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初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5236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7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初稿.docx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初稿.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初稿.docx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初稿

摘要

长期以来,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如何有效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一直是安全科学界的热点问题。

美国安全工程学家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75000件工伤事故,发现90%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

有效的控制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关键。

职工知觉差错是导致职工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

本文从知觉差错的角度,运用心理学仪器对职工的知觉进行实际测试,通过分析测试数据,总结职工知觉特性规律,进行职工知觉差错致因分析,提出职工知觉差错的预防对策。

从而达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知觉;测试;差错;心理测量;

ABSTRACT

Foralongtime,industrialaccidentshaveoccurredagainandagain,causinginjuries,deathsandpropertylosses.That,howtopreventindustrialaccidents,isahotissueinthescientificcommunity.Heinrich,AnU.S.safetyengineeringscientist,surveyingof75,000industrialaccidents,hasfoundthat90%oftheaccidentwascausedbythehumanerror.Effectivecontrolofhumanerrorofworkersiskeytopreventionofindustrialaccidents.

Staffperceptionerrorsareanimportantreasonofhumanerror.Fromtheperspectiveofperceivederrors,testtheperceptionofstaffbyusingpsychologicalinstruments,analyzethetestdata,summarizecharacteristicsandregularpatternofperception,andanalyzethecauseofperceptionerror,proposepreventiveMeasurestoStaffperceptionerrors.Sowecanachievethepurposesofeliminatinghumanerrorandpreventingindustrialaccidents.

Keywords:

Perception;Test;Error;PsychologySurvey;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1

2知觉与安全2

2.1心理测量概述2

2.2知觉的概述3

2.3知觉分类3

2.4知觉特性与安全4

3测量方案设计5

3.1测试仪器选择5

3.2测试方案设计6

3.3被测试人员组织和选拔6

4测试过程7

4.1测试前准备7

4.2测试步骤9

4.3测试影响因素9

4.4测试数据记录10

5结果分析12

5.1测试数据处理12

5.2对比测试数据分析14

5.3连续测试数据分析17

5.4知觉规律总结20

6知觉差错的预防对策21

6.1差错致因分析21

6.2预防措施21

7结论和展望22

7.1结论22

7.2展望22

参考文献24

附件1空间知觉测试仪说明书26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

TestAndAnalysisOnTheCauseOfPerceptionErrorsOfWorkersInHigh-RiskIndustry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生产活动中,安全生产系统运行与人的安全行为流程的一个典型例子即:

人——安全管理——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人的安全行为——保证物的安全状态——创造安全的环境——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从人的行为流程可以看出:

在生产过程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

控制生产活动中自由度大的人,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生产关键所在[1]。

资料统计表明: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伤亡事故数量占到了总数的70%一90%[2]。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08年全国发生重特大事故86起,死亡1315人[3],从全年的安全生产事故伤亡情况统计分析来看,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发生率就占77%以上。

这些都表明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行为又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人机学家认为,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联系。

一方面,人在生产作业中经常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产作业中的生产机械、作业方法、工艺流程和生产环境又对操作者的心理状况发生作用,造成人心理变化,最终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安全[4]。

因此,针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采用人的不安全行为心理测量技术来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心理测量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以一定的定量规则作为基础,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和统计方法,对人们心理特征和行为做出测量、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科学心理测量的创始人首推英国优生学者高尔顿。

他对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有着浓厚的兴趣,测量了个体的各种行为如反应时间、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并且为这些不同行为确定了指标常模。

高尔顿于1884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设立了“人类测量实验室”,在前后若干年时间里积累了大量资料,发明了许多测量的工具,成为心理测验的先驱。

但“心理测验”这一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于1890年首创,并被人们一直沿用至今。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在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智力理论影响下,制订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且成熟的智力量表,即比奈——西蒙量表[5]。

随着心理测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适用于测量人的各个方面的心理测量量表,从能力的测量进而扩展到气质、性格、兴趣、价值观、人际关系、情感适应、动机等大量的心理学领域。

典型的有:

20世纪40年代由哈塞维和麦金雷等编制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I)[6]和卡特尔16中个性因素测试(16PF)[7]等,常用的问卷还有艾森克人格问卷、加利福尼亚人格问卷、大五人格问卷等等

