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docx
《完整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考点三: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可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不合理利用强度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13、东北农林基地的开发建设
(1)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①黑土的利用:
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
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②沼泽的保护:
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沼泽是蓄水也、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③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
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
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问题:
采育失调。
采伐大于更新,导致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②措施:
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
坚持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东部和吉林东南部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
14、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鱼塘——台田模式:
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
优点:
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15、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
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1)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①气候资源:
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
但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伴随着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②生物资源:
品种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
但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③土地和土壤资源:
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积大,有机质少,酸性强,土持黏重,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④水资源:
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乱砍滥伐森林。
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
⑤结论: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热充足,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
此外,这里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海港,有开发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
(2)整治:
①走立体农业之路:
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
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到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②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约燃料。
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工业》
考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②能源(临近能源产地,能源充足);
③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设,可降低成本);
④水源充足(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
⑤环境:
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洁净。
(一般是对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而言)
(2)经济因素:
①市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②交通(临海或临港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路、航空港,交通便利);
③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技术(科技发达,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者素质高);
⑤农业基础好(临近商品粮基地等)。
⑥工业基础雄厚。
⑦信息:
广告宣传 品牌效应。
(3)社会因素:
①国家政策(支持、鼓励);
②国防安全;
③个人偏好(华侨对家乡的投资);
④工业惯性;
⑤社会协作好:
社会服务条件和生产协作情况好。
(4)环境因素:
①产生大气污染企业的布局:
要使居民区不受到污染,还要用卫生防护带(如绿化带)隔离。
A最小风频,布局在居民区的上风处。
B单一盛行风,布局在居民区的下风处。
C季风区,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②产生水源污染企业的布局:
A远离水源;B河流的下游
③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企业的布局:
A远离居民区;B远离农田
④交叉污染:
兼顾上述要点
2.根据不同工业的特点,按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把工业类型:
(1)原料指向型工业:
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
(2)市场指向型工业: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
(3)动力指向型工业:
(临近火电站或水电站)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
(5)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
考点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工业联系:
(1)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
(2)为了共同利用当地的基础服务设施(如道路、电力、通信),或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而产生的空间联系。
(3)信息联系:
如计算机联网。
4、工业的集聚和分散
(1)工业集聚:
①作用:
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
②传统工业:
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在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域。
③新兴工业:
协作工厂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2)工业分散:
①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如:
电子元器件供应厂与装配厂。
②复杂产品原料零部件由许多工厂供应,每一种零部件销售到许多地区,为减少市场上交易费用,形成跨国或跨地区的企业。
跨国公司根据市场、原料或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汽车生产的全球化最为典型。
5、工业地域
(1)形成类型:
①自发形成:
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②规划建设形成:
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只为共用基础设施。
(2)性质分类
①发育程度较低:
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②发育程度较高:
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6、传统工业区概况:
(1)著名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
(2)工业基础:
丰富的煤、铁资源。
(3)工业部门:
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7、传统工业区案例-德国鲁尔区:
(1)区位优势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
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煤炭、钢铁是基础,衰落也最明显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冲击:
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整治措施: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综合整治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8、新兴工业区概况:
(1)形成:
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分布: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9、新兴工业区案例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1)发展条件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2)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3)发展模式: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4)萨斯索罗瓷砖工业小区:
集中了许多相关企业和服务性机构机,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供销体系。
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生产。
该工业小区集中了世界瓷砖工业生产的30%以及出口量的60%。
10、新兴工业区案例2-高技术工业区:
(1)高技术工业部门:
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
(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
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3)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
①区位优势: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B.气候宜人:
属于地中海气候。
C.有高等院校:
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D.便捷的交通:
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E.军事订货:
为美国高技术工业发展的独有条件。
②主导工业:
微电子工业
③发展变化: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4)注意世界著名高技术工业区:
①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
“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
②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
③德国慕尼黑;英国苏格兰。
④中国:
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
11、产业转移
(1)原因:
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
②降低生产成本;
③扩大销售市场。
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2)产业转移的方向:
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
(3)产业转移的影响:
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4)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