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9804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

《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

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7朝阳一模

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③。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

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

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

②平山堂:

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

③兰台公子:

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

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14.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

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

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于“天籁”的说法。

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15.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3分)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

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

中国古代文人有山水情怀。

《归去来兮辞》中,在春天农事之余,陶渊明“寻壑”“经丘”,看到“①,②”,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滕王阁序》中,在深秋时节,面对“③,④”的景象,王勃深感水色山光的变幻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由梦境返回现实,失意感慨,认为徜徉山水,“⑤,⑥”,才是正确的人生选择;杜甫《登高》一诗中,面对西风高天、沙白鸟飞,诗人看到了“⑦,⑧”秋天开阔苍茫的山水景象。

 

(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C(“批评……”有误)

15.(3分)C(“巴山夜雨涨秋池”属于实写)

16.(6分)

相同点:

两词都表达了贬谪境遇中苏轼的豪迈旷达的情怀。

(2分)

不同点:

《念》词借古抒怀,借周瑜卓越不凡、青年功成来反衬自己壮怀难酬、老大未成的忧愤与失意。

《水》词借景抒情,借白头渔翁搏击风浪的壮伟之举,来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正气浩然的精神。

(4分,每点2分)

17.(8分)

①木欣欣以向荣

②泉涓涓而始流

③潦水尽而寒潭清

④烟光凝而暮山紫

⑤且放白鹿青崖间

⑥须行即骑访名山

⑦无边落木萧萧下

⑧不尽长江滚滚来

 

2017丰台一模

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6~19题。

(18分)

木兰花慢游三台①

元好问②

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

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

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

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

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

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

安得参军③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注释】①三台:

为曹操所建,三国魏邺都胜迹。

下文的“台城”即邺城故都,南北朝时邺都毁于战火。

下文的“曹侯墓”“西陵”即曹操陵墓,在古邺城西北。

②元好问:

金宋元初人,金亡不仕。

以金朝遗民身份凭吊魏都,触目兴感,写下这首词。

③参军:

诗人鲍照,曾作《芜城赋》,凭吊广陵,讽刺竟陵王叛乱导致亡国之事。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拥岧岧”三句着力描绘了三国魏邺都的雄壮之景,极力渲染了王都之气象。

B.“只道”两句描写了眼前“江山如画”之景,为下文抒发怀古幽思设下伏笔。

C.“问对酒”两句,作者想到怀有建功抱负的曹操,如今已成一抔黄土,不胜感慨。

D.“青青”两句描绘故都杂草丛生的荒凉,与上阕邺都的繁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17.本词先写昔盛之景,后写今衰之景,在强烈的对比中抒发感慨。

下列怀古诗运用了这种写法的一项是(3分)

A.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宮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D.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金陵图》)

18.这首词下阕写到曹操,苏轼在《赤壁赋》第三段中也写到了曹操,二者借写曹操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

①本词有“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句,由此可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词有“只道江山如画”句,古代诗人面对如画江山时,往往会生发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句。

③本词作者感叹“争教天地无情”。

《窦娥冤》中窦娥以“地也,_____________!

天也,_____________!

”句控诉了天地的无情。

 

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18分。

16.B【解析】“只道”两句否定了壮丽景观的现实存在。

17.A

18.【解析】同:

二者都感叹曹操生前的辉煌业绩于今已经消逝不存,抒发了历史兴亡、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叹。

(2分)

异:

元词下阕,先写曹操“风云奔走”业绩的不易,后写曹操墓西陵的荒冷,对比之下“对酒当歌”已成虚名,而“怅西陵遗恨几时平”。

表面说是曹操“遗恨几时平”,倒不如说词人自身为现实而“遗恨”不平!

言外寄托着词人对故国沦亡的深沉悲痛(黍离之悲)。

(2分)苏轼在《前赤壁陚》第三段中也写到曹操,先曹操当年“舳舻千里”,“横槊陚诗”,可谓“一世之雄”;再发问“而今安在哉?

