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精选一周时评第1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01524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精选一周时评第1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精选一周时评第1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精选一周时评第1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精选一周时评第1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精选一周时评第1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精选一周时评第1期.docx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精选一周时评第1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精选一周时评第1期.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精选一周时评第1期.docx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精选一周时评第1期

01王峰·汪峰

把县委书记姓名写成“汪峰”,公文岂能如此潦草

2019-12-3002:

30:

42新京报马涤明

“王峰”写成“汪峰”,标点符号“超编”,简直是自我曝光。

据报道,12月27日,山东莘县住建局一份盖有公章的文件引发网友围观,县委书记王峰在这份情况报告上发现了多处错误并作批示。

其中一处错误是把王峰误写成“汪峰”,还有标点符号、上报数据也存在错误。

并且,住建局局长徐凤华在文件上的签名也疑似复印上去的。

王峰成“汪峰”,县委书记王峰在文件上批注曰“我不是歌星”,书记的诙谐,笑翻了网友,赚了不少人气。

不难想象,被“幽了一默”的住建局官员们,这会儿恐怕笑不出来。

抬头为“县委”的文件,居然把县委主要领导的名字给写错了,这种超低级的错误,在网上多被解读为一些官员工作作风浮躁、精神懈怠。

的确,事实就在那儿摆着呢——“王峰”写成“汪峰”,标点符号“超编”,数据也不准确,作风和精神状态上的问题,简直就是自我曝光,不劳别人来说。

但这事怎么看,又都觉得不合理。

文件出错之事常有,错字连篇甚至“闭着眼睛”抄袭,抄出“神木爱长沙”、“邯郸学步青岛”之类的近乎“段子”的新闻,隔段时间就会来个新的。

但因为越来越没新意,现在也让人笑不出来了。

县委书记“成歌星”一事的不同之处在于,政府部门慵懒、敷衍、草率的工作行为,是面向上级机关乃至地方“一把手”,这既有违常态,也有违常理。

合理分析这个事,一个是,某些部门和官员敷衍草率作风久成习惯;一个是,这份文件被上级领导审阅得那么认真、仔细,或许出乎了下面官员们的意料?

而如果住建局官员明知县委书记会逐字逐句通读文件,自己却不认真组织文件的起草、相关数据的核对,甚至连最起码的文字审核校对程序都给省略了,绝不合理——那不是坐等挨批吗?

事情的原因很可能是:

职能部门习惯了敷衍应付,并且“屡试不爽”,以至于公文被当成一种形式。

某些官员脑子里深刻地储存着如此认知,县委书记“成歌星”,才顺理成章吧。

莘县新任县委书记逐字逐句认真批阅文件,且对征地工作相关情况熟稔于心,或许是某些部门始料不及的。

而之前还有过多少部门领导连“看都不看”就上报、就下发文件的情况?

对机关工作、公共管理、民众利益又是否造成不好影响?

恐怕是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政府公文无小事,一个数字、一句话的错误,就可能给政府工作、公共利益带来影响和损失。

说到底,作风问题无小事,因为行政部门的工作关乎公共利益也关乎政府形象。

一张半纸的政府公文错误百出,应追究责任,更应透过个案探寻作风问题的成因。

“汪峰”一怒,实为正风

《钱江晚报》评论员项向荣

这几天,正静待子怡生崽的汪峰估计纳闷了:

我啥事咋就刷屏了呢?

实际上,这次刷屏和汪峰真的没一点关系。

被刷屏的“汪峰”并非歌星,他是山东莘县县委书记王峰。

据齐鲁晚报报道,近日,莘县住建局的一纸公文闹出大笑话。

莘县县委书记王峰在其中圈出了标点、落款等多处低级错误,并对报告采用的指标数据提出质疑。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报告将王峰错写成“汪峰”,县委书记无奈在上面留下“我不是歌星”的批注。

另外,网友发现住建局局长徐凤华在文件上的签名疑似是复印上去的。

县委书记幽了底下工作人员一默,这可不是在为难基层耍官威。

按理,这样一份报告,在提交前要经过包括住建局主要领导在内的人至少两轮审阅。

那为什么竟然把县委书记的名字都搞错了?

是所有经手人都不认识县委书记呢,还是相关机制徒有其表形同虚设?

