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绍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2945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9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绍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优质绍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优质绍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优质绍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优质绍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绍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

《优质绍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绍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绍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

优质绍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

优质绍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应出现于

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3.如图为战国时期著名青铜器“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的表面纹饰,呈现了竞射宴会、采桑、歌舞和水陆攻战等200多个精美的人物形象。

这些纹饰可见证战国时期

A.铁器牛耕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技艺的高超

C.周王室一统天下的权威D.尊王攘夷的争霸策略

4.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推恩令”

B.建立刺史制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铸造五铢钱

5.假如你穿越到统一后的秦朝去买东西,你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

A.蚁鼻钱B.刀形币C.圆形方孔钱D.铲形币

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米。

下面正确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的图示是

A.

B.

C.

D.

7.漠北之战中,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以骑兵实施突击,步兵担任保障,分路进击,果敢深入,是在沙漠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指挥作战的大将是

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C.卫青、霍去病D.汉武帝

8.王国维说:

“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9.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0.“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在他的著作《史记》中不能查阅到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三国鼎立D.商鞅变法

11.根据下图,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

()

A.秦和东汉B.秦和西汉C.东汉和西晋D.秦和西晋

12.每年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和炎帝,以表达对他们的景仰,这是因为他们

A.使人类过上了定居生活B.发明最早的文字和医学

C.治理黄河水患成效显著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3.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

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

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

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这部书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

14.东晋时期诞生一副惊艳世人的书法作品。

该书法作品共324字,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

该书法作品的作者是

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钟繇

15.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北方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的减少

16.古诗云: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中“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A.关西B.新疆C.西域D.西藏

17.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司马懿——创作了纪传体通史《史记》

B.张骞——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

C.华佗——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并发明麻沸散

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18.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他是

A.刘邦B.曹操C.刘秀D.刘备

19.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行政事务B.军事管理C.监察事务D.财政管理

20.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县制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③焚书坑儒④修筑长城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是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

汉高祖刘邦“西灭无道秦”后建立的政权是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

22.关于西晋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西晋的建立者是司马懿②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③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④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此处的“轩辕”是指

A.黄帝B.炎帝C.禹D.蚩尤

24.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6万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这说明甲骨文(  )

A.年代最早B.内容丰富C.影响深远D.造字成熟

25.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下列政权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曹魏⑥北魏

A.①②B.②④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⑤⑥

二、材料综合题

26.看图说话。

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图二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指什么?

该商路在古代东西方的交往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2)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丝绸之路的路线。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3)根据材料二回答哪一史实能够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传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消除水患。

夏朝建立后,大禹铸造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九鼎象征九州,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大禹把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借以显示“九州之主,天下一统”。

材料二《史记》中记载,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且战斗不休,是因为有诸侯王。

我现在平定了天下,如果再建立诸侯国,就会导致战争不断。

材料三“大一统”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禹的主要事迹。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是哪一制度造成的?

秦始皇为了避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而实行了哪一制度?

(3)阅读材料三,试列举两个“大一统”王朝。

2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林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

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

“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1)材料一中三个国家中建立最晚的是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

这一时期,孙权曾经派________率船队到达今台湾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

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六部皇帝之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结合课本所学,为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在中央,朱元璋为加强,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长期以往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D项符合题意;秦朝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排除A项;唐朝沿用三省六部制。

排除B项;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排除C项;故选择D。

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民贵君轻,这组搭配是正确的。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故A正确。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排除B项。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故排除CD项。

故选A。

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青铜器表面纹饰,呈现了竞射宴会、采桑、歌舞和水陆攻战等200多个精美的人物形象”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手工业技艺的高超,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铁器牛耕技术的进步、周王室一统天下的权威、尊王攘夷的争霸策略,故ACD排除。

故选B。

4.B

解析: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所以答案选B。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把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使用的货币,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是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排除,故选择C。

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位于我国北方。

221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位于我国西南。

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位于我国东南,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B。