”连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

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人生短暂、人生虚无)。

(2分)

【评分标准】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①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②一时多少豪杰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③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评分标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7石景山一模

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②,海色明徂徕③。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

①杜二甫:

即诗人杜甫。

②泗水:

水名。

③徂徕:

山名。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描写了李白在秋日于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的情形,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B.颔联中的“何时”“重”两词表达了李白渴望来日能够再与好友相逢畅饮的心情。

C.尾联以“且尽手中杯”来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

D.全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16.“蓬”作为意象,常用作游子的代称。

古诗中还有其他形容游子的意象,下列诗中加点词不是用来指代游子的是(3分)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B.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李白《赠裴十四》)

C.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白居易《答微之》)

D.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王维《伊州歌》)

17.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表达豁达情感的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

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写到的“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描摹对象。

古诗文中既有客观描绘的“水”,如王勃《滕王阁序》中以“  ①  ,  ②  ”呈现水天一色的美景;又有寄托着作者丰富情感的“水”,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  ③  ,  ④  ”感慨世事易逝,人生苦短;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用“  ⑤  ,  ⑥  ”表达诗人要克服一切阻力,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15.(3)D        16.(3分)D      

17.(5分)

 答案示例:

  两首诗同是借景抒乐观豁达的送别之情,但借以抒情的景物特点有所不同。

李诗“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一句描绘了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

明净秀丽的景色与真挚淳厚的友情交相辉映,诗人借此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

王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句描写了辽阔三秦护卫下的长安和千里之外风烟迷蒙的蜀地,送别地和目的地的地势风貌恢宏壮观。

此景雄浑阔大,为朋友之间的分别奠定了豪迈的情感基调。

18.(6分)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②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世间行乐亦如此    

④古来万事东流水     ⑤青山遮不住      ⑥毕竟东流去

 

2017顺义一模

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8—20题。

水调歌头·游览黄庭坚

瑶草①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②。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③。

我为④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⑤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瑶草:

仙草。

②金徽:

金饰的琴徽。

这里指琴。

③白螺杯:

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

④为(wéi):

愿作。

⑤长啸:

长叹。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19.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2分)

A.新晴原野旷B.白云随鹤舞C.冰壶含雪魄D.一天秋似水

20.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

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

(6分)

 

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18.C(3分)19.B(2分)

20.(6分)参考答案:

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境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显示出陶氏对美好、平和、自然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词中,作者写所游之地“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那里可以一展浩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

正是因为陶、黄所处的现实没有这样的境界,他们才如此热爱并在作品里讴歌这样的境界。

作者内心对现实的怨愤,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清高志趣,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

【评分标准】分别答出陶、黄作品的内容,并准确分析其思想(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各3分。

意思对即可。

2017门头沟一模

 

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夜起岳阳楼望月

(清)姚鼐

高楼深夜静秋空,荡荡江湖积气通。

万顷波平天四面,九霄风定月当中。

云间朱鸟①峰何处?

水上苍龙②瑟未终。

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

①朱鸟:

指南岳衡山。

②苍龙:

指湘灵,为湘水之神。

《楚辞•远游》中有记载: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楼深夜静秋空”描绘洞庭月夜景色,诗人登上岳阳楼感受到万籁俱寂,四周悠远空旷,令人有天地孤独之感。

B.“九霄风定月当中”写风静无声,皓月当空,清光四溢,天水空灵一片,上下澄澈,

令人幽然神远。

C.“云间”一联引用两个典故,从夜空想到朱鸟化为衡山的传说,又从湖波中幻起湘灵鼓瑟的想象,为全诗增加了神秘色彩。

D.第四联间接抒发感慨,表达自己要拂衣飞去、长啸升空的念头,也表明了自己辞官归隐的愿望。

16.“洞庭天下水”,岳阳楼前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经常被登楼揽胜的诗人写入诗文,成为一卷美丽的图画。

