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x
《北京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17北京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17东城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
“吾欲伐吴,可乎?
”对曰:
“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
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
”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
乃下令曰:
“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
”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
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徵甲兵。
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
“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
”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
“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
”人争徙之。
乃下令曰: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人争趋之,于是攻亭。
一朝而拔之。
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
“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
”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
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于亲,举以为官师。
明年,从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
子之服亲丧者,为爱之也,而尚可以赏劝也,况君上之于民乎!
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蛙,乃为之式①。
从者曰:
“奚敬于此?
”王曰:
“为其有气故也。
”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
韩昭侯使人藏弊裤,侍者曰:
“君亦不仁矣,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
”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
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今夫裤,岂特颦笑哉!
裤之与颦笑远矣。
吾必待有功者,故收藏之未有予也。
”
(取材于《韩非子》)
注:
①式:
通“轼”,在这里是凭轼致敬之意。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罚严而必必:
坚决
B.比降北之罪北:
北方
C.被濡衣而走火者被:
通“披”,穿着
D.韩昭侯使人藏弊裤弊:
旧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B.
C.
D.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死敌之赏
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
B.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
(吴起)就倚靠着一辆战车到北门外发号施令
C.为其有气故也
因为它有勇气的缘故
D.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皱眉有皱眉的缘故,笑有笑的缘故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
13.选文讲述了许多赏罚这事。
阐述赏罚与政事的关系。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针对不同的进谏方式给予不同赏赐:
“①,受上赏;②,受中赏;③,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对赏罚的见解:
“不宜偏私,④”。
(4分)
14.选文第一段、第二段分别讲述了越王与吴起的故事,你更赞许谁的做法?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3分)B10.(3分)B11.(3分)B
12.(4分)
(1)等到(后来)有搬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赏赐他
(2分)
(2)第二天将要攻取(那)岗亭,有能率先登上(岗亭)的,任命他当国大夫
13.(4分)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②上书谏寡人者③能谤讥于市朝④使内外异法也
14.(5分)于答案示例①
我更赞许吴起的做法。
吴起先后两次设下奖赏标准,取信于民,比起越王仅以于赏罚威势震慑百姓,更能获得百姓支持。
只有获得百姓真心的信任和拥戴才是治国于之道。
答案示例②
我更赞许越王的做法。
越王设计的“焚宫室”更接近战争的危险局.胃,且相比于吴起的只奖无罚,越王赏罚分明,更能激励民心。
只有有原则、有貧用的奖惩机制于才是取胜之道。
评分参考:
①表明观点,1分;②概括越王或吴起的行为,2分;③分析对比,2分。
意思于对即可。
参考译文:
越王向大夫文种询问道:
“我想讨伐吴国,可以吗?
”(文种)回答说:
“可以了,我于们的奖赏优厚并且讲诚信,惩罚严厉而且坚决实行。
您想要了解这一点,为什么不烧一下房屋试试呢?
