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六.docx
《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六.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六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九部分)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B.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C.种群的很多特征是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D.性别比例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
【解析】选D。
种群是物种存在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种群个体特征的统计值形成种群的特征;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种群密度。
2.(2017·西宁模拟)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0( )
A.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选B。
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均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群落水平结构是由于环境条件如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B正确;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3.(2017·邯郸模拟)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数量特征
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的种群密度必不断增大
C.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初生演替
D.不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最终都能进行到森林阶段
【解析】选C。
部分种群无性别比例或年龄组成等数量特征,A错误;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的种群密度未必增大,B错误;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初生演替,C正确;不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只有在条件适宜时最终才能进行到森林阶段,D错误。
【加固训练】
下列所列举的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
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
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
【解析】选C。
温带
落叶林具有明显的群落结构,而且其外貌随季节变化;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田间的玉米只是一个种群,尽管有高有矮,但不能体现群落结构;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2017·聊城模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食物链与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B项正确。
5.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在未来的30~40年内,我国人口总数仍会不断增加
【解析】选C。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鉴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等方面,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首位,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但我国人口数量还会有一个增加的时期,这是我国前一阶段人口迅速增加的必然结果,之后才能逐渐降下来。
6.下列不属于全球生态问题的是( )
A.生物多样性锐减 B.海洋污染
C.全球气候变化D.雾霾天气
【解析】选D。
雾霾天气只发生在局部地区,不属于全球生态问题。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解析】选C。
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潜在价值是人类尚不清楚的生物价值。
8.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
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属于( )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D.其他信息
【解析】选B。
由题干信息“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其信息传递是通过颜色来实现的,因此该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9.(2017·南充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标志重捕法
C.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D.沙丘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解析】选B。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标志重捕法则是调查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
10.(2017·衡水模拟)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称为生态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会完全相同
C.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竞争也就越激烈
D.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选A。
一个种群的生态位是指它在生物环境中的地位,指它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一个种群的生态位,是按其食物和生活环境来确定的,任何两个种群一般不能处于同一生态位,B正确;生物群落中,多个物种取食相同食物的现象就是生态位重叠的一种表现,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竞争也就越激烈,C正确;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稳定性的变化受系统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1
A.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高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高
C.河流生态系统受轻度污染时,能通过自净作用保持相对稳定不被破坏
D.生态系统中,生物和无机环境间无信息传递发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受它们的调节
【解析】选C。
苔原生态系统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
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无机环境可以给生物提供信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样受无机环境和生物的调节。
12.(2017·洛阳模拟)假定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2( )
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解析】选C。
由题干分析知,O~a年,λ值为1,所以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A正确;a~b年,λ值小于1,所以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正确;b~d年,λ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λ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种群不呈“S”型增长,C错误;d~e年,λ值等于2,种群数量增加,呈“J”型增长,D正确。
13.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3( )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互利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不只存在捕食关系
【解析】选B。
根据题中信息可断定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A正确;疟原虫也可以感染按蚊,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按蚊为寄生关系,B错误;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初级消费者,鱼类可捕食孑孓,为次级消费者,C正确;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鱼类和藻类在水中因生存空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D正确。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能量,A项错误;硝化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项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也不属于分解者,C项错误;蚯蚓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
15.(2017·潍坊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D.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而能量流动只能单向进行
【解析】选D。
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物可以被植物利用,但能量不能被植物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大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16.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4( )
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
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
【解析】选C。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分别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即鹰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
若兔大量减少,鹰会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物,故鹰不会大量减少。
17.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5( )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kg,则需要消耗A约42kg
C.B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解析】选B。
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能量之和,因为自身呼吸作用还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若C增加1kg,根据它们之间的传递效率4/25、3/20,则需消耗A约42kg;B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多。
18.某些地区大力发展了“稻—萍—鱼”立体农业,对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6
A.“稻—萍—鱼”体现了生态系统内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B.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
传递效率
C.弃耕后的稻田将先发生初生演替,再发生次生演替
D.放养鱼的数量与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生态系统内生物间特定的营养关系
【解析】选D。
“稻→萍→鱼”空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弃耕后稻田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19.(2017·重庆模拟)下表是科研人员对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即:
同一片农田中既种水稻又养鱼)和水稻单种生态系统调查得到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7
处理
调查农
户(户)
农药投入
(kg/hm2)
农药使用
次数(次)
水稻产量
(kg/hm2)
鱼产量
(kg/hm2
)
稻鱼
共生
118
7.21
3.2
6417.12
372.2
水稻
单种
113
11.02
6.9
6635.26
A.水稻单种生态系统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分层现象
B.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稻鱼共生生态系统没有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D.水稻单种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无竞争关系,有捕食关系
【解析】选A。
水稻单种生态系统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分层现象,A正确;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因此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鱼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错误;与水稻单种生态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生态系统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且能收获鱼,因此达到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C错误;水稻单种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D错误。
