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发言材料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339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发言材料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集体备课发言材料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集体备课发言材料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集体备课发言材料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集体备课发言材料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发言材料2.docx

《集体备课发言材料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发言材料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体备课发言材料2.docx

集体备课发言材料2

实验二部集体备课发言材料

主备人

刘金昌

小组

成员

祁国强张敏吕娜

罗洪盛宗占杰

发言时间

第2周

(1)

课题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

宇宙探测的现状。

重点和难点

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

教学手段

图片、表格、PPT

教学方法

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

1.天球

(1)概念:

球心为观测者,半径无穷大。

(2)地平线:

观测者所在位置在地球上的切线。

地平圈:

地平面与天球所交的圆圈。

(3)地平线(圈)与北极星

观测者在赤道时,北极星位于正北位置。

观测者在北半球某纬度,北极星与地平线(圈)的夹角为

该纬度的数值。

观测者在南半球时,北极星在地平线(圈)以下,无法看到。

2.宇宙间的天体。

(1)天体类型。

自然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外貌

组成

发光

质量

体积

密度

主要成分

恒星

球状

气体

自己发光

较大

氢、氦等

星云

云雾状

气体和尘埃

自己不发光

较小

行星:

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九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冥王星最小,密度地球最大、土星最小。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彗星:

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著名的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人造天体:

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2)天体系统:

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总星系(宇宙)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河外星系

九大行星比较:

距太阳的远近顺序、公转方向(逆时钟);

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小行星的位置(火、木星之间),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公转方向(顺时钟)以及慧尾的朝向。

(3)宇宙中的地球

普遍性——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并不特殊日地距离适中——适宜温度

自身条件:

体积质量适中——有大气、液态的水

特殊性——有生命物质存在,其条件

宇宙条件:

安全、稳定

3.太阳辐射的形式:

电磁波;主要成分:

H、He;能量来源:

核聚变反应。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

是势位较高的水分子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

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

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太阳能:

核聚变反应

(2)太阳常数:

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

春分、秋分时测太阳常数最佳。

(3)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太阳能最丰富地区:

青藏高原

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太阳能贫乏地区: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

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4)太阳大气结构及太阳活动,由里到外(如右图):

太阳活动的标志、周期11年

光球层:

黑子

色球层:

耀斑

日冕层:

日珥、太阳风(高能粒子吹向地球,在两极形成极光)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如右图)

对电离层的影响:

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对地磁场的影响:

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实验二部集体备课发言材料

主备人

刘金昌

小组

成员

张敏祁国强吕娜

罗洪盛宗占杰

发言时间

第2周

(2,3,4,5)

课题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运动本身

2深层次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3知识引申

重点和难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手段

图片、表格、PPT

教学方法

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

第2节地球的运动

1、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标注其运动方向

2、自转和公转比较,包括绕转对象、运动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绕转对象

运动方向

周期

地理现象

其它

3、昼夜产生的原因,晨昏线的判定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从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

4、公转的特征

公转的轨道是,公转时地轴是,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而且它的空间指向,北极永远指向。

5、记忆下图,并说明两分两至日日期、直射纬线、南、北半球四季的时间

(1)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上,这一天称为,时间为

(2)公转至B位置时,太阳直射在上,这一天称为,时间为

(3)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在上,这一天称为,时间为

(4)公转至D位置时,太阳直射在上,时间为。

北半球春夏秋冬四季的时间,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6、读下图,说明直射点变化的规律

 

阳光直射的最北界线是,最南界线是,一年中南北回归线各有次直射机会,南北回归线之间有次直射机会,其余地点

直射机会。

7、太阳高度角定义与地面接收太阳光热多少、影长的关系。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越高,地面接受光热越,反之越;一年中夏季太阳高度最,冬季最。

太阳高度越高,物体的影子越,反之越,太阳高度为直角时(即阳光直射地面)影长。

阳光照射到A处时,没有影长,照射到B处时,影长为m,照射到C处时,影长为n。

 

8、以北半球为例说明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左图示说明,阳光直射,全球昼夜。

节气为或。

下面图示说明,阳光直射,北半球昼最,夜最,极夜的范围扩展到整个。

节气为。

 

下面图示说明,阳光直射,北半球昼最,夜最,极夜的范围扩展到整个。

节气为。

 

夏季越往北去,白昼越,冬季,越往南去,白昼越。

赤道上永远昼夜。

直射点在哪半球,哪半球昼就,反之则。

 

 

 

10、五带产生的依据、内容、范围、分界线、气候特征和天文特征。

 

日出日落方位

基本结论:

①3.21,9.23这两个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向落下(适合于全球);

②3.21~9.23: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③9.23~次年3.21: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2)图解:

下面用侧视图,用太阳运行路径图两种图式理解以上结论:

①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适合于全球);

                

                    

                         春秋二分的全球各地       

②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夏至日全球各地

③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冬至日全球各地           

 ④太阳运行路径图

           

 

           40°S全年各时

 

              

 

                  赤道上的全年各时

 

              

 

                           30°N全年各时

 

特殊情形:

极昼地区为正北(南)升,正北(南)落。

 

                            

 

附:

地方时与太阳方位表

地方时

季节

6点以前

6点整

6点-12点

正午12点

12点-18点

18点整

18点以后

夏季

东北升起

正东

东南

正南

西南

正西

西北落下

春秋分

(夜)

正东升起

东南

正南

西南

正西落下

(夜)

冬季

(夜)

东南升起

正南

西南落下

(夜)

(夜)

太阳直射点移动与物体影子指向的关系:

直射点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北方。

直射点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在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南方。

即:

①北回归线以北:

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北方。

②南回归线以南:

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南方。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

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北方向。

特殊情形:

极昼地区正午(12时)和子夜(0时),物体影子指向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