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级实验技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7535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四年级实验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四年级实验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四年级实验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四年级实验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四年级实验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四年级实验技能.docx

《三四年级实验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四年级实验技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四年级实验技能.docx

三四年级实验技能

四年级全国统测实验汇总(25)

生物世界部分的实验:

(8)

一、对植物进行分类

目的:

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几种植物进行分类

器材:

(图片)二月兰、水葫芦、金鱼藻、杨树、侧柏、槐树、月季、菊花

操作步骤:

1、观察上述图片上的植物。

2、根据生活环境不同可分为陆生植物(二月兰、杨树、侧柏、槐树、月季、菊花)和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

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3、根据叶的生长情况可分为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

4、按植物茎的外部形态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如杨树、松树)、草本植物(如凤仙花、紫花地丁)和藤本植物(如瓜类、牵牛花)。

二、对动物进行分类

目的:

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几种动物进行分类

器材:

(图片)蜗牛、蚯蚓、蚂蚁、蟾蜍、金鱼、喜鹊、鼠、青蛙、龟、蛇、企鹅、蝙蝠、鲸、蚕蛾

操作步骤:

观察几幅图片上的动物。

综合动物的各项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分为哺乳动物类(如鼠、鲸、蝙蝠)

两栖动物类(如青蛙、蟾蜍)

鸟类(如喜鹊、企鹅)

爬行类(蛇、龟)

鱼类(金鱼)【中华鲟、海马】

昆虫类(蚕蛾、蚂蚁)

三、根的作用

目的:

植物的根有吸水作用。

器材:

一株新鲜的带根的植物、试管、清水、植物油

操作步骤:

1、选择一株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在液面做好标记。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在边缘放上脱脂棉用于固定植物,但是不能接近油。

4、几天后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并做标记。

实验现象:

做标记,测量减少的水位或水量,试管里的水量减少()

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说明:

由于液面上面覆盖了植物油,水分不能蒸发,但是试管中的水分却降低了,降低的水分被植物的根吸收。

四、植物茎的作用

目的:

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器材:

红墨水和蓝墨水、两个杯子、两株茎长些的浅色花(白色康乃馨、白玫瑰)、小刀

操作步骤:

1、一杯放红墨水,一杯放蓝墨水,将两株花的茎分别插放两杯水中。

2、两个杯子都放到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取回。

实验现象:

观察花是否变色。

白花变成红色或蓝色。

用小刀分别取下两段植物的茎,将它们横切、纵切,可以两段茎的横切面上有红色或蓝色的圆点,纵切面上有一束红色或蓝色的管子。

实验结论:

茎的横切面上留下的红色或蓝色的圆点,茎的纵切面上的蓝色或红色的管道是水分由下到上运输水分的留下的痕迹。

五、解剖一朵花

目的:

了解花的结构

器材:

一朵结构完整的花(如油菜花、白菜花、二月兰)、镊子、放大镜、记录纸

操作步骤:

1.择取一朵完整(没有损坏)的花。

2.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依次解剖。

先用镊子尖轻轻夹住最外层的萼片的基部,小心撕下来,注意保持完整,将萼片依次粘贴到白纸上。

3、仔细观察萼片的各项特征(如数量、颜色、气味、形状等)。

4.按同样的方法依次解剖花瓣和雄蕊、雌蕊,粘贴、观察、数清各个部分的数量,然后依次观察他们的特征(如数量、颜色、气味、形状等)。

5、特别注意观察雄蕊的花粉和雌蕊的柱头(花粉轻而小,柱头上有粘性)。

实验小结:

油菜花是由花瓣、雄蕊、雌蕊、萼片四部分组成的。

六、种子的内部构造

目的:

认识种子的构造,初步学会由外到内的解剖种子,并观察种子的构造

器材:

泡胀的菜豆(蚕豆、花生、绿豆)等、镊子、放大镜、白纸

操作步骤:

1、观察菜豆种子的外部,说出菜豆种子颜色、形状、大小、花纹等特点。

2、用镊子先剥下最外面的种皮,观察种皮,并且放在白纸(托盘)上;

3、用镊子从菜豆的背面,把两片豆瓣分开,放在白纸上,仔细观察胚的内部结构;

4、用放大镜观察胚芽和胚根。

小结:

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子叶、胚根、胚芽组成的。

七、辨别食物中的营养

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1)目的:

