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7935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docx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docx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一、内容提要

肝是人体多种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它不仅在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激素等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体内的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重要过程。

(一)肝的物质代谢特点

1.肝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特点

(1)糖代谢肝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确保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2)脂类代谢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肝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以协助脂类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肝是进行脂肪酸β–氧化、脂肪合成、改造及合成酮体的主要场所;肝是合成磷脂、胆固醇、脂肪酸的重要器官,并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到脂肪组织储存或其它组织利用。

(3)蛋白质代谢肝在人体蛋白质合成、分解和氨基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除γ-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来自肝,包括全部的清蛋白、部分球蛋白、大部分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多种结合蛋白质和某些激素的前体等;肝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代谢酶类,氨基酸在肝内进行转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主要在肝生成尿素。

2.肝在维生素、激素代谢的特点

(1)维生素代谢肝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运输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肝是人体内含维生素A、K、B1、B2、B6、B12、泛酸与叶酸最多的器官;肝可将很多B族维生素转化为相应辅酶或辅基。

(2)激素代谢许多激素在发挥其作用后,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降低或失去其生物活性,此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二)肝的生物转化

1.生物转化的概念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毒性降低、水溶性和极性增强或活性改变,易于排出体外的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

2.生物转化的物质①内源性:

系体内物质代谢产物,如氨、胺、胆红素等,以及发挥作用后有待灭活的激素、神经递质等;②外源性:

系有外界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如药物、毒物、色素、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等。

3.生物转化的特点①多样性和连续性,即一种物质在体内可进行多种生物转化反应,且各种反应又可按一定顺序进行;②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经过生物转化作用,有的毒性减弱或消失(解毒作用),有少数物质的毒性反而出现或增加(致毒作用)。

4.生物转化的类型主要有两项反应,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于微粒体的加氧酶系,其特点是可被诱导生成,其意义是参与药物和毒物的转化;第二相反应称为结合反应,是体内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主要与葡糖醛酸、硫酸、和乙酰基等结合,以葡糖醛酸结合反应最普遍。

5.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生物转化作用存在着个体差异,常受年龄、性别、诱导物及肝功能等诸多体内、外因素的影响。

(三)胆汁酸代谢

1.初级胆汁酸胆固醇在肝细胞中经一系列酶的催化转变生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汁酸,7α–羟化酶是胆汁酸生物合成的主要限速酶,受胆汁酸浓度的负反馈调节。

初级胆汁酸包括游离型胆汁酸(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和结合型胆汁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

2.次级胆汁酸结合型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排泌入肠道后,再在肠菌酶的作用下,使7位脱羟基,胆酸转变为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转变为石胆酸,即游离型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生成结合型次级胆汁酸,即甘氨脱氧胆酸和牛磺脱氧胆酸。

3.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由肠道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新回到肝,在肝细胞内,将游离型胆汁酸再重新合成为结合胆汁酸,并同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同再随胆汁排入肠道,这一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4.胆汁酸的功能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等。

(四)血红素代谢

1.血红素的生物合成合成血红素的基本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酰辅酶A和Fe2+,合成的起始和终止阶段均在线粒体,而中间阶段在细胞液中进行;ALA合酶是血红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ALA合酶受血红素的反馈调节;其它影响该酶的因素有促红细胞生成素、某些类固醇激素、杀虫剂、致癌物及药物等。

2.血红素的分解代谢

(1)血红素的分解代谢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是胆色素,它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等;其中以胆红素为主。

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

(2)胆红素的运输胆红素形成后进入血液,由于其呈亲脂、疏水的性质,对血浆清蛋白具有极高的亲和力,所以在血液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此时的胆红素与偶氮试剂起间接反应,被称为间接胆红素,由于未与葡糖醛酸结合,又被称为未结合胆红素。

胆红素与清蛋白的紧密结合不仅增加了胆红素的水溶性,有利于运输;而且还限制了胆红素自由通过各种生物膜,使其不致对组织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3)胆红素在肝细胞的代谢在肝血窦中胆红素与清蛋白分离,并迅速被肝细胞摄取。

进入肝细胞后与胞浆中配体蛋白—Y蛋白和Z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进入滑面内质网,在葡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下与葡糖醛酸结合,生成葡糖醛酸胆红素,这种胆红素与偶氮试剂直接反应,所以被称为直接胆红素或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溶性强,可随尿排出体外,也有利于随胆汁排泄。

(4)胆素原的肠肝循环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肠道细菌作用之下先脱去葡糖醛酸基,再逐步还原成无色的胆素原族化合物。

