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8448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八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华师大版八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华师大版八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华师大版八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华师大版八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八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

《华师大版八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八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师大版八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

华师大版八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17课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探究活动

(二)

【活动目标】

1、深入了解建国以来人民军队发展的光辉历程,认识我国国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学习解放军指战员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2、通过展示和评比,提高学生组编、表达、分析、鉴赏等能力。

【活动形式】

主题展览会

【活动资源】

1、教材所提供的图文材料

2、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国防事业发展的军事类、历史类、科技类、传记类以及回忆录等课外书籍和刊物。

如《航空知识》、《舰船知识》、《兵器知识》、《当代海军》、《人民空军》等。

3、反映建国以来人民解放军军队建设、军人风采、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影视节目。

如:

中内电视台第1套《军事天地》,第7套《国防时空》、《军事百科》等。

4、参观有关军事博物馆、纪念馆,访问有关军队干部、科技人员、现役或退役军人等。

【活动过程】

1、筹备阶段

(1)全班同学按专题分工,分成3个组分头准备,专题栏目及其内容举例如下:

A科技强军,有备无患。

例:

两弹一星,核潜艇,歼8、强5、“飞豹”等新型战机。

B展现军容,弘扬军威。

例:

海军导弹驱逐舰出访、索马里护航等。

C文明之师,威武之师。

例: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解放军进驻港、澳,南京路上“好八连”,1998年参加长江抗洪救灾等。

(2)各组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收集或自编有关材料。

在此基础上,编排专题性展示栏目,各专栏栏目内还可分成若干个小栏目(小栏目名称自拟)

(3)各组专栏的展览形式可以有壁报、黑板报、幻灯、电脑显示、电视节目等,还可辅以文艺演出。

2、实施阶段

(1)为了加深印象,在课前数天就可将各组专栏陈列在教室内,以供参观了解

(2)活动课上,3个组依次展示各自编排的专栏。

每组选男、女同学各1人担任讲述员,在规定时间内向其他两组同学介绍本组专栏的内容。

(3)介绍完毕后,其他两组的同学可以以参观的身份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讲述员提问,要求解答(规定提问的人次、时限)。

除讲述员外,本组同学可以助答。

3、评比阶段

(1)标准:

可设计若干评比事项,例如:

内容充实,事例典型;文字简练,论述到位;图文并茂,形式生动;讲解流畅,语言生动等。

(2)计分:

可由各组选用2—3名同学任评判员(对本组的评分回避),统计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余分数的平均值,作为各组的得分。

(3)奖励:

按计分成绩评出最佳栏目内容奖、最佳编辑美工奖、最佳讲解奖、最佳选题设计奖、最佳专栏综合奖等。

其中,前4个为分项奖,最后1个为团体大奖。

【活动说明】

1、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发动和鼓励学生按组分工合作、分头准备,积极投入专栏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活动。

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采访活动视条件而行,不必强求一律。

2、展览会的采编和展示,可以锻炼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学习图文编辑、影视制作等操作工艺,更能培养个人创作与集体智慧交融的群体协作精神。

3、课上可邀请解放军指战员、军烈属或其他有关人员出席。

课后,可将展览内容推荐到学校的宣传橱窗或其他公共场所陈列展示,以便更好地扩大影响,发挥教育功能

【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18课科学技术

(一)

【内容标准】

   

(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知识;通过认识、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上些杰出科学家成才经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争攀科技高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杰出科学家优秀品质和卓越成就的学习、了解,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争攀科技高峰的崇高理想。

 

【教学要点】

重点:

“两弹一星”气功研制

难点:

简要地讲清一些科技原理。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升一个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今天的中国之所以受到世界瞩目,一个重要原因是取得了不少重大的科技成就,同学们一定想要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科技成果。

 

【新课探究】

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一)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下列知识点:

1.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2.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3.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二)课堂讨论探究

1、提问:

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制造了原子弹?

第一次在军事上使用在什么时候?

