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 语文 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docx
《部编七年级 语文 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 语文 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救树
毕淑敏
①路旁那棵杨树,恹恹站着。
仿佛家境贫寒的失学少年,怯怯张望高大的同学。
叶子耷拉着,夜风掠过,残缺的树冠发出声响,好似骨折病人忧郁无奈的叹息。
②它为何如此羸弱?
③疑问坠得我傍晚散步的鞋底涩了。
就算苗圃培育的先天有所不同,移栽街旁时,挑的植株也必大小相仿,怎么几年时间,它和它的伙伴,竟形同隔世了呢?
④有的时候,命运其实就是一种位置。
那树在一人多高的位置,横空翘出一道水平树杈,拳头粗细,孤零零地探着,竟是天造地设的一副单杠。
其下青砖铺路,任凭虎步龙腾。
过往行人,突然觑到这天然的运动场,便被诱惑,猛跑几步,蹭地一蹿,攀着树杈荡上去。
久不锻炼的硬躯,如冬瓜般浊重,摆了几摆,便夯砸下来,只留树影在苍茫夜空呻吟。
⑤青杨全身哆嗦着,久久无法在摇撼下平息。
叶片好似千百面残破的铜镲,交错扑打。
树干猛烈地痉孪,每一条根须都被摇离热土,水脉从底层崩断……
⑥我对先生说,不散步了。
守在这棵青杨下,劝人们不再用它练功。
⑦然而,无奈。
总是每晚守候,还有漫长的白天无法看顾。
终不能24小时连续为这树值班。
于是在家中把刀磨得寒光迸射。
先生问,不会在策划一件谋杀案吧?
⑧我答,你猜得不错。
⑨先生惊,目标何在?
⑩我说,长街畔那棵青杨。
⑪先生正色道,砍树犯法。
⑫我说,只是断掉那树的臂膀。
丢卒保车,让企图翻杠的人无所依托,青杨才有一线生机。
⑬先生建议,利斧比钢刀好。
⑭我说,朗朗乾坤,拎着一把阔斧街上行走,太招人耳目。
还是袖里藏刀来得简便。
⑮先生道,树杈高过头顶,你如何砍得到呢?
⑯我运刀成风,比画着说,助跑几步,凌空一跃,大功便告成。
⑰先生边躲闪边冷笑,你是谁?
烧火的杨排风或是侠女十三妹吗?
需带一张便携式折叠凳,择一个晦暗的子夜,若天降大雾就更理想了。
你瞭望,我动手,手到擒来神鬼不知。
⑱于是夫妻磨刀霍霍,焦急地等待月黑风高的日子。
每逢路过孱弱青杨的时候,都对它轻声说,再坚持几天啊,就要为你刮骨疗毒了。
⑲谁知我突然病了,辗转医院。
数月后复出,迫近青杨时,几乎不敢偏头。
遗它在水深火热中煎熬,恐已近柴薪。
⑳想不到,青杨依旧屹立长街畔,竟比以前挺拔简秀多了,沁出蓬勃生气。
细细察看,那只肇祸的长臂,已被人用锯齐根断去,茬口森然。
青杨像因公致残的青年,早从伤痛中振作,尽管身影还有些仄斜,头颅已然高昂。
我和先生惊叹,好身手。
(1)选文前三段,突出了杨树怎样的特点?
结合相关语句,说说①③两段分别用什么方法来突出它的特点。
(2)为了“救树”,“我”和先生做了哪些努力?
