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真题汇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5096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真题汇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十年真题汇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十年真题汇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十年真题汇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十年真题汇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年真题汇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解析版.docx

《十年真题汇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真题汇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年真题汇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解析版.docx

十年真题汇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解析版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

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

【答案】A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是属于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这种现象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之一,“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是国家干预方式的继续,不会取得成果,故选A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之一是通货膨胀,采取国有化属于传统的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物价不会下降,排除B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对一般的方法都没有明显的作用,通货膨胀会继续,排除C项;“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也有推行自由主义的内涵,同样不能摆脱这一现象,更不会放弃自由经济,排除D项。

2.(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A

【解析】根据“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自二战后推行的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利影响凸显,因此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尼克松声称把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虽提到“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但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时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庞大”,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故C项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恢复自由放任传统,故D项错误。

3.(2017江苏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

表中数据表明(  )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答案】D

【解析】高收入国家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减少是因为高收入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是对农业的忽视,故A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最高,其次是工业,农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中低收入国家产业没有实现均衡发展,故B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没有实现平衡发展,如高收入国家农业比重太低,故C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都是农业和工业的比例减少,服务业的比例增加,表明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故D项正确。

4.(2016·海南单科·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

1950年

1970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

联邦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解析】从表格中美国的服务业由55.1到64.7,日本由42.3到48.4,德国由39.6到45.0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均对各国有贡献,故A项正确;农业美国由7.2到2.9,日本由26.0到3.6,德国由10.7到3.3说明各国农业所占比重下降,因为50年代到70年代这些国家经济问题飞速增加,无法说明农业衰退,故B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兴起并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不符,故C项错误;由表格中德国的工业由49.7到51.7,比第三产业45.0要高,与工业发展滞后不符,故D项错误。

5.(2014·全国大纲卷·23)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答案】A

【解析】“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内容,因此可见艾森豪威尔的主张受到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艾森豪威尔总统是想唤起共和党人内部的团结和支持,对共和党的传统经济政策“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只是做出调整,并非全面转向民主党的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共和党的经济政策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并非延续,故D项错误。

6.(2014·海南单科·2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

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故B项错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拆除,故D项错误。

7.(2013·安徽文综·21)图6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图6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答案】A

【解析】分析图表做题,题干要求对图中②阶段解读正确的是,②阶段是从1970年到1980年,战后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选A。

新经济是在90年代以后,排除B,美国经济黄金时期是从战后到七十年代初,排除C.国家干预的强化也是在战后,70年代以后开始减少国家干预,排除D。

8.(2012·福建文综卷·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  )

表2

所有者

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标的解读能力,政府解散财阀,政府和公共机关在资本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A错误,当选,从外国法人所占比例可以看出B解读正确,从金融机关所占份额一直上升C也正确。

个人持股从61。

3降低到40.1,逐渐减少。

9.(2012·海南单科卷·22)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答案】B

【解析】从时间上看,A项是与史实相符的,但不是工党获胜的原因;因战争给社会经济带来破坏,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工党在竞选中提出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抓住了社会要求,取得了民众的支持,B项正确;CD项与题意不符。

10.(2010·上海单科·24)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B

【解析】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重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同时福利政策也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所以选B。

11.(2015·浙江文综·23)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答案】C

【解析】欧元的问世是欧盟一体化具体表现,说明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经济的稳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主要是亚太经合组织、欧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说明美国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2.(2011·浙江文综·23)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答案】C

【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重要原因是受石油危机的影响。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中东国家团结一致,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实施禁运,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

此时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劣势,但并不是美国无法保持与苏联竞争的势头,A项错误;二战后,世界经济就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美国“滞胀”的出现无关,B项可排除;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医治“滞胀”的思路,而不是导致“滞胀”的原因,D项可排除。

13.(2017年天津卷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

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1)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2分)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6分)

材料二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

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

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

(2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4分)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

(4分)

【答案】

(1)状况:

经济高速增长。

理论:

凯恩斯主义。

内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2)不同:

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

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理由:

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3)认识:

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

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

【解析】

(1)第一小问状况,从材料一“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

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可总结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是经济高速增长;第二小问理论和内容,从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可知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是主张通过增加需求拉动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的史实,总结其具体内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2)第一小问不同,从材料二“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结合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可知二者的不同是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第二小问原因,结合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可知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第三小问原因,材料一涉及的是凯恩斯主义,具体主张是国家干预经济,结合70年代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滞胀危机,可知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若解决其中任一危机表现,都必然会加剧另一种危机的状况,故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不能解决“滞胀”问题的原因是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3)结合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促进经济发展,和面对70年代经济危机失灵的史实,可知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的认识是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

14.(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40)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25分)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

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7分)

【答案】

(2)发展: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7分)

【解析】

(2)结合“福利国家”相关知识,从救济性质、保障、种类、受惠主体等方面来分析。

从性质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从保障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从种类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福利种类众多;从受惠主体上看,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等等。

15.(2014·北京文综·41)(18分)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

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

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8分)

【答案】

(2)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方式:

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解析】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得出这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据材料“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反映出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第二小问工党政府宣布实行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以立法的形式干预国家经济生活。

16.(2012·江苏单科·23)(14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

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资料来源: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5分)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2分)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2分)

【答案】

(1)措施: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背景:

经济危机;贫困(失业)。

(2)积极作用:

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3)原因:

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4)角色:

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解析】

(1)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包括:

直接救济,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间接救济,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

原因是经济危机中出现大量失业工人。

(2)材料二中月收入在50到80英镑的低收入者得到救济,收入有所增加;儿童津贴保障了儿童利益。

(3)材料二月收入很大,但由于得到社会福利,实际收入差距缩小,有可能挫伤工作积极性;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政府的不堪重负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仍然在增加,引起了社会的不满。

这些都是社会福利存在的弊端,因此西方国家要调整福利政策。

(4)政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制定和实施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