下面描写洞庭美景的诗句,其意境与本诗最相似的一项是(3分)

A.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C.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D.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

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元稹《洞庭湖》)

17.岳阳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一向为登临胜地。

自唐宋以来,吟咏岳阳楼的名篇佳作甚多,诗圣杜甫晚年也曾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登岳阳楼》。

与姚鼐的《夜起岳阳楼望月》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6分)

①北宋名臣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成就了“文以楼生,楼以文传”的千古佳话。

②“万顷波平”极写洞庭湖水平如镜、波光粼粼的壮阔景象,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写出了大江之上水气弥漫、波光星光交相辉映的美景,并借“,

”写了与友人泛舟茫茫的江面、任凭小船从流飘荡的自在与畅快之情。

③“啸”作为一种歌吟方式,可以随心所欲地吐露一派风致,一腔心曲。

吟啸之俗较古老,历史上的魏晋时期多有名士之啸,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曾“,”,表达自己归隐田园的愉悦之情与闲适之意。

15.(3分)D(“间接抒发感慨”应为直接抒发感慨;且并没有“表明自己辞官归隐的愿望”。

16.(3分)C(ABD都写出了洞庭湖风急浪高的动感和震撼力量,且A写的是阳光下的洞庭湖,D写的是夕阳西下与晨光初现时的洞庭湖;而姚诗和C都写出了洞庭月夜的空旷清幽平静。

17.

(1)姚诗由景物生发想象,重在抒发自己渴望超脱尘世、羽化而登仙的洒脱和飘逸的情怀。

“云间”一联引用“朱鸟”“苍龙”的典故,为全诗增加了神秘色彩;第四联“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琼岛”指仙岛,表达自己要拂衣飞去、长啸升空、遗世羽化的愿望,极为潇洒。

(2)杜诗触景入情,重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漂泊孤苦的身世之感和忧国伤时的博大情怀。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自己被社会遗忘的孤独处境和不幸身世;“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则写出了诗人对国家时局满怀担忧却无可奈何的精神痛苦。

(每首诗感情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共6分)

18.(6分)默写: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017房山一模

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7题。

子夜吴歌(其四)

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①。

注释:

①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明朝驿使发”,所以征人的妻子要连夜“絮征袍”,表明战争来得非常紧迫。

B.“一夜絮征袍”领起下文,暗含一个“赶”字,我们仿佛看到了女主人公的忙碌和焦急。

C.一个“冷”字,生动传神,既写出“一夜絮征袍”的艰难,又暗示了连夜絮征袍的内因。

D.从全诗看,剪缝完成前女主人公唯恐驿使走得早,缝制完成后又唯恐驿使行得迟。

16.“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两句,以环境的“冷”衬托人物的心情。

下列诗句不属于以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的一项是(3分)

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诗经·氓》)

B.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是李白的《子夜吴歌》(其三)。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李白的这两首《子夜吴歌》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

李白的《子夜吴歌》(其四)使人联想到不少有关战争的诗文,比如《国殇》中有“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     。

”又比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有“郁孤台下清江水,     ?

西北望长安,     。

”再比如《书愤》中有“     ,     。

”又让人联想到《曹刿论战》中关于人民为什么拥护战争的论断:

“小大之狱,    ,    。

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15.(3分)A【并未表明战争来得紧迫。

如果要说紧迫,应该是“冬天”来得猝不及防】

16.(3分)C【此两句诗是在描摹琵琶女的琵琶演奏声】

17.(5分)(言之成理即可)

(1)相同点(1分):

两诗都是写妻子为远方的丈夫准备征衣,主人公都是关爱征夫的妻子。

(2)不同点(4分):

《其三》主要表达的是盼望丈夫早日回家团聚的情感(2分),《其四》主要表达的是对丈夫的冷暖的关心之情(2分)。

18.(8分)(每句1分,错一字即不得分)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中间多少行人泪可怜无数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虽不能察必以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