只能说,这一错误体现了工作人员的漫不经心。

并不是说,一个县委书记的名字对错有多重要,放在一般情况下只是失礼的问题。

这又不是古代,喊错皇帝老儿的名号要砍头。

只是,这是政府文件,是公文。

政府文件的正确性和严肃性不容亵渎,否则就影响公信力。

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实是为政大忌。

所以,这真不是一件好笑的事,这背后折射出的是该部门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散漫的工作作风。

工作态度不好,即使能力出众又何以为人民服务?

正如王峰书记指出的:

“我的名字都错了,标点符号都错了,让我如何相信你们的书面汇报?

”又如何在书面汇报的基础上为民生出谋划策?

所以,给县委看的文件,连县委书记的名字都写错,这绝不是小事。

而县委书记发怒,绝不是因为自己的名讳被冒犯,而是担心有些人糊弄一时,危害一方。

政府公文连着百姓,上面记录的每一件事,绝非小事,也绝非易事。

基层工作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基层工作要办的事不是小事。

要办好这些事,靠的是严实作风,要杜绝的是散漫之风。

“我不是歌星”不是一句玩笑话

红网作者:

李丁乔12-3019:

57:

23

写错县委书记名字,参考指标款错误,标点符号错误,已开工未建设的土地面积存在质疑,就连落款都是复印的,这样的报告交给任何领导,岂止“我不是明星”一句玩笑话这么简单。

近日,一份盖有山东省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章的情况报告引来广大网友围观,看点在于,县委书记对这份漏洞百出的情况报告作出了既严肃又略带玩笑的批示。

县委书记王峰的名字被写成“汪峰”,县委书记在错误旁边批示道:

“我不是歌星。

”好像给出错的单位留足了“颜面”,但是该报告后面的出错的确让人难以再留“颜面”了。

从批示的内容来看,这名县委书记不仅了解情况,而且熟悉业务,不是任何干部随便就能“忽悠”得过去的。

公文就要有公文的样子,姓名出错、数据不准、标点错误、签字复印,这样的公文丝毫没有公文的样子,反倒像只是为了应付和交差而制作的文件,由此可见,这份公文的严肃性荡然无存,公文本该具备的严谨细致也变得儿戏不堪。

如果说出现某个小错误,那么还可以理解为“审核不严”,但是漏洞百出,委实说不过去了,要说作风不严不实,一点也不为过。

县委书记作为主政一方的地方官,虽然不能天天见面,但是名字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再者,作为自身的业务工作,本该做到了然于心、信手拈来,应该比县委书记和县长还要清楚、还要专业。

但从现实来看,该局的业务干部并非如此,就连最起码的业务知识都浑浑噩噩、拿捏不准,谈何专注、专业、专一。

“我不是歌星”不是玩笑话,是对该局干部的教育警示、严厉鞭策和严肃批评。

需要报给县领导审阅的公文,原则上应该由县级部门的一把手审核,尽管不在办公室,在通讯如此发达的时代,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进行传递和审核。

诚然,局长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办公室,也不可能对局里的所有工作了如指掌,但越是这个时候,就越是考验业务干部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时候,要掌握灵活的沟通技巧,也要对自己的职责工作烂熟于心,要知道,县委书记不能把时间都花在校对稿件上。

该事件再次警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严格管理才能提升工作质量。

02暖心·善行

最好的状态是我们都是盲人的眼睛

《钱江晚报》报评论员高路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报道,12月24日晚上,上海某地铁站里熙熙攘攘全是候车的人,排在爆料网友一列最前面的是位盲人,他牵着一条导盲犬正在等候列车。

这时,一个戴帽子的男子突然靠近导盲犬,不停地骚扰它。

导盲犬出于本能的职责,并没有搭理他。

随后,男子变本加厉不停地用脚踢它的后腿,还一脸坏笑地说:

这狗脾气怎么这么好……

一同排队的乘客实在看不下去了,纷纷劝说男子:

“导盲犬在工作,你一直骚扰它干什么?

”没想到男子转头就破口大骂,各种脏话喷涌而出。

导盲犬训练有素,被多次骚扰后依然保持在岗状态,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值得点赞。

可是这位老兄呢?

