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7879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

《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安塞腰鼓》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已出版7部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

其实,他的散文的生命内核还是激扬的浪漫,还是“信天游”的旋律。

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回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

面对20世纪80年代我们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景象,他怎能不为之怦然心动呢?

他怎能不为之而欢欣鼓舞呢?

此情此景,转化成刘成章日日感悟的又在“那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语),即“安塞腰鼓”。

他必须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的理解!

安塞腰鼓渊源流长,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击鼓到春秋战国时达到鼎盛,以秦国为最。

以后各代多用于边塞守卫,击之以报警号令和助战。

到了宋代,多用于边关。

今天的安塞县,就是当年北宋与西夏国(今宁夏)的边界,为安定边塞方设“安塞县”,“安塞腰鼓”也因以得名。

《竹影》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同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人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丰子恺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丰子恺先生喜欢儿童、热爱儿童、崇拜儿童,他的好多作品部反映儿童生活,表现童真童趣。

有一种学说认为艺术产生于游戏之中,当然这种“游戏”指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游戏”。

孩予们的游戏和这种游戏很相似,他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独特的“艺术”创意。

此文收入《艺术卷》而非文学卷,可见丰子恺先生写此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孩童进行教育,所以我们应从这课中,认真探究“创造与模仿的关系”。

《观舞记》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

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日,至今仍然声誉不衰。

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等。

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

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

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

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我们知道,冰心对印度的古老文化素有研究,她的最初的诗作,就是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中受到启迪而得以飞翔;她翻译过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泰戈尔诗选》和其他论著,翻译过印度作家安纳德的《石榴女王》;1953年底参加中国中印友好协会代表团对印度作了一个多月的访问后,归来不久即翻译出版了《印度童话集》。

她自然熟谙印度舞蹈的历史,以及它们同宗教的渊源.然而这篇散文不在于作学术论述,作者只是以一个欣赏者的身份,来说出她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感受,可是,就在她谦逊的表白中,也还是为我们指出了“她们所表演的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

正是在这一提示下,我们可以方便地翻检有关资料,从而了解到这派舞蹈流行的地点和它的主要特色。

泰戈尔在他的散文诗集《再次集》中的《剧本》篇中,曾经用诗的语言对散文的艺术魅力作过如下的阐述:

散文时而喷射火焰,时而倾泻瀑布,散文世界里有辽阔的平原,也有巍峨的山岭,有幽深的森林,也有苍凉的荒漠……散文没有外表的汹涌澎湃,它以轻重有致的手法,激发内在的旋律。

我们以此来印证冰心的这篇散文,不是更有助于对这一佳作的理解与欣赏么?

卡拉玛姐妹都还年轻,她们的技艺固然出众,但在古老的印度文化面前,只能是榕树上的两条柔枝。

这是作者的比喻,也是作者对年轻舞蹈家的期望;赞美不同于溢美,这正显出作者的仁慈敦厚,并且给我们有益的启迪。

知识积累

《安塞腰鼓》

1.朴实:

淳朴诚实。

2.忘情:

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3.狂舞:

纵情地跳舞。

4.闪射:

闪耀,放出(光芒)。

5.火烈:

像火一样热烈。

6.燥热:

炎热。

7.恬(tián)静:

安静。

8.飞溅:

向四外溅。

  9.亢(kàng)奋:

极度兴奋。

亢,过度,极,很。

10.萧萧:

象声词,形容风吹、马叫的声音。

11.晦(huì)暗:

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12.大彻大悟:

彻底觉悟或醒悟。

13.羁(jī)绊: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14.蓦(mò)然:

突然,猛然。

15.冗(rǒng)杂:

繁杂。

16.搏(bó)击:

奋力斗争和冲击。

17.烧灼(zhuó):

烧、烫,使受伤。

18.磅礴(pángbó):

(气势)盛大。

19.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0.奔突:

横冲直撞;奔驰。

  21.辐(fú)射:

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22.翻飞:

飞舞,飘扬。

23.戛(jiá)然而止:

声音突然中止。

《竹影》

1.坐不牢:

坐不住。

2.幽(yōu)暗:

昏暗。

3.弥(mí)漫: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4.乘(chéng)凉:

为避热而在阴凉处歇息。

5.惬(qiè)意:

满意、称心、舒服。

  6.水门汀(tīng):

吴方言,水泥,有时也指混凝土。

英语cement的音译,这里指用水泥抹的地。

  7.徘徊(páihuái):

来回走动,犹豫不决。

8.立轴:

长条形的字画,高而窄。

9.疏密:

稀疏与稠密。

10.包罗:

包括(指大范围)。

  11.参差(cēncī)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又引申为差别、不一致。

12.丰子恺(kǎi)13.闷(mēn)热14.撇(piě)

15.闪烁(shuò)16.缕(lǚ)17.口头禅(chán)

18.芥(jiè)子园19.蘸(zhàn)20.朱砂(shā)