”于是就放火焚烧房屋,人们(都)不去救它。
(越王)就下令说:
“人去救火于的(如果)死了,(就)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救火如果没死的,(就)和战胜敌人的于奖赏相同;不救火的人,和投降败退的罪行相同。
”(命令一下达)人们(用烂泥)涂在自于己的身体上披着湿衣服而奔赴火海的,左边有几千人,右边有几千人。
(从)这件事(可以)于知道必将战胜吴国的趋势了。
吴起做魏武侯的西河郡守。
秦国有座小的边防岗亭面临边境,吴起想要攻占它。
(因为于如果)不除掉(它),那么(它)对(魏国)种田的人危害很大;(如果要)除掉它,那么于(又)不值得为此征集军队。
于是就在北门外靠放一根车辕木,然后(向人们发布)命令说:
于“有能搬这车辕木到南门外的人,(就)赐给他上等的农田、上等的住宅。
”人们没有搬它的。
等到(后来)有搬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赏赐他。
一会儿(吴起)又在东门外放置一石赤豆,之后(向人们发布)命令说:
“有能搬这个到西门外的,像当初那样赏赐他。
”人们争着搬它。
于是(吴起)下达命令说:
“明天将要攻取(那)岗亭,有能率先登上(岗亭)于的,任命他当国大夫,赏赐他上等田地、住宅。
”人们争着前往。
于是(吴起下令)攻亭,于一个早晨就把它攻克了。
李悝做魏文侯上党地区的郡守,想要人们善于射箭,于是下令说:
“人们有疑虑而不能决断的诉讼,就让他们射箭靶,射中靶子的就胜诉,射不中的就败诉。
”命令下达后,人们都急忙练习射箭。
等到和秦国人打仗,使秦军大败,因为人们都善于作战射箭。
宋国崇门的(一个)里弄居民为亲人守丧哀痛过度而损伤身体,很瘦弱,君主认为他对于亲人非常仁爱,提拔任命(他)做个小官。
第二年,人们因守丧哀痛损伤身体死亡的一年有于十多人。
子女为父母亲服丧,是因为爱父母,尚且可以用奖赏来鼓励,更何况是君主对于民于众呢!
越王计划讨伐吴国,想要人们看轻死亡(而拼死去作战)。
(他)出外看见(鼓着腮帮子似含)怒气的青蛙,就向它凭轼致敬。
随从说:
“为什么(要)对这种东西表示敬意呢?
”于越王说:
“因为它有勇气的缘故。
”第二年的请求把头颅献给越王的人一年有十多位。
韩昭侯派人收藏(起自己不穿的)破旧裤子,侍从说:
“您也太不仁慈了,(连)破旧的裤子也不拿它来赏赐给身边的侍从却(把它)收藏起来。
”昭侯说:
“这不是你懂得的道理。
我听说英明的君主吝惜(自己的)一颦一笑,皱眉有皱眉的缘故,笑有笑的缘故。
现在那条破旧裤子,难道只是皱个眉头笑一下的事吗?
裤子与皱眉头笑一笑(的作用)相差得远了。
我一定要等有功劳的人(才能赏给他),所以收藏起它没有给别人啊。
”
2017海淀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袁先生传①
薛季宜
袁先生,讳溉,字道洁,汝阴人也。
尝举进士,免贡②,避地州西山中。
建炎初,集乡民为保聚,与金人及群劫抗,屡克。
后移居蜀之富顺。
先生初从二程先生学,闻蜀薛先生名。
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其子晨以香出,父则掩关待之。
子莫而归,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
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③谒之,薛翁慢骂不应。
先生固己疑之矣。
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
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
曰:
“子学已博,然寡要。
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付以多为!
”先生曰:
“如先生言,吾心将以会道尔。
”薛翁击节称善,因以所学授之。
居月余,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
先生出关至夏口,岳开府飞必欲延至幕下,先生一见而出,不辞而行。
语所知曰:
“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
”未几而及难。
先生因家荆州,往来夷陵、秭归诸郡,与士夫言必称善,悦其意旨,然后和之,循循然,人知其厚德君子也。
初,靖康后,天下兵荒甫起,先生家为汝阴盛族,尝有客过其舍,先生察其状貌有异,白诸父曰:
“客奸人也。
”徙家人避之。
是夜客以寇来,遂与乡社义兵斗死。
后众欲据前山为保,先生争之,不听。
独将妻子聚保山后。
已而,前山果没。
金人大至,欲以万众攻山后营。
先生坞中兵不满千,召其众计曰:
“虏则势盛,吾知数术,保以一箭破之。
”其夕,虏砦山阿,先生使数十人各执鼓燧,如四山伏,约虏军噪扰,燔山击鼓为应。
有谈经客愚甚,先生激使为虏装,窃虏号入宿虏首帐下,以二矢授曰:
“夜中发矢而窜。
”客如先生计,恇恇④仅能发箭。
虏营惊乱,顾见火光并起,鼓声四合,因溃自相攻杀数百人,遂不敢复至。
瓯浦薛某⑤曰:
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
尝侍先生观弈,能为负棋,易置数子,以弱为强。
外舅强先生弈,则曰:
“先人尝以弈为废事⑥,所不忍违。
”走从问义理之辨,先生曰:
“学者当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
”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是南宋哲学家薛季宣为其师袁溉所作的传记。
②免贡:
没有考中。
③剌:
名帖,名片。
④恇恇:
害怕,惊恐。
⑤薛某:
“某”与下文的“走”,均为谦辞,指作者。
⑥废事:
耽误做事。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莫而归莫:
傍晚
B.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遁:
逃跑
C.天下兵荒甫起甫:
始,刚
D.如四山伏如:
到……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
于是不与邻里往来,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
B.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
幕府里没有圆滑机巧的人,灾难可以免除了
C.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
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并在首领的帐下过夜
D.圣人之学不可夏见,走于先生焉取焉
(如果)圣人的学说不能再见到,我到先生那里学习什么呢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
②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13.根据第二段内容,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从不同角度概括薛翁这一人物的特点。
(3分)
14.文章写了袁溉的哪些过人之处?
