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340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docx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docx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D.科学实验

3、实践的客体是(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5、唯物主义认识论是(B)

A.先验论B.反映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

6、对不可知论以最有力驳斥的是(C)

A.客观真理B.客观事实C.社会实践D.规律规律

7、恩格斯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在认识论上说明(B)

A.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

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9、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C)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A)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

D.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

1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B)

A.概念、判断、推理B.抽象性、间接性

C.感觉、知觉、表象D.形象性、直接性

12、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C.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

A.认识中的“源”和“流”的关系B.认识中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4、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C)

A.概念、判断、推理B.抽象性、间接性

C.感觉、知觉、表象D.形象性、直接性

15.实际工作中,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共同错误在于(D)

A.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把认识理解为主观思维的自我运行过程

C.混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6、我们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个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

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

17、毛泽东说: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一论断揭示了(B)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

18、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价是(D)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D.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19、认识论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B)

A.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B.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C.否认世界的可知性D.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0.认识论上经验主义的错误在于(A)

A.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B.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C.否认世界的可知性D.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1、列宁提出的: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A.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C.反映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2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D)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23、马克思指出: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C)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差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24.真理的客观性是指(D)

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C.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D.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2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26.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相对真理不断积累相加的过程B.主观真理与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C.真理与谬误相协调的过程D.真理和谬误相斗争的过程

27、“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这是(C)

A.唯物主义客观真理观B.辩证真理观

C.唯心主义主观真理观D.形而上学真理观

28.绝对真理是指(D)

A.绝对正确的认识B.终极真理

C.永恒不变的真理D.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2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是(A)

A.前者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后者不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就是绝对正确

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30.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基础是(C)

A.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C.认识的辩证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的矛盾运动

D.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31.我们承认一切知识的相对性(B)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可以防止认识发展受到阻碍而僵化

C.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D.必然归结为相对主义

32、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同时只有一个

3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C)

A.具有客观性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D.具有社会性

34、“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

”这说明(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35.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C  )错误。

A.唯心主义先验论B.直观被动反映论C.教条主义 D.经验主义

36、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C )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3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D)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相对性

3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3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B )

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实践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

40、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B)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41、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D)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4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D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43、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

诸如:

外企、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下岗再就业等。

这些现象表明(C)正确答案(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44、“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B)

A.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5、“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

这句话表明(D)

 A.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B.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理论和实践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46、“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

此诗中没有包含的哲理正确的有(B)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

  D.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

 47、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规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这句话说明(D)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实践标准并不确定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48、从2000年起,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C)

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