最终的结果怎样?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久不锻炼的硬躯,如冬瓜般浊重,摆了几摆,便夯砸下来,只留树影在苍茫夜空呻吟。
(4)文章结尾写道:
“我和先生惊叹,好身手。
”联系全文,说说“我”和先生因为什么而惊叹。
(5)从“救树”的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
(1)羸弱、恹恹、缺乏生机的特点。
第①段中,“仿佛家境贫寒的失学少年,怯怯张望高大的同学”、“叶子耷拉着”“好似骨折病人忧郁无奈的叹”,运用拟人、比喻,以正描写突出它的特征。
第③段中,“它和它的伙伴,竟形同隔世了”,把它与旁边的树木对比。
从侧面衬托出它的特征。
(2)努力:
①守在青杨下,劝人们不再用它练功。
②商议救树并磨刀霍霍,准备断掉那树的臂膀,刮骨疗毒。
结果:
那青杨肇祸的长臂,被他人锯下;青杨比以前简拔清秀生机沁出。
(3)比喻,把行人久不锻炼的硬躯比作浊重的冬瓜。
以讽刺的笔调,描写行人愚蠢的举动;拟人,想象青杨受伤害的呻吟,突出了它的惨状。
全句表达了作者对青杨的同情,对伤害青杨之人的厌恶,也为下文写救树作铺垫。
(4)①惊叹砍树的人身手好,“我”和先生谋划许久的难事,被人很好地完成了。
②赞叹树的身手好,被锯断长臂的青杨,比以前更有生机。
(5)①要善待自然,保护环境。
②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热心人,愿意因不平事伸出援手。
③青杨的长臂被锯断后反而更显生机,告诉人们应勇于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与伤痛。
④人有时候需要壮士断腕的男气,那会给我们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解析】【分析】⑴解答时要根据各段的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
根据前三段的“路旁那棵杨树,恹恹站着”“它为何如此羸弱”可知杨树羸弱、恹恹、缺乏生机的特点。
第①段中“仿佛家境贫寒的失学少年,怯怯张望高大的同学”“叶子耷拉着”“好似骨折病人忧郁无奈的叹”,运用拟人、比喻,以正描写杨树的特征。
第③段中,“它和它的伙伴,竟形同隔世了”,侧面衬托杨树的特征。
⑵解答时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答案。
为了“救树”,“我”和先生守在青杨下,劝人们不再用它练功;商议救树并磨刀霍霍,准备断掉那树的臂膀,刮骨疗毒。
结果是那青杨肇祸的长臂,被他人锯下,青杨重新焕发出生机。
⑶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
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久不锻炼的硬躯,如冬瓜般浊重”把行人久不锻炼的硬躯比作浊重的冬瓜,这是比喻的修辞。
“只留树影在苍茫夜空呻吟”运用拟人,想象青杨受伤害的呻吟,突出了它的惨状。
全句表达了作者对青杨的同情,对伤害青杨之人的厌恶。
⑷“好身手”在这里有双重含意:
一是惊叹砍树的人身手好;二是赞叹树的身手好,被锯断长臂的青杨,比以前更有生机。
⑸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
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根据“青杨的长臂被锯断后反而更显生机”的故事,围绕“要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和要“勇于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与伤痛”来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羸弱、恹恹、缺乏生机的特点。
第①段中,“仿佛家境贫寒的失学少年,怯怯张望高大的同学”、“叶子耷拉着”“好似骨折病人忧郁无奈的叹”,运用拟人、比喻,以正描写突出它的特征。
第③段中,“它和它的伙伴,竟形同隔世了”,把它与旁边的树木对比。
从侧面衬托出它的特征。
⑵努力:
①守在青杨下,劝人们不再用它练功。
②商议救树并磨刀霍霍,准备断掉那树的臂膀,刮骨疗毒。
结果:
那青杨肇祸的长臂,被他人锯下;青杨比以前简拔清秀生机沁出。
⑶比喻,把行人久不锻炼的硬躯比作浊重的冬瓜。
以讽刺的笔调,描写行人愚蠢的举动;拟人,想象青杨受伤害的呻吟,突出了它的惨状。
全句表达了作者对青杨的同情,对伤害青杨之人的厌恶,也为下文写救树作铺垫。
⑷①惊叹砍树的人身手好,“我”和先生谋划许久的难事,被人很好地完成了。
②赞叹树的身手好,被锯断长臂的青杨,比以前更有生机。
⑸①要善待自然,保护环境。
②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热心人,愿意因不平事伸出援手。
③青杨的长臂被锯断后反而更显生机,告诉人们应勇于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与伤痛。
④人有时候需要壮士断腕的男气,那会给我们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内容和写法。
答题时应注意,提取1、2段概括杨树羸弱、恹恹、缺乏生机的特点。
结合前几段的词句分析手法。
第①段中一连串拟人、比喻,是正面描写,第③段是侧面衬托。
⑵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概括。
结果是青杨的长臂被人锯下,青杨比以前简拔清秀生机沁出。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辞或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
运用比喻和拟人,突出了它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青杨的同情,对伤害青杨之人的厌恶,也为下文写救树作铺垫。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
答题时应注意,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就是前后句段,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做答。
一语双关,不仅惊叹砍树的人身手好,还赞叹树的身手好。
⑸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发。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观点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再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内容,多角度多侧面阐明启发。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坐在最后一排
乔叶
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
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没人愿意和我一块儿坐。
老师只好把我安排在最后一排。
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我和他们无话可说。
想要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只能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我从小就是个脑袋里充满怪念头的人。
比如说:
梅花为什么叫梅花?
