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2.docx
《开题报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题报告2
广西师范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研究课题:
政治运作视阈下当代中国榜样机制研究
研究生姓名:
张爽
所在教研
(研究)室名称:
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
硕士学位
导师姓名职称:
付开镜副教授
论文工作的
起止时间:
2011年3月——2012年3月
2011年4月20日编写
选题报告由研究生填写,一式二份(系、研究生处各存一份)
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包括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
及水平。
(一)课题的来源
1.我目前就读于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是政治学理论,研究方向为“政治文化传统与政治现代化”,根据我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我选择对新中国的榜样机制进行研究。
2.社会榜样人物自古就有,在漫长的运作过程中从未和政治活动相分离,因此是一种极富政治性的活动,其内容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和完善,并通过在全民中间的大力倡导和学习活动更加深入人心,因此作为一种在政治运作下的政府活动,社会榜样的生成、表彰、宣传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我个人对政治文化及共和国史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并在阅读和学习中发现对于新中国社会榜样的研究较少,立足于本专业视角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存在着较大的研究探索空间,选题具有相当程度的可行性。
为此,我选择在政治运作视阈下对新中国的榜样机制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的理论价值
(1)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针对榜样本身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强调其思想方面的教育意义,而没有从机制角度进行研究,榜样的树立、表彰及宣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运行机制,即榜样机制。
再这样一种机制中,同时包含几种机制的综合作用,主要有榜样的生成机制、表彰机制、宣传机制等。
从几个机制本身出发进行研究,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一个榜样人物或集体从树立到后来不断变化发展的全过程,通过从几个机制的分别研究,知道榜样是怎样树立,树立起来之后是如何进行宣传、表彰的,以及其后榜样形成之后是如何变化发展,直至最后榜样本身走向何处,这些都是本文想要进行研究的具体问题。
同时,国内关于榜样的研究也有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角度入手的,从历史学角度主要是现代史部分,将榜样人物进行分类,就其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大多集中于榜样形成的思想文化渊源、产生的社会效应等。
主要是针对文化方面研究,将榜样人物的一个方面英雄模范人物进行研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英雄模范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包含的内容较宽泛不易把握,而且针对英模文化本身只是包含在榜样文化之中的一个方面,而把榜样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其内容又太过空洞,榜样的生成、树立、宣传和表彰是一系列过程,这种过程就形成了一种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是在长期的运行变化发展中,演变成了一种规律性的行为,因此将榜样的机制作为研究对象是十分可行的,也是极富价值的。
(2)国外的研究主要偏向于榜样人物个人事迹的学习活动,大多是以某一领导人物的个人传记为主要表达方式,其所树立的榜样人物也大多数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典型先进人物,同时在表现这些人物时主要是以本人的自传、自述为表达方式,其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国内研究那么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而作为政治运行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榜样机制的运作同样是十分丰富和富有内涵的,其中对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是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的,每一国的执政党都在寻求执政之道,合理、有效、科学执政对每一国的执政党都同等重要,因此在政治运作过程中,如何科学执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执政党整个执政过程中,运行机制是能够涵盖方方面面的因素而将其整合起统一整体的规范化研究,在政治运行机制中,榜样机制是综合了几种机制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榜样的产生和树立、榜样的宣传、榜样的表彰等,这些既是政治机制的一个方面,又是可以单独逐个分析的不同机制,正是由于这些不同机制的综合作用,才形成了整个榜样机制。
(3)针对以上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一方面,注重执政党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日益获得应有的重视,研究榜样的运行机制可以从一个层面反映出执政过程中的弊病,同时寻求解决措施加以改善;另一方面,榜样人物本身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都有着其独特的人性魅力,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效应,对于现今这个呼唤英雄的时代有着推动和借鉴意义,也能为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提供支撑,将政治文明建设真正置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2.研究的实践意义
就社会榜样本身来讲,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垂范作用,其带给全社会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而将榜样人物作为一个基点,深入研究榜样从生成、树立、发展、表彰及宣传和渐渐消逝等动态过程,将其作为一种运行机制来研究,把社会榜样机制本身作为研究对象,透过不同时期榜样的变化,来看作为一种机制本身的运行规律,其优缺点则易于凸显,也便于我们进行研究和分析。
社会榜样是一个时代先进典型的代表,也是一个时期执政党执政手段、执政能力的表现,作为执政党想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其对榜样人物的宣传表彰活动必不可少。
新时期执政党执政水平的高低是从多方面进行考查的,其中对于榜样的宣传表彰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全民和谐政治心理、有效政治参与的构建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其后榜样机制更加合理、有效的运作也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国内研究状况及水平