 

2、学生介绍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艰难历程

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大国家多次威胁要对新中国使用原子弹进行核讹诈,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为核讹诈,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省衣节食研制原子弹,当时主持这项工作的张爱萍将军说:

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的棍。

 

3、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11页插图,并强调:

历经艰难后,于1964年10月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间隔两年零八个月,中国第一颗氢弹也成功爆炸,我国国防军事实力有了巨大的提高。

原子弹与氢弹先后成功爆炸,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

4、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之后,又多次成功发射了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5、提问:

中国最近几年的航天成就。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升空,中国第一位航天员:

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升空,费俊龙,聂海胜绕地飞行。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搭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升空,其中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出舱太空行走。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相继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

嫦娥奔月的成功为我国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以及向包括火星等在内的更深的空间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嫦娥奔月的成功带给中国人的是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就如当年中国爆炸原子弹之后全世界华人的欣喜。

 

二、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一)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如下知识:

1.开始:

1958年。

2.成功:

1965年9月。

3.地位:

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二)讨论探究

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13页小字内容。

了解胰岛素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作用。

2、在科学家的努力下,于1965年9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总结巩固】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军事、生物技术方面来说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取得成就的重要意义。

 

【真题训练】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是在(B)

A、1955年    B、1964年         C、1966年       D、1967年

 

2、下列不属于我国研制原子弹目的是(D )

A、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     B、加强国防建设    

C、奉行自卫原则                     D、在战争中获得胜利

 

3、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后,卫星向地面反复播放的乐曲是( B )

A、《义勇军进行曲》 B、《东方红》 C、《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D、《我的祖国》

4、创新思维:

假如你是一名外交部发言人,当某位西方记者针对中国“两弹一星”提出这样的观点:

“两弹一星”对中国周边国家及亚洲地区构成威胁,对此你如何回答,既驳斥这位刁蛮的记者,又表明中国拥有这些技术的坚定立场?

 

【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18课科学技术

(二)

【内容标准】

   

(1)知道"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参见

(一)

 

【教学要点】

重点:

“灿型杂交水稻”的培育;863计划。

难点:

简要地讲清一些科技原理。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升一个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今天的中国之所以受到世界瞩目,一个重要原因是取得了不少重大的科技成就,同学们一定想要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科技成果。

 

【新课探究】

三、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

1、提问: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谁?

培育:

1973年10月,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xiān)型杂交水稻,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请学生朗读第113页最后一段小字:

了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的艰辛,阅读114页小字,列举出多项荣誉,感受成功者的荣耀。

 

2、学生讨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有哪些优点?

杂交水稻具有产量高、抗病毒强、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3、推广:

1975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多点种植示范。

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

 

3、探究意义:

为粮食大面积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

 

4、最新科研成果

超级稻计划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最早由日本人于1980年提出,成为国内外农业专家们梦寐以求、力图攻克的世界难题。

近20多年来,这一研究在全世界进展不大。

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中国超级稻计划始于1996年,起步虽晚却进展迅速。

由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并经国内育种专家广泛讨论,确定我国超级稻育种的一、二、三期目标。

第一期育种目标到2000年亩产达到700公斤;第二期育种目标到2005年亩产达到800公斤;第三期育种目标到2010年亩产达到900公斤。

通过国内水稻育种和栽培专家的共同努力,第一、二期育种目标已如期实现。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他有信心在2010年实现超级稻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确保粮食安全实现超级稻一季亩产900公斤,早稻亩产650公斤,晚稻亩产700公斤。

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这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中国专家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跨越。

2008年为科研攻关协同建立的三个百亩片试验基地均设在湖南,分别位于邵阳隆回、郴州汝城和怀化溆浦。

2008年8月21日,隆回召开的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第三期攻关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现场会,取得初步成功,隆回县率先实现袁隆平超级稻亩产900公斤目标,大面积示范种植部分丘块亩产冲刺900公斤,尚属首次。

这意味我国超级杂交水稻攻陷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的第三级难关已现曙光。

 

 

四、“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阅读教材,了解背景:

世界高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2、明确制定的过程,了解863计划的由来和内容。

(1)时间:

1986年3月(“863”)。

(2)倡导者:

王大珩(héng)、王淦(gàn)昌、杨嘉墀(chí)、陈芳允。

(3)“863”计划的内容:

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计划纲要。

3、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15页上图,议论一下,近几年中国在高技术领域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4、总结“863”计划顺利实施的意义:

对中国的高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阅读教材内容:

了解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

1986年,中国开始网络建设。

1994年,正式与国际互联网接通。

2000年,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2、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

A明确网络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在当代社会的重在性。

计算机网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继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而且还是一个服务系统,能够提供形式多样的手段和工具为用户服务,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

B图文结合明确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党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分不开的。

C利用网络查找信息资料,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总结巩固】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军事、生物技术、农业、网络技术等方面来说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取得成就的重要意义。

我国各领域科技的进步和成功的取得,是中国进步的表现。

但相对于世界前沿科技来讲,中国科技发展的道路认识任重道远。

 

【真题训练】

1、被誉为“两弹元勋”和“杂交水稻之父”的分别是( B )

