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492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ocx

《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ocx

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院系:

法学院

班级:

社会工作142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6年5月30号

一、摘要

文章是对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文从家庭教育投入相关研究、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的相关研究等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的观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试图深入研究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计算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和运用判别分析计量方法,揭示出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入负担过重、教育投入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过高、相当多的个人家庭存在着教育投入过度等特征。

最后,提出了采取有区别的策略降低个人家庭教育投入的总体水平,引导个人家庭教育投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革教育管理和教育经费管理的制度和方法等建议。

二、关键词:

教育投入;城市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三、引言

教育的发展将刺激家庭对教育需求的膨胀,有效地利用这种需求,就可以扩大居民消费,同时也是扩大我国内需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机制均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国家承担或维持公众福利和人力投资的费用逐步地转向个人或家庭,家庭对人力投资的状况、家庭的支付能力和内在潜力,以及对国民经济变动的影响,都是急需探讨的问题,中国家庭教育投入问题是目前人们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其研究和讨论的最首要问题是厘清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和特征,本研究以专门设计的“城市家庭教育投入调查”对中国部分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04份,其中有效问卷仅有18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约为61.7%。

我基于这些问卷展开了如下研究。

四、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状况

1、城镇居民家庭学校教育支出状况

教育一般支出的数额按照学校的教育阶段呈现出逐级递增趋势,学生家庭缴纳的年均学校一般支出分别为:

小学365.57元、初中585.16元、高中1201元、大学生人均一个学年的学校一般支出是9770.59元。

把小学教育阶段家庭的年均一般支出作为比较基准,那么其他教育阶段的学校一般支出与小学的比值为,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1:

1.6:

3.3:

27.76。

小学和初中教育支出明显较少,这可能得益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高中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多,但其多了一项择校费赞助费,这从侧面表明了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现象;大学阶段的教育投入明显高于前期所有阶段,我国大学种类较多,收费标准不一致,所以其平均花费较高。

表4-1城镇居民年均缴纳的学校一般支出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统计量

统计量

统计量

统计量

统计量

标准误

统计量

孩子小学时每年学杂费

164

0

12000

59954

365.57

90.043

1153.116

孩子初中时学杂费

161

0

8000

94211

585.16

91.272

1158.117

孩子高中时每年学杂费

149

0

20000

179056

1201.72

201.357

2457.872

孩子大学时每年教育花费

136

0

120000

1328800

9770.59

1054.441

12296.787

孩子高中时择校费赞助费

140

0

50000

393482

2810.59

636.063

7525.994

有效的N(列表状态)

106

2、居住在不同城市的居民对教育投入也是不尽相同的。

由于数据来源比较单一,直辖市的居民投入仅仅一个,但是省会城市、地级市的数据相当充分。

从数据来看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在小学阶段投入分别是445元和212元,初中阶段为780元和660元,高中阶段为1340元和1604元,在大学教育投入中分别为11044元和7500元。

这些数据体现出了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也影响了居民对教育投入,尤其是在大学阶段的投入。

但是在高中阶段也出现了一个特例,地级市的居民教育投入高于省会城市,通过查文献和自我分析,我认为这极大可能是因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地级市的教育资源少,甚至基础资源匮乏,导致了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较多。

省会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教育福利水平较高、部分地区推行义务教育等都是其家庭教育对于高中阶段投入较少的原因。

3、家庭直接教育部分。

从孩子小学时家长每天接送孩子时间可以看得出,平均每天花费2.3个小时,这个数字可以充分肯定城市居民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

小孩在小学和初中每天还要在家做作业时间大约2.5-2.8个小时,这个从侧面也反映了中小学生每日的作业量比较大,压力较大。

表4-2家庭直接教育部分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统计量

统计量

统计量

统计量

统计量

标准误

统计量

孩子小学时每天作业及辅导时间

184

1

4

464

2.52

.056

.761

孩子初中时每天在家作业时间

167

0

4

472

2.83

.071

.918

孩子小学时每天接送孩子时间

185

1

4

424

2.29

.072

.984

有效的N(列表状态)

167

五、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特征

1、孩子大学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比例(负担率)。

城镇居民个人家庭教育投入的负担水平通常采用教育支出负担率来计量。

教育支出负担率是个人家庭的教育支出与家庭收入之间的比值,表示的涵义是家庭教育支出给个人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水平。

看出,在大学教育阶段,城市居民的支出是相当多的,数据显示:

有超过10%家庭支出竟然超过其家庭收入的60%,有约20%家庭在50%左右,有30%左右家庭教育支出超过家庭收入的35%,只有不到1%的家庭在教育支出的比重占家庭收入的10%。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是城市家庭,他们孩子的大学教育支出也是相当高昂的,甚至可以说是巨大的负担了。

2、孩子课外花费。

关于孩子课外的额外花费,我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在孩子小学时特长班、兴趣班辅导班的开支中,平均每个家庭支出了1129.5元,而部分孩子高中时择校时缴纳了2810元!

