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老师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600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 老师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程与教学论 老师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程与教学论 老师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程与教学论 老师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程与教学论 老师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 老师重点.docx

《课程与教学论 老师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 老师重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与教学论 老师重点.docx

课程与教学论老师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为普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活动、教学制度与教学思想。

任务:

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

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之一。

教育事业处处充满着价值纷争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

提高课程编制的水平,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这是千百年来教育界不懈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论形成的标志: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课程论学科诞生的标志:

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现代教学论(实用教学论):

代表人物杜威主要观点儿童中心经验中心课堂中心。

传统教学论: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要观点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活动中心。

被称为课程之父泰勒提出的四个问题是什么:

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组合评价结果

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的只要观点:

教学论包含课程论教学论和课程论相互独立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方法有什么: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联系实际,学思结合3注意拓展学习

我国古今关于课程最早体现的是:

课程:

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的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2)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美国古德莱德把课程实施分为以上五个层次)

制定课程计划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2)基础性3)开放性

我国古代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三百千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西方古代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

七艺:

文法、修辞、辨证法(逻辑)、算术、音乐、几何、天文。

现代课程和古代课程区别的主要课程:

1)从内容上看,自然科学进入了现代课程体系并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2)在内容的进程安排上,纵向上增强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贯性,横向上加强了多学科之间的协调性。

3)从课程的性质上看,民主化,民族化,科学化是现代课程的显著特点。

4)从课程实施看,形式越来越多样,课堂上的活动丰富了,还重视课外拓展活动。

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1)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与社会本位课程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3)分科课程与总结课程4)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5)必修课与选修课

学科课程:

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

活动课程:

指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综合课程:

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课程,。

隐性课程:

又叫潜课程或潜在课程,主要指正是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或全部的教育活动,比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班级活动。

隐形课程的内容:

制度方面,文化心理方面,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外部因素:

1)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2)儿童对课程发展的影响3)知识对课程的影响。

内部因素:

1)学制。

2)课程传统3)课程理论4)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之规。

课程目标:

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有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主要有1)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2)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四种类型:

即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美国艾斯纳在艺术教育领域提出)

行为性目标:

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表现性目标:

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是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1)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3)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4)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注重基础性2贴近社会生活3尊重学生经验4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课程内容的理解:

1)课程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2)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3)课程内容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材料。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在我国,它特指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预留出来的、允许学校自主开发的、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10%~25%的课程。

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则特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的开发。

24.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是'以校为本'理解为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

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

1)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2)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地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

3)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有效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课程发展。

4)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

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学校为整。

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有效基本标志:

(1)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2)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的获取丰富的课程资源途径(3)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取有效地教育和发展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课程发展。

(4)通过校本的发展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学校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的发展。

校本开发的现实意义:

1)它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决策民主化2)它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素养。

3)对学生来说,个人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堂上得到了照顾,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地全面发展的机会。

4)它打破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使得课程开发走进民间,人人有机会掌握课程开发得技术,促进了课程理论知识和开发技术的普及。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

1)它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

2)它从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

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模式。

4)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拓了一条有效地进行教师培训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5)使广大中小学成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实验田'。

校本课程开发的常用方法:

调查研究、集体审议、课程编制。

泰勒目标模式概括为:

“三个来源”,是指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和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两个筛子”是指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

课程开发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比较:

目标模式的思想基础是行为主义,过程模式是认知主义,目标模式具体主张是确定目标、选择能够达成目标的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最后评鉴目标的达成情况,过程模式是确定一般的目标,依据内容本身价值选择活动内容,以问题中心组织课程,目标模式教师观课程开发的忠实执行者,过程模式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

目标模式学习观是课程方案是被动接受者,过程模式是课程方案的积极学习者,目标模式的评价观是以目标为导向,重视终结性评价,过程模式是注重形成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学内容学生教师

教学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总之,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独特的矛盾关系。

只有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关系,才能优化教学活动。

师生关系的表现:

业务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这是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规律。

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认识的主要特征:

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活动。

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

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

4)教学认识还有发展性。

古代教学基本特征:

1,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2,教学内容以人文科学为主3,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4,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质量和效益偏低

现代教学形成的内在力量和基本标志:

1)普及义务教育,扩大教学对象。

2)课程体系的变革。

3)发展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4)教育科学的发展。

5)教学方法体系日益丰富。

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

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

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34.优化教学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优化教学的基本含义:

一是把优化教学视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即对教学进行优化,是教学变得更完美。

二是把优化教学视为教学的一种状态,一种境界,即优良教学,成功的教学。

优化教学的基本标准:

第一,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第二,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得效益最大化。

第三,真善美的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2教学目标的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标准功能。

3教学目标的三个特征第一,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及时教授目标又是学习目标,最终表现为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身心的预期变化。

第二,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主观上的一种期望,第三,教学目标是可以测度的,教师可以编制各种测试题目,对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程度进行定策或定量的测度。

4教学目标的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

5.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目标分类主要是教学目标分类。

他把意识水平区分为三个领域:

认识领域(六层次:

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6.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按照学校结果不同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识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7.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主张:

1)掌握基础知识2)形成基本技能3)发展基本能力4)促进个性健康。

8.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的表达方式:

行为目标、内部心理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现目标。

9.编写内容点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目标的关键。

内容点教学目标的编写,首先要搞清楚内容点教学目标模型(内容点教学目标模型由内容、目标层次和两维之交合三部分组成)其次要对内容点进行分解。

10.内容点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层次2)将课时教学内容分解成内容点并确定内容点教学目标3)选定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4)绘出'内容点教学目标表'

1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基本构成要素:

1)理论基础2)教学目标3)教学程序4)运用策略5)评价体系。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性。

12,小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误把学习内容当作教学目标。

第二,教学目标含糊不清,第三,教学目标片面,缺乏启发性。

第四,教学目标忽视差异性。

42.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