《观舞记》

1.变幻多姿:

多指舞姿反复变换,优美。

2.绚(xuàn)丽:

灿烂美丽。

3.清扬:

声音清脆悠扬。

4.咿哑(yīyā):

象声词,小儿学语或低哭声。

5.举手投足:

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

6.本色当行(háng):

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7.湿婆天:

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主神之一,即毁灭之神、苦行之神、舞蹈之神。

8.静穆(mù):

安静庄严。

9.端凝:

态度认真地注视。

10.离合悲欢:

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11.颦蹙(píncù):

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12.粲(càn)然:

笑容灿烂的样子。

13.低回婉转:

形容歌声抑扬动听,也形容乐曲回环变化之美妙。

14.嗔(chēn)视:

生气地看。

15.叱咤(chìzhà)风云:

形容威力极大。

16.妥帖(tuǒtiē):

恰当、十分合适。

17.浑身解(xiè)数:

全部的手段、本事。

18.不可限量:

不能够限定止境、数量。

19.高视阔步:

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20.尽态极妍(yán):

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21.息息相通:

与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22.惊鸿(hóng):

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23.阐(chǎn)述24.褶(zhě)裙25.雏(chú)26.蠕(rú)动

27.花鬘(mán)28.斗薮(sǒu)29.给予(jǐyǔ)30.供(gōng)养

31.惆怅(chóuchàng)

考题例析

1.(2015•四川德阳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这腰鼓,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亢奋:

极度兴奋。

  B.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拮据:

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C.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尴尬:

处境困难。

D.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下流:

卑劣、不道德。

2.(2015•江苏常州中考)《舌尖上的中国》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很多中国人看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请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笋挖出来,腊肠吊起来;冒着蒸汽的包子,摔打在案板上脆响的拉面;稻米酿出来的黄酒滋味绵长色如琥珀,腌制三年方才做成的诺邓火腿肌红脂白;白吉馍切一发,声音酥脆,腊汁肉填进去,香气弥漫……

端午节快到了,刘光荣打工的五芳斋异常忙碌。

从一个生手练到一分钟包七个粽子需要七个月,五芳斋研制过包粽子的机器,但口感不一样,人们就喜欢手工包出来的粽子。

朝鲜族姑娘金顺姬回家跟妈妈学做泡菜,再回到北京,冰箱就装满了临走时妈妈准备的家乡土特产;摄影师白波和家里人一起包饺子,他一脸幸福地说,谁家的面都没有妈妈做的焖面好吃;回国探亲的老太太,飞快夹起多年未见的白斩鸡,连筷子头一起吮在嘴里,闭眼,满脸都是笑,叹一口气:

“好好味喔……”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以及用法。

答案是C。

尴尬在这里的意思是行为、态度不正常的。

作答此类题目时要结合语境进行理解和判断。

2.本题考查概括和提取信息能力。

作答时逐段分析概括,注意材料第三段中隐含了两个信息。

参考答案:

传递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展示真正的美味;美食背后是亲情;美食背后是乡愁。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安塞腰鼓》

本文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赞美了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竹影》

本文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

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画竹影的有趣游戏及对中国画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揭示出“艺术和美常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主旨。

《观舞记》

本文运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描写并介绍了印度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为我们展示了印度文化和艺术的风采,表现了印度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达了中印两国人民间的深厚友谊。

理清结构

《安塞腰鼓》

《竹影》

《观舞记》

写作特色

《安塞腰鼓》

1.多用短句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2.大量运用排比句式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3.快速的节奏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

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竹影》

描写生动形象,充满童趣和美感。

作为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充满了图画美。

如“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一句,描绘了一幅明月朗照,竹叶轻摇,竹影斑驳,月影婆娑的美妙画面。

又如“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地描绘出月亮渐高,竹影与地上孩子先前描的竹影不吻合,形成叠影的美妙画面。

同时,因为课文写的是“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的充满童趣的往事,所以文章的语言也充满了童真童趣。

如形容同学华明“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非常有趣。

《观舞记》

1.文章开篇是先声夺人的美。

用颇为作难的设问,引出四个假设句形成排比,以准确而调和的色彩,勾画出这一对舞蹈家的旋舞、服装、舞步、身形。

作者觉得还不足以表达心头的惊喜,又重新设喻“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森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来表达自己满心的欢喜和激动。

冰心对卡拉玛姐妹舞蹈艺术的总体感受是“飞动的美”。

冰心对印度舞蹈颇有研究,但她却是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写此文的。

冰心从气氛、外貌、服饰、舞姿、神态、身段等方面用语言文字再现视觉形象,突出心中的美感。

2.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本文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

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使作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以获得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3.本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

文章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①动词美;②量词美;③反义词美;④短句美;⑤比喻句美;⑥排比句美;⑦感叹句美,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

如描写一场的光艳美。

“低头合掌”“她亮出她秀丽的面庞和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这一美妙的瞬间,人们屏住呼吸,唯恐任何一丝声响会把这再生之光惊逝。