请概括回答,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9.(3分)B10.(3分)D11.(3分)B
12.(6分)
①(3分)经书是用来承载道的,言辞是用来阐明道的,哪用得着这么多呢!
②(3分)我要终生记住并践行这句话。
13.(3分)答案示例:
声名远扬(闻名遐迩),鸿儒硕学(博学多才),深居简出(真人不露相,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慕荣利(淡泊名利),洞若观火(洞见症结,高屋建瓴)
评分标准:
答对一个得1分,从不同角度答对三个即可得3分。
14.(5分)参考答案:
(3分)过人之处:
有立雪程门的精神;有见微知著的预判力;有明察秋毫的辨别力;深谙以寡御多、以简驭繁之术。
(2分)启示:
略。
评分标准:
“过人之处”一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袁先生,名溉,字道洁,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曾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避世隐居于颍州西面的山中。
建炎初年,聚集乡民保卫家乡,与金人和劫匪对抗,屡次战胜他们。
后来搬到蜀地富顺县居住。
先生当初跟从程颐、程颢先生学习,(就)听说了蜀地薛先生的名声。
(现在富顺县居住,)邻居家姓薛翁以卖香为生,他的儿子早上带着香出门,老翁就关上门等待儿子回来。
儿子傍晚回来后,就不再和邻里有来往,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
先生怀疑他就是薛先生,准备了名帖去拜访,薛翁谩骂、不理睬他。
先生本来就怀疑薛翁是薛先生,(现在更加确定了)。
隔了一天又去,同样不能接近,这样连续几天多次登门拜访,薛翁才高兴地见他。
先生和薛翁讲话,薛翁不予回应;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先生谈论古今诸子百家学说,又没有得到薛翁的任何回应;第三次见面先生纵谈六经学说,薛翁脸上才有高兴的神色。
薛翁说:
“你的学问已经很广博了,却缺少要领。
经书是用来承载道的,言辞是用来阐明道的,哪用得着那么多呢!
”先生说:
“正像您所说,我一定会用心去领会道。
”薛翁十分赞赏,于是把所学的教给了先生。
过了一个多月,(薛翁)勉励先生离开四川,自己也就离开了富顺。
先生离开四川到了夏口,岳飞一定要请他到幕府任职,先生和岳飞见了一面就出来了,不辞而别。
他对朋友说:
“岳公是武将,又拘泥古代礼法,他幕府里没有灵活变通之人,免于灾祸就很难了!
