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354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4.docx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4.docx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4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

历史2008.5

本试卷共8页,3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考古发现看,西周时期农具多用木石等材料制成,青铜主要用于铸造武器、礼器和生活用具,最主要的原因是青铜

A.产量有限,不能完全取代石器   B.制造起来困难,不如石器方便

 C.质地太脆,不太适合农业生产   D.使用时间短,很快被铁器取代

2、被誉为“还大山一片新绿”的原伐木工人赵希海在吉林红山林场周边的荒山义务植树17万多株,成活近11万株,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被推荐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候选人。

赵希海的行为保护了环境,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江堰很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型生态型水利工程。

B.荀子的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缩小,畜牧业扩展,有利于缓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这一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3、古代中国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枢要”“机要”。

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呈现皇权加强、相劝削弱的趋势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④这种演变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

5、唐代,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大雁塔提名,进行欢庆。

下图为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李存诚等人题名拓片。

下列关于唐代科举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B.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公平公正

6、拿破仑三世时,修建了枫丹白露博物馆中的中国馆,其中收藏的文物大多是从中国掠夺的,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

7、下图为发表于《讽刺与幽默》的一幅名为《战车装配中》的漫画,它主要是反映了日本

A.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B.极右势力否认侵略罪行

C.社会暴力激烈D.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8、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9、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

10、辛亥革命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这说明辛亥革命

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1、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③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

这场斗争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13、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北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

“维中华民国某年某月某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曰: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这一天应该是:

A.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B.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四月五日

C.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五月四日D.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四日

14、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这主要反映了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B.有法不依现象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15、“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

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走了大量财富

C.黑奴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16、“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新文化运动

17、“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形成并不断发展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8、《海国图志》中记载:

“(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

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

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

”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及上下两院制B.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及国民公会制

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及参众两院制 D.德国的立宪君主制及联邦帝国两院制

19、如果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诞生是人类一个重大进步的话,那么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人类历史继续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冲击了英国殖民统治B.开创了美国崭新的历史

C.组成了联邦制的政府D.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20、法国宪法修改更迭频繁,但多部法国宪法都以《人权宣言》为序言,这是因为它

A.宣布废除君主制B.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C.充分阐明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宣布了关于人权、公民权和法制的一系列原则

21、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了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22、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图一图二图三

A.美国攫取了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B.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

23、柏林墙倒了,“冷战”的坚冰融化了,但是人民却高兴不起来。

观察右图,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

B.第三世界国家原有经济基础较差

C.第三世界国家没有摆脱殖民统治

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24、据美国国会预算局统计,微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2000年挤掉700万个就业岗位,估计2010年前后,美国知识型人才将可能占到全体职工总数的近70%。

这反映了

①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

②微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只是失业危机

③劳动密集型在向知识密集型过渡

 

④美国政府在失业危机面前无能为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③

25、英文中电视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看)组成的,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面。

电视出现的条件是:

A.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军事斗争需要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75分。

26题14分;27题10分;28题16分;29题11分;30题15分;第31、32题是选做题,9分,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26、(14分)明清之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

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

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明代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官僚上朝跪的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以上有关明清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一种什么趋势?

(1分)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分)

 

【材料二】江南市镇盛泽纺绸,乃是农家副业,农家织绸,卖于绸庄,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

材料三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