辨别食物中的脂肪

器材:

镊子、花生、肥肉、食用油、核桃、腰果、瘦肉、馒头、白纸

操作步骤:

1、将食用油滴一滴在白纸上,观察现象。

2、再分别用镊子夹花生或肥肉在白纸上擦一擦或压一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纸由白色变为半透明

实验结论:

使纸由白色变为半透明的物质是食物中的脂肪。

(2)目的:

辨别食物中的淀粉

器材:

碘酒、滴管、面条、大米饭、小米粥、面包、土豆、白菜、胡萝卜、黄瓜、肥肉、冬瓜片

操作步骤:

1、先观察碘酒特征,它是一种棕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将滴管吸取一定碘酒,离开食物一定距离,然后向食物上滴一滴或几滴。

3、观察食物的变化。

4、然后按照相同的方法再去试验其它的食物。

5、如果食物变成蓝黑色说明食物中富含淀粉。

实验现象:

面条、大米饭、小米粥、面包、土豆遇碘酒变蓝黑色,说明这些食物富含淀粉。

八、种子发芽实验

目的:

学会做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的对比实验

器材:

菜豆种子、小木棒、细线、玻璃杯、湿布、小盘、干布

操作步骤:

1、把干燥的饱满的3-4粒菜豆种子,放在盘子里的湿布上,在种子上盖几层湿布。

2、把干燥的饱满的3-4粒菜豆种子,放在盘子里的干布上,在种子上盖几层干布。

3、将上述两套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湿布要保持湿润,干布要保持干燥。

4、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盘子里的种子有什么变化,并说明种子萌发和水分的关系。

实验现象:

保持湿润的种子发芽了,而干燥的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

以上现象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物质世界:

(13)

一、按材料对物体分类

目的:

能够按照材料的不同给常见物品分类

器材:

木餐桌、橡皮、铅笔芯、瓷碗、铁艺门、木筷子、炒菜锅、暖气、床单

实验步骤:

1、仔细观察这些生活中常见到的物品

2、按不同的材料给它们分类:

由木头制成的:

木餐桌、木筷子、炒菜锅的柄

由瓷制成的:

瓷碗

由金属制成的:

暖气、铁艺门、炒菜锅(身)

由棉布制成的:

床单

由橡胶制成:

橡皮、炒菜锅的柄

由石墨制成:

铅笔芯

二、测量水温

目的:

学会正确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器材:

一杯水、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注意:

温度计属玻璃器皿,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目的:

学会正确测量一杯热水变凉的温度

器材:

一杯热水、温度计、记录纸

实验步骤: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每隔2分钟读一次数,并记录。

5、注意: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制作柱形图或者折线图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的数据发现随着时间的增长(chang),温度越来越低,知道与室温相同。

注意:

温度计属玻璃器皿,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三、凝结

目的:

认识水的凝结现象及成因。

器材:

三只相同的玻璃杯、冰块、常温水

实验步骤:

1、一号玻璃杯装满冰块,二号玻璃杯加多半杯常温水,三号玻璃杯什么也不加,将三个杯子静静地放在桌子上。

2、隔几分钟后,观察三个杯子的外壁的变化。

实验现象:

一号杯子的外壁出现了很多小水珠,二号三号杯子的外壁都没有。

实验结论:

由于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四、蒸发

目的:

认识水的蒸发现象及成因。

器材:

浅碟子、水

实验步骤:

1、往浅碟子里倒入少许水,用笔做好水面标记。

2、然后把装水的碟子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观察碟子里水量的变化。

实验现象:

一段时间后碟子里的水没了。

实验结论:

碟子里的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里,那水是以哪种方式减少的呢?