7.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漠北之战是指公元前119年,西汉汉武帝派遣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出击匈奴,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得到解决。

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AB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故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解析: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9.B

解析:

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的中原地区,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因此佛教主张“生死轮回”“因果报应”,B项符合题意;秦朝时期还没有佛教,A项符合题意;东汉时期和西晋时期,佛教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发展,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属于东汉末年以后的史实,故《史记》中不能查阅到,故C符合题意;巨鹿之战、长平之战、商鞅变法均可以在《史记》中查阅到,故ABD选项排除。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史记》,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1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因此结束国家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秦和西晋,故正确答案为D。

西汉和东汉都是统一的王朝,但他们并没有结束国家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的统一,ABC均不合题意,故选D。

1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和炎帝教人们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教人种植,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始祖”,这也是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和炎帝的原因,选项D符合题意;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人类开始聚居在原始农业发展的区域,于是出现了房屋,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A排除;最早的文字是仓颉发明的,B排除;治理黄河水患的是大禹,C排除。

故此题选D。

1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

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

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可知,这部书是《红楼梦》。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D符合题意;《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A不符合题意;《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B不符合题意;《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东晋”“该书法作品共324字,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可以判断出这是王羲之行书的代表作《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本人被誉为‘’书圣,所以A项符合题意;BC项是唐朝书法家,D项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魏晋南北朝时期”,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也促进了民族融合,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西域是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他运用刘徽的“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选项D搭配正确,符合题意;司马迁创作了纪传体通史《史记》,选项A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选项B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女史箴图》是顾恺之的作品,选项C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选项C符合题意;刘邦是西汉建立者,选项A不符合题意;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统一了北方,选项B不符合题意;刘备是蜀汉的建立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置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2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创立一套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三公,地方设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筑灵渠,开发南疆。

故答案选D。

2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现在的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A符合题意;东汉是刘秀建立的,西晋是司马炎建立的,东晋是司马睿建立的,排除BCD,故选择A。

2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炎,所以①错误;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全国重新统一,②正确;西晋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所以③错误;“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④正确。

所以②④表述正确,D项符合题意,故选D。

2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造指南车”指的是黄帝建造的指南车。

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相传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甲骨文涉及的“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可以看到,甲骨文涉及的内容广泛丰富。

故选B。

2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秦朝定都咸阳;②西汉定都长安;③西晋定都今洛阳;④东汉定都今洛阳;⑤曹魏定都今洛阳;⑥北魏定都今洛阳。

③④⑤⑥正确,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二、材料综合题

26.

(1)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

作用:

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

解析:

(1)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

作用:

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3)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仔细观察图一可知,这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图片,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从图二中的几个重要地点“长安”“玉门关”“葱岭”“安息”等可知,这是丝绸之路的图示,因此图二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指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依据图片二及所学可知,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因此丝绸之路的路线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3)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能够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

27.

(1)事迹:

大禹治水、建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

(2)分封制;郡县制。

(3)王朝:

秦朝、汉朝、隋朝、唐朝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的“传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多年

解析:

(1)事迹:

大禹治水、建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

(2)分封制;郡县制。

(3)王朝:

秦朝、汉朝、隋朝、唐朝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的“传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消除水患”“夏朝建立后,大禹铸造九鼎……九鼎象征九州,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大禹的主要事迹。

(2)制度:

根据材料中的“天下共苦且战斗不休,是因为有诸侯王”,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候国,春秋时期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制度: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3)王朝:

根据材料中对“大一统”的定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一统”的王朝秦朝、汉朝、隋朝、唐朝等九个大一统的王朝。

28.

(1)吴;赤壁之战;卫温

(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三条即可)

(3)迁都洛阳作用:

解析:

(1)吴;赤壁之战;卫温

(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三条即可)

(3)迁都洛阳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答出二项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三个国家中建立最晚的是吴;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这一时期,孙权曾经派卫温率船队到达今台湾地区。

(2)根据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3)第一小问:

依据材料三““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迁都洛阳的重要举措;第二小问:

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是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依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是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