20.(2017·宜春模拟)土壤中某些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实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
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实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8
A.真菌与优质牧草A是共生关系,与劣质牧草B是寄生关系
B.图中的种群密度应该是采用样方法调查出来的平均值
C.接种菌根真菌后,提高了实验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此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是因变量
【解析】选A。
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同时有利于牧草进行光合作用,牧草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图中的种群密度应该是采用样方法调查出来的平均值,B正确;接种菌根真菌后,提高了实验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此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是因变量,D正确。
21.如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9
A.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①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
B.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地方
才能正常运转
D.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解析】选A。
行为信息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由于生产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所必需的,因此可判断异养生物②是分解者,从物质转化方向分析,异养生物①是消费者;生态缸需要有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需要适宜的光照,但生态缸不能放在直射光下;若自养生物等能正常生活,则说明生态缸处于稳定状态。
22.(2017·新乡模拟)研究人员绘制了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如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90
A.图乙中的A、D在图甲中没有体现,C可对应图甲中4种生物
B.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替情况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C.某个季节光照减弱,鲢鱼上浮到池塘水面使群落的垂直结构改变
D.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干扰会造成温室效应,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解析】选B。
根据图乙信息可知A是大气中的CO2库,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图甲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图乙相比较,图甲中没有体现的是A和D,图甲中的消费者有4种,A正确;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替情况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B错误;由于光照减弱,水体中的植物垂直分层出现了变化,因此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说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对碳循环的干扰会造成温室效应,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D正确。
23.(2017·襄阳模拟)如图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91
A.该曲线表明,某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
B.CD段种群数量增加
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
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E时期
【解析】选B。
该曲线表明:
某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的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但不能表明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与其他物种的关系;CD段种群数量增加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等;密闭的恒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会出现负值(即死亡率大于出生率);C点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2,所以在捕捞海洋经济鱼类时,
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的水平,使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24.生态护坡是指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
下图为某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则以下论述合理的是(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种群的同化量)(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92
A.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在人类的参与下,植被稀少的荒滩通过次生演替成为物种较丰富的坡地群落
C.图示食物网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d+e)/a
D.图示所有生物可以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解析】选B。
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这是由地势起伏引起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由荒滩(植被稀少)演替为物种较丰富的坡地,此为次生演替;在食物网中,a为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d+e)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图中只给出1个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求出;生物群落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缺少分解者。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
25.(10分)(2017·重庆模拟)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开垦草地,培育蔬菜,牧羊、捕食野兔和狐。
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93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人在该岛屿的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3)人登岛后开垦草地,培育蔬菜,与登岛前相比,小岛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解析】
(1)人和狐都捕羊,人还捕狐,所以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2)人食用蔬菜、羊、野兔和狐狸,因此人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3)人登岛后,由于开垦草地,培育蔬菜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因此与登岛前相比,小岛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4)一般情况下,病毒有特定的宿主,被捕食者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数量减少,病毒由于
宿主的减少,数量也减少,传染病流行程度减弱。
答案:
(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二、三、四
(3)减弱 开垦草地,培育蔬菜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
(4)减弱
26.(8分)某水库中养殖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为了提高鱼类的产量,需定时投放饵料。
请回答:
(1)流经该水库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水库中不同种类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这体现出群落的________结构
,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不同。
(2)为调查青鱼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法。
调查结果显示,青鱼种群中幼年、成年和老年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1∶1,则青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
(3)周边居民将生活污水倒入水库中,但并未破坏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是因为水库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若该水库被废弃,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
【解析】
(1)因为人工不断投放饵料,所以流经该水库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水库中不同种类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不同。
(2)青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青鱼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若水库中青鱼种群中幼年、成年和老年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1∶1,则该青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稳定型。
(3)周边居民将生活污水倒入水库中,但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未被破坏,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如果该水库被废弃,则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答案:
(1)大于 垂直 食物条件 栖息空间
(2
)标志重捕 稳定型
(3)一定的自我调节 次生
27.(12分)(2017·中山联考)图Ⅰ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Ⅰ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其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________。
(2)图Ⅱ中有______条食物链,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
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_______kJ的能量。
(3)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Ⅰ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实现的。
【解析】
(1)图Ⅰ中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E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构成生物群落的是A、B、D、E,其中①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呼吸
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之外,还可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2)图Ⅱ中有4条食物链,丙和丁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求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的能
量,按最长食物链、10%的传递效率计算,即:
甲→乙→丁→丙→戊,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则戊至少能获得的能量为:
1×108×10%×10%×10%×10%=1×104kJ。
(3)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
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1)A、B、D、E 分解者的分解 化石燃料的燃烧
(2)4 捕食和竞争 1×104 (3)负反馈
28.(10分)(2017·资阳模拟)根据2001~2011年对祁连山北坡毒杂草型退化草地群落演替过程的观察研究,在地貌相对一致、地形平缓的冬春草场,结合草地放牧管理和草地群落学调查,选取了四户牧民的西北针茅草地作为实验样地,分别为未退化草地(Ⅰ)、轻度退化草地(Ⅱ)、中度退化草地(Ⅲ)和重度退化草地(Ⅳ),绘制各样地概况和群落特征如下表。
供试草地每年6~11月休牧,其余时间正常放牧。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94
样
地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