液态的水在常温下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慢慢地散发到空气中,这个过程叫做蒸发。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五、磁铁的性质

(1)目的:

利用实验的方法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性质

器材:

纸、铁钉、皮筋、玻璃球、塑料尺、铅笔、弹簧、曲别针、钢币、磁铁、

实验步骤:

1、先观察这些物体,预测这些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

2、然后用磁铁依次去靠近这些物体,按能吸引和不能被吸引分成两大类。

实验结论:

能被吸引的物体如铁钉、曲别针等共同特点都是铁制的;不能被吸引的物体有木制、布制、纸制、玻璃制、铝制等。

注:

磁铁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镍、钴等金属。

(2)目的:

利用实验的方法来了解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的性质

器材:

磁铁、曲别针、纸片、布片、塑料片、铝片、橡胶片、薄木片

实验步骤:

1、用磁铁去吸引隔着一张纸的曲别针,能吸引。

2、再分别用布片、塑料片、铝片等来实验,发现磁铁也能隔着它们吸铁制物品。

实验说明: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3、将纸片增加,每增加一次重复实验步骤1,发现随着物体隔着物体厚度的增加,被吸引起的物体在不断减少。

六、制做一个指南针

目的:

能够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做一个指南针及正确地使用它。

器材:

钢针、大条形磁铁、吹塑纸、水、浅盘、线、支架

实验步骤:

●水浮法制作指南针

1、做磁针,用条形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2、将吹塑纸剪成鱼形浮在盛水的浅盘里。

3、将做好的磁针小心地放在“鱼”身上,观察磁针的指向。

4、磁针总指向南,指南针做好了。

小结:

指南针除了水浮法以外,还可以用悬挂法来做。

●悬吊法制作指南针

1、先将棉线系在钢针的中间。

2、做磁针,用条形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3、将做好的磁针悬挂在指甲上,直到停止旋转。

4、磁针总指向南,指南针做好了。

七、溶解

目的:

认识溶解及不溶解现象

器材:

烧杯、清水、搅拌棒、小勺、食盐、高锰酸钾、沙子、面粉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勺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观察,食盐颗粒渐渐看不见了,变成了无色透明均匀的食盐溶液。

2、将食盐换成高锰酸钾,放入清水中,搅拌观察它在水中的状态。

观察,高锰酸钾颗粒看不见了,变成了紫红色均匀地溶液。

3、再取一小勺沙子、面粉分别放入清水中,搅拌。

观察,沙子、面粉溶液始终有沉淀,溶液分布不均匀。

4、将四杯溶液分别过滤,发现沙、面粉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而食盐、高锰酸钾无法分离。

总结:

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变成肉眼变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无沉淀,用过滤的方法也无法分离,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八、酒精灯的使用

目的:

学会科学实验室常用加热仪器----酒精灯的正确安全使用。

器材:

酒精灯、火柴、废物盒、湿抹布

实验步骤:

1、取下酒精灯灯帽,在桌子上竖放。

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火苗的外焰加热被加热物体。

3、加热完毕需要熄灭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提醒注意:

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九、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目的:

知道生活中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器材:

锣、鼓、钢尺、橡皮筋

实验步骤:

1、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发声,松手,钢尺就能发出声音,观察钢尺发声时的状态。

(实验现象:

钢尺发生的同时钢尺上下运动)

2、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不发声,松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观察橡皮筋发声时的状态。

(实验现象:

橡皮筋发生的同时来回运动)

3、用力按压鼓,它们不发声;松手鼓不能发出声音,鼓难道不能发声吗?

用力敲击鼓就可以发出声音,但是没有看到鼓面运动,难道鼓面在发出声音的时候没有来回的运动。

(是有的,但是鼓面运动现象不太明显,在鼓面上放上轻小物体就可以看到)

4、反证:

敲响的锣、弹响的乐器怎样能让它停止发生?

这些物体在发声状态的共同的特征是都在振动,所以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十、连接简单电路

目的:

利用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灯泡

器材:

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节电池

实验步骤:

1、在电池的两端分别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2、导线一端接在小灯泡的连接点,导线的另一端接在电池的一极,电池的另一端连接小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2,小灯泡发光。

目的:

利用几个简单电器元件使小灯泡亮起来。

器材:

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两根导线、一个电池盒、一节电池、一个开关

实验步骤:

1、在电池盒的两端分别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3、

导线一端接在灯座的一个连接点,导线的另一端接在开关的另一个连接点上;再用一根导线把灯座的另一个连接点与开关的另一个连接点相连。

4、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闭合开关,小灯泡亮了。

一十一、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目的:

利用“电路检测器”来判断物体的导电性。

器材:

“电路检测器”、橡皮、小刀、纸板、回形针、钥匙、塑料尺、记录纸等

实验步骤:

1、将导线、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接起来,确定小灯泡能亮,将灯座上的一个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是“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重复检测一次,

5、将其它物体依据上面的方法,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都记录下来。

实验发现:

小刀、回形针、钥匙是导体;橡皮、纸板、塑料尺是绝缘体。

一十二、做个小开关

目的:

学会用回形针做电路中的小开关

器材:

小木板、两个图钉、回形针、简单电路

实验步骤:

1、把回形针拉开,用图钉把回形针大的一端与导线一起固定在木板一边。

2、用另一个图钉将另一根导线固定在木板另一边。

3、把制作的回形针开关安装到一个简单电路中,滑动回形针小的一端接触图钉,电路中的小灯泡亮了吗?