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体外。

少部分胆素原在肠道中经门静脉重吸收入肝,入肝后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小部分进入体循环经肾随尿排出。

随粪便和尿液排出的胆素原接触空气后被氧化为黄褐色的胆素。

(5)黄疸凡能引起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转化、排泄过程发生障碍均可引起血浆胆红素浓度升高,称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为金黄色物质,过量的胆红素扩散进入组织引起皮肤、粘膜、巩膜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

可将黄疸分为三类:

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二、学习要求

(一)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掌握肝在糖、脂、蛋白质及维生素和激素代谢中的特点。

熟悉肝在解剖结构和组织结构特点。

了解肝功能受损时物质代谢紊乱的表现。

(二)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及特点。

熟悉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了解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三)胆汁酸的代谢

掌握胆汁酸合成的原料、种类、关键酶及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熟悉胆汁酸的排泄及胆汁酸盐的功能。

了解胆汁酸的代谢调节

(四)血红素代谢

掌握血红素合成的原料及关键酶。

熟悉血红素合成的调节。

了解血红素生物合成的过程。

(五)胆红素的代谢

掌握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和生成过程,胆红素在血浆中的运输,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在肠道内的转变,胆素原的肠肝循环,未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的区别。

熟悉高胆红素血症、三种黄疸的类型及其胆色素代谢特点。

了解三种黄疸的病因及血、尿、粪便检查的意义。

三、难点解析

(一)胆红素的来源和种类

按其来源不同可将胆汁酸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亦可按其结构分为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这两类胆汁酸的合成部位、原料、特点等见表:

胆汁酸的来源和种类

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

直接原料胆固醇初级胆汁酸

合成场所肝细胞肠道

特点7α-羟化7α-脱羟

游离型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

结合型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

甘氨鹅脱氧胆酸

牛黄鹅脱氧胆酸

 

(二)三种黄疸的鉴别:

指标正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血清胆红素浓度<1mg∕dl>1mg∕dl>1mg∕dl>1mg∕dl

结合胆红素极少↑↑↑

未结合胆红素0~0.7mg∕dl↑↑↑

尿三胆

尿胆红素——++++

尿胆素原少量↑↓不一定

尿胆素少量↑↓不一定

粪胆素原40~280mg∕24h↑↓或—↓或正常

粪便颜色正常深变浅∕陶土色变浅或正常

四、复习测试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转化

2.结合胆汁酸

3.初级胆汁酸

4.次级胆汁酸

5.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6.未结合胆红素

7.结合胆红素

8.胆色素的肠肝循环

9.黄疸

(二)选择题

A型题

1.长期饥饿时肝进行的主要糖代谢途径是:

A.肌糖原的分解B.肝糖原的分解

C.糖的异生作用D.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

E.酮体的利用率升高

2.下列哪些不是肝具备的功能:

A.储存糖原和维生素B.合成尿素

C.进行生物氧化D.合成消化酶

E.合成清蛋白

3.下列哪种维生素在肝中储存最多:

A.维生素DB.维生素PPC.维生素C

D.维生素BE.维生素A

4.肝受损,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

A.清蛋白含量升高

B.球蛋白含量下降

C.清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含量相对升高

D.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下降

E.清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均正常

5.人体合成胆固醇最多的器官是:

A.脾B.肝C.肾D.肺E.肾上腺

6.肝细胞微粒体中最重要的氧化酶系是:

A.单胺氧化酶B.加单氧酶C.醇脱氢酶

D.醛脱氢酶E.以上都不是

7.所有的非营养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后:

A.毒性降低B.毒性增强C.水溶性降低 

D.水溶性增强E.脂溶性增强

8.有关生物转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进行生物转化最重要的器官是肝

B.可以使脂溶性强的物质增加水溶性

C.有些物质经过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即可以排出体外

D.有些必须和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才能排出体外

E.经过生物转化有毒物都可以变成无毒物

9.肝病患者出现肝掌、蜘蛛痣是因为:

A.胰岛素灭活减弱B.雌激素灭活降低C.雄激素灭活减低

D.雌激素灭活增高E.醛固酮灭活增高

10.在肝生物转化的结合反应中,最常见的是:

A.与硫酸结合  B.与甲基结合  

C.与GSH结合  D.与葡糖醛酸结合           

E.与乙酰基结合

1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转化的第一相反应:

A.氯霉素在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被还原失效  

B.普鲁卡因在酯酶的作用下水解,作用消失  

C.苯巴比妥在加单氧酶作用下羟化,作用消失  

D.非那西丁在加单氧酶作用下羟化,极性增加  

E.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由胆道排泄

12.不在肝进行生物转化的物质是:

A.类固醇激素  B.胆红素  C.胺类  D.酮体  E.药物

13.肝进行生物转化时葡糖醛酸的活性供体是:

A.GA  B.UDPGA  C.ADPGA  D.UDPG  E.CDPGA

14.在生物转化中,催化醇生成醛的酶是:

A.加单氧酶系  B.醇脱氢酶  

C.醛脱氢酶  D.单胺氧化酶  

E.水解酶

15.下列哪种物质是肝细胞特异合成的:

A.ATP  B.蛋白质  C.糖原  D.尿素  E.脂肪

16.肝生物转化作用:

A.只包括氧化和还原反应  B.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  

C.与生物氧化同义 D.有大量能量生成  

E.即为激素的作用

17.下列哪种物质不参与肝生物转化反应:

A.结合反应B.氧化反应C.水解反应  

D.还原反应E.脱羧反应

18.加单氧酶体系主要存在于:

A.线粒体B.微粒体C.细胞膜D.细胞浆E.细胞核

19.关于磺胺类药物在肝的灭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灭活反应是乙酰化反应

B.灭活生成物溶解度升高

C.灭活生成物易在碱性尿中析出

D.通过硫酸结合反应而灭活

E.服用磺胺类药物应避免与碱性药物共用

20.合成酮体的主要器官是:

A.红细胞B.脑C.骨骼肌D.肝E.肾

21.在肝中转变成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PPB.维生素B12C.维生素C

D.叶酸E.维生素B6

22.仅在肝合成的物质是:

A.胆固醇B.糖原C.氨基酸

D.酮体E.脂肪酸

23.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初级胆汁酸:

A.胆酸B.脱氧胆酸C.甘氨胆酸

D.鹅脱氧胆酸E.牛磺胆酸

24.下列有关胆汁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类吸收中的乳化剂B.在肝由胆固醇转变生成

C.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D.胆色素代谢的产物

E.经过肠肝循环被再利用

25.胆汁酸生成的限速酶是:

A.1α–羟化酶B.24–羟化酶C.25–羟化酶

D.7α–羟化酶E.HMG–COA还原酶

26.胆汁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A.胆固醇B.胆色素C.脂类D.磷脂E.胆汁酸盐

27.胆固醇是下列哪种物质的前体:

A.维生素E  B.维生素K  C.胆色素  

D.肾上腺素  E.胆汁酸

28.对胆汁酸描述错误的是:

A.能使脂类在水中乳化

B.构成疏水、亲水两个侧面

C.疏水基团位于分子内部,表现出亲水性

D.能降低油水之间的表面张力

E.疏水基团是甲基与烃核

29.关于血红素的合成哪项是错误的:

A.合成血红素的关键酶是ALA合酶

B.合成起始和完成均在线粒体

C.血红素合成的基本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酰CoA和铁

D.血红素主要在成熟的红细胞中合成

E.血红素与珠蛋白螯合为血红蛋白

30.血红素合成体系中限速酶是:

A.ALA合酶B.ALA脱水酶

C.胆色素原脱氨酶D.氧化酶

E.铁离子螯合酶

31.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下列那个器官生成:

A.肝B.肺C.肾D.胰E.小肠

32.不属于铁卟啉化合物的是:

A.血红蛋白B.肌红蛋白C.细胞色素

D.清蛋白E.过氧化氢酶

33.能合成血红素的细胞是:

A.白细胞  B.血小板  C.红细胞 

D.网织红细胞  E.以上都不能合成

34.ALA合酶发挥作用的部位是:

A.微粒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溶酶体  E.细胞核

35.下列有关胆红素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A.在肝细胞内主要与葡糖醛酸结合

B.在血中主要以清蛋白—胆红素复合体形式运输

C.由肝内排出是复杂的耗能过程

D.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合成是在肝细胞溶酶体内进行的

E.未结合胆红素具有亲脂疏水的的特性

36.正常人血清中的胆色素主要为:

A.结合胆红素  B.未结合胆红素  C.胆绿素  D.胆素原  E.胆素

37.与胆红素发生结合反应的主要物质是:

A.甲基B.乙酰基C.甘氨酸

D.谷胱甘肽E.葡糖醛酸

38.催化葡糖醛酸胆红素生成的酶是:

A.葡糖醛酸基合成酶B.葡糖醛酸基氧化酶

C.葡糖醛酸基还原酶D.葡糖醛酸基结合酶

E.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39.胆红素在小肠被还原成:

