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6940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1-10页

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准备:

米尺、学生尺、卷尺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测量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挂图、操作、演示

教学时间:

5课时

 

课题一: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法、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演示、操作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

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

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

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

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

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想说什么?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第1页。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一拃一步一臂

8×2=□7×3=□8×6=□2×8=□

6×7=□4×6=□5×7=□4×7=□

5×8=□8×3□8×8=□8×5=□

5×6=□7×8=□6×8=□6×4=□

练习反馈:

 

课题二: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5页

教学目标: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测量法

教学手段:

观察、操作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

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

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

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学生测量纸条。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四.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配套第2、3页。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厘米

量法:

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

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练习反馈:

 

课题三: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米尺、绳子、学生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测量法

教学手段:

观察、演示、操作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

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

(可独自探索,也可与他人合作)

二、展开认识米提问: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

1.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米尺。

2.建立表象介绍米尺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这一段正好是“1米”。

3.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

获蒋两臂张开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三、用米量

1.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

2.汇报方法。

(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四、实践活动

1.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

四人一组,分组操作。

2.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帮助。

3.量一量:

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

五、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1.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

水深多少米?

2.找一根绳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课树干周围有多长。

想一想,应该怎样量?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1米到底有多长?

怎样估测物体的长度?

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六小题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练习反馈:

 

课题四: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9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教学准备:

尺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测量法

教学手段:

讲解、观察、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

我们在画这些图形的时候,他们的边都是由线段组成的,将图形分解成线段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线段。

二、测量线段的长度

1.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第五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把量得的结果写在书上。

2.线段与曲线的对比认识

3.线段“直”的特征。

4.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对线段有哪些认识?

三、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1.在纸上任意画一条线段。

2.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教师巡视指导。

3.演示线段的画法。

4.指导线段的画法

四、猜一猜游戏

1.出示同一条线段(横着和竖着的)猜一猜哪条线段长一些?

2.引起学生的争论,争论后课件演示:

把两条线段重合比一比。

3.学生操作:

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做两张同样长的纸条式一式,要一张横着,一张竖着看。

动手做一做

4.请同学们任选一条铁丝,做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并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

谁能找出我们生活当中物体上的线段。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有关知识,你对线段有了哪些认识?

作业布置:

观察生活物品中的线段有哪些

练习反馈:

 

第五课时:

单元测试

第六课时:

测试评析

 

单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