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5250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重点.docx

《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重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重点.docx

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重点

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

李金叶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摘要:

通过资源开发、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是资源富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实选择。

文章以新疆为例,通过对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升级、资源开发中的主观意志与市场导向、资源转换中的开发与开放、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等重要关系的解读,研究资源型经济区突破“资源陷阱”的路径与选择。

关键词:

新疆经济;资源开发与转换;经济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

F59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9245(201002-0013-07

“资源型经济区”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方面,一般而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其经济的资源型特征就越突出,区域产业结构层次就越低[1];另一方面,资源特征亦可以理解为发展的潜力和基础。

因此,资源开发与转换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资源经济和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从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区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新疆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径,实施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2]。

尤其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家能源重心的西移,这无疑是新疆资源转换战略发挥作用的新契机,但通过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绝不会因为国家政策的倾斜一蹴而就,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3]。

本文总结和反思了新疆优势资源转换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对于更好地协调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资源开发与转换实现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不无裨益。

一、资源开发与产业升级的关系

(一资源富集与资源倚重型经济结构的效应分析

1.资源开发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由于新疆在地缘、独特的自然条件、矿产等方

面存在着明显的资源优势,这使其选择了重型化、资源型的发展模式,随着资源开发的深入,新疆资源型产业发展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增强了其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2008年,新疆原油产量2772万吨,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分别比1978年增长6.7倍和95倍,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1位,国家已经把新疆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能源陆上安全大通道。

而且,新疆业已成为国家最大的棉花、啤酒花、番茄酱及甜菜糖生产基地,棉花生产自1994年以来已连续保持种植面积、总产、单产、收购量的全国第一,啤酒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番茄酱产量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出口占国际贸易量的四分之一。

这无疑是新疆借优势资源转化实现区域经济大发展的成效。

但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资源型特征并面临着现实的“资源陷阱”。

2.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比较效益差

产业结构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整体来看,新疆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层次低的特征突出。

新疆三次产业比重16.4∶49.7∶33.9(全国为11.3∶48.6∶40.1,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5.1个百分点,高居

收稿日期:

2010-04-08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社会大局稳定与国家安全研究”(09&ZD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金叶(196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新疆大发展特别策划

李金叶

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

13

全国第6位,而农业是比较效益偏低的产业;新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6.2个百分点;新疆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相当于全国1998年的水平,说明新疆产业发展面临的矛盾较全国突出,改造传统产业的任务艰巨。

3.能源、原材料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足

产业演进的历史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主导产业的转换存在一定规律性:

由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向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再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变;由采掘业向原材料工业、再向加工工业演变;由产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演变。

新疆则表现出特殊性:

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的重化工业趋势明显;低层次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比重持续加大,而加工工业比重却增长迟缓;加工业内部低加工度、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多,高加工度、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没有在工业重型化的同时提高加工深度。

如表1所示,新疆重工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但加工业比重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3%,进而导致产业链较短,能源、原材料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足。

表12008年全国和新疆轻重工业构成对比表单位:

%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编写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编写的《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根据国际惯例,石油开采——

—炼化——

—初级化工——

—精细化工的产值比大约为1∶2-3∶5-7∶30,新疆则是以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为主体的经济格局,资源工矿型城市与地区较多,原油调出量大约占开采量的67.2%。

其根本原因在于新疆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这也必然使新疆经济遭受价值与利润损失。

例如:

新疆在初级产品和原料输出的同时,实际上把加工初级产品和原料的一部分利润转到了加工制成品上;在制成品的东出西入中,又使这一部分利润在西部实现,即新疆承受了双重利润转移和价值损失,使新疆经济发展中本来就很弱的自我积累能力更加软弱。

4.新疆经济与全国差距扩大

随着资源开发的演进,新疆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持续拉大。

虽然新疆经济增速快于全国,但居民收入增长却慢于全国平均水平,1978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元,居全国第15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元,居全国第18位。

发展到2008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349元,后退至全国第30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57元,居全国第25位(见表2。

表2新疆与全国居民收入差距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编写的《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编写的《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79、1986、1991、1996、2001、2006、2009年等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所以,要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经济优势,并通过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区域经济后发优势,必须建立科技推进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依靠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源开发效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4]。

(二依靠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开发效率

1.产业结构升级是发展新疆经济的重要环节

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与其特质相符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资源产业在新疆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新疆经济发展的成败。

