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三学生的奋斗心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3630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8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高三学生的奋斗心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个高三学生的奋斗心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一个高三学生的奋斗心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一个高三学生的奋斗心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一个高三学生的奋斗心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高三学生的奋斗心路.docx

《一个高三学生的奋斗心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高三学生的奋斗心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高三学生的奋斗心路.docx

一个高三学生的奋斗心路

一个高三学生的奋斗心路:

花开不败

(2011-05-1010:

52:

16)

转载

标签:

教育

一个高三学生的奋斗心路: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职烨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写下这个热得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

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

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

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

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严肃的家长会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

老师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们几乎所有的情感。

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无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

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

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得太精致了。

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

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

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

年级排名190名。

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

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

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

我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

我惟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11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

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杀”进复旦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在心理上的。

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

上枯燥的英语课,你的思绪悠悠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候;做计算量大得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候;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含义,背得脑袋如小鸡啄米一般的时候,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

“高三了,怎么能这么堕落!

”然后,整个人一激灵,紧跟着心脏的狂跳不止,马上强打精神,继续应战。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地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上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

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任何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1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

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xx”,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第一次较量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得残不忍睹的考试。

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班里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

起起浮浮,蹿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

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那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

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过去四分之一,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再产生任何幻觉的。

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着,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

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

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儿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次,那个长得娇小可爱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

“这次考得不错,下次保持,华政可以冲一冲。

”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

“我要考复旦。

”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O”字形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

“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

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

”我傻傻地咧开嘴笑。

桌子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得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地向上舒展着。

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

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

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子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

高三“综合症”

接下来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

那一日一日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窸窸窣窣的粉笔屑。

男生们的头发总是乱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儿,女孩子们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清一色的校服。

我们偶尔也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八糟的纸堆里抬起目光涣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写出的交多少钱、买什么书之类的歪歪斜斜的通知。

日子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点滴中流走。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

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放狗屁/放狗屁”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

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

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儿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高三的体育课是学校规定的惟一不能被侵占的课,男生们经常在体育课上打篮球打到毛衣都能拧出水来,女生们则在一边踢毽子、跳皮筋,逍遥快活。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

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

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青睐。

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

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么会这样的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

”是我们高三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平淡的快乐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

老师向我们嚷:

“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我们没有像别的书上写的同学之间那样勾心斗角,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快快乐乐的。

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

没有那种在学校里装着玩,在家拼命用功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地说,是不屑去做。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一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

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用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

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

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的努力,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

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题海战术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

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

老师上课时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沓一沓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

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

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以及历届的高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报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

一节课的就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就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就模拟考。

所有的考卷都是算分的,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们相互交替着批。

分数等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的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自己的实际分数和原先所设想的是一个刺激;别人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一比较又是一个刺激;而几次分数排成的总趋势则是最大的刺激;我在这一天几个的刺激中渐渐变得麻木,刀枪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再重头收拾旧山河”,在残不忍睹的失败中锻炼和血吞牙的勇气和毅力,变得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坚强,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考试和分析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内容。

算时间做卷子、订正、分析,根据错题再做练习,反反复复,复复反反。

我们将“今天回去做n张卷子”改成“今天回去把这本书做掉”,将睡觉的时间一拖再拖,将叫醒的闹钟越拨越早。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考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

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

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叉叉,滴零滴落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惟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

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

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甘心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

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

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仔仔细细做、仔仔细细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一本字典一样厚的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十遍以上。

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皲裂的双手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神圣又惟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

——高晓松

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

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

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

我带着1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做最后的搏斗。

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

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的高三生都体味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

填志愿

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设想的要复杂。

我以为我会潇洒地在第一志愿栏中填上“复旦大学”的字眼,然后得意地继续我的梦想。

我甚至设想假如父母反对或老师不赞成,我会用怎样的话语去反驳,用怎样的言辞去力争。

然而,那都是填志愿以前的想法了。

“以为”是“以为”,“现实”是“现实”。

事实上,填志愿的确成了我高三历程中最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根据以前几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排序和比较中消失殆尽。

我行吗?

我可以吗?

