用压力为-0.3~1.8kPa。

1.氮封技术机理分析:

油品在储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油品损耗,同时储罐呼出的油气对环境和人身的伤害依然严重。

蒸发损耗是油品损耗中最大的一种,在整个油品储运损耗中约占50%~60%。

(其余损耗为装车作业、油罐清洗、油罐脱水时产生)油品的蒸发损耗主要分为由于储罐的密封不严造成的自然通风损耗、由于罐内气体空间温度和油气浓度的昼夜变化而引起的油罐的静止储存损耗、由于液面高度变化而造成的动液面损耗。

对油品容易氧化,需要保证油品品质的储罐,采用氮封技术效果尤为显著。

氮气密封技术就是用氮气补充罐内气体空间。

由于氮气比油气轻,所以氮气浮在油气上面。

当油罐进行大、小呼吸排气时,呼出罐外的是氮气而不是油蒸气。

当罐内压力降低时,氮气则自动补充进罐,减少油品的蒸发损耗,避免油品接触氧化。

2.氮封阀的工作原理是:

当储罐内压力低于设定值时,信号阀打开,降低氮封阀膜下侧压力,氮封阀也相应打开,将氮气通入罐内,使罐内压力逐渐回升到设定值。

当达到设定值时,信号阀关闭,氮封阀膜下侧压力上升,氮封阀也相应关闭。

如罐内压力高于设定值时,储罐的呼吸阀打开,呼出罐内气体,罐内压力下降至设定值。

3.应用氮封技术的意义:

1)由于采用了氮封技术,罐内气体空间是油蒸气和氮气混合气体,因而不会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罐内不会发生燃烧爆炸。

同时可有效地防止罐内油品中硫化物的“自燃”。

2)由于氮气比油蒸气轻,浮在油蒸气的上面,因此向罐外呼气时,主要是呼出氮气。

吸气时,氮气会自动快速地补入罐内,提高罐内压力,有效地抑制油品蒸发,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油品的“大、小呼吸”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3)由于只是向罐内补充洁净的氮气,避免了吸入空气。

从而可以防止油品氧化、吸水。

同时又由于大大地降低了呼吸损耗,可有效地抑制油品中轻组分蒸发呼出,保证油品储存质量。

4)由于极大地降低了油品的呼吸损耗,呼出的是氮气,因此可有效地减少操作空间有毒有害的油蒸气,避免油气对环境污染的隐患,保护环境,保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规定:

(一)储存沸点低于45℃℃的饱和蒸气压大于88kPa的甲B类液体,应采用压力储罐、低压储罐或低温常压储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用压力储罐或低压储罐时,应采取防止空气进入管内的措施,并应密闭回收处理罐内排出的气体。

2选用低温常压储罐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选用内浮顶储罐,应设置氮气密封保护系统,并应控制储存温度使液体蒸气压不大于88kPa;

2)选用固定顶储罐,应设置氮气密封保护系统,并应控制储存温度低于液体闪点5℃及以下。

(二)储存沸点不低于45℃℃的饱和蒸气压不大于88kPa的甲B、乙A类液体化工品和轻石脑油,应采用外浮顶储罐或内浮顶储罐。

有特殊储存需要时,可采用容量小于或等于10000m3的固定顶储罐、低压储罐或容量不大于100m3的卧式储罐,但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应设置氮气密封保护系统,并应密闭回收处理罐内排出的气体;

2应设置氮气密封保护系统,并应控制储存温度低于液体闪点5℃及以下。

(三)储存Ⅰ、Ⅱ级毒性的甲B、乙A类液体储罐的单罐容量不应大于5000m3,且应设置氮封保护系统。

(四)采用氮气密封保护系统的储罐应设事故泄压设备。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氮封阀失灵而不减压,大量氮气进入储罐,超过呼吸阀的排放能力后,当压力达到1.8kPa时,紧急泄放阀打开,紧急泄放阀的超压值为10%;如果氮封阀失灵而氮气不能进入储罐,当储罐内出现真空并达到-0.3kPa时,呼吸阀的真空端打开,空气进入储罐。

3.1.5防静电要求

(1)储罐进液不得采用喷溅方式。

甲B、乙、丙A类液体储罐的进液管从储罐上部接入时,进液管应延伸到储罐的底部;

(2)加大注入管口径,条件允许时可增设缓冲罐;

(3)注油前彻底清除罐体,不许有不接地的浮游导体和其它杂物。

(4)控制油流速度,尤其是浮顶罐的浮顶未完全浮起前,注油速度不应超过1m/s,根据流量和管道截面积即可测算出油流速度。

3.1.6防雷设施

雷电是引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