则让人脸红,不仅多次骚扰工作中的导盲犬,而且对劝阻者出言不逊。

导盲犬是盲人的眼睛,伤害、骚扰导盲犬,可能会给它的主人带来伤害,不知道那名男子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很想再问问那名男子,你知道那位盲人得花多大的代价才能跟你同乘一辆地铁吗?

你知道他得鼓起多大的勇气才敢走出家门吗?

上海是国内建设得最好、标准最高的几个城市之一,可也不是每条马路都有盲道、每个台阶边都有无障碍通道的。

大马路有,背街小巷可能没有;公共场所有,小区等私人场所可能没有。

一个普通人,身处陌生环境中,根据标识指引,很容易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再不行打开电子地图可导航。

可是对盲人而言却可能难如登天,盲道、无障碍设施、盲文标识的缺失让他们寸步难行。

很多盲人的生活半径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不敢走得太远。

如此不难理解,一个盲人需要用多大的勇气才敢走出家门,他进出地铁要付出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导盲犬几乎是他们最好的陪伴了。

可是要有一条合格的导盲犬,要付出的代价却不菲。

并不是所有犬类都可以用作导盲犬的训练,适合用作导盲犬的狗,是比较有限的几个品种。

导盲犬的训练时间长、要求高,通常训练好一条导盲犬要花一年半左右时间,综合费用也相当高,达到十几万元左右。

这就决定了导盲犬便宜不了,而它们的工作年限通常只有十年,所以,每条导盲犬都非常珍贵,不该被粗暴对待。

对特殊群体而言,城市的友好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人身上。

无障碍城市,人的素质也不能成为障碍。

硬件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人的文明举止却是通过主观意愿可以做到的,比如当大家在公共场合看到导盲犬的时候,做到不抚摸、不投食、不呼唤、不拒绝。

导盲犬成长不易,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成为盲人的朋友,为盲人无私服务。

请多给它一些理解和尊重,特别是不要在它工作的时候欺负它、骚扰它。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当盲人的眼睛,盲人过马路时给扶一下,盲人上台阶坐公交给搭个手。

普通人的这些举手之劳,对他们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平等助人更暖心

周春媚《人民日报》(2020年01月02日13版)

公交车上,乘客不多。

一位农民工上车后,将袋子铺地,坐了上去。

司机问:

咋不坐座位呢?

农民工说,觉得自己身上脏,“怕弄脏了座位”。

司机宽慰道,“人人平等,您在我们心中是最干净的。

”一句话,打消了农民工的顾虑。

最近,发生在郑州公交车里的这一幕,让大家觉得挺暖心。

司机有颗热乎乎的助人之心,更有颗平等待人的善良之心。

正是这份心意,给了农民工尊重。

让他人在受助时不感到难堪,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乐于助人,很可贵,但更可贵的是助人却不“灼”人。

若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把帮扶当成施舍,很容易使受助者尊严受损。

所以,帮人想要帮到位,得照顾到别人的尊严和感受。

该怎么做呢?

发自内心地尊重人。

要摘下有色眼镜,不以职业、身份的差异决定对待别人的态度。

有的人乍穿新鞋就高抬脚,刚一致富就忘了老乡亲,习惯按财富多少、身份高低把人对号入座,摆出多种面孔。

实际上,每个人扮演的社会角色虽有差异,人格上并没有高下之分。

不觉得自己比别人高,待人的态度就能放谦和。

有了平等待人的意识,还要落实在行动上。

假如,一碰到环卫工人就捂鼻子、远远躲开,地铁上瞅见农民工就挪位置、生怕被蹭到,这样的行为就很伤人。

发自内心地敬人、爱人,不生硬、不刻意,体谅受助者的难处,细心呵护他们的尊严,这才是正确方式。

善良待人,陌生人也会感知温暖。

学会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心理感受,以平等、尊重之心助人,以恰当的方式帮人,甚至不妨“为善不欲人知”。

其实,这样做,心里更幸福,不信您试试。

不妨好好擦亮生活

王影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31日13版)

春末,山里的樱桃红了、桑葚紫了,小心采下,慢悠悠提着竹筐回家;盛夏,摘最新鲜的黄桃果实,在大灶上熬成果酱,封存在玻璃罐子里;秋风起了,背上背篓捡栗子……最近,李子柒记录田园生活的视频作品受到欢迎。