目前,国内针对社会榜样的研究大多以榜样人物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思想塑造、教育意义、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研究,鲜少有将榜样机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活动的,在部分研究者中,立足于政治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诚然,知识是有着互通性的,但从新的着眼点进行解读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就“榜样”一词本身来看,从专业角度进行研究大多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内容,因为我们习惯于将“榜样”一词物化为特定的某一人或某一集体,那么其研究对象则就是“人”,这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所研究的范围;同时,“榜样”一词也可联想到文化方面,人类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进步,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活动,榜样同样可以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即研究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榜样文化;榜样是在全社会树立起来的,是一种全民性的活动,树立起来之后又要在全民中间进行学习活动,那么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对象进行研究,这则是社会学专业研究的对象。
综上,国内研究大部分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史学专业和社会学专业进行的研究,主要成果有:
上海大学的苗春凤,其博士毕业论文《典型中国——当代中国树典型活动研究》,是立足于社会学角度对当代中国树典型活动进行研究的,主要从文化传统、权利视角、社会变迁以及这一活动产生的社会效应和启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其研究对象是树典型的活动,而典型本身就有好坏正反之分,因此其研究的范围较宽,而榜样则不同,榜样人物是典型的一个方面,是典型中积极正面的,本身是全社会的楷模,是好的典型。
山东师范大学的魏勇,其硕士学位论文《新中国前十七年间英模文化研究》,主要是侧重在1949年至1965年的英雄模范人物,将其上升为一种文化进行研究,是立足于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主要从英模文化的历史因缘、英模的人物谱系、英模人物本身的思想水平及心态分析、英模人物的道德水平、英模文化与政治思想的关系以及英模文化的社会效应和启示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并没有从英模如何产生,以及其生成、发展、表彰、宣传等机制方面进行阐述,而且其时间范围限定在新中国前十七年,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其成果也只能在这一特定时期进行考察。
西南师范大学的易莉在硕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榜样示范法的发展研究》中从榜样示范法入手,研究了榜样示范法的内涵、运作、特点及榜样示范法发展的内涵、发展动力及策略等方面,着重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实施方法——榜样示范法,文中对于榜样示范法的运作过程略有涉及,但篇幅较小,阐述还有不全面之处,同时,因其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进行研究,其角度和侧重点均有不同。
福建师范大学的李虹,其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新时期先进典型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研究》,也主要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进行的研究,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先进的典型,在导论部分就对“典型”和“榜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区分,典型的范围较比榜样略宽,同时文章主要联系调查报告,通过分析先进典型影响弱化的原因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重点在寻求解决方法上,是侧重于方法论的研究。
对于社会榜样的研究,国内研究的学者不在少数,但都没有从机制本身出发来进行研究,而对于榜样机制的研究我们认为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所具有的理论及实践价值前文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余。
社会榜样人物作为一个时代的道德标尺,衡量着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榜样的生成、表彰、宣传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发展的动态变化性,在榜样的日益变化发展中,形成了一种规范化的行动,因此能够成为一种制度。
将其作为一种机制进行研究,榜样机制是几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在执政党的领导下的全民性的活动,体现了执政党的执政水平,是一种科学执政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但在现阶段,榜样机制还很不完善,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将榜样机制规范化、制度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现今的榜样生成机制、表彰机制以及宣传机制如何运作,如何谋求其社会效应的最大化,在整个榜样机制运作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有序,怎样才能通过对榜样机制的改革来加强执政党执政的水平和执政力度,这些都是可以进行研究的,本文力求从这些角度来阐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2.国外研究状况及水平
关于榜样机制的研究,国外研究侧重的角度是历史事件,而且多以时间进行划分,如“文革”其间、改革开放以来等。
国外只是将其作为一次革命或改革活动来研究,而对于毛泽东其人,也只是单纯将其作为一个人物来研究,较比国内的研究更为具体、客观。
就国外此类研究来讲,大多集中于对某一领域的典型人物进行宣传,相对于国内的研究来说,并没有掺杂过多的政治因素,基本上是就事论事,就单独某一人讲其个人事迹,人物生平等,同时,国外研究的人物大都是总统领袖、金融大鳄、政界要员等。
其具体人物的范围较比国内要小,并不像国内研究的榜样人物那样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同时,国外跟国内的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国外的榜样人物没有那么明显的教育和学习意义,基本就是就某一人物来研究,而且大多以该人物的自传、自评为主要形式,多是由本人来讲述而非他人转述,多是注重人物生平而非其政治意义,较比国内的研究缺少浓厚的政治性色彩,不是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服务的工具,而只是单纯的个人事迹的阐述。
在其研究方向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人物评传、自传等,而国内的研究大多是侧重于思想教育、公民文化、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其研究范围较比国内小得多,也具体得多。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一)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政治运作视阈下当代中国榜样机制研究
导论
一、选题的意义
1.学术价值
2.现实价值
二、研究现状及评价
1.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2.国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1.机制、政治运行机制
2.榜样、榜样机制
第一章榜样相关机制对政治的影响
一、榜样生成的原因
1.政治原因
2.经济原因
3.文化原因
二、榜样的政治学本质