我若是梅花,会是白梅还是红梅?
五年级时,新来的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女老师。
她红衬衣白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
“我叫白明,倒着读就是‘明白’,也就是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我都能知道的明明白白。
”她微笑着自我介绍。
我不屑的瞧着她。
她真有那么大的神通?
她会知道我是近视眼吗?
她会知道我不想坐在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吗?
她会知道……
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那天语文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我也摊开练习册假装做起来。
其实我除了做些造句、看图作文之类适合我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他的根本懒得做。
正拿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过来抽走了我的练习册。
我一惊,这才发现白老师已经站在我身后。
“小脑袋瓜子想什么呀?
”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
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
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的严厉批评,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
“这些句子都是你自己写的吗?
”
“嗯。
”
“非常好,很有想象力。
‘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的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
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
”
“有时候,春天来时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
”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她没有说话,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
那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全部认认真真的补上了,通宵未眠。
以后的日子里,白老师特别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还抽空给我讲一些浅显的文掌知识。
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
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无知和愚蠢。
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
——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在我笨拙勤恳的努力下,我的各科成绩竟然进步很快。
可由于眼睛近视看不清板书,也给学习造成了一些障碍。
但我没有告诉老师,我问自己:
“你有什么资格向白老师提要求?
”
白老师来班里旁听数学课,因为没有课本,便和我坐在一起合看。
“这是7,不是1……这是8,不是3……”她轻声的纠正着,“怎么抄错这么多?
你近视?
”
我没有说话,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
几天后,白老师宣布进行语文测验,一向对考试毫不在意的我禁不住跃跃欲试,积极地忙碌起来——最起码要比以前考好点哪!
公布成绩的那一天终于来了。
“第一名,乔小叶…”
天哪,我是第一名!
我被震住了。
“乔小叶进步非常大。
她坐在最后一排,眼睛还近视,可她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谁能和乔小叶换个座位?
”
好几个同学站了起来,一阵忙碌后,第一排当中的座位空了出来。
我懵懵懂懂地在那里坐了下来。
“希望大家向乔小叶学习。
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
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自卑
遐想
脆弱
忙碌
(2)作者用纤细的笔触,娓娓而谈,讲述了一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阅读全文,概括说说“我”在白老师教育下成长变化的过程。
(3)请品读句子:
“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采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的倾听春天”,请你仿照这个句式,从“蝴蝶、蜻蜓、燕子、麻雀”中任选一个词语,用上“夏天”一词,采取拟人的方法,写成一个充满情趣的句子。
(5)“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请谈谈你的理解。
(6)没有阳光,树叶怎么会变绿呢?
假如2019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乔小叶给白明老师写一封感恩的短信,她会怎样写呢?
