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9635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温病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温病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温病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温病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病学.docx

《温病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病学.docx

温病学

温病学

第一单元 温热类温病

  

  温热类温病指不兼湿邪的温病,主要包括风温、春温、暑温、秋燥等,具有起病急、传变快、易化燥伤阴之特点,治疗在清泄邪热的基础上,还要时时顾护阴液。

本单元以风温、春温、暑温作为温热类温病之代表。

  主要温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

  一、风温病的传变规律

  二、春温病的传变规律

  三、暑温病的传变规律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卫分证治

  邪袭肺卫

  病机:

风温初起,风热病邪袭于肺卫。

  证候表现:

发热,微恶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或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方药:

银翘散、桑菊饮。

  银翘散(辛凉平剂)

  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

  桑菊饮(辛凉轻剂)

  杏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桔梗、芦根、生甘草。

  气分证治

  肺热腑实

  病机:

肺经痰热壅阻,肠腑热结不通。

  证候表现:

发热,痰涎壅盛,喘促,便秘,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治法:

宣肺化痰,通腑泄热。

  方药:

宣白承气汤。

  生石膏、生大黄、杏仁粉、瓜蒌皮。

  此为肺与大肠的同病证,痰热壅阻,肺气不降,则腑气难以下行;肠腑热结,腑气不通,则肺热无从外泄。

故当肺与肠同治。

宣白承气汤取白虎汤、承气汤合用之义,有宣肺通腑之效。

  燥热伤肺 

  病机:

燥热之邪壅肺,气阴两伤。

  证候表现:

发热,干咳无痰或少痰,气逆而喘,胸胁满闷,鼻咽干燥,心烦口渴,乏力,苔薄白干燥或薄黄干燥,舌边尖红赤。

  治法:

清肺泄热,养阴润燥。

  方药:

清燥救肺汤。

  生石膏、桑叶、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

  营分证治

  营分证多由气分证不解,邪气深入而致。

亦有卫分证不解,直接深入营分者,与邪气猛烈或正气已虚有关。

风温、春温、暑温的病变过程中,都可以出现营分证。

“心主血属营”,是说营分的病变会影响到心包的功能,所以出现心烦躁扰、甚或谵语等神志异常的表现;营和血都居于脉中,营分的病变也会影响到血分,因而出现斑疹隐隐之热窜血络、血热妄行的表现。

  热灼营阴 

  病机:

热灼营阴,扰神窜络。

  证候表现:

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甚或时有谵语,斑疹隐隐,咽燥口干反不甚渴,舌质红绛,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本证纯属营分,见舌质红绛,苔薄或无苔。

若邪热初入营分而气分热未解,则多兼有黄白苔。

  治法: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药:

清营汤。

  犀角(水牛角代)、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本方为温病营分证治疗的主方,其中生地、玄参、麦冬甘寒清热养阴,水牛角、黄连清营热解毒,丹参化瘀以防瘀热互结,银花、连翘、竹叶轻清透热,配入清营养阴解毒之品中,可使气机宣达,营热外透,体现了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营分证治疗大则。

  热陷心包证治

  热陷心包

  病机:

热入心包,炼液成痰,痰热闭窍。

  证候表现:

身灼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色鲜绛,脉细数。

  治法:

清心凉营,豁痰开窍。

  方药:

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送服紫雪丹、至宝丹。

  清宫汤

  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水牛角尖代)、连心麦冬 

  安宫牛黄丸(市售成药,组成略)

  紫雪丹(市售成药,组成略)

  至宝丹(市售成药,组成略)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皆为凉开剂,有开窍醒神之功,又称为温病“三宝”。

  热盛动风证治

  热盛动风

  病机:

邪热亢盛,深入厥阴,引动肝风。

  证候表现:

高热,头痛头胀,心中躁扰,甚则神昏,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或角弓反张,舌红或舌绛,脉弦数。

  治法:

清热凉肝,息风止痉。

  方药:

羚角钩藤汤。

  羚羊角、桑叶、菊花、钩藤、生地、白芍、竹茹、川贝、茯神、甘草。

  若见壮热,烦渴,舌红,脉洪大有力,为阳明气分热盛,引动肝风,当配以生石膏、知母大清气热;若见身热夜甚,舌质红绛,为心营热盛,引动肝风,当配以清营汤类;若兼腑实便秘者,当配以大黄、芒硝通下泄热;若有窍道出血,或斑疹外发,当配以水牛角、生地等凉血止血;若同时有神昏者,为手足厥阴心包、肝的同病证,当与“三宝”同用。

  血分证治

  热盛迫血

  病机:

血分热毒炽盛,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证候表现:

身灼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斑疹显露,色或紫黑,或吐衄血、便血、尿血,舌深绛,脉细数。

(窍道出血、斑疹)是与营分证的不同之处。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散血。

  方药: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芍药、丹皮。

  真阴耗竭证治

  温邪久羁不退,进入下焦,耗伤肝肾之阴血,呈现邪少虚多之势,属温病后期的证候。

  真阴耗竭

  病机:

温病日久,真阴耗伤,邪少虚多。

  证候表现:

低热不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齿黑,或心悸,或神疲多眠,耳聋,舌干绛或枯萎,或紫晦而干,脉虚软或结代。

  治法:

滋养肝肾阴液。

  方药:

加减复脉汤。

  炙甘草、干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白芍。

  本方由《伤寒论》炙甘草汤去参、桂、姜、枣,加白芍而来,是温病后期邪入下焦、肝肾阴伤之主方。

方中多滋润之品,邪少虚多时才可使用,邪热尚盛、正邪交争剧烈时不可用,以免敛邪助热。

  虚风内动证

  阴虚动风

  病机:

温病后期,水不涵木,虚风内动。

  证候表现:

低热,手足蠕动或瘈疭,心悸或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痛,形消神倦,咽干齿黑,舌干绛,脉虚细无力。

  治法:

滋养阴血,柔肝息风。

  方药:

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三甲复脉汤

  炙甘草、干生地、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

  本方为加减复脉汤加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而成,治疗温病后期阴虚动风证,症见手足蠕动或瘈疭,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痛。

  大定风珠

  炙甘草、干生地、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五味子、鸡子黄。

  本方为三甲复脉汤加五味子、鸡子黄而成,五味子酸敛以防厥脱之变,鸡子黄血肉有情之品,填阴增液息风,全方用于肝肾阴竭,阴阳时时欲脱之证。

  后期正虚邪恋证治

  阴虚火炽

  病机:

温病后期,肾阴耗伤,心火仍炽,心肾不能互济。

  证候表现:

身热,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

  治法:

泻心火,育肾阴。

  方药:

黄连阿胶汤。

黄连、黄芩、炒白芍、阿胶、鸡子黄。

  邪留阴分

  病机:

温病后期,阴液亏损,余邪留伏阴分。

  证候表现: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少苔,脉沉细略数。

  治法:

滋阴透邪。

  方药: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本方养阴透邪,亦属攻补兼施方。

青蒿、鳖甲一以透热,一以养阴,为全方之君。

正如吴鞠通说:

“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

  例题

  初起以肺卫表证为主要表现的是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秋燥

  E.伏暑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引起的,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的急性外感热病。

风温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等肺卫表热证为主要表现,属于新感温病。

  风温初起可见

  A.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

  B.发热、神昏、痉厥、斑疹

  C.壮热、烦渴、多汗、脉洪大

  D.身热不扬,恶寒少汗,身重肢倦

  E.高热、烦渴、脘痞、苔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风温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等肺卫表热证为主要表现,属于新感温病。