新疆的静态比较优势是资源优势,科学技术是将静态比较优势转变为动态比较优

名称轻工业重工业

全国29.570.5

以农业品为原料非农产品为原料采掘工原料工业加工工业

19.310.25.734.630.2

新疆

13.586.5

以农业品为原料非农产品为原料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加工工业

12.90.638.340.87.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年份全国新疆二者

差距

新疆

位次全国新疆

二者

差距

新疆

位次

197834331924151341191518

198********15398394415

199********419615686683312

199********3120131578113644224

200062805645635162253161863525

20051049379902503313255248277325

200815781114324349304760.63502.91257.725

新疆大发展特别策划

李金叶

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

14

势、增强产业升级能力的关键。

只有实现产品结构向低成本、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才能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大的利益,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2.能源基地构架思路

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级的综合型现代化能源及油、气、煤化工基地,不断延长“产业链”,带动新疆经济全面腾飞。

新疆油、气、煤化工业的发展必须本着新的思路:

一是争取规模效益,实行大集团、大基地战略,建设大型、特大型国家级油、气、煤化工基地和集团,发挥大集团效益,争取在国内外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油、气、煤加工业发展必须一开始就本着高起点、高水平,力争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5],使新疆油、气、煤产业的发展由原料型逐步向原料与深加工并重的方向转移,逐步增加精细化工在新疆油、气、煤产业中的比重。

3.实现纺织业的产业升级

依托丰富而全面的纺织原料和现有的纺织工业基础,提高档次和质量,争取把新疆建设成为西北最大的、有竞争力的、高品质纺织工业基地,改变有优质纺织原料,没有高档纺织品和高档服装的现状。

4.依托新疆独具特色的农牧业资源,走农业资源经营产业化、利用持续化、开发集约化的道路一要积极推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实行区域连片开发、各有侧重,形成集约经营和规模优势[6]。

二要实现农业产业化联动,围绕农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甚至精、细、深加工,挖掘农产品增值潜力,减少农产品市场动荡,从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资源成为新疆经济大发展的推动因素之一。

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观选择与市场导向的关系

(一资源开发的主观选择及其影响

新疆资源开发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赶风潮、铺摊子的倾向。

1.“努力”地能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便引起经济大幅波动

例如:

作为国内最大的产棉基地,新疆大体上用二分之一的种植业用工量、三分之一的种植面积和四分之一的农业用水量来生产棉花,获得了全国约

三分之一的棉花产量。

但由于棉花收获的机械化程

度低,每年必须从疆外招用100多万拾棉劳动力,雇

工费用总额约20-30亿元,相当于三分之一的种植

效益流出区外;同时,新疆的纺织工业又比较薄弱,

大量原棉输出不仅造成发展轻纺工业巨大的机会损

失,而且致使棉花产业抵御原料价格波动、自我消化

价格风险的能力低。

1993、1998、2008等年度,新疆棉

业均因市场价格波动遭受较大冲击。

可见,充分利用

新疆的光热水土资源,大力发展棉花产业的战略目

标虽已实现,但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达到农民

致富,依然是没有解决好的难题。

2.资源开发方式粗放,往往采主弃副、采富弃

贫,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使资源开发效益降

低,而且加大了今后资源开发的难度

例如,煤炭开发中,由于规划不足及开发方式

粗放,迄今没有解决好煤田自燃问题,新疆目前共

有7个煤田重点火区和26个一般火区,燃烧总面

积645万平方米,每年造成价值损失约20亿元[7],

而且,煤田燃烧向空气中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和酸碱

化合物,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破坏臭氧层,使森林

及其他植被遭受极大破坏,造成地面裂缝和塌陷,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大大增强。

进而言之,由于

自然资源以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为特征,一旦受到

破坏便难于恢复。

3.把资源开发效益的提升寄希望于资源涨价

每每提到新疆资源富有与经济落后之间的强

烈反差,人们往往将其归咎于资源及原材料价格的

不合理。

其实,资源及原料本身就是初级产品,迄今

为止,尚没有哪个地区或国家单纯依靠资源开发和

输出走向富强,相反,倒有不少资源富足而经济落

后以及资源贫乏却经济发达的例证。

随着我国市场

体制的不断完善,商品价格日益向其价值回归,市

场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目前,我国资源

及原材料价格已经基本接近国际市场,有些甚至超

出国际水平,如果一味地强调提高资源价格,必然

失去竞争优势,企业就会转向购买别的资源区甚至

国际市场的资源和原料,对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滞

后的区域而言,这无疑是另一种巨大的损失。

因此,资源开发利用不是主观选择的过程,而

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客观过程,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15

中,要最大限度地克服主观随意性,同时遵循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实现和资源持续利用为目的。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