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

服饰的艳丽美、游龙般的曼舞美。

轻歌曼舞,随着音乐响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从轻风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像游龙一般。

传达出神韵的神态美。

“忽而双眉颦蹙……”“忽而笑颊粲然……”随着舞蹈的演绎.卡拉玛姐妹的神态不断变化,她跳的是心灵之舞,人与舞蹈完全融合。

看着k拉玛的舞蹈,作者仿佛住倾听“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婀娜多姿的身段美。

令冰心折服的还有小妹妹拉达表演的蛇舞。

身段“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写出拉达身段的精妙。

“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使人透过一连串优美的动作仿佛感到扣人心弦的旋律在心中激荡。

4.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

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从小就对文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观察或写作时能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养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奋。

从她十几岁开始发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笔耕不辍,坚持写作近八十年。

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把握重点

《安塞腰鼓》

1.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

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

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

歌颂什么?

——“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

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句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

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谈谈你对“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该句的理解。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这句突出了安塞腰鼓中体现出来的激昂勃发的生命力:

摆脱束缚、打破闭塞……让生命充满激情的力量。

3.结合全文,试指出安塞腰鼓蓬勃了哪些想象。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大彻大悟!

  4.“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中“震撼”“烧灼”“威逼”,可以调换顺序吗?

为什么?

  不能。

词义和力量的程度一个比一个深。

5.文中“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这一句该怎么理解?

  这句话中表达了那些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竟然勃发出如此激昂奋发、奇伟磅礴的生命力,实在令人钦佩和震撼。

  6.“沉重而纷飞的思绪”指的主要是哪些思绪?

  痛苦与欢乐、生活的梦幻、摆脱与追求、生命与激情、力量……

  7.对文中“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句子如何理解?

  通过对后生们的动作描写,使你感受到生命和力量的密切关系,生命因力量而再现其奇伟磅礴的气势。

  8.文中“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一句使用什么修辞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作者是写后生们的动作,突出了这力量,体现了生命力的奇伟磅礴。

  9.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和“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

  这种是侧面烘托的写法,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使鼓和周围的环境、和观众融为了一体。

更能表现腰鼓的震撼力。

  10.为什么每写完一个方面,作者就要写“好一个安塞腰鼓”?

文章中有四次之多,不觉得重复吗?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这种方法叫反复,它的作用是使语言有了一种鼓的韵律,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文章中还多次运用反复,如:

词语的反复:

隆隆,隆隆,隆隆……句子的反复:

愈捶愈烈!

……愈捶愈烈!

……愈捶愈烈!

……段与段的反复: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而且在反复咏叹之中常有变化,每次都有新意,层层递进,把情感步步推向高峰,更加强了散文的诗意美。

《竹影》

1.文中的“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谈谈你对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文中的孩子有怎样的天性?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一种学说认为艺术产生于游戏之中,当然这种“游戏”指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游戏”。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游戏可以说和这种精神的游戏很相似。

了解人类艺术的发生,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儿童的艺术活动具有借鉴作用。

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爸爸”给孩子们讲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对孩子们热爱绘画的热情进行正确的引导,“爸爸”这样做,保护了孩子们独特的艺术创造,有利于兴趣爱好的发展。

孩子们有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好奇心;爸爸和蔼可亲,不仅精通艺术更精通教育,尊重孩子的兴趣,从兴趣中进行引导教育。

2.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一些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等游戏,结合画竹影的文意。

那么你认为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游戏”指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游戏”。

“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游戏可以说和这种精神的游戏很相似。

如从堆雪娃娃、泥巴造城堡中有独特的艺术创造体验和发现,充满童趣。

3.文中“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

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4.从文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1)细看月光下的人影,头上有烟气。

(2)水门汀上的竹影像中国画。

  5.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

  引出下文,为下文画竹影做铺垫。

  6.“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孩子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情,而且已全被父亲看在眼里,担心会受到父亲批评。

  7.爸爸的表现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爸爸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把孩子带入艺术殿堂。

《观舞记》

1.文章开头问道:

“我应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作者没正面回答,你能从接下来的排比中找到答案吗?

  她们的舞蹈像诗、像画、像音乐、像雕塑一样美。

2.课文第2~5段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姐妹俩在舞蹈过程中的什么?

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舞蹈的类别、眉宇和服装、舞步和铃声、灵动的身影。

  3.文章从第11段才正式写“观舞”经过,前面铺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吗?

  铺叙表达自己欢喜激动的心情,赞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无法言状的美,为后文写舞蹈的美妙绝伦蓄势。

4.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作者从身体、神态、服饰、心灵等方面来表现:

  光艳:

秀丽的面庞;长眉、眼睛。

未舞先有情。

  曼舞:

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神韵:

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了“离合悲欢”。

5.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人,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

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6.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怎样理解这句话?

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所有优秀的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