  春温初期虽以里热证为主,发病之初有的也有短暂的卫表证表现,称为

  A.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B.夏暑发自阳明

  C.新感引动伏邪

  D.伏邪自发

  E.湿胜阳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春温的致病因素是温热病邪,依据感邪轻重、体质强弱,初期有发于气分和发于营分的不同。

发于气分的,邪气虽盛,而正气亦强,病情相对较轻,但若病情进一步发展,亦可深入营血分;发于营分的,邪热炽盛,营阴亏损,病情较重,可出现伤阴、闭窍、动风、动血等危重症。

春温初期虽以里热证为主,发病之初有的也有短暂的卫表证表现,称为“新感引动伏邪”,无卫表证表现的,称为“伏邪自发”。

  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叶天士

  C.薛生白

  D.吴又可

  E.张仲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医家是叶天士。

  温热类温病的基本治法是

  A.清泄邪热

  B.辛凉解表

  C.养阴清热

  D.化湿清热

  E.养阴润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温热类温病指不兼湿邪的温病,主要包括风温、春温、暑温、秋燥等,具有起病急、传变快、易化燥伤阴之特点,治疗在清泄邪热的基础上,还要时时顾护阴液。

  治疗温热类温病热陷心包首选

  A.清营汤

  B.清宫汤

  C.羚角钩藤汤

  D.犀角地黄汤

  E.加减复脉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治疗温热类温病热陷心包首选清宫汤。

  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甚或时有谵语,斑疹隐隐,咽燥口干反不甚渴,属于温热类温病的

  A.热灼营阴

  B.热陷心包

  C.热盛动风

  D.热盛迫血

  E.真阴耗竭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热灼营阴

  证候表现:

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甚或时有谵语,斑疹隐隐,咽燥口干反不甚渴,舌质红绛,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温热类温病后期正虚邪恋证邪留阴分首选的方药是

  A.清营汤

  B.青蒿鳖甲汤

  C.羚角钩藤汤

  D.犀角地黄汤

  E.三甲复脉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邪留阴分

  病机:

温病后期,阴液亏损,余邪留伏阴分。

  证候表现: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少苔,脉沉细略数。

  治法:

滋阴透邪。

  方药:

青蒿鳖甲汤。

  治疗温热类温病真阴耗竭首选

  A.清营汤

  B.清宫汤

  C.羚角钩藤汤

  D.犀角地黄汤

  E.加减复脉汤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真阴耗竭

  病机:

温病日久,真阴耗伤,邪少虚多。

  证候表现:

低热不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齿黑,或心悸,或神疲多眠,耳聋,舌干绛或枯萎,或紫晦而干,脉虚软或结代。

  治法:

滋养肝肾阴液。

  方药:

加减复脉汤。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秋燥

  E.伏暑

  初起即见阳明气分热证表现的是

  初起即见暑湿郁蒸气分证表现的是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1.暑温大多初起即见壮热、烦渴、多汗、脉洪大等阳明气分热证表现,即叶天士“夏暑发自阳明”之谓。

  2.伏暑初起即可见高热、烦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属于伏邪温病。

  A.麻黄汤

  B.桑菊饮

  C.桑杏汤

  D.银翘散

  E.桂枝汤

  有“辛凉平剂”之称的是

  有“辛凉轻剂”之称的是

  

『正确答案』D、B

『答案解析』1.有“辛凉平剂”之称的是银翘散。

  2.有“辛凉轻剂”之称的是桑菊饮。

  

第二单元 湿热类温病

  

  主要湿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

  湿温病的传变规律

  湿温病是感受湿热病邪引起的,多发生于夏秋雨湿较盛、气候炎热季节的急性外感热病。

  湿温病初起以湿遏卫气为主要证候,见身热不扬,恶寒少汗,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症。

  伏暑病的传变规律

  伏暑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当时未发病,而于秋冬季节发病的急性外感热病。

本病初起即可见高热、烦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属于伏邪温病。

  伏暑初起多见表里同病证。

  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湿温病初发证治

  湿遏卫气

  病机:

湿温病初起,卫气同病,外内合邪。

  证候表现:

身热不扬,午后热显,恶寒,无汗或少汗,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面淡黄,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芳香宣散,祛除表里湿邪。

  方药:

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三仁汤

  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

  藿朴夏苓汤

  藿香、半夏、赤苓、杏仁、薏仁、蔻仁、猪苓、泽泻、豆豉、厚朴。

  二方都有杏、蔻、薏三仁,开上、畅中、渗下。

三仁汤中有滑、竹泄湿中之热,用于湿渐化热者宜;藿朴夏苓汤中有藿、豉透表,猪苓、赤苓、泽泻渗利,用于表证明显且湿盛者宜。

  湿困中焦证治

  湿重热轻,困阻中焦

  证候表现:

身热不扬,胸闷脘痞,腹胀,恶心呕吐,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

  本证为湿温病气分证,湿邪遏阻中焦,湿重于热,病变偏于脾。

身热不扬,口不渴,小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说明湿重;胸闷脘痞,腹胀,恶心呕吐,说明病位在中焦脾胃。

  治法:

芳香宣化,燥湿运脾。

  方药:

雷氏芳香化浊法,或配合三仁汤。

  雷氏芳香化浊法

  藿香、佩兰、半夏、陈皮、厚朴、大腹皮、荷叶。

 

  三仁汤(见湿遏卫气证治)

  湿阻膜原证治

  湿阻膜原证是湿温病初发的另一证型,也可由湿遏卫气证转化而来。

膜原病位特殊,清代温病学家薛生白说:

“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

”所以湿阻膜原证亦归属于中焦证。

  邪阻膜原,湿浊偏盛

  病机:

湿热秽浊郁伏膜原,阻遏气机。

  证候表现:

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如积粉,脉缓。

  治法:

疏利透达膜原湿浊。

  方药:

雷氏宣透膜原法。

  槟榔、厚朴、草果、黄芩、甘草、藿香、半夏、生姜。

  湿阻膜原证湿浊重,非一般燥湿药所能为功,当疏利透达膜原湿浊。

雷氏宣透膜原法由明末吴又可达原饮化裁而来,前三味槟榔、厚朴、草果为核心药物,辛开行气,芳香辟秽;辅以藿香、半夏、生姜燥湿化浊;佐以黄芩、甘草泄热、和中。

  湿热中阻证治

  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病机:

湿热互结中焦,脾胃升降失司。

  证候表现:

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濡数。

  皆有脘痞、呕恶、便溏等脾胃升降失常表现,但湿与热的轻重不同。

前者发热汗出不解,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濡数等热象已显;后者身热不扬,口不渴,小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等湿象明显,当相互区别。

  治法:

辛开苦降,燥湿泄热。

  方药:

王氏连朴饮。

  湿热蕴毒证治

  湿热蕴毒

  病机:

湿热交蒸,充斥气分,酿成热毒。

 

  证候表现:

发热口渴,咽喉肿痛,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脘腹胀满,肢酸倦怠,苔黄腻,脉滑数。

  本证为湿热交蒸,弥漫上下,蕴结成毒所致。

身目发黄、咽喉肿痛分别为湿热犯于肝胆和湿热上壅咽喉之征。

此外还可见口舌生疮、颐肿、外发红疹等湿热毒聚之象。

脘腹胀满,肢酸倦怠说明病变仍以中焦为主。

 

  治法:

清热化湿解毒。

  方药:

甘露消毒丹。

  滑石、茵陈、黄芩、菖蒲、川贝、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蔻仁。

 

  本方又名普济解毒丹,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王孟英称其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在现代临床上也有广泛应用。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治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病机:

气分湿热久郁,酿成痰浊,蒙蔽心包。

  证候表现:

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似清似昧或时清时昧,时或谵语,苔浊腻,脉濡滑数。

  治法:

清热化湿,豁痰开窍。

  方药:

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菖蒲郁金汤

  鲜菖蒲、郁金、炒栀子、连翘、木通、鲜竹叶、丹皮、竹沥、灯心、玉枢丹。

  苏合香丸(市售成药,组成略)

  至宝丹(市售成药,组成略)

  暑湿郁阻少阳证治

  暑湿郁阻少阳

  病机:

暑湿郁蒸少阳气分,气机郁阻。

  证候表现:

寒热似疟,身热午后甚,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口渴心烦,脘痞呕恶,舌红,苔薄黄而腻。

  暑湿郁阻少阳证是气分湿热证中的一类证候,因邪在少阳,故有寒热似疟的热型,脘痞呕恶,苔腻为湿阻气机之象,口渴心烦,舌红为里热伤阴之征象。

  治法:

清泄少阳,分消湿热。

  方药:

蒿芩清胆汤。

  青蒿、黄芩、竹茹、半夏、枳壳、陈皮、赤苓、碧玉散。

  暑湿弥漫三焦证治

  暑湿弥漫三焦 

  病机:

气分暑湿郁蒸,弥漫于上中下三焦。

  证候表现:

身热汗出口渴,面赤耳聋,眩晕,胸闷喘咳,痰中带血,脘痞腹胀,下利稀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滑,脉滑数。

  治法:

清暑化湿,宣通三焦。

  方药:

三石汤。

  滑石、石膏、寒水石、杏仁、竹茹、金银花、金汁、通草。

  余湿留恋证治

  后期余湿留连

  病机:

湿温病气分证后期,余湿未尽,脾气不舒,胃气未醒。

证候表现:

身热已退,或有低热,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脉濡缓。

  治法:

轻清芳化,清涤余湿。

  方药:

薛氏五叶芦根汤。

  藿香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薄荷叶、芦根、冬瓜仁。

  例题

  下列属湿温病湿从热化表现的是

  A.伤阴

  B.闭窍

  C.动风

  D.动血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湿温病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其所感受的湿热之邪是湿与热两种性质不同的邪气相合而成,故湿温病的转归有别于温热类温病。

一种转归是湿从热化,日久化燥化火深入营血,可以伤阴、闭窍、动风、动血;另一种转归是热从湿化,耗伤脾肾之阳,导致“湿胜阳微”之阴寒证。

  湿温病的病变中心为

  A.肝胆

  B.脾胃

  C.心肾

  D.肺脾

  E.肺肾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湿温病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其所感受的湿热之邪是湿与热两种性质不同的邪气相合而成,故湿温病的转归有别于温热类温病。

  以下属于湿热类温病的是

  A.风温

  B.春温

  C.伏暑

  D.暑温

  E.秋燥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湿热类温病指兼有湿邪的温病,主要包括湿温、暑湿、伏暑等,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证候有湿与热之偏重,病位有上中下焦之所在,转归有伤阴、伤阳之不同。

  被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王孟英称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的是

  A.三仁汤

  B.王氏连朴饮

  C.菖蒲郁金汤

  D.甘露消毒丹

  E.藿朴夏苓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甘露消毒丹:

滑石茵陈黄芩菖蒲川贝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蔻仁。

本方又名普济解毒丹,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王孟英称其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在现代临床上也有广泛应用。

  治疗湿温病湿热中阻证中湿热并重首选

  A.三仁汤

  B.王氏连朴饮

  C.菖蒲郁金汤

  D.甘露消毒丹

  E.藿朴夏苓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证候表现:

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濡数。

  方药:

王氏连朴饮。

  A.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B.气营两清,解毒救阴

  C.轻清芳化,清涤余湿

  D.清暑化湿,宣通三焦

  E.清泄少阳,分消湿热

  治疗湿温病后期,余湿留恋证选用的治法为

  治疗暑湿弥漫三焦选用的治法为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1.治疗湿温病后期,余湿留恋证选用的治法为轻清芳化,清涤余湿。