1.树立资源开发理念

树立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价值实现的理念,克服资源开发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及时了解市场动向并以此为导向,合理安排资源开发规模,以期使优势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真正显现出其应有的作用。

2.提高市场占有率

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是实现优势资源转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市场是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的客观载体[8],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及效益取决于优势产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新疆的资源开发及其产品面临着区内、国内、国际三个方面的激烈竞争,如何扩大新疆优势资源及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实现优势资源转换必须关注的问题。

目前新疆本地产品的本地市场占有率大约为20%,在区外则更低。

本着市场导向原则,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实行输入替代与输出导向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就本地市场而言,增加本地产品的本地市场占有率,这对于减少新疆向其他地区输出原料性初级产品而输入深加工产品所导致的利润损失将有极大益处。

当然,这不能依靠贸易保护,不能依靠行政命令禁止内地产品进入,而是通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来扩大市场占有率。

就产品输出而言,努力改变目前的原料型初级产品输出地位,逐步转向以输出加工制成品、精深加工产品为主。

只有这样,资源优势才能真正转变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才能真正发挥丰富的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资源转换中开发与开放的关系

(一资源开发转换的要求

目前,新疆优势资源转换已进入攻坚阶段,需要开发的是技术要求高、占用资金多、投资规模大的项目。

就地面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而言,如中低产田的改造、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灌溉条件的改进等;就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言,如勘探勘察、工程

建设、技术引进及创新等,都具有高技术及大量资金投入的特点。

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资本、基础设施、先进技术、人才等多种因素制约。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过分依赖某种方式,因为这样会因为某一方面的集中依赖而导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较小的回旋余地和较大的风险。

通过国家投资拉动和财政转移支付发展落后地区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惯例,但是,我国目前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国家财力有限;而且,国家不能通过遏制或限制东部经济发展速度的方式扶持西部经济发展;同时,新疆资源转换与经济发展所需的巨大人力、财力和物力,无论是靠新疆自身积累,还是靠国家投资,都不可能彻底解决。

因此,新疆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中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不能被动依赖国家政策倾斜和国家投入,而必须努力扩大同国内、国际的经济技术合作,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带开发,实现资源转换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开放格局。

(二资源转换中的“内联”、“东联”与“西出”的关系

新疆的开放,有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是疆内各绿洲经济之间,中央、地方、兵团三大经济主体之间的互相开放,这可称之为“内联”;二是向国内各省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开放,这是“内联”的扩大,可以称之为“东联”;三是向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的开放,可称之为“西出”。

“内联”、“东联”、“西出”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相互促进,必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内联外引,东联西出,“内联”打基础,“西出”创水平[9]。

1.新疆“西出”的机遇

就向西开放而言,当前和今后我国及新疆至少有三个潜力巨大的国际市场可供开拓:

一是中亚市场。

中亚五国总面积399.44万平方公里,人口5100多万,市场容量大,同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强。

这些国家资源丰富,能源工业基础优越,被称为“第二个中东”。

中哈石油管道一期工程于2006年投入运行,近期每年输油1000万吨,远期达到每年3000万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于2009年12月贯通,使新疆成为国家能源进口的新的战略通道。

二是南亚市场。

新疆与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亚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经济和文化往来,现在进行经济交往的

新疆大发展特别策划

李金叶

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

16

范围和市场潜力更大,介入南亚市场,新疆有着诸多有利条件。

三是西亚市场。

新疆同阿富汗毗邻,再往西深入就是土耳其、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西亚国家,其同新疆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也是一个蕴藏潜力的大市场,但是,新疆尚未与西亚市场展开真正有规模意义的经济往来。

能否抓住机遇,进入中亚、南亚和西亚市场,不仅对新疆经济发展、而且对全国经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单靠新疆的经济力量,难以把握这个机遇。

目前,新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大多局限于粮、油、肉、果蔬、服装、日用小商品等方面,贸易结构简单,技术合作尚未大规模推进,特别是对南亚与西亚的市场,几乎无力顾暇。

形成这种态势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新疆自身的经济实力太弱,这种状况不改变,新疆就有可能失去“西出”的机遇,不仅对新疆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而且影响全国对外贸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因此,新疆“西出”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

2.加强区域内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融合,增强经济合力

新疆要实现高层次的持久的“西出”,最紧迫、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好“内联”,包括“东联”。

要以“西出”作为吸引力和目标,切实加强国内的经济合作,形成“西出”的合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的资金、技术,尽快把新疆建设成为商品出口基地。