A、袁隆平、邓稼先   B、邓稼先、袁隆平   C、王进喜、袁隆平   D、王淦昌、袁隆平

 

2、我国提出的“863”计划是指( C )

A、研究863项科技创新计划          B、关于基因组工程的科研计划       

C、加快发展我国高技术的计划        D、加快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计划

3、2000年,中国的第一大产业是( B )

A、钢铁工业            B、信息产业

C、汽车制造业          D、房地产业

 

4、下列被称为“第四媒体”的是( A  )

A、计算机网络   B、书籍报刊   C、无线电广播     D、有线电视

 

5、古老的汉字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新时代主要得益于( C  )

A、新材料技术的发展            B、能源技术的发展   

C、信息技术的发展              D、航天技术的发展

 

6、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而靠袁隆平。

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A)

A、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研制“两弹一星”获得成功     

C、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提出“实业救国”的思想

 

7、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制定计划。

我国发展高新技术的计划是(  D)

A、“星球大战”计划                B、“尤里卡计划”      

C、“2000年科学技术综合纲要”     D、“863”计划

 

8、下列成就是在《863计划纲要》制定之后取得的是(D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9、2005年,载人航天飞船经过5天的太空飞行,成功返回地面,本次的英雄宇航员是          ( A)

A、“神舟”六号  费俊龙 聂海胜         B、“神舟”五号 杨利伟       

C、“神舟”五号  费俊龙 聂海胜         D、“神舟”六号 杨利伟

 

1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两段材料,引导学生讨论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

20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1949年11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年,中国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提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政的大力支持;科教兴国战略等等。

11、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你能结合实际谈谈计算机网络技术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19课教育事业的发展

【内容标准】

   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地位等知识。

提高对教育重要性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对教育重要性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正确的教育方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保证;初步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教学要点】

重点:

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难点: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今天,同学们坐在教室里接受初中阶段的学习,享受的就是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国家法律给予大家的权利叫“义务教育”?

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少年儿童实施一定范围的普通教育,叫做“义务教育”。

通俗地说,父母或监护人必须按照政府的法律规定将自己的适龄子女送入学校接受教育

 

【新课探究】

一、义务教育的普及

1、掌握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基础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开始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开始时间:

1986年4月。

法律依据:

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实施成果:

到2001年底,占全国人口85%的地区已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3、指导学生看117页和118页四幅插图及课文小字,了解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概况。

1)、教育的初步发展,农村小学入学人数大幅增加

2)、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题词,是新时期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战略方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推行《义务教育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1989年开始我国实施了一项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公益事业希望工程。

图为“希望工程——托起明天的太阳”宣传照片。

4)、一对师生正走在希望小学的路上。

4、普及义务教育的历史意义

⑴不仅给中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⑵而且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1.20世纪50年代初,进行院系调整,较大发展。

2.“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3. 1977年,“文革”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

4.改革开放的20年,高等教育体系形成。

(①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②培养层次分明 ③办学形式多样 ④学科门类齐全)

5.20世纪90年代,开始改革高等教育体制。

优先发展,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1)改革目的:

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②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③理顺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

④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2)意义:

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调整,我国已形成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办学形式多样、学科门类齐全、培养层次分明的高等教育体系。

 

【真题训练】

1、九年制义务教育属于( B )

A、小学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要把(B)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科技     B、教育    C、文艺     D、体育

3、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奠基工程是(C)

A、高等教育           B、学前教育    C、九年制义务教育  D、高中教育

4、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开始于( D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5、1989年我国实施了一项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公益事业,称为( C )

A、“春蕾计划”    B、“863”计划     C、希望工程    D、“211工程”

6、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国开始实施(C )

A、六年制义务教育 B、八年制义务教育C、九年制义务教育 D、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7、占我国人口85%的地区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在( D  )

A、1978年初         B、1986年底      C、2000年初       D、2001年底

8、“文革”结束后,经过20多年的不断改革和调整,我国形成了(C)的高等教育体系    ①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②培养层次分明 ③办学形式多样 ④学科门类齐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C )

①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②理顺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 ③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0、我国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表现是颁布了(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1、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D  )

A、1978年9月     B、1980年5月    C、1983年9月   D、1986年4月

12、义务教育的普及面临哪些问题?

13、文革后,我国的教育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你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教育对“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吗?

 

【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20课文化艺术与体育

【内容标准】

   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文革”前新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艺术的创新和主要成果建国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与大事。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概括整理、即兴表演等方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概括整理、即兴表演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新中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巨大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增强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