”没多久岳飞就遇难了。
先生就把家安到荆州,往来于夷陵、秭归等地,与士大夫交谈一定称赞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想法,然后调和、折中他们的言论,表现出温厚平和的样子,于是人们知道他是厚德的君子。
当初,靖康之役后,天下兵乱刚起,先生家是汝阴的望族。
曾经有个客人拜访他家,先生观察到其举止样貌有异,就告诉父辈们说:
“这个客人是坏人。
”他让家人转移躲避。
这天晚上客人果然带着贼寇来了,于是先生和乡社的义兵一起与贼寇殊死搏斗。
后来众人想仗据前山自保,先生与他们争论,他们没有听。
先生独自带领妻子儿女及士兵保卫山后。
不久,前山果然被攻陷。
金人大队人马到来,想凭借万人之众攻打山后营垒。
先生营垒中的兵士不足千人,他召集众兵士商量说:
“敌人声势很大,我知道五行、占卜的学问,保证用一支箭打败他们。
”那天晚上,金兵驻扎在山上,先生派数十人各自拿着鼓和取火的工具,到山周围埋仗,相约等到金兵慌乱起来,烧山击鼓作为响应。
有个谈经客很愚钝,先生鼓动他,让他换上敌人的衣服,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敌营,在敌人首领的帐中过夜,把两支箭给他说:
“夜间射箭,然后逃跑。
”谈经客按照先生的计策去做,惊恐得只能射(一支)箭。
敌营惊慌混乱一片,看到山上火光燃起,鼓声四面八方传来,于是溃散,自相残杀的首几百人,于是不敢再到后山了。
永嘉薛某说:
(如果)圣人的学说无法再见到,我到先生这里来学习什么呢?
曾经陪侍先生观棋,他善于下将要输掉的棋,改变几个棋子,棋局就能由弱变强。
我岳父劝勉先生下棋,先生说:
“我的先人曾说下棋耽误做事,我不忍违背。
”我问先生义理的分别,先生说:
“求学之人应当自己去探究,别人说得再好,不是你自己获得的。
”我要终生记住并践行这句话。
2017房山一模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上方山记
(明)袁宗道
一
毗卢顶①之右,有陡泉。
望海峰左,有大小摘星峰。
大摘星峰极高。
一老僧说,峰后有云水洞,甚奇邃。
余遂脱巾褫衣,导诸公行。
诸公两手扶杖,短衣楚楚,相顾失笑。
至山腰,少憩,则所谓一百二十寺者,一一可指数。
予已上摘星岭,仰视峰顶,陡绝摩天,回顾不见诸公,独憩峭壁下。
一物攀萝疾走,捷若猿猱,至此,则面目黧黑,瘦削如鬼。
予不觉心动,毛发悚竖。
讯之,僧也。
语不甚了了,但指其住处。
予尾之行,入小洞中,石床冰冷,趺坐②少顷,僧供黄茅汤,予啜罢,留钱而去,亦不解揖送。
诸公登岭,皆称倦矣,呼酒,各满饮。
黄昭素题名石壁。
蛇行食顷,凡四五升降,乃达洞门。
入洞数丈,有一穴甚狭,若瓮口,同游虽至羸者,亦须头腰贴地,乃得入穴。
至内,始篝火,一望无际,方纵脚行。
数十步,又忽闭塞。
过此,则堆琼积玉,荡摇心魂,不复似人间矣。
有黄龙、白龙悬壁上;又有大龙池,龙盘踞池畔,爪牙露张;卧佛、石狮、石烛皆逼真;石钟、鼓楼,层叠虚豁,宛然飞阁。
僧取石左右击撞,或类钟声,或类鼓声。
突然起立者,名曰须弥,烛之不见顶。
又有小雪山、大雪山,寒乳飞洒,四时若雪。
其他形似之属,不可尽记。
大抵皆石乳滴沥数千年积累所成。
僮仆至此,皆惶惑大叫。
予恐惊起龙神,亟呵止。
篝火垂尽,惆怅而返。
将出洞,命仆敲取石一片,正可作石砚。
每出示客,客莫不惊叹其过昆山灵壁也。
二
从云水洞归,诸公偃卧榻上。
食顷,余曰:
“陡泉甚近,曷往观?