4、也可以将滑动式开关做成按压式开关。

一十三、*串联和并联电路

目的:

了解最基本的两种电路连接方法

器材:

电池一节,两个小灯泡、若干导线

实验步骤:

1、把电池、两个小灯泡及若干导线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称为串联电路,观察灯泡亮度。

2、

先将电池与一个小灯泡连接,再将这个小灯泡各伸出一根导线连接另一个小灯泡,称为并联电路,观察灯泡亮度。

实验发现:

并联灯泡的亮度优于串联灯泡的亮度。

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实验(4)

一、证明空气的存在

目的:

认识空气的存在

器材:

杯子、透明塑料袋、粉笔、扇子、水

操作步骤

1、用扇子扇,有风过来。

2、张开瘪塑料袋,在空中一兜,然后扎紧塑料袋,塑料袋变成鼓鼓的。

3、把1支粉笔放入1杯水中,会有气泡冒出来。

以上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存在我们周围。

二、空气占据空间

目的:

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器材:

直筒玻璃杯、废纸、水、水槽、矿泉水瓶、橡皮泥、小球、两个小烧杯、玻璃片、抹布

操作步骤:

(实验一)

1、将废纸团放入玻璃杯底部。

2、将杯口向下竖直压入水中(推测纸会不会湿,进而判断水是不是进入到烧杯中)。

3、将杯子竖直取出,用抹布擦干杯口的水(以免杯口水将纸打湿)。

4、取出杯中纸团,展开观察。

5、纸没有湿,说明杯中没有水进入,杯中被看不见的空气占据。

(实验二)

1、将距矿泉水瓶底部约6厘米处剪下,在底部打孔,用橡皮泥将孔堵住。

2、将纸团放入瓶底。

3、将瓶竖直放入水中,使瓶完全浸没水中(重复上述实验的部分步骤至纸没有湿。

再将装置放入水中)

4、取下瓶底橡皮泥,从有孔处冒出气泡,说明有空气跑掉。

5、将瓶竖直从水中取出,擦干瓶口的水,取出纸观察。

6、纸已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跑掉留出空间,被水进入瓶中占据空间。

三、测量气温

目的:

学会观察和记录气温

器材:

气温温度计、笔和纸

操作步骤

  1、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液柱是否有间断。

  2、将温度计放在室内适当的地方;(背阴处、通风、距地面1.5m)。

读温度值时,视线和温度表内的液面相平。

  3、将所示温度记在本上,单位“摄氏度”或“℃”。

  补充:

还可以持续测量同一天不同时间(如清晨8点、上午10点、中午12点、下午14点)同一地点时的温度,来观察一天中的气温变化;也可以测量不同日子(如连续一周或一月)同一时刻(如都是中午1点)同一地点时的温度,来观察不同日子的气温变化。

四、观察岩石

目的:

初步学会观察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器材:

几种常见的岩石、放大镜、铜钥匙、小刀、稀盐酸、滴管

操作步骤:

1、观察岩石的颜色,说出各种岩石的名称和颜色。

2、观察岩石的结构,细微处可借助放大镜,具体指岩石是层状,还是粒状;岩石是粗粒,还是细粒;岩石是由同种颗粒构成,还是由几种不同的颗粒构成的。

3、观察岩石的硬度,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分别刻几种岩石,根据刻痕判断岩石的软和硬。

4、滴盐酸实验,用滴管吸一些盐酸;在每块岩石上,滴2-3滴盐酸,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如是否冒泡。

滴盐酸具体做法如下:

A先排空滴管内的空气再吸少量稀释盐酸。

B悬空垂直放在瓶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

C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防止液体倒流腐蚀胶头。

D滴管用后应立即清洗干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交叉污染。

E注意:

盐酸不要滴在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