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刘敏\陕西省南郑县大河坎中学
【课题】必修模块Ⅰ第一章第二节题目《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所需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
课标要求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际上是结合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
以太阳为例,进一步说明地球与其所处宇宙环境的关系及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
响。
课标主要是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两方面来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此,
首先要明确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再用举例的方式说明太
阳对地理环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要说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包括有利和
不利的两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太阳能量的来源,二是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其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又分别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为地球
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和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最终
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太阳黑子和耀
斑为主要标志的活动对地球气候、电离层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等方面。
为了进一步
加深学生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部分内容的理解,教材最后专门安排了一个案
例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
学情分析:
对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学生有亲身的体验,能够
从生活中寻找实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应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指导。
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陌生,不太容易理解,应以教师讲
授为主,学生用新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所表现的几方面。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结合太阳外部结构了解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
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图片、资料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与同学共同探究,
寻求结论。
2、针对课本中出现的地理空间分布图,学习是要注意掌握读图分析并
归纳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的观点。
2、运用辨证的思想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与人
类关系密切,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
应该了解并掌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陌生,讲解有一
定难度。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运用导学法、课本插图和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运用讲授法,结合相关资料、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
的影响;运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区别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要明确课标,因为课标是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其次,分析教材、
分析学情。
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有的放矢,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
再次,根据课标,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标,
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力争突出重点,解剖难点。
【教学资源】
课本、教参文字;课本P11图1-2-1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变化,P12图
1-2-2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P12图1-2-1太阳辐射的维度分布示意图;教学光
盘第二节视频“太阳的简介”,图片“太阳内部结构示意图、日冕层、色球层、
光球层”、“太阳黑子群和耀斑”以及“极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视频引入展示视频:
太阳的简介。
观看视频,通过视
新课思考地球与频引入新课,
太阳的关让学生更形
系。
象地了解太
阳与地球的
关系,激发学
设问:
讲授新课:
1什么是太阳辐射
生的学习兴
趣。
太阳辐射
2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多大
对地球的
3看课本P12图1-2-2,分
影响
析太阳辐射波长范围特
学生讨论回
点
答。
4的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
读图有什么影响加强学
读图生的读图能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之后
力。
被不同的物体吸收就产生
了不同类型的能量转化。
那
学生举例说
总结
么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每
明日常生活
一个地方的辐射量是否都
中哪些与太
一样的呢
承转阳辐射有
阅读教材P12的图关。
1-2-3,分析太阳辐射的纬
度分布有什么规律影响
提问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有哪
些纬度位置(图中分层设
读图分析培养综
讨论活动
色所表示的)、气候状况(沙
漠地区多的原因)、地势影
响(青藏高原区最多的原
分小组讨论
并回答。
合分析地图
的能力
因)。
总结:
由于太阳直射点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
总结
动,因此,太阳辐射的纬度
太阳直射点
分布具有由赤道向两极递
的南北移动
减的规律。
不是本节的
内容,学生也
未必能理解,
小结:
太阳辐射不均匀
活动
只需一句带
的分布,是地球上热带、温
过,为日后的
带和寒带气候分异的根本
学习作铺垫
原因。
生物量的多少是不同
即可。
环境特征的明显反映。
几十亿年来,太阳辐射基本
承转
上保持着稳定,所以地球上
的生命演化可以不间断地
加强学
进行,最终形成了高级智慧
生对地理要
生命:
人类。
素的比较、对
但太阳辐射一点变化也没
应、叠加分析
有吗我们所看到的太阳
的能力。
表面看上去很平静,我们感
觉不到其有什么变化,但其
实它的内部时刻不停得在
讲述:
发展变化着,并且这种变化
太阳活动有时很剧烈,这些变化我们通过图片
对地球的称之为太阳活动。
观察太阳的
影响大气层结
展示图片:
太阳内部结
构。
构示意图。
太阳的大气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
层是作为背
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
它
景知识出现
从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
的,只要求知
光球三层。
道即可。
观察图中的
黑子和耀
展示图片:
太阳黑子群斑。
通过图片让
和耀斑。
学生从直观
观察这两幅图,第一幅上了解黑子
读图分析归
图太阳表面的黑色物质叫和耀斑的样
纳总结
做太阳黑子。
第二幅图上大子。
而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探索
黑子和耀斑均属于太阳
活动。
让学生通过
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案例分析
分析太阳黑
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子相对数与
展示图1-2-1:
太阳黑子活年降水量平
动与年降水量变化,思考:
均超额量的
活动
(1)太阳活动(以黑子相相关性,进一
对数表示)成现周期性的变。
步认识到太
化,看一看大约多少年一个阳活动对气
周期。
(2)不同地区的年候的可能影
降水量呈现怎样的变化响。
这种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
周期有什么关系
小结:
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
的周期,与年平均降水量平
均超额量的变化周期基本
吻合,大约为11年。
说明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了解磁暴和
性。
极光的形
成。
案例1:
太阳活动影响
电离层(见中教版太阳风暴
袭击地球)
案例2:
第四次中东战
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奇
。
通过真实事
件分析太阳
活动对地球
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
的影响。
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
总结
阳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
受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
炸并失去西奈半岛。
埃及受
到的干扰来自哪里为什分析思考生
么活中太阳对
人类的负面
我们把影响埃及的干扰
影响。
称为磁暴现象,由太阳活动
带来大量电子引起的,并有
可能引起极光、通信中断
等。
这都是带电粒子闯进电
离层引起的。
展示图片:
、极光。
总结:
太阳辐射为地球环境、引导学生用
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最主要辩证的眼光
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纬看待问题。
度差异也造成了地表景观
的多样性。
而太阳活动则不
同程度的对人类活动和地
理环境造成影响。
在宇宙的万物中,都是
如此。
有利就有弊,有弊亦
有利。
无论什么事物,我们
都应该运用辨正的眼光去
看待!
【板书设计】
一.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①定义
②来源
③波长分布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
力。
(电能、水能)。
③纬度分布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大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从外→里):
日冕、色球、光球
2.太阳活动:
①类型
②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对电离层的影响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课堂评价】
目标检测:
1、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这称为
A、太阳辐射B、太阳常数C、太阳辐射强度D、太阳黑子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A、可见光区B、红外区C、紫外区D、各波段平均分布
3、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A、地球内部的热能B、太阳辐射C、重力能D、万有引力
7、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内部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
8、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产生在太阳的层,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
的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
为太阳活动的年,反之则为年。
(2)在70°~80°N测站测得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
是。
在60°N~70°N测站观测到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
系是。
(3)图中反映出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有一定的相关
性,其变化周期约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