这些视频,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认真,对许多忙于奔波而无暇欣赏美景的人们而言,有一种特别的感染力。

发掘身边的美好事物,擦亮生活中的美好,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态度。

谁的生活也不会永远晴空万里,总会飘来乌云,下阵冷雨,甚至电闪雷鸣。

知晓了生活中的艰辛,却仍然热爱生活,像荷花一样,哪怕生于淤泥,也能美丽盛开,这才是强健的生活观。

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滋养心灵,体味生活。

学会用细腻的眼光去发现。

汪曾祺笔下,生活中总有小惊喜。

山川草木,鸟兽鱼虫,都是他观赏的对象,“到了七月,傍晚,还可以看巧云。

”普通人匆忙中忽略的日常景色,他细细欣赏,景色便不负他,层层叠叠展现出来。

只要我们细心品察,美好的事物就会从藏身之处跳出来,拥抱我们。

学会用认真的心去对待。

作家三毛客居异国时,生活虽清贫,但仍然美丽而有诗意。

在家招待友人,没有擀面杖就用玻璃杯充当,包出一个个胖胖的饺子;没有华丽的家具,就配上简单大方的桌布和亲手摘的野花。

不凑合,尽心过每一天,尽心做每件事,时光便不会负了我们。

不妨给生活增添小小的仪式感,在结婚纪念日来一顿“烛光晚餐”;在生日时拍一组“立此存照”,把它作为记录成长的影像“年轮”;在周末时和朋友来一次“重新发现身边”,体会城市之美……

我们身边有许多会生活的人。

不妨多向这些活得有滋有味的人学一学,用积极的态度去擦亮生活。

替男孩擦鼻涕的书记“被走红”未尝不是好事

2019-12-2802:

30:

28新京报斯远

书记走红,对当地脱贫或许也是好事——至少能利用其“红人效应”。

因为一记“替男孩擦鼻涕”的动作,镇雄县委书记火了。

据报道,12月22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下乡访户,在一户农舍门口,蹲下身子替一个小男孩擦鼻涕,告诉他要注意卫生。

此举迅速在短视频走红后,翟玉龙委托同事回应媒体,当时只是下意识的一个举动。

县委书记给小男孩擦鼻涕,该举动受到诸多好评。

从视频看,小男孩没有忸怩和推拒,翟玉龙也满脸笑容,还有很多生活化场景、动作,这些都挺自然、得体、不做作。

身为一个县委书记,能自然而然地给小男孩擦鼻涕,确实很暖心。

至少表明,这位书记对农村的场景十分熟悉,也不把农村的老人孩子当外人,该做啥就做啥,没有刻意和机械。

对领导干部而言,多些这样与民众打成一片、亲如一家的“下意识”动作,也能增益于干群鱼水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翟玉龙算得上是资深“网红官员”了。

2018年9月,中国扶贫网刊发了翟玉龙12岁女儿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其对父亲致力于扶贫工作的骄傲,在举国上下致力脱贫攻坚的语境下,这封信曾引发不少关注。

很多人正是借此对镇雄多了些了解,也知道了此间正在发生的变化。

今年9月,一则《镇雄一“啃老族”向县委书记留言要扶贫,官方回复:

不养懒汉》的消息也曾引发关注。

据报道,有网友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向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反映家庭困难,当地政府经调查核实后发现,发帖人是一个年轻力壮却整天无所事事的“啃老族”,之后当地霸气回复,国家扶贫更多的是扶志,但绝对不会养懒汉。

应该看到,因为这些意外事件而成为“网红书记”的翟玉龙,很多时候确实是“被走红”——他的走红跟扶贫的背景不无关系。

到头来,舆论赋予他的“网红官员”头衔,对当地脱贫未尝不是好事。

镇雄县是云南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区,也是乌蒙山片区脱贫压力最大的县区之一。

据报道,截至2018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有23万余人,占到全县人口的16%多。