请你联系本文内容,替她写一段文字。
【答案】
(1)bēi;xiá;cuì;lù
(2)我是个自卑的女孩子,对学习一直不用心,白老师赞赏我的优点使我温暖,关心我的学习使我反思,了解我的视力使我感动,我开始勤恳学习,终于取得很大进步。
(3)采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我”被白老师关心感到温暖,同时又担心被老师批评而不安。
(4)略。
(用上要求的词语,采用拟人的方法,句子充满情趣,有文采。
)
(5)“最后一排”既指座位的最后位置,也比喻人生最低的起点。
座位是固定不变的,但人是可以进行选择的。
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肯上进,即使人生的起点再低,你也会走出自己的辉煌。
(6)略
【解析】【分析】
(1)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遐想”“忙碌”中的“遐”和“碌”都为形声字,可借助声旁特点判断读音。
再如“自卑”:
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
注意据义定音。
(2)文章第一段写到“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点明了事情的起因;第二段写出“我”无心学习,却有一些奇怪的想法;第三—十四段写新来的白老师注意到了“我”,并对“我”进行了表扬,让“我”第一次感到快乐和幸福;第十五,十六段写白老师关注“我”的学习,让“我”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第十七,十八段写老师旁听时了解到了“我”近视的情况;第十九—二十七段写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3)该句是“我”被老师亲切的弹了脑壳后的表现,“禁不住心头一暖”“胆怯地听着”属于心理描写,因为之前“我”从未被老师重视,所以当白老师注意到“我”时,即使被打了一下内心也觉得温暖,但是因为自己的行为,又害怕被老师批评,所以胆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是动作描写,是因为害怕老师批评,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据此作答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原句子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写时注意也需要用到此修辞手法,并按要求用上题干中所给的“夏天”这一词语,要调动各种感官,描写细腻,可塑造一种形象,且充满情趣,富有文采。
(5)解答时,先明确句子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最后一排”既指座位的最后位置,根据文章的内容还可以理解为人生最低的起点。
座位虽然可以固定不变的,但人的思维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变自己的行为和认知,来提升自己的位置。
只要你的内心充满正能量,能够满怀期待的去看待人生中的低估,总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据此作答即可。
(6)该题是开放性题目,解答时,注意联系当年的情况,以第一人的口吻去叙写。
首先明确作为一个自卑的女孩儿能够走出曾经的低估,是因为老师当年的关注和鼓励,让自己不再自卑,给自己后来的人生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自己能够自信、勇敢的向美好的生活走去。
一定不能脱离“感恩”这一主题。
故答案为:
⑴bēi;xiá;cuì;lù;
⑵我是个自卑的女孩子,对学习一直不用心,白老师赞赏我的优点使我温暖,关心我的学习使我反思,了解我的视力使我感动,我开始勤恳学习,终于取得很大进步;
⑶采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我”被白老师关心感到温暖,同时又担心被老师批评而不安;
⑷略。
(用上要求的词语,采用拟人的方法,句子充满情趣,有文采)
⑸“最后一排”既指座位的最后位置,也比喻人生最低的起点。
座位是固定不变的,但人是可以进行选择的。
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肯上进,即使人生的起点再低,你也会走出自己的辉煌;
⑹略。
【点评】⑴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⑵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⑶此题考查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
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⑷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能力。
注要和防具的句式,修辞相同;
⑸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
⑹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依据文章内容和自我的阅读感受回答。
回答时要立足上下文,衔接自然得体,表达通顺流畅。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沙漠奇遇
(俄)伊·罗索霍瓦茨基
①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绽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
②考古学家米哈伊尔站在巨大无比的两座雕像脚边,他环顾四周的沙丘,隐隐地感到:
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究竟是什么呢?
他却无法确定。
惶恐不安的感觉占据了他的心头。
米哈伊尔那稍稍绷紧的瘦削身材比起被风吹得粗糙的褐色面庞来,要显得年轻些。
脸上有一双疲倦的过于安详的眼睛。
但这双眼睛一盯住两座雕像,立即变得神采奕奕、炯炯发光。
米哈伊尔端详着巍巍耸峙的雕像,竭力回忆当时的情景。
③五年前,正在准备学位论文答辩的米哈伊尔有机会参加沙漠考察队,实地考察将对他的论文有很大帮助。