1.榜样是统治集团意志的体现
2.榜样是执政者进行统治的有效工具
3.榜样是道德层面的社会规范,体现社会的价值导向
三、研究榜样运行机制的意义
1.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有利于对此前榜样机制的运行进行总结
3.有利于对此后榜样机制的发展提供借鉴
第二章榜样机制的具体内容
一、榜样的发现与树立机制
1.榜样的发现
2.榜样的树立
二、榜样的表彰与宣传机制
1.榜样的表彰机制
2.榜样的宣传机制
三、榜样的效仿
1.效仿活动的本质
2.效仿活动的具体形式
3.效仿活动产生的影响
四、榜样的终结
第三章榜样机制的特点
一、榜样生成的特点分析
1.榜样生成的目的——政治服务性,始终是为执政党执政服务的
2.榜样生成的过程——政治运作性,始终是几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3.榜样生成的主体——政府决定性,始终是由政府起主导作用
4.榜样生成的规模——全民参与性,始终是源于人民,高于人民
5.榜样生成的变化——与时俱进性,始终是紧跟时代步伐生成的
二、榜样发展变化的趋势分析
1.政治榜样的渐轻性与科技榜样的渐重性
2.政治榜样的暂时性与道德榜样的持久性
3.榜样待遇的变化性
第四章榜样机制的启示
一、新中国榜样生成机制的存在较多的问题
二、弱化榜样机制是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
结语
参考书目
附表
(二)论文研究的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1.论文研究的方案
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新中国成立即1949年10月以来的榜样人物(个人和集体)进行梳理、归类并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所产生的社会榜样人物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根据政治学的基本理论,立足于政治运作的角度,对社会榜样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就榜样的机制本身来分析研究,以期对榜样的发现与树立机制、表彰与宣传机制等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从而为我国榜样机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促进公民合格政治心里的形成,同时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本文主要运用的政治学研究方法有:
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献法等。
(1)榜样生成的原因分析
社会榜样人物作为一个社会精神层面的代表,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而榜样人物的出现也是受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影响的,要探讨榜样生成的原因,也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分析。
同时,因本文立足于政治运作视阈下,所以还应对榜样生成原因的政治学本质进行分析,对本质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既是对上述三方面原因的总结,又能为下文的分析探讨提供理论支持和立足点。
(2)榜样机制的分析研究
社会榜样作为一种机制,是几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包括:
榜样的发现机制、榜样的树立机制、榜样的表彰机制和榜样的宣传机制等。
通过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来所树立的不同的社会榜样人物,可以分析其主要表现,从而得出关于榜样相关机制的基本问题,本文主要从榜样机制的基本概况、具体的表现形式以及其产生的相关影响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力求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分析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3)对榜样生成的资料整理分析
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树立的社会榜样人物,无论是个人或是集体,都具有鲜明的历史和时代特征,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建国以来的榜样人物进行梳理,将榜样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做一简述,看不同时期的榜样是如何树立起来的,同时根据其生成的特点,对未来社会榜样的生成做趋势展望,这一部分是在全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全文的资料汇总部分,为榜样机制的研究提供资料支撑。
(4)榜样机制的特点分析
新中国的榜样生成、树立、表彰及宣传是一系列动态的过程,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形成了规范化的机制,那么作为一种机制本身来讲,社会榜样也一样有着其独特之处,这一部分我主要分析榜样机制本身从建立到运作再到产生的影响都有着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对榜样本身以及全体民众会产生怎样的效应,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榜样人物只是榜样机制的表现形式,榜样人物自身的特点及心态分析并不等同于榜样机制的特点,榜样机制是一种由几个制度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归根结底是一种机制,因此要着重从制度上考量榜样,而不能单纯从榜样人物本身进行研究,这是带有主观成分和一定片面性的。
(5)启示分析
榜样机制有着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过程,将榜样人物上升为机制进行考量的时候,其产生的效应也格外显著,作为制度本身进行研究,榜样机制也带给我们很多启迪,从榜样的生成考虑,其机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如榜样生成的法制化问题、榜样人物的筛选问题、榜样的表彰机制中奖惩界定问题等。
同时,作为执政党执政手段的榜样机制,其应该愈加多元化,表现方式应稳中求变,在全社会树立起榜样典型人物,应该逐步的弱化,不能将其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在考察领导干部时,也不应该用特定的榜样人物来要求和规范所有干部,愈加用某一特定模式要求全体,愈加激起民众的抵触的情绪,这对我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个人认为应逐步弱化榜样机制,这是增强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
2.论文准备采取的措施
由于论文只是初步构思,所以肯定存在很多不足。
我准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积极跟老师和同学进行探讨研究,不断改进与完善论文内容结构,以期能把论文顺利完成。
三、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到什么地方调查研究,
在哪个实验室进行实验,主要的仪器设备)、对其他单位的协作要求。
1.去图书馆查找和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参阅相关的著作和论文。
2.利用网络设施,用电脑在网上查阅资料。
3.虚心求教于老师和同学,不断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以求改进并完成毕业论文撰写。
4.与其他高校的同学和老师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相互探讨。
四、科研论文总工作量(估计),文献阅读,科学调查,试验阶段,理论分析,
论文初稿,文字总结各阶段的进度(起止日期)和要求,以及预期结果。
(一)论文进度
1.2010年7月—2010年10月:
收集资料,确定选题;
2.2010年11月—2011年4月:
完成开题报告;
3.2011年5月—2011年11月:
论文写作,完成论文初稿;
4.2011年12月—2012年3月:
完成论文修改;
5.2012年4月:
通过论文评审,通过论文预答辩;