可见,在这样一个贫困地区担任县委书记,确实压力不小。

一方面,数量巨大的贫困人口在2020年稳定脱贫,是一条“死杠杠”,必须按时完成;另一方面,已脱贫人口如何稳定就业,不至于返贫,也需要下大力气去做。

这也意味着,致富路上“不落下一个人”,绝非可以轻松抵达。

特别是,云南镇雄地处边地,资源相对匮乏,市场有待开拓,各项工作推动起来注定格外困难,有待以县委书记为代表的领导干部付出极大的努力,全力推动。

在这种语境下,一个能成为新闻热点的县委书记,无论对脱贫工作还是对地方形象而言肯定是一件好事。

县委书记多在社交媒体上亮亮相,不仅能吸引社会各界更多关注所在县域,关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能经由这种关注产生机会,这也是一种“注意力经济”。

03企业·管理

工位前当众炒人,简单粗暴失人心

来源:

南方都市报2019年12月31日吕德为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据称是神州优车HR直接在工位宣布辞退员工的视频。

视频显示,该HR拿着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要求被裁员工签字,并对该员工宣布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

被辞退员工试图向两名HR了解情况,表示自己有权知道公司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于该员工的问题,HR表示:

“我们不是在跟你协商,是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你如果有什么意见,直接去找仲裁委,我们已经跟仲裁委汇报过情况了,或者你可以通过别的法律途径跟公司沟通。

”另有一段1分58秒的视频,神州优车HR当面向一名还在试用期的员工宣读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两段视频引发了网友排山倒海式的批评。

神州优车方面确认视频内容属实,并称已按照法律法规给出裁员补偿方案,但HR工作还需讲究方式方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出现生产经营严重困难等情形,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视频里被裁员的小哥显然没有得到事前通知,也未有协商,因而对来势汹汹的HR深感错愕。

而HR显然知道被解雇者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搬出提前想好的说辞,似乎有了“仲裁委”,就能万事大吉,不怕“硬来”。

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对立情绪,剑拔弩张,无可避免。

从法律上说,企业单方面解约,只要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保障辞退员工合法权益,基本上流程大同小异。

可这种HR带着解雇信,跑到被裁人员工位前当面宣读,还拿着手机拍别人反应作为证据,就好比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手法可谓低劣至极。

本来为了保持企业竞争力,减员裁员,即便伤感情,也是正常的事。

可HR的本职工作,不就是为了做好裁减人员的思想工作,让整个流程,少点对立,多点善意和互谅吗?

就算事情已经没有了协商余地,对于辞退面谈,一般企业HR还是有一些共通的技巧的。

比如在时间上要避免周末、节假日,或者员工的重要纪念日(生日等)。

地点上,避免选在有其他人在的场合,最好选在单独的小会议室、休息室,约到公司外面的咖啡厅也可以。

面谈时,对于辞退的事实依据、数据,HR都应该事前做好准备。

面对可能出现的抵触情绪,HR也要积极安抚,耐心倾听,站在对方角度将心比心。

可惜,这些作为HR应具备的起码的职业素养,视频里全没见到。

真让人怀疑,企业或HR与拟辞退员工之间有多大的冤仇,为何要这样羞辱人?

如果一家企业里HR可以为所欲为,说明已经到了不在乎员工的地步了——既不在乎员工怎么想,也不在乎员工告;其他员工看在眼里,谁还愿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我国经历了长期的人口红利,劳动力一直处于买方市场,企业不愁找不到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缺乏对员工的起码尊重。

HR的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文化、对待员工态度的缩影,有责任心的企业在让不合格的员工下岗前,应该先让不合格的HR下岗,如此才能期望永续经营。

公司辞退员工可以有更体面的姿态

王钟的 中国青年报  (01月03日02版)

近日,某企业HR(人力资源专员)在工位宣布辞退员工的视频引发热议。

画面中,HR拿着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让员工签字,并说:

“我们不是在跟你协商,是直接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你如果有什么意见,直接去找仲裁委。

”HR的生硬态度很快招致网友的批评和质疑,涉事企业随后对情况进行了说明,称视频未能完整呈现事件全貌。

此前,HR曾多次就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与员工进行协商沟通,未达成一致。

再次沟通时,员工离开会议室,HR再次交涉未果,便在工位前宣读了解聘通知。

从程序和规则上,HR的表现似乎“滴水不漏”,既表达了企业辞退员工的坚定意志,也考虑了员工维权的具体需求。

然而,看似“无可指摘”的做法,为什么会引来诸多不满?

难道只是局外人的矫情?