A.粪胆素B.胆素原 C.胆绿素

D.血红素E.胆汁酸

40.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B.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  

C.肝细胞内胆红素代谢障碍D.肝内外胆道阻塞   

E.以上都不对

41.正常人粪便中主要色素是:

A.粪胆素原B.胆红素  C.胆绿素

D.胆素原E.粪胆素

42.溶血性黄疸的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B.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

C.肝功能下降D.肝内外胆道阻塞

E.以上都不对

43.肝细胞性黄疸的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B.肝细胞被破坏

C.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增强D.摄取胆红素的能力增强

E.以上都不对

44.巴比妥药物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浓度是由于:

A.药物增加了它的水溶性有利于游离胆红素从尿中排出

B.诱导肝细胞内载体Z-蛋白合成

C.诱导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合成

D.激活Y蛋白的合成

E.与血浆清蛋白竞争结合

45.胆红素进行生物转化的实质是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增加其水溶性:

A.z蛋白结合B.Y蛋白结合C.葡糖醛酸结合

D.葡糖结合E.清蛋白结合

46.胆色素不包括:

A.胆红素B.胆绿素C.细胞色素D.胆素原E.胆素

47.有关肝在维生素代谢作用的描述中哪项有错误:

A.肝是储存维生素的重要器官

B.肝分泌胆汁酸为吸收脂溶性维生素所必需

C.脂肪吸收不良时肝脂溶性维生素储存量下降

D.肝病的出血倾向与维生素K作用延长有关

E.肝病的出血倾向与维生素K吸收减少有关

48.关于胆素原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被肠粘膜重吸收B.没有颜色

C.氧化后生成胆素D.在肝由胆红素还原生成

E.包括中胆素原、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

49.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铁卟啉化合物:

A.血红蛋白B.肌红蛋白C.清蛋白

D.细胞色素E.过氧化氢酶

50.关于血浆胆红素描述不正确的是:

A.脂溶性有毒物B.正常多为结合胆红素

C.正常多为未结合胆红素D.正常人血浆胆红素甚微

E.未结合胆红素与清蛋白结合

51.关于胆素描述错误的是:

A.新生儿肠道细菌少,粪便呈现桔黄色

B.尿胆素是尿的主要色素

C.粪胆素原是粪便的主要色素

D.在肠道下段生成

E.胆道完全梗阻时,粪便呈灰白色

52.对未结合胆红素的错误描述是:

A.与清蛋白结合B.与葡糖醛酸结合C.不能随尿排出

D.间接反应胆红素E.与重氮试剂反应缓慢

53.对结合胆红素的错误描述是:

A.直接胆红素B.肝胆红素

C.重氮试剂反应直接阳性D.能通过细胞膜对其有毒性作用

E.能随尿排出

54.导致尿胆素原排泄减少的原因是:

A.胆道梗阻B.溶血C.肠梗阻

D.肝细胞性黄疸E.以上都不是

55.结合胆红素是:

A.胆红素—BSPB.胆红素—Y蛋白C.胆红素—Z蛋白

D.葡萄糖醛酸胆红素E.胆素原

56.肝细胞内胆红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胆红素—Y蛋白B.胆红素—Z蛋白C.胆红素—阴离子

D.胆红素—清蛋白E.游离胆红素

57.肠内细菌作用的产物是:

A.胆酸B.鹅脱氧胆酸C.胆红素D.胆绿素E.胆素原

58.阻塞性黄疸患者,偶氮试验为:

A.直接反应阳性B.直接反应阴性C.双向反应阳性

D.双向反应阴性E.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强阳性

59.血液中胆红素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A.胆红素—Y蛋白B.胆红素—Z蛋白C.胆红素—阴离子

D.胆红素—清蛋白E.游离胆红素

60.阻塞性黄疸患者,尿中主要的胆红素是:

A.胆红素—Y蛋白B.胆红素—Z蛋白

C.结合胆红素D.胆红素—清蛋白,

E.游离胆红素

61.下列那种物质对血红素的合成起反馈抑制作用:

A.血红蛋白B.ALAC.线状四吡咯D.血红素E.尿卟啉原

62.ALA合酶的辅酶是:

A.维生素B12B.维生素B2C.维生素B6

D.维生素ppE.生物素

63.下列那种物质不与胆红素竞争结合清蛋白:

A.磺胺类B.NH3C.胆汁酸D.脂肪酸E.水杨酸

64.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阴性,尿、粪胆素原明显增多,出现黄疸的原因有可能是:

A.肝硬化B.胰头癌C.急性溶血性黄疸D.急性肝炎E.胆结石

65.阻塞性黄疸时与重氮试剂反应为:

A.直接反应阴性B.直接反应阳性C.直接反应阴性,间接反应阳性

D.双相反应阴性E.双相反应阳性

66.胆色素的产生、转运和排泄所经过的基本途径是:

A.肝→血液→胆道→肠

B.血液→胆道→肝→肠

C.单核吞噬细胞→血液→肝→肠

D.单核吞噬细胞→肝→血液→肠

E.肝→单核吞噬细胞→血液→肠

67.关于胆汁酸错误叙述的是:

A.在肝内由胆固醇合成B.为脂类吸收中的乳化剂

C.能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D.是胆色素的代谢产物

E.能经肠肝循环被重吸收

68.结合胆汁酸不包括:

A.甘氨胆酸B.牛磺胆酸C.甘氨鹅脱氧胆酸

D.石胆酸E.牛磺鹅脱氧胆酸

69.对胆汁酸“肠肝循环”描述错误的是:

A.结合型胆红素在肠菌作用下水解为游离胆汁酸

B.结合型胆汁酸的重吸收主要在回肠部

C.重吸收的胆汁酸被肝细胞摄取并可转化成为结合性胆汁酸

D.人体每餐进行2~4次肠肝循环

E.“肠肝循环”障碍并不影响脂类的消化吸收

70.哪种胆红素不能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必须加入酒精或尿素后,才易反应产生紫红色偶氮化合物:

A.未结合胆红素B.结合胆红素C.直接胆红素

D.肝胆红素E.以上都不是

B型题

A.胆色素B.胆红素C.胆绿素D.胆素原E.胆素

1.胆红素在体内代谢的产物是:

2.尿与粪便的颜色来源是:

3.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生成的胆色素是:

4.铁卟啉化合物分解产物的总称是:

5.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催化下生成的物质是:

A.7α-羟化酶B.血红素加氧酶C.胆绿素还原酶

D.加单氧酶E.单胺氧化酶

6.催化胆固醇变为胆汁酸的酶:

7.催化胺类氧化脱氨的酶:

8.催化血红素变为胆绿素的酶:

9.胆汁酸生成的限速酶:

10.催化胆绿素变为胆红素的酶:

A.还原反应B.结合反应C.氧化反应

D.裂解反应E.水解反应

11.生物转化中甲基化反应属于:

12.生物转化中醇类生成醛类的反应属于:

13.生物转化中硝基化合物生成胺类化合物的反应属于:

14.生物转化中酰基化反应属于:

15.生物转化中醛类生成酸类的反应属于:

A.尿素B.尿酸C.胆红素D.胆汁酸E.肌酐

16.正常时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是合成:

17.每天尿中排泄较恒定的是:

18.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

19.能抑制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是:

20.血中含量高可以引起黄疸的是:

A.直接胆红素B.次级胆汁酸 C.初级胆汁酸  

D.间接胆红素E.胆固醇

21.由肠道细菌作用生成的是:

22.参与结石形成的是:

23.不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的是:

24.与清蛋白结合运输的是:

25.对脑组织有毒害的是:

26.与葡糖醛酸结合的是:

A.ALA合酶B.磷酸吡哆醛C.ALA脱水酶

D.亚铁鳌合酶E.促红细胞生成素

27.属红细胞生成主要调节剂的是:

28.ALA合酶的辅基是:

29.需还原剂维持其调节血红素合成功能的是:

A.牛磺酸B.鹅脱氧胆酸C.甘氨胆酸

D.牛磺脱氧胆酸E.石胆酸

30.次级结合胆汁酸是:

31.初级游离胆汁酸是:

32.次级游离胆汁酸是:

33.与胆汁酸结合生成结合型胆汁酸的是:

34.初级结合胆汁酸是:

A.雌激素水平升高B.雌激素水平降低C.胆固醇水平升高

D.雄激素水平升高E.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

35.蜘蛛痣的生化机制是:

36.水钠潴留的生化机制是:

A.血红蛋白B.甘氨酸C.胆红素D.胆素原E.UDPGA

37.在肝中与胆汁酸结合的化合物是:

38.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运输的物质是:

39.葡糖醛酸的供体是:

40.胆红素代谢的终产物是:

C型题

A.第一相反应B.第二相反应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

1.生物转化的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属于:

2.生物转化中的结合反应属于:

3.糖的无氧氧化属于:

4.脂肪酸的氧化属于:

A.甘氨酸B.琥珀酰CoA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

5.参与血红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