只有内联打好基础,才有“西出”的物质和技术保证。

“内联”的第一个层次,就是加强疆内经济的联合协作。

这是新疆“西出”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长期以来,新疆由于各绿洲之间的交通线长,弱化了社会经济联系,使再生产活动主要限于绿洲内部,农牧业相对发达,工、商业相对滞后,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加之新疆地广人稀,市场狭小,优势资源的转换必须依赖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致使现代经济增长受到很大限制。

同时,由于多重原因,新疆区内地方、中央、兵团三大经济主体自成系统,相互关联度低,构成了区内经济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例如,新疆工业产值的构成中,石油化工、电力、有色金属等工业占到相当份额,特别是对石油石化中央企业的依赖性较大,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2%左右,但石油工业脱离新疆地方经济循环,大部分的资金、物质基本上不对外辐射,围绕石油开采的前后向关联产业没有获得长足发展;而属于地方工业的

纺织、农副产品加工业占的份额很小,竞争力弱。

而使新疆在现代工业经济和传统农业经济二元并

存的同时,还存在着“独特的次二元结构”:

即中央

投资发展的现代工业与地方投资兴办的地方工业

在城市经济中并存。

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新疆经济的

整体合力,削弱了“西出”的经济实力。

要依靠市场力量,打破生产要素流动的壁垒[10],按

照产业政策和市场引导的方向,允许生产要素在各绿

洲经济之间、三大经济主体之间合理流动,实现资源

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只要新疆区内各块经济

相互融合,新疆经济综合实力就会大大增加,在参与

国内、国际竞争中,就会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3.加强与内地省区的联合

“内联”的另一个层次,就是“东联”,即加强新疆

同内地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横向联合与协作。

这与新疆能否“西出”以及“西出”的水平紧密相关。

从实践看,目前新疆“西出”之所以有所作为,在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联”。

从近期看,只有加强“东

联”,才能拓宽“西出”的市场。

由于新疆经济基础弱,

商品生产能力低,可供出口的商品有限,要发展对外

贸易,必须背靠内地,利用东部区的资金、技术、商品

为后盾,才有条件开拓西部的国际市场。

从长远看,

只有加强“东联”,才能巩固“西出”的市场。

新疆“西

出”要持续巩固,必须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应变能力,

并建立相应的出口商品加工基地。

靠新疆自己的力

量难以企及,只有通过同东部省区的联合与协作,利

用东部省区技术、资金以及管理经验,加快资源开

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才能加

速生产国内外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形成出口商品的

能力。

“东联”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积极

联合、敢于竞争,增强东联西出、西进东销,实行大流

通、大贸易的紧迫性。

东部资金和先进技术的西移,

不仅可以解决欠发达地区配套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形成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互补关系,各展所

长,共同发展;而且可以借此促进东西部经济的相互

渗透、交融与互补,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也是

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

(三加强“内联”、“东联”与“西出”的措施

1.结合本地实际,完善“东联”的政策与措施

《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政治、

17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Xinji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第31卷第2期□2010年6月VOL.31NO.2□Jun.2010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治权利,国家为促进新疆的对外开放和繁荣,也制定了许多特殊政策。

如何用好这些政策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新疆应把这些政策具体化与配套化,制定符合本区域实际的具体政策措施,在资源、地缘、人文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政策优势。

2.加强对“西出”市场的研究,“东联”为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污染、高浪费为代价来拼经济发展速度[12]。

例如,2008年,在工业生产中,新疆每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费量为1.95吨标准煤;而全国为0.64吨标准煤,新疆资源的浪费程度可由此略见一斑。

由于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消耗、低产出,造成了新疆经济长期无法摆脱高增长低效益的怪圈。

正是由于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效益长期甚至忽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低下,人们放松、关系。

普遍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如果环保投入过大,有可能造成资金被挤占过多,降低经济发展速度,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形成一种“压力”来促进环保建设。

这种思维方式的缺陷在于:

忽视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改善之间的关系[13]。

就新疆的现实情形而言,已经失去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省区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优势,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唯一可能的选择是把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资源综合可持续利用与环境质量改善结合起来,走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道路[14]。

(一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就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会大大增强人们开发资源的能力。

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力求使稀缺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推动经济现在和未来的增长。

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如果资源利用低于适度水平,资源的最大潜力就得不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也不可能达到最佳速度;相反,如果资源开发利用过度,资源的时空分布及组合体系就可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也会由于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而缺乏后劲。

在新疆经济发展中,一直强调资源转换战略,试图通过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方式来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但在过去资源开发中未能根据新疆自然资源时空分布及结构特点,科学处理资源开发中的时空组合问题,致使自然资源开发中资源组合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诸多劣势也未能有效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