HR是公司意志的执行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通常经过严格培训,其开展工作的方法也往往得到公司强有力的支持。

对HR来说,执行辞退员工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很可能因失职而得咎。

尽管目前,涉事公司已承认,HR工作方式于情有失,对此表示歉意,但依然有必要反思这场“辞退”风波。

因为企业经营状况、控制成本、战略调整等多方面原因,企业裁员无可厚非,哪怕是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也并不少见。

不管孰是孰非,因为裁员牵涉到劳资双方的根本利益,争执与冲突在所难免。

企业在辞退员工时,如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有关法律法规已有详尽规定。

比如,一些企业有时会同时辞退较多数量的员工,对此,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特定情形下,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些企业内部也出台有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执行办法,有的员工被辞退后,甚至能够得到外界看来较为丰厚的补偿。

然而,刚性的制度以外,也不能遗忘应有的人性。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人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主人公被企业宣布辞退后,不仅要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交出企业配备的办公用品,还会在保安“护送”下,在规定时间内携带个人用品“灰溜溜”地离开。

没有人愿意看到影视剧的桥段在现实中发生,特别是发生在自己身上。

市场经济环境中,用人单位与员工双向选择,员工有辞职的自由,企业有辞退员工的权利。

工作不再是一份“铁饭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资源配置的水平,有利于激发在岗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大大增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然而,当“辞退”成为常态,如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让冲突中的劳资双方都保留一份体面,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很多企业建立了现代人力资源制度,HR这一英文缩写被广泛使用,也充分佐证了人力资源体系作为“舶来品”的性质。

但是,一些企业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国外经验时,只照搬字面上的规章条文,却忽视了“软文化”建设。

何况,中国社会依然有人情与面子文化的传统,员工被用人单位辞退,不光要面临个人生活的压力,更会面临沉重的心理负担。

现实中,一方面,HR是“背锅侠”,没有太多决策权限,只能机械式地执行裁员命令;另一方面,HR的角色被塑造成冷漠型人格,缺乏对员工业务、性格的掌握与了解,招聘、裁员和日常管理,只是冰冷的KPI。

理想状况下,HR不光是企业政策的传声筒,更要成为员工情绪的疏导者、诉求的倾听者,甚至未来人生规划的建议者,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员工个体的充分尊重与了解。

有担当、有远见、有作为的优秀企业,不仅能够让在岗员工发光发热,还能让离职员工保留一分归属感,让企业文化在更大范围得到延续和传播。

一些企业还会定期组织“前员工俱乐部”,不管是主动离职的员工,还是裁员的员工,都一视同仁地看待,邀请他们“常回家看看”,为公司出谋划策,也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一项制度,更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学问。

企业的声誉来自于客户,来自于消费者,也来自于所有为其努力奋斗的雇员。

企业与员工之间,应该相互成就,即便减员辞退,也可以彼此尊重,尽可能给双方以体面。

企业该告别“精神控制”式培训

2019-12-3102:

30:

37新京报与归

最近,一篇《争议“致良知”》的文章刷屏,民办非企业组织“致良知四合院”就此火了。

该组织授课对象为企业及其员工,以捧读王阳明心学为主要内容,但其收费封闭式研修模式,被指强制要求学员分享心得、卖书拉新成员,涉嫌精神传销等。

曾有企业员工因无法接受相关理念被其所在企业劝退。

媒体采访到的一位“被培训”员工讲述,每天早晨八点半,自己和同事们就会被要求在公司中列队诵读,“读书必须站直,双手举书,且书和眼睛是平视的”。

对此,公司解释是利用上班前的一点时间“净化员工心灵”。

而为了保证这所谓的“早读”严格执行,公司又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迟到者罚款。

其实,类似的企业并不罕见,类似的培训组织,也并非孤例。

早在2014年,就有媒体统计,全国范围内针对企业家的培训机构不下1000家,存在乱收费、教材不规范、师资不稳定、洗脑式授课等乱象。

如一种名为“禅修”的授课模式,把企业家拉到深山老林、寺院里去讲课。

千百年前的隐士、高僧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他们竟然成了商贾的图腾。

不得不说,现在的很多企业,在培训员工方面有一个误区,认为一旦披上传统文或者国学的外衣就高大上了。

但不少时候他们与宣扬“三从四德”的女德班没有什么区别,而这显然是糟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