  2.治疗暑湿弥漫三焦选用的治法为清暑化湿,宣通三焦。

  A.湿遏卫气证

  B.湿阻膜原证

  C.阴虚火炽证

  D.邪留阴分证

  E.阴虚动风证

  湿温病初起可见

  湿温病感邪重者可见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1.湿温病初起见湿遏卫气证,感邪重者也可见湿阻膜原证。

  2.湿温病初起见湿遏卫气证,感邪重者也可见湿阻膜原证。

  

第三单元 温毒类温病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

  大头瘟毒盛肺胃证治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初起即见卫气同病证,继则肺胃热毒炽盛。

本病发展过程中,往往因邪毒攻窜而出现头面红肿疼痛、甚则溃烂等表现。

毒盛肺胃证为大头瘟气分热毒炽盛、化火攻冲头面的证候。

  毒盛肺胃

  病机:

肺胃热毒充斥,攻冲头面。

  证候表现:

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加剧,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

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方药:

普济消毒饮。

  黄芩、黄连、玄参、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桔梗、升麻、柴胡、陈皮、生甘草。

  烂喉痧毒燔气营(血)证治

  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以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为临床特点,又名疫喉痧、时喉痧,与乙类传染病中的猩红热极为相似,属于传染病。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又肺主皮毛,胃主肌肉,正如何廉臣所说:

“疫痧时气,吸从口鼻,并入肺经气分则烂喉,并入胃经血分则发痧。

”毒燔气营(血)证为疫毒之邪深入营血分,气营(血)同病的危重证候。

  毒燔气营(血)

  病机:

烂喉痧邪毒化火,燔灼气营(血)。

  证候表现:

壮热,烦躁口渴,咽喉肿痛糜烂,甚则气道不通,肌肤丹痧紫赤密布,红晕融合成片,舌绛干燥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

  治法:

气营(血)两清,解毒救阴。

  方药:

凉营清气汤。

  犀角(水牛角代)、鲜石斛、黑山栀、丹皮、鲜生地、薄荷叶、黄连、赤芍、玄参、生石膏、生甘草、连翘、竹叶、茅根、芦根、金汁。

  痰多加竹沥水,或珠黄散(珍珠、西牛黄)。

本证危重,易内陷出现变证,如热闭心包之神昏谵语,热盛动风之痉厥,甚则出现内闭外脱等,当参照有关证治予以救治。

  例题

  治疗烂喉痧毒燔气营证首选

  A.三石汤

  B.蒿芩清胆汤

  C.普济消毒饮

  D.凉营清气汤

  E.薛氏五叶芦根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毒燔气营(血)

  证候表现:

壮热,烦躁口渴,咽喉肿痛糜烂,甚则气道不通,肌肤丹痧紫赤密布,红晕融合成片,舌绛干燥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

  方药:

凉营清气汤。

  大头瘟毒盛肺胃的病机是

  A.温病后期,水不涵木,虚风内动

  B.热入心包,炼液成痰,痰热闭窍

  C.温病日久,真阴耗伤,邪少虚多

  D.肺胃热毒充斥,攻冲头面

  E.烂喉痧邪毒化火,燔灼气营(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毒盛肺胃

  病机:

肺胃热毒充斥,攻冲头面。

  温毒类温病的多发季节是

  A.春夏

  B.春秋

  C.夏秋

  D.冬春

  E.冬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温毒类温病的多发季节是冬春。

  A.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B.气营两清,解毒救阴

  C.轻清芳化,清涤余湿

  D.清暑化湿,宣通三焦

  E.清泄少阳,分消湿热

  大头瘟毒盛肺胃证的治法是

  烂喉痧毒燔气营证的治法是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1.大头瘟毒盛肺胃证

  证候表现:

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加剧,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