这些数据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情况,首先,城市家庭十分重视孩子的兴趣、学习、特长等综合发展;在另一方面,高昂的择校费也揭示了我国现存的“上学难”的问题,学校的教育水平、资源差距大,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比较严重。

表5-1孩子课外花费情况

N

全距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统计量

统计量

统计量

统计量

统计量

标准误

统计量

孩子小学时特长班、兴趣班辅导班

159

10000

10000

179597

1129.54

149.001

1878.832

孩子高中时择校费赞助费

140

50000

50000

393482

2810.59

636.063

7525.994

有效的N(列表状态)

137

3、家长对于孩子教育花费的看法

通过对家长的调查,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家长认为自己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花费较高,还有约63.74%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花费适中,只有不足5%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较低。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看得出来,大多数家长们都感觉到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处于较高的水平,这也从侧面反应出了城市家庭在对孩子教育投入方面负担率较重。

六、家庭教育通入回报

1、从事职业与收入的关系。

通过对孩子的职业跟其平均月收入关系对比,我发现从事单位中层及以上领导的收入相当的高,平均在8920元,这个职业的是完全超出了前期投入,获得了较高的回报。

私营企业主的平均收入为4845元,专业技术人员为3770元,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为3355元,个体劳动者为3436元,这部分人的收入算是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工作的劳动强度不算太大。

但是,从事工人、商业和服务人员的平均收入为2377元,下岗、失业、无业人员的收入是很低的,这部分人群的收入较低,这可能跟他们受教育水平低有直接原因。

2、孩子就业情况。

表6-1孩子职业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0

8

4.3

5.1

5.1

单位中层及以上领导

10

5.4

6.3

11.4

私营企业主

11

5.9

7.0

18.4

专业技术人员

41

22.2

25.9

44.3

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

9

4.9

5.7

50.0

工人、商业服务人员

54

29.2

34.2

84.2

个体劳动者

19

10.3

12.0

96.2

下岗、失业、无业人员

6

3.2

3.8

100.0

合计

158

85.4

100.0

缺失

系统

27

14.6

合计

185

100.0

从孩子就业情况来看,有近30%孩子从事的是工人、商业服务人员,在上文也提到,这部分人的工资水平是比较低的,还有22.2%孩子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人员,还有10.3%的孩子自己干,搞的是个体户,少部分人变成了私营企业主或者进驻机关事业单位和做中上层领导,这也说明了刚刚毕业的孩子们很少有人得到比较好的工作的。

但是下岗、失业、无业人员也占到了3.2%,这也表明了还有些孩子不能正常就业了。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刚刚毕业的孩子大多数从事一线工作,工资水平也不是太高的,甚至还有少数孩子没有找到工作。

3、家长职业对孩子的影响。

经过对家长的职业和孩子的职业作对比,我还发现了如下的现象:

超过了半数孩子的职业跟父亲或者是母亲的职业是一样的或者是相似的。

一个人的职业和收入与其家庭背景的关系,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政策讨论中都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

家庭代际间职业的传承和收入流动是十分重要的社会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是否具备机会均等意义上的公平和正义。

从这个层面上说,中国的城市的公平正义还是有点缺失的,特别是研究中我发现的在单位中上层领导和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这些工作但部分都显现出了“子承父业”的现象。

七、结论和建议

1、结论

通过对整个问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直辖市的教育资源优于省会城市的,省会城市的教育资源优于一般城市的教育资源,而且这样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在高中阶段的择校费这一问题也是分厂严峻的,很多家庭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在给孩子选择优秀的高中教育资源上,这就是当今的社会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导致了好多城市家庭在给孩子选择学校时多花冤枉钱。

二是我国初中小学教育阶段和高中尤其是大学阶段的教育投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在大学阶段家庭教育支出非常多。

纵向来看,每个教育阶段的教育支出不均衡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

三就是通过对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写课下作业的耗时来看,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通过对家长在接送孩子上学耗用时间统计来看,家庭在孩子的教育的时间投入还是比较多的,仅仅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上就是相当惊人的。

四是在城市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负担还是比较重的,尤其是在孩子的大学教育阶段,很多家庭的教育孩子支出所占家庭收入比重平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这严重影响了一个家庭正常的运行。

家庭对于处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孩子的课外辅导班、兴趣班、特长班的费用支出较多。

就家长自己来说他们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是比较高的,仅仅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家长感觉对教育的投入及较少,总的来说家庭教育的负担率是非常重的。

五是在教育回报问题上,在相当大的一方面是值得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