目前,人不安全行为心理测量还处于发展阶段。

国内外有关人不安全行为心理研究与应用包括采用人两种个性心理测试和5种感知、认知能力测试,对从业人员的选拔与调配进行心理测量;开发了多种心理测试系统,将安全心理测试系统用于企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选拔工作等[8-12]。

但由于不安全行为的心理测量涉及因素多、复杂,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它是心理测量的重要方面,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在环境变化之后,能否感知到环境的变化,能否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反应,取决于人的知觉。

本文选择运用心理学仪器,通过对高危行业职工知觉的测量,并分析测量数据,进行职工知觉差错致因分析,从知觉差错的角度提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对策。

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实验测量,分析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提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对策,从而达到减少和控制高危行业职工不安全行为的目的,保护职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2知觉与安全

2.1心理测量概述[13]

心理测量在心理学研究和人员选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不可缺少的工具,提高了研究的客观性,建立起比较客观的心理指标,为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提供了客观依据;使得研究数量化,提高了科学性;可以简化研究程序,提高效率,普通的管理人员都有能力掌握和运用这一研究工具。

测验理论主要有两种:

经典测验理论和现代测验理论。

(1)经典测验理论,根据斯皮尔曼(Spearman)的研究发展起来的。

斯皮尔曼认为,任何心理测验所得到的分数(X)都包含着反映对象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真分数(T)和由随机因素造成的误差分数(e)。

斯皮尔曼的分数模型为:

X=T+e

后来,人们进一步把测量误差分为“不稳定误差(es)”和“不一致误差(ec)”,得出新的分数模型:

X=T+es+ec

不稳定误差是指由于测量过程中情境和时间等因素造成的疲劳、焦虑和记忆的偶然性波动所引起的误差;不一致误差则主要由于重复测量时测验程序和操作上的差异而引起。

因此,为了使心理测验有效而可靠地反映被测试者的特征、态度和能力水平,应该在测量时控制和稳定测量情境和程序,尽可能减少误差。

(2)现代测验理论,主要目的是确定测量指标和能力、动机、心理负荷等特征之间的数量关系。

心理测验所测得的测验分数,反映了人们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是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的,是潜在的。

因此,这个理论又称为潜特征理论。

例如,工作动机、积极性、工作能力和工作负荷等都是不可观察的潜特征,对这些特征的测量,只能通过具体的心理测量指标来计算。

现代测验理论主要用于人事测验项目的分析、工作成绩与能力测评表的设计和态度问卷的编制等方面。

心理测量学家总希望提高测量的水平,从而使测量更加精确。

但是由于心理现象的特殊性,心理测量目前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精神特性,由于测量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心理测量有以下一些特点:

(1)间接性。

我们可以把测量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对物性的测量,测量的对象是有物理特性的物质,是实体;另一类是对精神性的测量,测量的对象是不具备物质性的现象,是精神性的存在。

正因为如此,对物性的测量是直接的,具体的,而对精神性的测量则是间接的,抽象的。

比如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表现,将行为量化,以此来表示能力的高低,这就是对人的能力的测量,这种测量是间接的、抽象的。

(2)近似性。

与物理测量相比,心理测量只能算一种近似的测量。

因为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不能直接测量的心理现象(心理特质),因而,只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外显行为进行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只能是相应心理特质的近似代表,这些外显行为的水平也只能是相应特制水平的近似;另一方面,心理现象的存在远不如物理现象稳定,受偶然因素影响大,往往难以测出其真实水平。

2.2知觉的概述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客观事物具有各种属性并由各个部分组成。

当它们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对其各种属性或各组成部分的认识,一般不是把单个属性或某个部分孤立地加以反映,而是把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综合起来,对事物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事实上,人首先通过感觉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人所处的某种活动状态的信息。

生活中,由于物体的个别属性并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人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作为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被反映的。

如,一朵玫瑰花放在眼前,人们不仅看到花的颜色,还嗅到花香;不仅看到花瓣,还看到花蕊、花托。

花的颜色、气味及各部分在人脑中产生的是关于这朵玫瑰花的整体形象。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属于感性认识阶段,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

知觉作为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一方面是由于事物的各种属性与各组成部分在客观上就是相互联系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

人的实践使人认识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