”皆曰:
“佳。
”遂相挈循涧行。
食顷至。
石壁跃起百余丈,淡黄色,平坦滑泽,间似五彩。
壁上有石,若冠若柱,熟视似欲下堕,使人头眩。
壁腰有一处,巉巉③攒结,成小普陀,宜供大士。
其中泉在壁下,泓渟④清澈,寺僧云:
“往有用此水熟腥物者,泉辄伏。
至诚忏谢,复涌出如常,故相传称圣泉。
”余携有天池茶,命僧汲泉烹点,各尽一瓯,布毡磐石,轰饮至夜而归。
(节选自袁宗道《上方山记》,有删改)
【注】①毗卢顶:
上方山(位于北京房山区)的一座山峰。
②趺(fū)坐:
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双足交叠而坐。
③巉巉(chánchán):
险峻的,陡峭的。
④渟(tíng):
水停止不流动。
8.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同游虽至羸者羸:
瘦弱
B.烛之不见顶烛:
照亮
C.遂相挈循涧行挈:
搀扶
D.至诚忏谢谢:
辞谢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但指其住处
予尾之行
其孰能讥之乎邻之厚,君之薄也
乃得入穴惆怅而返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吾尝跂而望矣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遂脱巾褫衣,导诸公行
我便摘下巾帽脱去长衫,带着诸位友人前行。
B.蛇行食顷,凡四五升降
大家沿着山路曲折而行约有一顿饭的功夫,共上下坡四五次。
C.僧取石左右击撞,或类钟声,或类鼓声
和尚拿起石块,左右敲击,一类发出钟声,一类发出鼓声。
D.往有用此水熟腥物者,泉辄伏
以前有人用这水煮腥臭的东西,泉水就消失了。
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摘星岭的山路陡峭难行,一位山僧却能像猿猴一样攀援藤条,疾速奔走。
B.后来作者常常拿出石砚给客人看,客人无不因我到过昆山灵壁而惊叹。
C.选文以作者与朋友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游览上方山的所见所闻。
D.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具有形象生动、晓畅易懂的语言风格。
12.请概括原文一、二部分的主要景观。
(2分)
13.本文作者在第一部分第三自然段中用了大量笔墨记山洞游览,而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只有“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寥寥数句记后洞游览。
二洞有什么相似之处?
行文的详略为什么如此不同?
(5分)
14.请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
(4分)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取材于袁宗道《论文》)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8.(2分)D【谢:
道歉】
9.(3分)D【D项“而”,连词,表修饰。
A项“其”:
代词,他的;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
B项“之”:
代词,他;助词,取独作用。
C项“乃”:
副词,才;副词,竟然。
】
10.(3分)C【和尚拿起石块,左右敲击,发出的声音有的像钟声,有的像鼓声。
】
11.(3分)B【客人无不惊叹石砚的美超过了昆山的灵壁石。
】
12.(2分)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云水洞中的钟乳石奇形怪状形象逼真(1分),第二部分,陡泉险峻神奇(1分)。
评分标准:
答出云水洞或陡泉即可给分】
13.(5分)要点提示:
(1)相似之处(2分):
上方山云水洞和褒禅山后洞相似之处是“幽深难尽、路况恶劣、景观奇特”。
(2)详略不同原因(3分):
同为山洞游览,本文作者具体描写而王安石简略交代,原因在于他们的写作目的不同(1分)。