6.2012年6月:
通过论文正式答辩。
(二)预期成果
1.完成一篇约4万字的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
2.在相关期刊或学报上发表论文一篇以上。
(三)参考书目
1.国内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7年。
(2)《毛泽东选集》第1、2、3、4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年。
(3)《邓小平文选》第1、2、3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上、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组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5)《文史资料选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北京:
中华书局,1980年。
(6)《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出版,解放军出版社重印,2000年。
(7)《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8)朱光磊: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施九青,倪家泰:
《当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陈红太:
《当代中国政府体系》,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11)吴爱明:
《当代中国政府》,北京: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谢庆奎:
《中国政府体制分析》,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13)李泽厚著: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14)顾红亮,刘晓虹:
《想象个人——中国个人观的现代转型》,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15)贾艳敏:
《大跃进时期乡村政治的典型——河南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研究》,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16)陆学艺:
《改革中的农村与农民:
对大寨、刘庄、华西等13个村庄的实证研究》,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17)岳晓东,张宙桥:
《青少年明星崇拜与杰出人物崇拜:
香港与内地1998-2001年的研究与思考——偶像与榜样选择》,载周晓虹《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8)关成华:
《他们》,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9)梁建增,陈虹:
《感动中国》,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周怡:
《中国第一村:
华西村转型经济中的后集体主义》,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邓凯:
《追寻高远——光明日报人物版佳作》,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22)《追寻永恒—共和国英模的昨天和今天》,《党建》杂志社编,学习出版社,1997年。
(23)刘春建主编:
《中华英杰谱》,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
(24)《焦裕禄》,《焦裕禄》编写组,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66年。
(25)《毛泽东思想育英雄: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雄事迹选编》(共四辑),南昌:
江西省新华书店,1970年。
(26)何沁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7)刘国新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第一、二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28)李康平:
《中华民族精神》,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29)宋志明、吴潜涛:
《中华民族精神论纲》,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30)张静如主编: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0年。
(31)陶克、王跃生:
《中国雷锋现象—共和国精神文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
(3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3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人物注释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
2.国外参考书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2)【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
何时和如何得到?
》,杨昌裕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3)【美】戴维·伊斯顿: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4)【德】卡尔·施米特:
《政治的概念》,刘宗坤译,上海: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
《中国政治》,顾速,董方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英】安德鲁·海伍德:
《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美】塞缪尔•亨廷顿: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8)【美】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王建朗译,上海: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9)【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主译,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德】卡尔·雅斯贝斯:
《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11)【法】爱弥尔·涂尔干:
《道德教育》,陈光金等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美】J.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谢亮生等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美】莫里斯•迈斯纳:
《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杜蒲译,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美】阿妮达•陈:
《毛主席的孩子们:
红卫兵一代的成长与经历》,史继平,田晓菲,穆建新译,天津:
渤海湾出版公司1988年版。
3.报刊网站
报刊: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红旗》、《人民画报》、《解放》、《解放军画报》、《人民中国》、《党的教育》、《人民文学》、《人大复印资料》等
网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华网:
http:
//ww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