在“杀进复旦”的横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气不足,细弱的声音在残酷的现实里被搅得支离破碎。

老师们的态度在这个时候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

他们找你谈话,用升学率、用前几届惨不忍睹的失败例子想方设法地让你害怕,让你体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报志愿的稳妥原则。

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

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年级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第290名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得无力起来。

同盟者的退出

开始不断地有冲复旦的同盟者退出来。

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的学校加5分的承诺,还有的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

总之,他们放弃了。

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

父亲甚至悄悄去华东政法领了一张10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学法律的无量前途。

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

“你考复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

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

一位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

“就填我们华东政法吧。

如果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在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

于是,我想选择放弃。

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仅挂在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那坚硬无比的石头。

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般的绝望。

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那所想也没有想过的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

交掉草表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公交车,偷偷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呆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破灭的梦想。

 

梦游复旦

复旦真漂亮啊。

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好到处地映衬着我想象中的肃穆、神圣。

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下来。

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做了12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所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日不顾一切的拼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的理由而葬送。

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

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遣的!

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信念的胜利。

现在想起来,那个下午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作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

我终于还是在所有人的诧异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张志愿表,郑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

那真是我12年来写得最舒服、最漂亮的四个字。

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

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作出的选择。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了。

交掉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毕业前夕

至于那被无数人形容过的高考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他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

我觉得当时真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做完了所有的考卷。

监考老师露出了难得的微笑:

“考完了?

”“嗯。

”我的高中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了主心骨一般。

疲倦像小山一样压过来。

我累了,真的累了。

交掉了考卷,仿佛交上了半生的嘱托。

300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啊!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的淹没。

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我终于还是忍不住去母校,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

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

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瓣零星的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

我和我的同学们就在这样一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教室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

现在,他们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角落。

我想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脚跷在前桌的凳子上叽里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包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这一年的最好见证。

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各奔前程。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流下了眼泪。

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生活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地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都在哪里呀

幸运的是我

曾陪她们开放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还在开吧

我们就这样

各自奔天涯

教师寄语:

抚卷读完职烨同学的《花开不败》,内心许久不得安静,我想每一个经过过、或正在历经高考磨练的同路人都会触发出强大的回想与共鸣,因为人人心中都存有一段关于高考的永恒的故事,尽管也许由于时代的不同(如十多年前的我与现在的你们)、或成败各异,但共同的追求与同样的艰苦、辛酸会让我们永远会拥有一份同样的心境与情怀!

我想这正是促使我在读完上文后急于向郧中学子们推荐的内在动因吧!

职烨同学的文章,再次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一条成功之路——“有目标,有努力,我就行”!

目标,学习目标,或上升至“人生志向”,是这条成功之路的起点。

“贵在立志”,这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成功体验。

上文的作者可贵之处首先在于她有一个明确的高考目标——“杀进复旦”,而正是作者基于对这一较高目标的不悔追求才激发出她最大的潜在能量,并最终能够美梦成真!

当然,联系着目标与成功两头的是最为关键的“努力”,只有经过长久、持久的不懈努力才能真正收获成功!

阐述上文蕴涵的道理,简单几句话即可概其大要,然而要能真正做到在实践中体会真意,却绝非易事!

对照职烨同学一年的奋斗历程,我想每个人都能找到一座自我衡量的天平。

立志否?

努力否?

你们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

不过不管同学们的答案如何,从今天开始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新的备考征程已经开始,每一位同学都要重新拥有全新的希望与目标!

我诚心希望能够真正唤醒每一位郧中学子心中曾经蛰伏的美梦,激发历经挫折后或许已经消沉的斗志,鼓起大家齐力冲击理想的奋斗之帆,点燃生命熊熊的火炬!

俞敏洪:

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做家长的都该看看

(2011-05-0920:

13:

35)

转载

标签:

教育

 俞敏洪:

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做家长的都该看看!

[图片]

 

俞敏洪:

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做家长的都该看看!

 

 

 

 

    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

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

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

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

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中国有句古话说:

3岁看大,7岁看老。

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

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

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

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

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

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

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

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

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

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的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

“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

”没有人会说:

“俞老师,你的人品不错。

”第二句是:

“你作为新东方的掌门人,新东方很赚钱啊。

”假如说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者吗?

如果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人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

“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

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

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

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

  

  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

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

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

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