本文作者意在重点突出云水洞的奇特景观(1分),王安石是为表达自己“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的游览感受做铺垫(1分)。
【参考译文】
一
毗卢顶的右方,有陡泻的山泉。
望海峰的左方,有大、小摘星峰。
大摘星峰极为高峻。
一位老僧介绍,说山峰后有个云水洞,非常奇特、深邃。
于是,我便摘下巾帽脱去长衫,带着诸位友人前行。
大家双手拄着拐杖,看着各自短衣便服的奇异装束,忍不住相互取笑起来。
行至半山腰,稍事休息,就看到毗卢顶上所谓的120座寺庙,历历可数。
我已爬上摘星岭的山路,抬头看峰顶,陡峭的山崖上接苍天,回头下望,已看不见众人,便独自在峭壁下小憩。
一个活物攀援藤条疾速奔走,竟像猿猴一样敏捷,待来到眼前,就见其面目黧黑,瘦削如鬼。
我不禁吓得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问他,是位山僧。
说话不怎么清楚,只是指点着自己的住处。
我跟着他走,进入一个小山洞里,洞内石床冰冷阴凉,盘腿坐了一会。
山僧端来黄茅汤,我喝过后,留下一些钱就离去,那山僧也不晓得拱手送一送。
大家爬上山来,都说累坏了,大喊着上酒,各自满饮而尽。
黄昭素在石壁上题写了名字。
大家沿着山路曲折而行约有一顿饭的功夫,共四五次地上下坡,才抵达云水洞洞口。
进洞几丈远,就碰上个极窄的石穴,像瓮口一样,同伴中即使是最瘦的,也须将头和腰贴着地面,才能进去。
进到里面,开始点燃火把,洞内一望无际,这才放开脚步往里走。
才走几十步,洞内又狭窄起来。
走过此处后,就见岩石仿佛美玉堆叠在一起,让人心荡神摇,简直不像是在人间了。
头顶石壁上,好像盘着黄龙、白龙;还有一个大龙池,石龙盘踞池畔,爪牙毕露;石卧佛、石狮子、石蜡烛,个个形象逼真;还有石钟、鼓楼,层层叠叠,中间镂空,好像一座飞檐楼阁。
和尚拿起石块,左右敲击,发出的声音有的像钟声,有的像鼓声。
眼前突兀耸立起一座钟乳石,取名须弥山,用火把照着它都看不到它的顶。
又有的像小雪山、大雪山,钟乳飞溅,犹如四季飘雪。
其他形似各种物体者,不可一一记下来。
大概是钟乳下滴、历时数千年累积堆成。
僮仆至此,都恐惧迷乱得大叫起来。
我害怕他们惊动龙神,急忙加以呵止。
眼看火把将尽,才失望地返回洞外。
快出洞时,让仆人敲取一块钟乳石带回,正好可以加工成一方石砚。
以后,每次拿出此砚来给客人们观看,客人无不惊叹它超过了昆山的灵壁石。
二
从云水洞回来后,我们众人仰卧床榻上。
吃完饭,我说:
“陡泉非常近,为什么不去看看呢?
”大家都说好。
我们就相互搀扶着沿着山涧走。
一顿饭的功夫就到了。
石壁耸立起一百多丈,呈淡黄色,平坦光滑又有光泽,中间又有各种色彩。
石壁上又有岩石,有的像帽子,有的像柱子,一直盯着看好像要落下来似的,让人头晕目眩。
山壁半腰有一处,石头高峻聚集,成一个小普陀,适宜供奉观音大士。
陡泉就在这个石壁下,汇聚成潭的水深而清澈。
寺里的僧人说:
“以前有人用这水煮腥臭的东西,泉水就消失了。
直到诚心地忏悔道歉,才又涌出来像以前一样。
所以相互流传叫圣泉。
”我带有天池茶,让僧人汲来泉水煮茶,每人喝了一杯,在石头上铺上毡子,狂欢到夜深才回去。
14.(4分,每两处1分)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原文译文参考】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
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
故孔子论文曰:
“辞达而已。
”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嘴巴所说的言语是代替内心的想法,而文章又是代替言语的功能。
克服障碍辗转表达,一篇文章即使写得通顺,恐怕也比不上言语让人听得明白,更何况是要写出人内心所存在的想法呢?
所以孔子谈论文章时说:
“文辞(写文章)的目的,就在于通顺地表达意思而已。
”文辞是否达意,是辨别文章优劣的标准。
】
2017朝阳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说难①
韩非子
凡说之难:
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
“吾欲用兵,谁可伐者?
”大夫关其思对曰:
“胡可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