在前往沙漠古城遗址的途中,米哈伊尔和另外两名考察队员因掉队而在沙漠中迷了路。
就在这时候,他们偶然在沙丘之间发现了这两座雕像。
那男人雕像的身材比女人雕像略微高些。
米哈伊尔清楚地记得,那两座雕像的脸是用粗线条雕刻出来的,几乎分辨不出鼻子,也看不清耳朵,宽阔的嘴巴只是一个窟窿。
④一对轮廓分明的眼睛在整个脸上显得异常突出,极不协调,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以及直愣愣的梳状睫毛十分醒目。
雕像的身材很不匀称,甚至令人感到诧异:
躯干和胳膊很长,两条腿却又短又细。
考察队员们争论不休,却终究不能确定这两座雕像属于哪一种文化、哪一个时代。
⑤米哈伊尔无论如何也忘不了自己乍一看见雕像的眼睛时的感受。
他呼吸急促,呆若木鸡,无法把视线从这对眼睛上移开。
他受着某种莫名其妙的外力的驱使,伸开双臂,像梦游似的向雕像走去,直至他的胸口撞到一座雕像的腿才停住。
他感觉到他的大腿被什么东西灼了一下。
他将一只手伸进口袋,不禁“哎呀”一声惊叫起来,他的黄铜烟盒滚烫滚烫的,仿佛在火上烤过一样。
⑥米哈伊尔定了定神,朝四周扫了一眼。
一向对任何事物都不以为然的费多罗夫也承认,他在这儿“感到有点不太自在”。
费多罗夫还偷偷干了一件考古工作最忌讳的事情。
他从女人雕像的脚上敲下了一小块标本,打算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以确定这些雕像取材于什么物质。
这种物质显然不同寻常——它有着某种涡形的纹路,表面还蒙着一层天蓝色的液滴。
⑦几天之后,一架飞机发现了迷路的考察队员。
米哈伊尔他们立下了早日重返沙漠研究这些雕像的夙愿。
可是不久,战争爆发了,米哈伊尔上了前线。
费多罗夫在一次实验室爆炸事故中罹难。
爆炸正是在他研究那块雕像物质时发生的。
一位实验室的助手断定,肇事的祸根就是那一小块物质。
他说,那东西犹如一种活性极强的酶,能加速一些反应,延缓另一些反应。
正由于这个原因,引起易燃物质猝然起火、爆炸。
⑧战争结束后,米哈伊尔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他打算重新开始那些原先没有完成的研究。
现在米哈伊尔正站在雕像面前。
⑨落日尚未全部从地平线上隐去。
天地尽头,沙砾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条奔腾的火龙。
一阵风吹过,沙子簌簌作响。
只有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比这沙漠更缺乏生气。
整整五年,它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矗立着,狂风泄怒于这些高大的障碍,从四面八方侵蚀它们。
时光像沙子一样从它们身边流逝,带走人间的欢乐和痛苦。
但米哈伊尔总感觉这儿发生了某些变化,却又说不出变化在哪里。
为此,他既感到生气,又有些惶惑。
他从口袋里掏出钱夹,取出一张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在雕像前的留影。
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不可能!
不可能!
⑩米哈伊尔把目光从照片移向雕像,然后重又移回照片。
照相机是不可能出差错的,莫非是他的眼睛看花了不成。
他走近一些,又退后几步。
不,眼睛并没有看花。
照片上,那座女雕像笔直地站着,两手下垂:
而眼前,她已改变了姿势:
两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脚边,伸向被敲掉一块的那个地方。
而那座男雕像则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侧过半边身子,仿佛在庇护她,右手伸向前方,握着一件武器一样的东西。
⑪他两眼闪闪发光,被太阳晒成褐色的脸上泛着淡淡的红晕。
他所学过的知识在他记忆的屏幕上一一闪过。
大象可以生存几十年,而某些种类的昆虫却只能活若干小时。
老鼠把食物全部消化掉,至多不过需要一至一个半小时,而蛇却要几个星期。
某些细菌的细胞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发生分裂,而许多高级组织的细胞却要好几天才能分裂一次。
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生命期限。
对于动作迅速的蚂蚁来说,软体动物简直就是化石。
⑫两座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矗立在那儿,但米哈伊尔已经领悟到这种静止不动只是一种假象,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雕像,而是来自其他行星,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物,他们由另一种材料构成,他们有自己的时间。
我们这儿的一百年,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就是一瞬间。
显然,他们的运动过程,是按照另外一种节律,一种较慢的节律进行的。
这个女人感到脚上疼痛,并开始对此作出反应,竟用了五年时间;那个男人则用了五年时间才向前跨了一步。
⑬米哈伊尔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问题。
那男人拿的是什么样的武器?
它的杀伤力强吗?
要过多少年那男人才射击呢?
怎样去和这些天外来客交往?
怎样去了解他们的故乡,并向他们介绍地球?
要知道,今天向他们提出问题,要过几十年才能为他们所理解:
等他们对此作出答复,那又要过去几十年、几百年。
何况,地球居民和天外来客要取得哪怕是最起码的相互了解,也必须提出许多问题,这样就需要几千年时间。
而这些由祖先提出的问题,对后人会失去任何意义,他们又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又要几千年时间。
⑭米哈伊尔思潮澎湃,他知道他的忧虑是多余的。
地球居民一定能找到与天外来客交往的办法。
那些今天还办不到的事情,明天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⑮沙漠尽头火红的地平线正渐渐暗淡下去,一堵墙垣似的火烧云已隐没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长束橘红色的余晖告诉人们,太阳是在这儿被不可抗拒的时间送走的。
(1)阅读全文,说说第②节“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